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之战:盛唐最后的挽歌,20万唐军血染黄河两岸

易云聊历史 2023-06-06 14:39:00

大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二月,安史攻陷大唐在中原最大的城市东都洛阳,此时距离安禄山范阳(今北京)起兵叛唐仅仅过去了1个月,在这短短1个月内,叛军就从范阳打到了洛阳,从河朔打到了中原,潼关以东,淮河以北的州县大多被叛军占领,叛军的气焰可谓是如日中天。安禄山进入洛阳后,不久就在洛阳的皇宫举行了加冕,自称大燕皇帝,好生过了把皇帝瘾。

洛阳失守后,封常清、高仙芝带领唐军退守天险潼关,暂时稳住了局面。可是唐玄宗李隆基却勃然大怒,他不反思自己的战略决策失误问题,而是怪罪于前线的唐军将领,再加上宦官监军边令诚的怂恿,李隆基下诏处死了封常清、高仙芝这两大名将。潼关前线的唐军士兵多年跟随封常清、高仙芝作战,与其结下了浓厚的“革命友谊”,如今封常清、高仙芝骤然被杀,唐军的士气顿时大跌,为之后的惨败埋下了伏笔。

封常清、高仙芝被杀后,李隆基启用病废在家的原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统率20万刚刚从长安街市募集的新兵前往潼关,并受命节制封常清、高仙芝原来的部曲,寻机与叛军决战。哥舒翰也是员名将,曾多年征战陇西、西域,与吐蕃交战经年,战斗经验丰富。哥舒翰来到潼关后发现,自己所率的20 万大军,虽然人数众多,可多是临时新招募的新兵,战斗力羸弱,绝非安史叛军的对手;而封常清、高仙芝虽然战斗经验丰富,但人数不多,且刚刚经历了洛阳战败和主帅被杀事件,士气低落。哥舒翰明白,如果带着这些人与叛军决战,无疑是自寻死路。而潼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誉,且还是长安最后的屏障,一旦丢失,长安将不攻自破。

哥舒翰进驻潼关后,当即决定以守代攻,他命人立即加固潼关的防御工事,深沟高垒,闭关固守,以消耗叛军的锐气。如果按照哥舒翰的打法,叛军决然进不了潼关,再加上当时大唐的“西北军”郭子仪、李光弼等部已经计划从河东(今山西)绕袭叛军后方大本营范阳。河北地区的义军也纷纷揭竿而起反抗叛军,其实时间完全在大唐这一边,只要大唐熬过了叛军初期的凌厉攻势,胜利必然属于大唐,就像当年汉朝的七国之乱3个月荡平一样,大唐短期解决叛乱的机会并不是没有,但关键是在潼关。

对于潼关的重要性,安禄山也是心知肚明,他迫切希望打下潼关扭转自己不利的局面。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安禄山命其子安庆绪率叛军主力进攻潼关,在哥舒翰严密的防御体系下,叛军丝毫占不到便宜,此后数月,叛军顿兵潼关坚城之下,士气低迷,而郭子仪、李光弼已经进入河北地区,安禄山可谓心急如焚。但潼关就像铁打的一样,为了最后一搏,安禄山使出了“示敌以弱”之计,安禄山命麾下悍将崔乾佑将老弱病残的士卒驻扎在陕郡(今河南三门峡市),将叛军主力隐蔽起来,以诱惑哥舒翰弃潼关出战。

久经沙场的哥舒翰一眼就识破了安禄山的伎俩,坚决不予出战。但哥舒翰背后的大老板李隆基坐不住了,再一次干起来外行指挥内行的骚操作。李隆基派人催促哥舒翰追歼叛军,哥舒翰上书称叛军有诈,郭子仪、李光弼也上书李隆基叛军在诱敌深入,但李隆基仍旧一意孤行,并直接放狠话,哥舒翰再不出战,那就是封常清、高仙芝的下场。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哥舒翰只得硬着头皮出战了。

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四日,哥舒翰领兵出关,六月七日,在灵宝西原与崔乾佑部相遇。灵宝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70里长的狭窄山道。崔乾佑预先把精兵埋伏在南面山上,于初八领兵与唐军决战。唐军以王思礼等率精兵5万在前,庞忠等率10万大军继后,另派3万人在黄河北岸高处击鼓助攻。两军相交,唐军见叛军阵势不整,偃旗欲逃,便长驱直进,结果被诱进隘路。叛军伏兵突起,从山上投下滚木檑石,唐军士卒拥挤于隘道,难以展开,死伤甚众。

最终哥舒翰仅带着数百名亲兵逃回潼关,收拢部队后一清点,只剩八千余人,20万大军全军覆没,是为灵宝之战。六月九日,崔乾佑趁机攻陷潼关,哥舒翰被俘,长安门户洞开,不久后李隆基出逃蜀地,长安陷落,局势一发不可收拾。

25 阅读:16024
评论列表
  • 2023-06-07 07:59

    李隆基死晚了[得瑟]

    DA8508 回复:
    我只怪秦始皇死早了
    wuyoumai 回复:
    总结得非常好,历史验证性总结
  • 2023-06-07 22:17

    李隆基要是早点死,盛唐至少还能延续一百年

  • 杰聪 20
    2023-06-07 15:10

    唐玄宗大混蛋败家子一个!

