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大队长回忆:这块抗日根据地的故事,比微山湖和沙家浜还要多

木兰历史 2024-11-06 14:37:30
难忘的苇塘岁月

文/储国恩

东淀苇塘地处河北省文安大清河以北,胜芳以南,水美、鱼肥、苇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文安县志上素有"胜水荷香"的记载。

这里一望无际的大苇塘,历来是兵家必争的天然屏障。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里,十分区的党、政、军领导机关和文新县(后为四联县)以及附近县的部分党、政干部和地方武装就活动在这个地方。敌人"五一"大扫荡,按照冀中区党委"到敌人后方去"的指示,八地委(后改属十地委)对这个地区都十分关注,并多次具体指示如何开展反扫荡斗争、所以,县委领导这里的抗日军民,建设了冀中东淀苇塘根据地,谱写了抗日史上不朽的篇章。

一、插入敌后进苇塘

1942年,是冀中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一年,敌酋冈村宁次集中兵力,对抗日军民进行疯狂的围剿,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五一"大扫荡。先后侵占了深县、武强、饶阳、安平等县,紧接着敌人把兵力转向外线,在文安西部、南部、新镇、苏桥等据点不断增兵。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保存抗日力量,县委决定把县委机关和县大队暂时撤到文安大洼,以避其锋芒。不久,常德善、王远音率领冀中军区部分武装,还有八分区罗玉川、阎子元和"火线剧社"、"冀中导报社"部分同志先后来到文安洼。

6月,罗玉川、阎子元同志根据毛主席关于"利用港河湖汉建立根据地"的指示和冀中区的有关指示,向文新县委提出:"要作好反扫荡的积极准备,迅速转移到敌人后方去,开辟新大陆",分化敌伪工作。郭俊义同志主动承担了去西苇塘侦察任务,做好伪军头目黄锡彪(标)的工作;兰新斋和郭云昆带一个班力量去东苇塘侦察地形,做好伪军头目张兰亭的工作。

6月25日,郭俊义和兰新斋、郭云昆都回到大洼来汇报情况,他们任务完成得很出色,与黄锡彪、张兰亭都接上了头。黄锡彪答应我们可以到他们没有据点的地方和有不固定据点的地方去住(那时,伪军在一些地方白天有流动哨,晚间撤回来,这样的地方叫不固定据点),并且说,"只要日本人不追查,我们就不管,咱们互不干涉"。张兰亭也口口声声保证:"如果县大队开到这个地区来,我们绝不向日本人报告,只要你们不打我们就行"。两天后,根据我们侦察时的情况和我方敌工人员从黄锡彪那里得到情报,日寇在7月1日开始对文安洼进行扫荡。形势非常紧张,县委决定;县委机关和县大队立即向苇塘转移,刻不容缓。

6月27日晚上,县大队掩护着县委机关和地委宣传部长阎子元、肖峰等同志以及火线剧社、冀中导报社的部分同志,同文新县干部在下码头乘几条小船,北渡大清河,迅速进入苇塘。过河后,我们直插赵家房子,为了迷感敌人,县大队改名为清河支队,辗转赵家房子、范庄子、王泊等地。6月29日进入胜芳的南、北楼,从村里搞到了几口大锅和几十领席,就地休整了两天,立即转入苇塘深处。这时,日寇已经开始调兵遣将,封锁文安洼,而我们则提前跳出了敌人扫荡的包围圈。

7月1日,日寇扫荡开始了。地上,敌人用拉网的办法,在全县境内进行围剿,每隔十几米就有一股敌人。天上,有5架飞机象没头苍蝇在大洼上空轰炸、扫射。县大队副大队长刘仲三带领的一个班和部分地方干部没来得及撤离大洼。他们白天头顶榨菜,蹲在水里,晚上在小船上过夜。夜风吹在身上,衣服湿漉漉的,浑身冷嗖嗖的。他们3天没吃上一口饭,虽然十分困难,但同志们常以这种不屈不挠、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而自豪。敌人枪炮声一停,同志们就聚到一起,又说又笑,有时低声唱起战斗歌曲。到第4天,我们派人找到他们,把他们接进苇塘,全部转入敌后,日寇企图一口吞掉我们的梦想破产了。

