文/赵跃先 杜俊宽
1938年12月,日寇侵占了霸县城,敌焰嚣张,县委和县政府西迁到雄霸交界处的摆渡口村一带村庄。从此,分区和县、区干部就常住这一带村庄,团结群众,发展革命力量。因此,摆渡口村从1938年冬,就发展了党员,并建立了党支部,成为霸县较早建立农村党支部的村之一。新建立的抗日村政权中,农、青、妇、儿童团等群众组织也很快建立起来。抗战期间,这个四十余户,三百二十多口人的小村,党员发展到四十二名。全村人民在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人人都投身于抗日救亡工作,成为大清河畔坚强的堡垒村。
1940年春,在十分区武委会主任张致敬同志的领导下,大清河畔组织了摆渡口村抗日游击小组。党员田沛任组长,组员有冯连山、杜云鹏、田凤彩、田凤岐、张增军,党支部书记魏荣,支部委员张炳光也亲自参加活动。游击小组的武器装备,开始仅有本村朱万田献出的一支大枪(独打一)和自己制造的三支快枪。几个月后,由县武委会发给了六支大枪(汉阳、套皮\金钩),还有一把盒子枪。
这个土生土长完全是老百姓模样的游击小组,一点也不露形迹,他们和普通的农民一样,干活耪地,打草喂牲口,看不出一丁点抗日队伍样子。他们的武器是白天隐藏于村外密洞中,夜间则相机行事,配合县、区地方武装执行任务。
1941年下半年,大清河北的抗日斗争进入残酷时期。日本鬼子连续实行坚壁清野的“大扫荡”活动,妄图将抗日军队消灭在大清河两岸。摆渡口村处于日伪岗楼包围之中。原来不过八里之远的东南面的西下岔河村、北面的高庄、西面的八洋庄,都建立了日寇的据点。"大扫荡"之后,村西南面离村只有七、八十米远的雄、霸封锁沟上建起了岗楼;村西面离村三百米远的地方建起了岗楼,村东南二华里的中岔河村建起了岗楼;村北面四华里的小柏林庄建起了岗楼,村西北三华里的后狄庄村也建起了岗楼。各个岗楼都驻守伪军二、三十人,在敌人的层层封锁之下,摆渡口村犹如一座金色的革命堡垒,尽管环境艰难,但在分区的领导下,游击小组一直没有停止武装抗日的活动。
一、除奸、擒特、枪毙日寇1941年7、8月份,游击小组奉张区长的命令,袭扰牛岗村的伪军岗楼。他们途经乐善庄村南,发现一个肩背行李,年约四十多岁的可疑人。魏荣将此人拦住盘查,该人唯恐真相败露,便伸手掏枪,魏荣手疾眼快地伸手将其掏枪的右胳膊打下,此时几个组员的枪口也对准此人的胸膛。魏荣一搜身,从这个人身上搜出一支满蓝的橹子,还带有六粒子弹。经盘问此人乃是日军的便衣特务,当即被绑送冯村,交给了区政府。
1941年冬,高庄村的伪军特务岳振东,经常到各村敲诈民财,勒索群众,强奸妇女,民愤极大,老百姓无不欲除之而沟快。经向区委请示决定,除掉这一民族败类。游击小组接受这一任务后,了解到岳振东经常在其姘妇家过夜。一天夜间,游击小组将其掏出,押到摆渡口村,后由县政府将其处决在高庄村北。
1942年冬,魏荣同志在高庄村,以开饭馆为名了解日寇活动规律。1943年1月2日,区委书记吕峰派张炳光同志夜间潜入高庄,由区小队张学孔和崔大发二人配合,击毙日寇两名。此举大煞了敌人的威风,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志。
二、乘其不备夺敌物资1941年3月,游击小组了解到高庄伪大乡弄来一批花生种子,存放在乡公所院内,此处既没有武装保护,又离敌人据点较远。在一天夜里,游击小组率领群众十余人出动,由游击小组掩护,进入高庄大乡院内,驻守在伪大乡内的大乡人员闻风而逃,游击小组个群众趁机将其千余斤花生种子一扫而空。
三、夜闯警察所,巧救群众脱险1941年秋后,我二联县八联区区委获悉,南孟警察所从陶家务等村,抓捕了几十名群众,并准备解往霸县送交日寇。区委为及时解救被押群众,决定由游击小组配合区小队执行这一任务。他们于夜间直插南孟警察所,将其后院院墙掏了洞,把群众全部救了出来。
四、挖路、割线、撒传单,叫敌人心神不安破公路、掐电线,游击小组干的最熟练。他们经常活动在牛岗至南孟,霸县至老堤之间。敌人运输不断受阻,电话也时常中断,使其耳目失灵。1942年农历三十晚上,游击小组去高庄散传单、贴标语,因天气寒冷浆糊都冻了,怎么办?游击队员急中生智,大家在浆糊里撒尿化冻,然后调好浆糊,张贴出去。