  • 2023-06-08 01:22

    李隆基就是一个扒灰王,搅屎棍

  • 2023-06-07 11:52

    李隆基居然还被称为唐明皇[笑着哭] 明字不是随便冠的! 他配吗?没有任何功绩 躺在唐高宗和武则天留下的丰厚资产之上 作为国家最高首领 从年轻到老就不识人!更不会用人!连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底。唐昏皇才是唯一正确的谥号

    。。。 回复:
    连基本缘由都搞不清就开喷了,明是玄,避康麻子玄烨讳改的。武则天丰厚资产是什么?丧地千里?酷吏统治(拳粉管这打压世家)?还是二十年七十七相?比亡国崇祯大帝五十相厉害多了[得瑟]
    如烟过客 回复:
    他有极高的政治头脑
  • 2023-07-20 10:23

    唐玄宗李隆基才是大唐的掘墓人,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堪称中华的历史罪人。年轻时此人风发有为,老年后昏聩不堪。

  • 2023-06-07 21:41

    二十万人,十八万多新兵蛋子,对阵两至三万边军,怎么可能赢,兵器又不占优,打仗什么时候靠人数决定胜负

    朱XX 回复:
    就是,人家是来玩命,新兵肯定是想着怎么保命。碰到血腥厮杀估计刀都要拿不稳
    朱XX 回复:
    新兵守城可以,毕竟不要面对面厮杀。心里上不一样。就像几个书生对上亡命徒怎么打,守城就可以了,没那么恐怖。
  • 2023-06-09 01:10

    事实上即使是安史叛军的版图巅峰期(756.8-757.9)其控制区域依旧只集中在今天的河北省大部、辽宁省的部分地区、河南省的1/3、陕西省的1/5而已!

  • 2023-06-07 08:07

    其实这几件事,李隆基做的也未必是错的。高仙芝封常青一触即溃,望风而逃,本来就该杀掉稳定军心。安禄山退兵当时也确是事实,哥舒翰本来也该率大军缠住对方,不能让对手主力回援各个击破。自己20万打不过对面两三万,这是哥舒翰自己水平问题,李隆基早该换掉他或者杀了他。20万打3万都不敢追,以后还打个屁的战。

    佚名 回复: 胜者维王
    在回答你高封二人,不杀该怎么处理,其他将领会不会效仿,唐玄宗都给你答案了,一开始给的处置就是训斥高仙芝,然后将封常清革职留任,二人继续率军驻守潼关,这是当时的最优解,然而太监边令诚向二人索贿未遂,诬陷二人,才导致二人被斩,封常清临终前还在给唐玄宗上书平叛之策。至于如果不杀,其他将领会不会效仿逃跑,只能说你想得太多,封常清高仙芝二人都是沙场悍将,成名已久,当时什么情况其他将领能不知道?不会以为当时的将军们都和你的想法一样吧,而且胜败乃兵家常事,哪有用一次胜负就临阵杀帅的,唐玄宗杀了高封二人,不仅没震慑其他将领,反而起到了反作用,寒了不少武将的心
    胜者维王 回复:
    西域数十国本就人心不齐,况且高封两人背后可以倚仗当时唐朝的综合实力。别人未必怕区区三万边军,而是忌惮之后的后果。唐军其它将领还不是带着大量募兵,又不是每一个都不堪一击。野战打不过,可以坚守关隘,叛军攻坚能力并不强。不杀高封二人,那该怎么处理?继续统领潼关大军?其它将领服这种逃跑将军吗?
  • 2023-06-07 22:31

    李基隆就是最大的2b唐奸,专门搞垮唐的

  • 2023-06-08 17:34

    和蒋校长同出一辙啊

    vKIYOv 回复: 笼中鸟
    强在哪里?
    笼中鸟 回复:
    蒋校长比唐玄宗强多了
  • 2023-06-10 02:46

    糖尿病

  • 2023-07-24 15:55

    安史之乱之后大唐还存续了100多年,怎么那么多人觉得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就没有了

    飞天 回复:
    苟延残喘
  • 2023-06-07 12:00

    唉,扒灰佬!

  • 2023-06-10 02:30

    唐明皇的明,是武盟的盟一部分。

    小陆特 回复:
    你是不是想说这个武曌?
  • 2023-07-21 11:25

    阵前斩大将本就不祥,何况还杀的是主帅和副帅,极大影响军心士气!实在有罪就先换下来,过阵子再杀。

  • 2023-06-16 05:29

    你确定这20万全是新兵,没有河西和陇右的精锐吗?

    白杨 回复:
    你说的跟我说的冲突吗?
    白杨 回复:
    不过我一直想查这20万兵力的构成,一直没有太靠谱的资料,兄台有的话能推荐一下吗
  • 2023-06-27 16:15

    等待卡禄山的表演

  • 2023-06-28 01:02

    安史之乱在于节度使的权力过大

  • 2023-06-29 16:53

    李隆基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早死十年

  • 2023-07-25 07:35

    抛开政治经济只谈战争这不是耍流氓嘛,固守潼关时间久了,先不说长安地区钱粮够不够,安史可就要转身攻略南方了。李隆基虽然人老昏聩了,可年轻时也带过兵打过仗的,不能说一点眼力劲都没有吧,长平之战赵王大概率也想守下去的,

易云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