二、打开局面立稳脚跟

一进苇塘,困难就一个接一个地来了。首先是艰苦生活的考验,当时正值仲夏,苇塘里蚊虫成群,每到夜间,有时一张嘴,蚊子就撞进嘴里,大家合衣躺在小船上,用毛巾把脑袋包起来,手里拿着青苇不停地抽打,有的钻进席筒,把两头堵上,还有的几个人轮换睡觉,留一个人轰蚊子……,就这样,还是叮咬难忍,彻夜难眠。有的战士被蚊子咬伤,疮口流脓生蛆,没有药品,只好沏些盐水擦拭。白天,烈日当空,芦苇密集,清风吹不进,闷得人们喘不过气来。有时一阵暴雨袭来,战士们被淋得津湿。雨停后,没有干衣服换,还得穿着湿衣服,用身子捂干。后来,有人想出了好办法,一下雨,就把衣服脱下来,摞在一起,用荷叶包起来或用筐萝扣上,等雨一过,再穿上干衣服。大家说,苇塘里的日子,真是天当被,地当床,青苇作纱帐。大家还自豪地唱起了"清清的东淀河,碧绿的大苇塘,抗日健儿出没在青纱帐………

在那段日子里,我们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是吃饭。300多名干部、战士,每天吃饭至少得用几百斤粮食,哪里去找呢?进苇塘时,我们带的粮食很少,开始一、两天,每人还能分到一、两个小饼子。后来,一、两个小饼子也维持不下去了。富饶的东淀,荷叶下面就是白藕,但大家谁也不肯违犯纪律去挖藕吃,于是就在苇塘里挖苇根,掏鸟蛋,在水里抓鱼摸虾。由于缺少油盐酱醋,只得清水煮白鱼,腥味难咽。这期间,附近的老百姓对我们支持很大,经常有人避开敌人岗卡,冒着风险给我们往苇塘送粮送饭。碰上敌人盘问,就说是给下地干活的人送的。那时,任庄子有个叫任维珍的,是个伪村长,经过我们对其进行抗日教育后,表而上应付敌人,真心向着我们,经常给我们送粮食给养。后来有时伪军问他给谁送,他理直气壮地伸手比划着"八"字,说:"给八爷送的!"伪军不叫送,他又说:"不叫送不行,我交代不了,要不你们自己去对八路说去"。伪军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随便。

但是,光靠这些解决不了300多人的长期给养问题。上级命令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巩固和发展苇塘建设,依靠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瓦解敌伪军,发展统一战线,打击日寇。县委决定向苇塘边上的几个大的集镇里的伪政权征收给养,做通了靳家铺头伪保长的工作,清除了王疙瘩两个地主恶霸,还雨夜袭击胜芳镇,活捉伪镇长薛文彬,让他们签字画押,保证按期纳粮交款。这样我们目的已经达到,苇塘的局面一下子就打开了,躲到胜芳避风的那些士绅,一见我们连薛文彬也敢抓,自己躲在胜芳更不保险,都乖乖回到村里,向我们纳粮了。从此,我们的给养有所好转,生活条件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8月,文新县划归十分区领导,改为四联县,县大队改为66大队。这时地委机关、分区部队和有的县大队相继进入苇塘。以苇塘为依托恢复和发展十分区的工作。冬季,我县大队的大部分人转移到四区小王东、于屯和张家务一带恢复工作,很快恢复了二、三、四、六区,并先后开辟了七区、八区的工作,建立了政权和武装。

三、苇塘的黄金时代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战线拉长,兵力不足,冀中大部分区的抗战形势开始好转。这年5月初,四联县六十六大队根据地委指示精神,重进苇塘,住在瓜店一带。我们这次进苇塘,主要是为了休整和应付特珠请况,以苇塘做依托,开展武装斗争和建设地方政权。不久,刘秉彦司令员给我来信,说十分区部队和机关、以及十地委主办的"黎明报"也要进驻苇塘,问什么时候可以进发。当时正是农历3月初,俗话说:"3月3,芦苇栅船边"。新生出的芦苇只2尺多高,刚刚没过船帮,还不能隐蔽队伍。怎么回信呢?我想了一会儿,削下一根苇子,插在地上,刻上记号,过了一夜,我发现长着的苇子比这根削下的苇子长了8寸多,我算了一下,照这样生长速度,5天后苇子就可以没过人的头顶。我当下写了回信,告诉刘司令员说,5天后就可以进苇塘了。

