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霞姐。
中国海军最令人热血的两张老照片,刊登在1985年的日本报纸头条,取名“中国海军的勇资”。
这也成为弱小的中国海军面对超级大国海军挑衅时,毫不示弱的象征。
照片记录了苏联两艘巨无霸军舰路过中国东海时,中国海军“重庆”号近身拦截的惊险一刻。
强敌欲入家门,必须强力回击赶走。
今天给我们讲述故事的,正是当年“重庆”号前高炮班班长金敬龙。
他当时负责舱面瞭望海空观察。
狭路相逢,勇者胜!
我就记得那天还很热,海上气候和陆地上也不太一样。
具体时间我记不清了,大概11月中旬吧。
我们正在舟山港口午休,突然警报就拉响了,三短一长,紧接着扩音器就播报“紧急备战备航!”。
我们赶紧跳起来检查装备,准备水、干粮什么的,备航出海。
消息说,苏联的“伏龙芝”号巡洋舰正在靠近我们东海领域,要我们舰负责出海执行侦照任务。
就是侦查照相,搜集资料。
说是侦照,我们做的是一级战斗准备,就是枪炮上膛,随时可以开火。
毕竟两艘舰艇对上以后,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
根据得到的情报信息,我们需要全速前进到伏龙芝号的必经地点等它。
那个过程挺漫长的,我们在海上漂了大概有三四天吧。
我负责的是前炮,在舱面上,我是炮长,安排班上的人,分区域加强对海上的观测瞭望,沿着海天线一寸一寸地搜索。
每天紧盯着一成不变的海面,看着那个浪一层一层地打上来。说起来一句话,执行起来很漫长。
很多人都说海水是黄的、蓝的,其实你近距离看是黑的,只有打上来的浪是白的,味道是咸的,像海鲜市场的味道。
晚上海浪打上来,甲板上到处都水,到了白天太阳一晒,盐就出来了,就是我们平时吃的盐,我们每天都要打扫。
戴耳机工作的就是我
武器装备也要保养、检修,不然浸了海水要上锈的。
我们每天要用半小时检修装备,半小时清洁自己所在岗位的垃圾,比如晒出来的盐,还有晕船吐出来的脏东西。
海上淡水稀缺,下雨的时候我们就用雨水打扫,没有下雨我们就用空调水。
水兵的生活是相当枯燥的,有风浪的时候还能看到有飞鱼打上来,风平浪静的时候就特别无聊。
平时出海训练还好,除了训练任务,闲暇时我们还会放电影看,或者在甲板上弹弹吉他、唱唱歌,也挺浪漫的。
有时候我们也去伙房里面帮帮厨。
人长期在海上漂着,体力消耗是很大的,那个海浪一摇,即使你不动身体反应也是很大的,饿得相当快,就总感觉想吃东西。
当然海军吃得也比较好,一般我们出海前,预计多少天,都会备好粮食的。但要真遇着没有吃的也没有办法。
记得有一次执行任务,我们三百个人,就吃两百斤白豆,吃了十天,回来跟别人说人家都不相信。
我们就这么保持着一级战斗准备,在海上漂啊漂,等待“伏龙芝”号的到来。
我是1982年10月应征入伍,之前上了一年高中,然后就回家务农了。
务农了有一年半,村里通知来征兵,我就和几个青年一起去报名。
我老家是浙江临海的,说可以应征海军。
我那时候都还不知道海军,因为关于海军、空军的电影都比较少,只知道陆军,不过反正是去当解放军的。
去了以后才知道是海军,我们就叫水兵。
一起的其他人只应聘上了陆地水兵,就是地勤,只有我一个人当上了水兵。
水兵的体检很严格,先是目测,平足的都不可以的,然后才是正式检查。
通过以后,再过几天,又给我们复检,全部通过以后才用火车把我们拉到江山一个山沟沟里去训练。
那还是我第一次坐火车,感觉火车声音跟电影里不太一样,听着像“卡死不管卡死不管”。
火车是拉煤的,连座位都没有,我们就坐在车皮上,9个小时。
到了训练地以后又给我们进行了一次体检,基本都是合格的。
但一百个人里也会有两三个不合格的,就给他们安排去学报务、观通这些。
观通就是我们海航时说的旗语。
通过的水兵就开始训练齐步、正步、军务这些,训练了一年。陆地水兵没跟我们一起,他们去上海训练发报等任务。
那时候当兵,好多人都想学汽车兵、医务兵,这样退役以后回家还能派上用场。
我不这么想。
从小村子里生产队放电影,什么《上甘岭》《英雄儿女》,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当兵就是要摸枪,要上前线去。
所以训练的时候我格外刻苦,人家休息我还在训练。
我们的炮弹都是机械的,有时候被卡住了,就会受伤,手上都是血淋淋的,每次训练下来,汗流浃背不说,手上身上都是油和血。
