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说了五胡乱华的开端,这一篇承接上一回,主要是梳理五胡十六国的总体历史脉络,看完这一篇,就可以清晰地了解五胡十六国的一个大致情况。
五胡十六国这段历史,上接西晋,下续南北朝,之后由隋朝结束南北朝对峙,再次开启大一统时代。
和五代十国相比,五胡十六国更加复杂,更加混乱,但还是可以一条线梳理出来的。
而这段历史,还得从西晋八王之乱开始说起。
乱世开场:八王之乱引发西晋灭亡三国末期,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篡夺了曹魏江山,自立为帝,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司马炎于280年攻灭东吴,完成天下一统,历史由此进入了一个短暂的大一统时代。
但是,西晋存在三个致命的问题:
第一,西晋没有处理好与周边民族的关系,朝廷以及地方大臣对周边的各族盘剥过度,而且一直在压榨各族百姓,由此引发严重的民族矛盾。
第二,晋武帝司马炎分封了几十个诸侯王,而且授予诸侯王掌管军队的权力,为八王之乱埋下种子。
第三,晋武帝晚年骄奢淫逸,堕怠政务,最严重的是,西晋上下形成了一股奢靡的不良风气。
在这种风气下,上到皇帝,下到大臣贵戚,变得骄奢淫逸,奢靡成风,懒于朝政,只管自己享受奢侈的生活,全然不顾底层百姓的死活。
所谓“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大概就是那个时代的写照,由此引发底层百姓与上层统治群体之间的阶级矛盾。
八王之乱爆发后,将这三种致命的问题一次性引爆,最终葬送了整个西晋王朝。
司马炎死后,他的儿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但司马衷是一个有智力障碍的人,虽然成年了,但智商和小孩子没太大区别。
所以朝政一开始是掌握在外戚杨骏手中,但皇后贾南风野心膨胀,也想独揽大权,一直试图搞垮杨骏,独掌大权。
291年,贾南风联合楚王司马玮发动政变,杀了杨骏,但朝政大权落到了汝南王司马亮和功臣卫瓘手中。
为了夺取最高权力,贾南风又联合楚王司马玮发动兵变,杀了司马亮和卫瓘,但贾南风认为司马玮也对自己的权力有威胁,于是用计处死司马玮,西晋大权彻底被妖后贾南风掌控。
此后,西晋在贾南风的实际掌控下,渡过了近十年的稳定期,这也是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
299年,由于妖后贾南风没有儿子,她担心将来太子继位以后会清算自己,于是将太子司马通废杀。
此举引发西晋分封王的反对,赵王司马伦与部将调动禁军发动兵变,诛杀了妖后贾南风,接着毒死被废掉的太子,不久后,司马伦废掉晋惠帝,自己登上皇位,八王之乱第二阶段由此爆发。
司马伦称帝后,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于是又引发其他藩王不满。
自此以后,西晋有实力的几个藩王为了争夺权力,在中原展开了角逐,期间爆发了数次大型战役,波及整个中原,死伤数十万人。
这期间,从西北涌入川蜀的十几万流民领袖在李特、李流等人的带领下,起兵反抗西晋朝廷,并形成割据势力。
八王之乱的混战发展到后期,东海王司马越为了对抗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与弟弟司马腾以及坐镇幽州的王浚,联合鲜卑、羯朱等胡人武装进攻邺城。