不久,刘司令员带着部队和分区部分机关干部和武装部队进苇塘来了,住在离我们大队一多里远的韩家地(今霸州王庄子菡荚地)。刘司令员看到我们的吃、住等方面都有了改善,兴致勃勃地说:"行,你们建设的满不错吗"!第二天,我打了几只野鸭子招待他,煮熟后,他撕下一块尝尝,说味道挺好,问我从哪里打到的。我说:"这是咱们大苇塘里的特产"。刘司令员一听更高兴了,当下就邀我去打野鸭子。

后来,分区政委旷伏兆同志,地委、专署机关,分区主力部队,三联县武装,也陆续进入苇塘,地委机关报"黎明报"也在苇塘复刊,苇塘聚集了2000多人,连兵工厂、缝纫厂都搬进来了,苇塘实际成了指挥十分区抗日工作的根据地,人们都亲切地称他是"小莫斯科"。苇塘的生活很有生气,干部战士在苇塘空地开辟了篮球场、排球场,做了简易的球架、球篮,还用麻绳自己编了篮网。把两根柱子,往地下一埋,上边横着穿上一根木棍,就成了单杠,战士们在这些简易的体育器械和设备上操练,真比在现代化的体育场里表演还带劲儿。战士们在草地上演戏、唱歌,有个战士叫卢风山,会表演杂技,他的精彩表演常招来战士们的大声喝彩。在战斗间隙,部队还把苇糖当课堂,干部战士一起学文化、学军事。上课时,老师和学生席地而坐,苇棍做笔、地做纸,老师用苇棍在地上写,战士跟着在地上划。就这样,不少人学会写了"打倒小日本,解放全中国","抗日到底,绝不投降"等。43年春,地委派来孟秋舫同志任四联县县委书记,他的警卫员刘志华同志憨厚老实,学习特别认真,30多岁了,脑子迟一些,孟秋舫同志就给他规定每天认5个字,把他憋得满头大汗,他拍着脑袋说:"这真比打仗还难咧"!由于他下苦功夫,到出苇塘时,他已经能够写信读报了。

我们用缴获的油布,在苇塘里搭起帐棚,用纱布做成蚊帐。起初,我们在地上铺上稻草,睡在上面,几天就返潮,后来,大家开动脑筋,把苇子捆成把子,搭成炕,再也不返潮了,睡在上面柔软暖和,战士起名叫"土沙发床",大家还利用间歇时间,在苇塘闲散空地上种了茄子、豆角和黄瓜,后来还养了猪。大家吃着自己亲手创造的劳动果实,心中暖滋滋的。没有碗筷,大家就搞下荷叶托着饭吃,掐两根苇杆当筷子,战士们管这叫"卫生筷","卫生碗",使完就扔,不用洗刷。

这期间,我们县大队在县委统一领导下,积极配合地方,进行了建设区、村政权、发展党的组织和分化敌伪工作,四联县抗战活动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根据十地委苇塘会议精神指示,大力恢复和开辟抗日政权,我县在游击区推荐基本群众当村长,建立两面政权,表面上应付敌人,而实际上是为我们做工作。

到1943年下半年,全县绝大部分游击根据地的村政权,换上了我们的基本群众,由两面政权过渡到抗日民主政权。二区、三区、六区工作得到了全面恢复,开辟了八区、四十八个村的工作,使七、八两个区联成一片。年底,全县工作基本沟通,只有少数村子的政权控制在敌人手里,就是这样的村子,他们对我们也无可奈何,也得硬着头皮接受我们支派。我们还在大部分村子里组织起群众性的秘密组织抗联会,这些组织积极宣传抗日爱国道理,群众抗日热情十分高涨,我们组织群众以各种方式向敌寇进行斗争。

这一年,文新县40多万亩水稻长势喜人,穗子沉甸甸的,日本鬼子馋涎欲滴,下令要各村把稻谷全部送交日本据点,违抗不交者统统枪毙。老百姓对日寇恨得咬牙切齿,县委派出力量领导和发动群众反抢粮,一面武装保卫秋收,群众用"快收、快打、快藏"的办法向敌人进行斗争。起初,鬼子强迫老百姓割稻子,老百姓故意割下来不捆个,扔得满地都是,无法装车,天一黑,监工的伪军一撤,老百姓就又到地里收抬起来运到场里打。有的还预先在地里挖坑,天傍黑时,当着监工的伪军装上车,装着要送据点的样子,伪军一走,他们又卸来,埋在挖好的坑里,用耙耙平。我们县大队的人,经常化装成老百姓,混在人群里,一见鬼子出来监工,冷不防给他一枪,打得敌人不敢轻易出动。