一年以后我就被分配到了“重庆”号上,是这艘军舰的第一批服役新兵。
刚当兵时的我(后排左三)
“重庆”舰舷号133,是我国海军051D型驱逐舰的第3艘。
以重庆命名的舰艇还有一艘巡洋舰,就是解放战争中光荣起义的“重庆”号巡洋舰,原英国皇家海军林仙级轻巡洋舰“曙光女神”号。
这是人民海军历史上拥有过的唯一一艘巡洋舰。
这也让重庆成为唯一被命名过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双料城市。
而“重庆”号驱逐舰,是辽宁大连红旗造船厂建造,1980年11月31日下水,1983年12月正式服役。
同原来的051型舰相比,雷达、反潜电子指挥、无线电通信、卫星导航等系统都得到了改进。
“重庆”号满载排水量为3670吨,是我国当时最先进的主战战舰。
能到这个上面服役,自豪感、荣誉感都是油然而生的。
那时候年轻,大家穿上海军制服,不得了,那叫一个帅。
当兵的,要对得起这身制服,对得起祖国的信任。
记得很清楚,我是1983年9月到的大连港,亲眼看着“重庆”号从造船厂里驶出来。
我们在大连901研究所培训了三四个月,跟着技术人员、工人们学习怎么安装、调试、保养设备。
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的,设备刚出厂的时候用牛油封着的,都冻得硬邦邦的,我们要用汽油去擦拭一遍,把牛油溶解掉。
我们跟着工人一起,把设备搬上舰艇。
第一次见,只觉得舰艇真大,舰首到舰尾有132米长,29米高,从陆地上到甲板的楼梯都有65米。
老兵先带着我们去参观,但刚住上去的几天都晕头转向,连宿舍都找不到。
我又是新兵,不敢轻易问老兵,怕出问题。
我留个心眼,发现工人们的制服跟我们的不一样,我就偷偷地跟着工人走,肯定错不了。
当初训练的时候教官就跟我们讲过,说在海上跟陆地上是很不一样的。
一上舰艇,我想早点感受感受怎么个不一样。
一开始舰艇停在港口,风平浪静的,我还没太大感觉,第一次试航,开出去半天吧,就感觉晕船了。
身体头和脚也都是晃的,老兵就教我们,在船上走路脚要分开点,这样才稳。
我们宿舍里的床和床之间都用铁链连起来,防止晃动。
但晕船这个事情一直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每次出海肯定晕。只有航行时间长,身体适应了,跟船同步了就不晕了。
小风浪都还好,最怕是遇到大风浪的时候,黄疸都吐出来了。
新兵遇到这情况就不想吃饭了,老兵有经验,这种情况一定要吃,吃完再吐都行,不然胃要保不住。
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细节,我们在船上洗漱,一定是先洗脸,再刷牙,这个顺序不能错了。
因为刷牙的水要吐在脸盆里,和洗脸水一起倒进海里。
我(中)和战友在海上
我表现比较好,上舰第一年我就当了副班长,第二年就做了班长。
我们那时候有好多服役期满继续留队的志愿兵,资格都比较老,比如我手下的副班长,就是一名76年的兵,所以提拔我当班长的时候好多人就不服。
我们部门的枪炮长就把那些班长、副班长都召集起来,叫我们一起PK。
我们这个枪炮长带兵很厉害,他讲究改革,手下兵升职不按资排辈,就看谁能力强。
我们比赛组织、训练、实施攻击,我专业一向是里面最厉害的,火炮发生什么故障我自己都能排。
PK完,枪炮长就说,不要说你们副班长跟他PK,就算是再多的班长来也没人家这个水平。
所以战友们后来也是心服口服。
我们海军里有一句话,说警报来了以后,战力好不好要看枪炮,枪炮好不好要看高炮,高炮好不好要看前炮。
因为前炮一打起来声音很大,对方一看就会觉得这个部队肯定很有战斗力。
我在“重庆”号上负责的就是前炮。
我们前炮班一共6个人,一个高低手,负责炮筒抬多高;一个方向手,管角度的;还有左右两个装弹手,一个距离手。
我是炮长,接到命令以后,根据经验指挥行动。
这一班,少哪个都不行。
按照速度,我们估算着“伏龙芝”号应该过来了。
但我们全神贯注地观测了几天,都没看着它的影子,大家的身体和精神都已经很疲惫了。
11月18号这天,我也突然看到一架螺旋桨飞机飞过来,起初就是一个黑点,后来越飞越近,然后往另一个方向飞了。
是日本的飞机。
我正思考这个飞机是不是军用的时候,就发现我们舰艇已经调整方向,跟着这架飞机的方向去了。