成都王司马颖为了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拉拢匈奴首领刘渊为羽翼,将刘渊手里的匈奴武装引为后援。
不久之后,几大藩王爆发大规模混战,司马颖、司马颙被司马越的胡汉联军击败,刘渊这期间返回匈奴在山西一带的聚居地,被匈奴五部联合推举为大单于。
司马颖战败后,刘渊迅速组建了一支五万人的匈奴大军,对外宣称自己是汉朝皇帝的外孙,所以自称汉王,割据在山西一带。
这一年,是304年,八王之乱进入末期,刘渊称王的同时,川蜀那边的李特战死后,他的儿子成了新的首领,并横扫西川,遂割据蜀中,也自称汉王。
306年,司马越干掉了司马颖和司马颙,成了八王之乱的最后胜利者,但他不是笑到最后的人。
因为这一年,氐族人李雄在川蜀称帝,国号“大成”,匈奴人刘渊也宣布称帝,为了区别这两大政权,历史上管割据蜀中的李雄政权称作“成汉”,管刘渊的政权叫做“汉赵/前赵”。
八王之乱结束后,西晋精锐军队已经在八王之乱的混战中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只能坐视刘渊与李雄割据,根本无力讨伐。
最严重的是,八王之乱期间,混战不断,加上天灾,民间百姓苦不堪言,陷入水深火热中,所以频繁爆发农民起义。
司马越取得胜利后,掌握大权,不久后毒死晋惠帝这个傻皇帝,拥立智商正常的司马炽为帝,是为晋怀帝。
但此时的西晋内部,已经破败不堪,距离灭亡仅一步之遥。
刘渊称帝以后,与西晋朝廷彻底决裂,并且还要与司马家争天下,于是派兵四处攻城略地,西晋朝廷根本没有能力抵挡,刘渊的地盘越打越大。
但唯独无法攻破西晋都城洛阳,双方陷入短暂的对峙期。
310年,刘渊病死,他的儿子刘和登基为帝,但刘渊的其他几个儿子以及大将王弥、石勒等人都手握重兵,引起刘和的猜忌,于是刘和决定先下手为强,结果被刘渊的四子刘聪反杀。
随后,刘聪宣布登基为帝。
刘聪早在刘渊在世时,就经常率军征战,能力很强,野心也很大,为了彻底灭掉西晋,他派大军再次向洛阳展开进攻。
311年,面对刘聪大军的进攻,司马越抛下晋怀帝,并带着自己的军队和洛阳守备军脱离洛阳,到外面寻求自保。
不久之后,和司马越有仇的地方大将大将苟晞上书晋怀帝,宣称司马越专权擅事,是祸乱的根源,晋怀帝于是下诏命各地发兵讨伐司马越。
司马越得知消息后,与苟晞交战数次,互有胜负,但没过多久,司马越在内忧外患的忧惧中病死。
他的大军群龙无首,被石勒围攻,军队加上王公贵族等一共十几万人被全歼,洛阳随即陷落,晋怀帝在逃往长安的途中被俘虏,西晋进入无皇帝状态。
313年晋怀帝被刘聪下令毒杀,西晋残余势力则在长安拥立司马业为帝,是为晋愍帝。
但此时的长安以及关中一带,由于常年战乱加上天灾人祸,早就破败不堪,而且军队实力也不够强。
316年,汉赵政权大将刘曜攻破长安,俘虏晋愍帝,并于318年将其杀掉。
至此,立国51年的西晋王朝宣告灭亡。
西晋灭亡后,盘踞在江东的琅琊王司马睿在众臣的拥戴下,宣布登基为帝,是为晋元帝,历史自此进入东晋十六国时代。
此时在北方,晋朝尚有三支地方实力派还在坚守。
一是并州(太原)的刘琨,引拓跋鲜卑为外援,坚守在并州一带,二是幽州的王浚,除了幽州精锐以外,他以段氏鲜卑为外援,三是凉州的张轨(314年死),他坐镇凉州,控制陇西,实力较强。
西晋灭亡后的天下格局,大致是这样。
东晋十六国时代在西晋被灭掉的过程中,汉赵政权发生了剧变。
先是石勒用计杀掉了汉赵政权的大将王弥,吞并了他的部众,石勒的实力由此膨胀,并且开始割据在河北一带。
这期间,石勒先后用计干掉了并州的刘琨和幽州的王浚,彻底掌握河北,形成强大的割据力量,但名义上臣属于汉赵政权。
318年,汉赵皇帝刘聪病死,他的儿子刘粲登基,随后下令杀了晋愍帝,但刘粲登基后,沉迷于酒色玩乐,将朝政大事全权交给老丈人靳准处理。