这样,敌人除了在地主、土豪那里收上一部分稻子外,一无所获。由于在反抢粮斗争中做出了成绩,曾受到十地委的通报表扬。县委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实行合理负担,原先地方上纳税是按人口计算,这样对有钱有粮的地主士绅有利,贫苦农民负担过重。实行合理负担后,纳税是按地多少分配,地主地多,农民地少,相应地减轻了农民负担。这样一来,有些不法地主藏黑地,群众就以张榜公布土地查地的办法,揭露他们的阴谋,不少区、村取得了比较巩固的成绩。同时,我们还在苇塘进行了党的思想建设以及组织建设。

大约7月10日,地委在韩家地召开了军队和地方干部的大会,约有1000多人参加,地委书记旷伏兆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解散第三国际的决定。我记得旷伏兆同志在传达这个决定时,着重讲了解散第三国际的意义,说解散第三国际是统一战线的需要,是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需要,是各国马列党逐步走向成熟的必然。他说,现在的斗争形势变了,组织形式也要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他形象地比喻说:"这就好像孵小鸡,不到一定的时间,小鸡不成熟,需要蛋皮做保护;当小鸡成熟后,就必须啄破蛋皮,开始自己独立地走向生活……",大家听了,打消了顾虑,心情豁然开朗。

7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在苇塘开展了整顿"三风"的学习运动。这个指示是1942年延安整风后下达的,由于冀中"五一"大扫荡,环境不允许,所以我们在43年才开始。部队和地方干部都同时进行了学习和整顿,同志们认真地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在新的基础上加强了团结,进一步提高了战斗力,坚定了革命的必胜信心。

我们县大队1942年进入苇塘之后,坚持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方针,积极开展武装斗争。打了不少胜伏,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李庄战斗中,歼灭日军约70名;鄒各庄战斗、王各庄伏击战等大小战斗共100多次。

在战斗中,我们充分利用苇塘的地理优势,曾经8次截击敌寇的包运船,切断了敌人的水上运输线。大清河上游通保定,下通天津,是敌人一条水上运输命脉。敌人把大批从内地掠夺的粮食、棉花、物资运往天津,又从天津把一些化妆品、奢侈品运到内地,换取劳动人民用血汗得来的宝贵物资,这是日寇"以战养战"的恶毒手段。县委决定截击敌人包运船,掐断敌人水上运输线,充实我们自己的给养。

42年8月,那时我们刚拿下薛文彬不久,敌人不甘心失败,出动了100多鬼子和1000多伪军,把苇塘封锁了,到第3天下午才撤退,这时停在石沟码头的敌人包运船感到不保险,也要往下水撤,这是个有利战机,我们决定袭击敌人的包运船队,押解这个船队的是伪军的"武装保卫运输船队",这个船队前边用一只小火轮拖着,鬼子都在上边,后面挂着17只大槽子船,装满了苇席。我们第一次打没经验,朝火轮一开枪,敌人马上砍断缆绳,扔下17只大船,开足马力就跑,我们正要上船,这小火轮又开回来了,我们迎头打它几梭子,它调转船头,再也不敢往回开了。战士们上船把吃用的东西搬下来,做了我们的给养,为了教育船夫,我们没有动船上的东西,把敌人掠夺的苇席卸下一部分,其余推到河里。8、9月份,我们在石沟连续3次打了石沟新民会的包运船,烧掉大批苇席。从此,大清河基本被我们封锁,敌人轻易不过往船只。