是舰艇的雷达检测到了飞机。
果然,我们在这个方向上发现了“伏龙芝”号。
这个事情也是很巧妙,具体是什么情况我不清楚,但从我的角度看,就好像这个飞机在给我们引路一样。
我们顺着这个方向一路朝“伏龙芝”号开过去,发现远处海天线的方向还有一架飞机。
这架应该是日本军用的,停在很远的地方不敢靠过来。
而刚才给我们“引路”的飞机,此刻就停在“伏龙芝”号的上空,离得非常近。
我们往前开进,那飞机冲我们摇摆了几下机翼表示友好,我耳机里传来指示,说那是日本的民用小飞机,不用管它。
我忍不住抬头看,那飞机就在我头顶上,我拿打鸟的弹弓都能打到它。
再细看,飞机上挂了一个人,黑色帽衫,好像穿着雨鞋,手里举着一个照相机,闪光灯咔嚓咔嚓的,背上还挂了一个。
那个人胆子真大,大半个身子都挂在机舱外面,用脚勾着一个地方,不停地拍摄,简直不要命了。
后来知道那是日本一个空中摄影师,叫柴田三雄,我们“重庆”号和苏联“伏龙芝”号对峙的经典照片还是他拍的。
这说明两个事,“伏龙芝”号这次的动静真的挺大,另外日本的媒体记者还真敬业。
而此时,“伏龙芝”号已经到达了公海和中国东海的交界处,大家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如果中国舰船迟到几分钟,苏联舰队已经进入中国领海,那么交涉起来就很困难了,中国是很被动的。
舰长命令全速前进,开往“伏龙芝”号。
我举着望远镜看过去,心里暗骂了一句国骂。
只见“伏龙芝”号上面的苏联大兵都在光着背,穿着西装短裤,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
苏联当兵的军人怎么这么没有素质,光着背在甲板上,太稀拉了。
我们舰艇有条例规定,当兵的光背肯定不行,舰艇上再热也要穿好自己的军装。
确定目标,我们133号舰艇拉响一级战斗准备,继续全速前进。
慢慢靠近“伏龙芝”号,我当时的感觉就是,这个军舰,真他妈大。
我们133舰的满载排水量是3600多吨,在它面前,就跟个小帆船一样。
这座巨无霸,即苏联海军1144.2型“伏龙芝”号核动力巡洋舰,可是苏联强大的象征。
以苏联杰出的红军统帅、军事理论家伏龙芝命名。
“伏龙芝”号核动力巡洋舰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建造成的最大的一艘巡洋舰。
满载排水量高达24000多吨,是我们“重庆”号的7倍还多。
不仅如此,还装备了反舰、对空导弹,数量多达五百枚,对空、对海以及对海水下的强大的攻击能力。
也就是说,不论是远程的高空的飞机、导弹,还是海面上的大型舰艇、小艇,或是水下的潜艇,它都能够将对方一举毁之。
美苏两国争霸时,苏联海军自知难以匹敌美军航母战斗群,只得强化单舰作战能力,将武器装备推向极致,力求一击即可夺敌元气。
因此,也有人把它称为海上武库,可见其惊人的战斗力。
戈尔巴乔夫任苏联总理时,苏联国力已经衰退,准备从世界各地收缩兵力。
但是为了向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显示苏联仍然存在的军事实力,苏联决定要秀一秀自己。
于是,在1985年11月14日,“伏龙芝”号带着两只护航舰从越南的金兰湾出发,开赴苏联太平洋舰队的司令部海参崴。
这支强悍的海军舰队一出现,亚洲各国和美国都引起高度警觉,纷纷派出舰艇跟踪。
一上路,美军的核潜艇与P-3C反潜巡逻机一直对其进行紧追不舍的监视行动。
为了摆脱美军核潜艇的盯梢,3艘苏联战舰在通过巴士海峡后直接进入了东海。
准备从与那国岛和西表岛之间穿过去,直插东海中线。
中国东海也成了他们航线上的必经之路。
“伏龙芝”号航路图
当时中、苏关系并不友好,为了防止苏联军舰侵入中国领海,才将侦察驱离任务交给我们133舰。
海上小船遇大船,一定是小船吃亏。就跟高速路上,小轿车遇上载重大货车一样,没有可比性。
面对眼前“重庆”号这个小老弟,“伏龙芝”号完全没放在眼里,开始了他们的挑衅行为。
此时,两艘舰艇相隔只有1000多米。
我们舰长对准“伏龙芝”号喊话,“你已进入中国领海,请马上退出”。
但是“伏龙芝”号没有理睬,反而出来一个海军用旗语回答说,“我们是正常航行,请你让开”。
随即他们炮筒也抬高到了最大角85度角,表示“无害通过”的意思。
但我们不这么认为啊。
你这是苏联的大型巡洋舰,你说无害通过就无害通过吗?
