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销兵:一场失策的裁军运动,大唐重陷藩镇割据泥潭

易云聊历史 2023-07-02 14:51:01

“穆宗乘章武(唐宪宗)恢复之余,即位之始,两河廓定,四鄙无虞。而俛与段文昌屡献太平之策,以为兵以静乱,时已治矣,不宜黩武,劝穆宗休兵偃武。又以兵不可顿去,请密诏天下军镇有兵处,每年百人之中,限八人逃死,谓之销兵。”——《新唐书》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初三,大唐帝国的中兴之君唐宪宗李纯因为食用丹药暴死,其子李恒继位,是为唐穆宗,次年改元长庆。让大唐焕发生机的元和时代结束,大唐进入了长庆时代。李恒接手的大唐是一个开局良好的大帝国,其父亲10多年的削藩战争,重塑了大唐中央的权威,连最桀骜不驯的河朔三镇也对朝廷俯首帖耳,再加上两税法的实施和江南通往关中的运输线的打通,源源不断的物资经过运河从江南输送的到长安。宿敌吐蕃和南诏也进入了衰退期,大唐在西北和西南的边防压力顿减,大唐似乎就要重回紫禁之巅了。

然而,上天终究是没有给大唐重新崛起的机会,而这一切的导火线就是唐穆宗在藩镇军人善后问题上的处置不当。因为元和年间的削藩战争大量消耗了大唐的财政储备,且李恒靠宦官的帮助夺取帝位,李恒上位后,对宦官集团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赏。

长庆二年(822年)十一月,赐内园使公廨钱一万贯,军器使三百贯。同年,翰林学士韦处厚、路随撰成《六经法言》二十卷,穆宗赐绵彩二百匹,银器二百。——《新唐书》

作为大唐的中央军神策军,每逢皇位交替之际,他们的态度自然是最为关键的,在李恒上位的过程中,神策军坚定地站在了李恒的一边,如今李恒掌权了,自然少不了封赏,再加上李恒没有乃父的手段,对于神策军的军头们,李恒只得以封赏来维系其忠诚。

“上驭军之道,未得其要,常云欲戒我臣,故即位之初,倾府库颁赏之,长行所获,人至巨万,非时赐与,不可胜纪。故军旅益骄,法令益弛,战则不克。”——《旧唐书·穆宗本纪》

这些封赏大大消耗了大唐的财力,大唐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与此同时,因为元和年间大唐削平了众多藩镇,将藩镇纳入大唐直管,那些藩镇军人也转为朝廷供养。起初,大唐财力雄厚,足以供养这些藩镇军人,但如今大唐财政困难,藩镇军人成为大唐严重的财政负担。在此情形下,唐穆宗李恒采纳了宰相萧俛、段文昌的建议,实行销兵(裁军)之策,史称“长庆销兵”。

李恒采取销兵政策,可以使藩镇兵力数逐渐减少,以收斩草除根之效。李恒规定天下藩镇中每100人裁撤8人,但李恒没有将这些裁撤下来的藩镇军人妥善安置,只是一裁了之。这些藩镇军人几代都是军人世家,除了军事技术,毫无别的谋生手段,一旦被裁撤,只能落草为寇。而河朔三镇作为“老牌刺头”,藩镇内的军人也是骄横跋扈,他们世代联姻早已形成了板结胶固之势,一听到朝廷要裁撤他们,他们自发劫持藩镇节度使,公然造反,由此河朔三镇复叛朝廷,大唐再次陷入藩镇割据之中,元和中兴的势头戛然而止。

6 阅读:1120

易云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