43年7月6日那天,站岗的战士突然发现,从左各庄方向开来了敌人的几只大船,敌人的保安队在陆地上步行,朝我们开来。县委领导孟秋舫同志正在那里,要我们截击这些包运船,我带领县大队去执行截击任务。敌人船队在水中行,我们在陆地朝近道赶。刚赶到任家坟一带,敌人的船队就上来了,他们先朝我们开了火,我们立即给以还击。敌人很狡猾,他们跟我们打,船队却没停,原来拉纤的人都躲在河堤后面,我们打不着他们。对打一阵,敌人的船队走远了,战们心里很窝火,都请求追上去再打。这时刘秉彦司令员传来命令说,能打则打,不能打就立即撤出战斗。我当时还想打,经与马德骏政委和刘副大队长研究,去任庄子侦察情况,条件允许就打他,我们将部队迅速带到任庄子村内,发现敌船停在河南岸,敌人正坐在南堤柳树下乘凉呢,我们认为这个良机不可丢,决定打他一下。

这时,天已经黑了,一弯明月挂在天空,四周寂静,敌人认为任庄子有据点,也无戒备,我们在河北岸隐蔽,与敌人隔河相对。我想,如果这时候和敌人交火,敌人会凭借南岸堤墙做掩护,与我对峙,包运船又会乘机逃走。我们便派出两支小分队,从大清河上游王疙瘩渡河,分别绕到敌人右侧和背后,去假攻敌人,在原地设两个班的兵力,配备两挺机枪,按兵不动。这样,使假攻的小队和敌人交火后,敌人火力被吸引过去,迫使政人腹背暴露给我们主攻部队。一会儿,假攻的部队从远处远地打了一枪,我们眼瞅敌人一机灵,迅速到堤的北岸上,把全身都暴露给我们了却不还枪,假攻的战士又打了几枪。狡猾的敌人还是不动。我叫班长金池往对岸扔了一颗小瓜手榴弹,随着爆炸声,敌人沉不住气了,终于暴露了机枪火力点。我命令机枪手张森马上开火,我们的机枪嘟嘟,把敌人的机抢打哑了。这时,两股假攻的部队合拢而来高喊"抓活的",敌人处于三面夹击,只好扔掉包运船逃跑了。这次战斗缴获六 O 炮两门、机枪两挺、步枪10余支,还缴获了大批弹药、茶叶等物资。我对战士们说:谁也不准空手回去,连炊事员大老崔也扛上一桶香油,美滋滋地往回去。到驻地已经是7月7日早晨了。这时分区派人来祝贺胜利,并通过知我们参加分区召开的"七、七"纪念大会,刘秉彦司令员和旷伏兆政委都去参加大会,旷政委在讲话中对这次战斗总结了三条:一是指挥员的顽强,二是指战员动作机敏,三是战术运用灵活,打的是击溃战,目的明确。

四、苇塘反扫荡

43年8月,时值初秋,绿色的苇塘更加青郁苍翠,芦苇长得足有一丈多高,昂然挺立,苇塘的抗日斗争也达到了最兴旺时期。这时的县大队已由最初的30多人发展壮大到500多人。武器装备也得到改善,除有几百支三八大盖枪,还配有两门小炮和10挺机枪,经常出外打击敌人。

8月12日,为了配合晋察冀西山区反扫荡,牵制敌人兵力,冀中军区命令刘秉彦司令员、旷伏兆政委率43地区队,从苇塘长途奔袭津西重镇杨柳青。这次战斗,袭击了伪警察署,破坏了敌人铁路,俘虏伪警70余名,缴获大批轻重武器。杨柳青离天津只有30里,这次行动使天津敌伪感到震惊,急忙调几千敌伪军追剿43区队,刘秉彦司令员带部队边打边撤,退进苇塘后,敌人随即从四面包围了苇塘,气势汹汹,企图把我们吞掉。

刘司令员一进苇塘,征尘未洗,急忙通知我准备,让我们守住大清河沿岸,任务是不叫敌人超过河堤,进入苇塘。分区部队守在苇塘的东西北三个方向的苇塘的边缘,负责击溃由胜芳、范庄子、靳家铺头一带进剿的敌人。敌人面对这浩瀚无际的青纱帐真象狗咬刺猬,无处下嘴。茂密的苇丛隐蔽了我们,却挡住了敌人的眼睛和枪弹。秋天的苇子,杆又粗又滑,子弹飞来,碰上苇子,过不了几尺远就拐弯了,气得鬼子暴跳如雷,下令哪里冒烟就向哪里开炮,炮弹炸在水里,激起一道道水柱,没有什么杀伤力,有的炮弹一着水就臭了。我们的战士捞出来取出炸药做手榴弹,战士们高兴地说:咱们这是演"苇塘借弹"呢!