此时,我又看到最远处海天线上,还出现两艘军舰。
原来日本不但派出了飞机,也派出了军舰。韩国也派了军舰,一起注视着“伏龙芝”号的行动。
但他们不敢靠近,离得比较远。
现在他们逐渐靠近,想看一看中苏两国海军的对峙,究竟是会发生什么样一个结果。
眼瞅着“伏龙芝”号并没有转向的意思,我们收到舰长命令,全速冲向“伏龙芝”号。
我们的体积虽然比不过“伏龙芝”号,但速度很快。
全速是36节,相当于每小时70公里,“伏龙芝”号是28节,每小时60公里差不多。
我们保持全速,猛地向“伏龙芝”号冲过去,从原来的1000米进到800米、700米、500米、300米。
苏联海军肯定也是被我们吓到了,赶紧避开。
我们当然不能真撞,也是吓唬吓唬它,但当时的场面是很震撼的。
从我在甲板上的角度看,几乎就是要撞上去了。
冲到100米不到的位置,我们才急转向,冲到了“伏龙芝”号舰尾的地方,再掉头。
此时我们舰位置就落后于它了,我们再全速追,追上以后再冲、再撞,然后再迂回过来。
这样一趟下来时间其实挺长的,我们光一个转弯就要十几分钟。
差不多下午两三点开始,一直到天黑下来,几个小时的时间,我们两艘舰就这么来来回回僵持着。
日本摄影师的飞机也在天上拍得很过瘾,从头顶上看,两艘舰真跟打架一样。
我给“真实战争故事”手绘的拦截示意图
外行不知道,远处观看的日、韩军舰估计都看呆了,这中国军舰要干什么?
要知道24000多吨的核动力巡洋舰,如果和3600吨的重庆号相撞,后果不堪设想。
两军相逢勇者胜,这就是中国军人奉行的“宁可前进一步死,决不退后半步生”。
今天,如果我们退后了一寸,明天将有千里万里的海疆被他人侵犯。
整个过程中我一直在全神贯注准备的,来不及想那么多。
我是下面的执行人员,具体上面什么打算,我们并不清楚,就是紧张待命状态。
一旦我们的舰真的撞上去了,肯定就是要开打的。
后来好多人问我说,对方舰是我们7倍那么大,撞上去怕不怕。
我还真不怕,因为以前我们还真撞过一次。
那是83年我刚到这艘舰上服役,还是新兵呢。
我们舰艇部队从大连开到舟山港母港,过了上海,结果跟一艘宁波至上海的客轮撞上了。
当时的雾很大,我同样也是在舱面前炮的位置上,不知道怎么回事,明明眼睛看着还挺远的,结果一眨眼的工夫,舰首跟舰首就撞上了。
我脑子都没反应过来,也就两三秒钟都不到,对方客轮的舰尾就扫到我们舰尾了,霹雳吧啦的摩擦声。
那客轮很高的,我们军舰很矮,但它的排水量没我们大。
撞上后我们舰的稳定性很好,对方的船像电风扇一样开始打转。据说好像还有五六十人受伤了。
所以这次就算真撞上了伏龙芝号我也不怕。
再说,我们舰稳定性相当好的,撞上也不会翻的。
震撞上去可能给它一个窟窿,因为驱逐舰跟刀头一样锋利。
不过真撞上去,根本不会考虑翻不翻,撞上去的话,考虑的是打不打,怎么打。
其实我们当时根本都没有这些心思,人民军队在乎的就是国家老百姓,到了那时候想的也是这些。
我们就是觉得能打过的。
当然这也不是盲目自信,我们舰长还是很厉害的。
当时我们舰上有两位舰长,原舰长叫崔秀生,还有一位实习舰长,叫姜子城。
三个月原舰长就调走了,姜子城就做了我们舰长,是我们133舰任期时间最长的舰长。
我在133舰上服役了10年,有一半时间都是他当舰长。
崔舰长在的时候,我还是个新兵,远远见着舰长就躲开,怕他批评,也怕他表扬。
当兵时间长了,跟后来的姜舰长就熟一些。我虽然是农村上来的兵,但脑子还比较聪明,从来也不服谁,只佩服这两位舰长。
无论是作战指挥能力,还是平时的思想教育,都很厉害。
尤其姜舰长,我们退役好多年了,再听他讲话,还会流眼泪呢。
当时我们舰上都有冲锋枪、步枪、手榴弹,准备跟他们干了。
“伏龙芝”号虽然有导弹、火炮这些大武器,但一轰出去是相当远的,不适合于近战。
我们舰长敢让我们冲上去,也是因为我们近战有优势。
只要敢冲进我们的海域,就开打,不客气。
而且那天跟我们一起出海的还有一艘534号护卫舰,它速度慢一些,还在我们后面追。