五、配合地方武装拿楼端点游击小组经常配合霸县县大队、区小队骚扰敌人,端岗楼拿据点。如拔掉高庄、牛岗、老堤、南孟等地的敌人据点,都有摆渡口的游击小组配合。
1944年10月间。游击小組配合七十五团,由金各庄出发,到新城打新桥。我游击小组由辛德水、冯灿二同志带队,提前一天到达,负责袭扰麻痹敌人。目的是给敌人一种错觉,使之误认为就是土八路。翌日,我主力部队赶到,一举全歼了守敌。
六、挖地道、修秘堡、保护干部和伤病员为便于开展抗日工作,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1940年就开始挖了秘密地洞。县委宣传部长杨杰同志常住在魏荣家的秘洞里,八联区区委书记吕峰同志常住在宋文田家的秘洞里。后来在王文彩家挖了深洞,专门扣押我逮捕的敌特人员。
1941年冬,由于情况逐渐残酷,为了迎战敌人扫荡。在村内挖了三条地道,并设置了瞭望孔、射击孔、战斗碉垒,摆设了地雷阵。为了防止敌人放火、放水、放毒,挖了翻眼、踏板、通气孔。并有一直延伸到村外三百多米远的两条突破口。
1942年,为适应工作的需要,在冯连山家通向地道处,挖了大型的地下堡垒,专为掩护我县、区干部,能容纳二、三十人。在张丙绪家通向地道的地方,也挖了大型的堡垒,专为掩护伤病员,可容纳二、三十人。由十分区来人专门设计的地下医院,其规模能用担架将伤员直接抬入地下。军分区卫生科长裴庚久、医生沙国军、王永宽二人,还有护土常住这里。田沛家挖了大型地堡,十分区电台十多位工作人员常住这里,另外,在村外樊家坟北挖了秘洞专用来掩护我党,政负责干敌特人员。
七、军民关系亲如一家全村群众对我党、政、军抗日人员热情招待,视如亲人。如该村妇救会为县大队抢做棉衣,妇女会主任晚上将布和棉花分送到各户,家家户户都连夜赶制,第二天即全部完成。
伤病员住在这村,群众都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鸡蛋、白面拿出来给伤病员吃。伤病员的衣服被褥脏了,群众也都争先恐后地给拆洗。工作人员冬天来到这村,不论住在谁家都主动将热炕头让给干部。
1941年11月,一天早晨,县大队一个班赶路来到摆渡口。刚要在堡垒户冯连山家休息,冯连山的父亲冯柏顺大伯忙到院外抱柴火,给同志们烧水洗脚。就在这时,被去泥店村扫荡的日寇抓住了,立即追问他有没有八路,冯答没有。不料,日军隔着寨篱发现了我军,随即交火。我军当场击毙日寇一人,全班突围而走去。日寇于是兽性大发,将冯柏顺老人连刺十二刀,当时老人即躺在血泊之中。由于日寇任务紧急,未敢停留。敌军走后,将老人伤口包扎起来抢救,抬到陶家务医治后脱险。
八、深明大义的两位母亲村支部书记魏荣和党支部委员张炳光二人,都是幼年丧父,并且都是独生子,这两户人家都是母子相依为命。由于我抗日工作人员经常住在他们家,言传身教对两位老人影响很深。她们都从心眼里佩服共产党,热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因此魏荣和张炳光参加抗日活动,老人从不拉后腿。当时张炳光家有土地一百八十亩,她母亲主动提出留下二十四亩地,其余土地都献出来,分给了缺田少地的群众,这在当时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人称他们两家是"八路店"。工作人员只要住在他们家,老大娘照顾生活无微不至。
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摆渡口的群众始终团结地象一个人一样。对日寇是同仇敌概,对我工作人员是亲如一家。全村没有一个当伪军的,没有一个向敌人告密的,对抗日救亡做出了重大贡献。
(魏荣、张炳光、田沛、冯连山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