敌人包围了3天,无计可施,又不甘心失败,一面继续调遣静海、大城、任丘一带的敌人向苇塘集结,兵力增加到10000多人,一面抓民佚,强迫他们割苇。第三天下午,刘司令员把我和马德骏、孟秋舫同志叫去,刘司令员问我们对战势的看法,我说:"敌人近几天来急剧增兵,而且还有继续增兵迹象,看来敌人是想打下去,把我们吃掉"。刘司令员点点头,说:"如果接着打下去,靠硬拼,我们的兵力和敌人相差悬殊,于我们不利;如果长期对峙,敌人会用各种办法毁掉苇塘,影响群众的生活。现在,分区部队和机关立即转移出苇塘,留下你们县大队,务必坚持7天,牵制住敌人,然后撤出苇塘"。我和孟秋舫、马德骏同志接受了这个任务,只留下了大队的一个大班,30多人,其余也随队一同撤退,刘司令员同意了我们的意见。晚上,分区司令员和机关干部化装成民侠分三路,在王泊、靳家堡、任庄子、王吃哒之间的三条小路上神不知鬼不觉地撤退了,县大队主力也由政委马德骏带领转移到苇塘的外围。

这时苇塘里只剩下我们30多人。怎样执行上级吸引住敌人的命令呢?我和王洪德同志(大队组织干事)商定用麻雀战迷惑数人,把30多战士分成10来个小组,分散到苇塘各处,阻击敌人。他们各自为战,有时吹号,有时吹哨,有时敲锣,把敌人搞得晕头转向,惊惊乍乍,还真以为我们的大部队要突围呢?我们还利用孙子兵法上的"增灶法",战士们抱来乾柴和湿草,分散开来在苇塘内点火沤烟,敌人果然被迷惑住了,不停地向冒烟处打炮,我们躲在一旁瞧笑话,说敌人还真听咱们的指挥。我们做饭就烧干荷叶、麻杆,烟少,敌人发现不了。4天以后,敌伪军开始钻苇塘进行扫荡。敌人刚一接近苇塘,还看不到人,就被我们抢弹射倒,敌人试探了几次,再也不敢冒然前来送死。

敌人又想了一条毒计,从各村抓来30000多群众,叫他们排成人墙踏苇,但愚蠢的敌人却没想到,群众的心是向着我们的,有的刚踏上一点苇子,就假装互相打架,鬼子和伪军只好上前拉架,有的借踩苇之机,索性钻进苇塘找我们,然后又跑出来,对敌人说,里边的八路多得很,吓得敌人心惊肉跳。还有的人假装给敌人带路,故意往水深的地方走,水一过胸,鬼子就不敢往前走了,大声嚷叫:"不去了,回去的好"这样,敌人的种种阴谋都没有得逞。第七天继续强迫民众踩苇,这时,按着预定计划,已经完成了任务,我们召集各战斗小组到苇塘中心集合,直奔预先选好的密秘渡口,夜里乘上木船开出苇塘,越过大清河堤,迅速转到文安洼。这时,敌人还以为我们在苇塘里,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继续强迫群众踩、轧苇子,折腾了一天。到第九天,敌人才知道我们已经撤出苇塘,除了拆掉我们几个草屋,一无所获,而我们小分队却击毙敌人二百多,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1943年秋季,全国抗日战争形势发展很快,冀中人民的抗日战争也进入了新的阶段,这时,四联县机关和大队大部离开苇塘,深入各区积极开展工作。

难忘的苇塘生活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然而,那段艰苦的岁月和战斗的历程,仍记忆犹新,恍如昨日。

在这里,我们度过了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这块苇塘根据地,保存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和战士,有力的打击和钳制了平、津、保的敌人,成了冀中抗日斗争的一个主要战场。正如十分区司令员,现河北省人民政府省长刘秉彦所说:"地委有了苇塘这个临时根据地,成为地委指导全局工作的依靠,胜利的渡过了黎明前的黑暗。"

回顾这段历史,就要求我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激发我们热爱祖国,热爱我们伟大的党,自觉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我们一定要发扬战争年代那样一股劲,发扬建设苇塘,保卫苇塘的那样一种精神,耕耘垦之,艰苦奋斗,以天下为己任,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0 阅读:0

木兰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