“伏龙芝”号也有一艘护卫舰067号,要是真打起来,我们的534号应该就是用来打他们067号的。
我们就这样一直这么对峙到了晚上。
太阳都下山了,头上日本摄影师的飞机灯都亮起来了。
终于,“伏龙芝”号最后转了航向,离开东海,朝着它的目标走了。
我们继续跟了一段,就收到侦照任务完成,返航的指示。
据说后面韩国和日本的军舰还继续跟了好长一段路。
这次对峙的场面虽然很激烈,但对于我来说也不过是很平常的一次任务。
甚至很多战友是舱内的岗位,都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我因为一直在舱面,所以这个过程看得清清楚楚。
回去以后我们跟隔壁132、131舰的人可有得吹了。
我说我们在海上看到外国人了,苏联人,高高大大的,个头都至少一米八以上,头发黄黄的,真的和电影里跟霍元甲比武那个黄毛大力士一样的。
他们都没见过的,只在电影里看过。
之前虽然经常出海执行任务,但舰艇都是相隔很远的,一两千米,舰上的人根本看不清。
不像这次,真的到了眼前了。
炮兵2班的班长爱好摄影,身上总背着个照相机,出任务的时候也带着,有空就拍,我的好多照片就是他拍的。
这次任务回来他也拍了好多照片,回港口以后洗出来给我们大家看。
我们看的时候,还是感叹,苏联那个“伏龙芝”号真是好大好大啊。
眼神中满是羡慕。
原本只想着是自己开开眼界的事,后来看到日本记者发布“重庆”号和“伏龙芝”号对峙的照片,感受不一样了。
柴田三雄在其摄影新闻报道《中国海军勇姿》里写道:
“它冒着黑烟、全速前进、冲了上去。看上去似乎要撞上了,却瞬间反转,从‘伏龙芝’号后方驶过,然后再次尝试这样猛烈的威压行动。反转、突入,中国舰艇不断重复着。”
大家看了心里相当自豪呀。
苏联想为显示海上实力导演了这出戏,而我们“重庆”号让全世界的人看到了中国人不畏强暴,宁死不折的精神。
意义重大。
日本媒体对这次事件的报导
我也因为表现好,部队就给了我一个不用考试送军校的名额,结果体检没通过,就取消了。
我服役的第五年,正常该退伍了。
部队把我们都叫到一起,说不留下来就退伍,留下来的话就要去前线,让我们自己选。
我不想回老家,选择留下来去前线,这也是我当兵的初心。
隔一年,1987年年底,我便随舰队去了南海,这里发生的又是另外的故事了。
我所在的“重庆”号在完成各种重大任务后,于2014年光荣退役。
现在就停靠在天津航母主题公园,供军队院校教研以及国防教育。
等我明年退休后一定要回去看看“重庆”号,这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希望上去走一走,摸一摸。
作为80年代的海军老兵,我们每次聚会主题就一个:
一心只盼望祖国的海军日益强大,走向深蓝,把属于我们的海洋岛礁拿回来。
这是我吹的牛逼 ,但也是责任。
金老兵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下周继续更新。
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得知,苏联解体后,“伏龙芝”号停止了一切战斗值班任务,一直瘫痪在港口内。
这艘搭载有数百枚导弹,可以一艘战舰单挑一支舰队的巨舰正在拆解,由此走向英雄末路。
俄罗斯日益窘迫的经济,没能实现复活巨舰的梦想。
照片上,已经老态龙钟的“伏龙芝”号就像个迟暮的老人。
虽说步履蹒跚,身体萎靡,但身上独特的气质还未随时间的逝去而消失。
与此同时,中国海军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万吨级驱逐舰已经下水。
052D型驱逐舰已下水超过20艘,驱逐舰总数达到了30艘,仅次于美国海军。
时间,真是个奇妙的东西。
编辑:霞姐 佳汇
(照片由口述者提供,部分来源于网络)
敬礼!
不错的文章,有血有肉!难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