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太监中最高级的官职,具有特别的地位

玉兰历史观 2023-04-26 11:10:25

全文共1473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明代的太监,是当时封建时代,最有权势的。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宦官,明代的宦官数量最多,其中以郑和为首,其后依次为王振、刘瑾、冯宝、魏忠贤。

这还得感谢明代的宦官,在古代,宦官的肉体是被鄙视的,地位低下。无论何时何地,大臣们都会鄙视太监,就算是当权的也会鄙视太监。

不过,明代规定,太监可以读书。早在明初,朱元璋就曾下令,不准太监们从政、从学,直到朱瞻基登基,才有了改观。

他允许太监阅读,也许是因为他的工作更好。这也是为什么到了明代,宦官们的质量提升速度如此之快,其中一些好宦官,甚至不弱于文人。

冯宝是个有学问的宦官,眼光很毒辣。这就造成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掌印宦官,这个位置,在鼎盛时期,堪比大明王朝的大学士,权势滔天。

朱元璋朝时,太监共分十二部,下设礼部、太监、都督等十二部,以太监为主要职责。每一府又设有提督、掌印、执笔等不同的职司。

在当时,每个人所负责的部门都不一样,所以地位也不一样。像司礼监,掌管着朝廷的审旨、宣旨;

他掌管着太监们的绝大多数事务,还有一些重要的职务,因此,他拥有着极大的权势和崇高的地位。而御厨这种官吏,在朝堂上的地位也是非常低下的,远远比不上司礼监的公公们。

再加上司礼监内的总管、宦官,本来就是各管各的,虽然大多数都是宦官干的,但到了后期,由于皇上生性懒散,倒是把许多事务都交给了宦官,这样一来,宦官的身份就变得越发的尊贵起来。

归根结底,这群宦官能够在朝堂上立足,并且对朝堂产生巨大的影响,归根结底,还是他们自己偷懒。

首先,明代的大臣其实和之前的大臣并无太大区别,只是在朱元璋以后才消失而已。他虽有个丞相的头衔,却没有任何实权,只不过是个打下手的助手罢了。为何明代的礼部尚书,一名宦官,就能比得上一国的宰相?

在明代前期,宦官是可以接受这种教育的,但那是因为皇上掌握了朝廷大权,又十分重视朝廷事务。就拿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来说,他们都是历史上少有的英明君主,只可惜,朱高炽与朱瞻基先后夭折,他们都没能保住性命。

可是到了大明中后期,大明的皇帝们一个个都成了游手好闲之辈,有的练功,有的练功,有的练功,有的游手好闲,对朝政一点也不感兴趣。

嘉靖皇帝一心扑在炼丹术上,已经有二十余年没有进过朝了,除了要事之外,其余的都是由宦官来主持。

而另外一位,便是奏折上提到的那个“礼部尚书”。所有的事情,都是由礼部来处理的。

所以,只有司礼监,才是当今皇上,能够在宫中与外界沟通的地方。这就给了司礼监和太监们一个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从司礼监设立开始,太监分为提督、掌印、执笔,其中提督的权力最大,那么掌印的职位为何一层比一层高?

其实,这也与司礼监的职责有关,平日里,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都是要写一封诏书,由皇帝亲笔签字,或者是批阅,最后盖章,再送到相关的机构去。

只是,随着皇帝日理万机,一些小事,也都交给了司礼官去处理。皇帝下旨,司礼监自然是要管的。

御笔公公书写圣旨,用的是公公的印玺。但是有一条规定,若是太监觉得不行,就得再写一遍。

所以,掌印公公拥有绝对的权力,掌握着整个帝国的局势,这也就意味着,两人的身份和势力,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玉兰历史观寄言

类似于朝堂上的丞相,权力最大,主要负责制定和实施有关的政令。因此,将这两位公公称作“太监”,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这两个人,都是要传旨给皇上的。明朝的皇帝,之所以将太监的权利如此之大,就是想借助太监的力量,来平衡朝廷中的权势。

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它的封建皇权,以保证它的统治地位。嘉靖深居深宫二十余载,但在朝政上始终没有松懈,便是因为手中的权力。

参考文献:《明史》

1 阅读:136

玉兰历史观

简介:品古今中外,观历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