靳准掌握大权后,野心膨胀,发动叛乱,干掉了刘粲,试图篡权夺位。
但靳准自立后,立即遭到了汉赵政权的元勋刘曜和石勒的联合进攻,不久之后,靳准被靳康所杀,同时推举靳明为首领,靳明随即向刘曜投降。
当时石勒的大军曾经进攻汉赵政权的都城平阳,已经兵临城下,各族共十多万落都向石勒投降,可这靳明竟然绕开自己,向刘曜投降,这令石勒十分愤怒,于是大举攻城。
靳明随即向刘曜求救,刘曜迅速派兵接应,并将所有人全部迁走,石勒攻破平阳城后,焚毁宫殿,并迁走了城内浑仪、乐器到襄国(河北邢台,石勒的老巢)。
至此,石勒和刘曜翻脸,但双方谁也没敢彻底撕破脸。
因为刘曜占据的关陇地区,尚有氐、羌等民族并未归附,割据在凉州的张氏家族经常进犯,刘曜需要腾出手对付这些地方武装,因此不敢和石勒撕破脸。
而石勒在河北一带,需要应付西晋残余势力以及臣服晋朝的段氏鲜卑等,而且东晋的英雄人物祖狄发动北伐,石勒的地盘首当其冲,因此不敢和刘曜撕破脸。
双方就这样形成默契,各自回到各自的地盘,解决各自的麻烦。
319年,刘曜称帝,他是刘渊的从子,所以继承的是刘渊的“汉”政权,但他还是将国号改为“赵”,史称前赵或汉赵。
刘曜称帝的同一年,石勒自立为赵王,史称后赵。
就这样,昔日刘渊建立的“汉”政权就此分裂为前赵、后赵两大割据政权,分别以刘曜和石勒国主。
而昔日西晋朝廷任命的凉州刺史张轨,已于314年去世,他的儿子张寔接替了他的职务,。
张氏家族是忠于晋朝的,但西晋灭亡后,东晋远在南方,他们只能自立和割据,张氏政权被称作“前凉”。
320年,张寔被人刺杀,众人于是推举张轨的次子张茂为首领。
至此,天下格局演变成了五国并存的局面,北方是西北的前凉、关陇一带的前赵、河北的后赵并立,南方则被东晋占据,西南则是李雄的成汉政权割据蜀中。
历史就这样进入了一个短暂的五国割据形势中。
图片来源:地图帝
接下来的时间里,前赵皇帝刘曜经过多次征战,平定了西北的氐、羌族反对势力,以武力迫使前凉的张茂向前赵称藩,张茂也被前赵封为凉王。
而后赵的石勒,在多次征战和运筹帷幄下,铲除了西晋在幽州(今北京)一带的西晋残余力量。
但有一个人,连石勒也打不动,这个人叫祖狄,历史上东晋著名的英雄人物,他挥师北伐后,打出了大好形势,收复了不少失地,并且占领豫州(河南大部),与石勒长期对峙。
但此时的东晋朝廷,其实处在风雨飘摇中。
别看东晋在南方建立了朝廷,立了皇帝,但实际上,东晋历代皇帝的皇权是受到限制的。
我们都知道,东晋是一个门阀政治的时代,世家大族对朝政的影响力极高,这些豪门大族形成了门阀势力,严重掣肘皇权。
司马睿能够在江东称帝,建立东晋,就是以王氏家族为首的门阀势力拥护,他才能称帝,但司马睿称帝以后,他的皇权受到王氏家族的掣肘。
当时王氏家族中,王导是丞相,主导朝政,王敦掌管军队,所以朝政大权和兵权都是王家人掌握,皇帝其实被严重掣肘。
北方的刘曜、石勒在各自的地盘上讨伐清除反对势力期间,东晋也爆发了严重的内乱。
掌握兵权的王敦举兵谋反,皇帝司马睿组织军事力量抵抗,但均被击败,最终沦为傀儡,于323年,在郁郁寡欢中死去,王敦之乱也于324年结束。
东晋内乱前夕,北伐名将祖狄病逝,他的弟弟祖约接管了他的部众,但祖约的能力很有限,不是石勒的对手。
石勒抓住机会,派兵攻破豫州,迫使祖约退守寿春,接着再派兵攻破割据青州(山东一带)的曹嶷。
至此,石勒占据了整个中原。
从324年起,石勒与刘曜这两大巨头开始不断碰撞,双方多次爆发武装冲突,最终演变成了终极大决战。
328年,刘曜、石勒这两个昔日刘渊手下的大将,在洛阳展开决战,石勒最终击败前赵军队,并且俘虏前赵皇帝刘曜,并于次年将其杀掉。
从此,石勒的后赵帝国完成了对北方核心地区的基本统一,但山西以北还是拓跋鲜卑占据,辽西(东北部分地区)被慕容鲜卑占据,河西地区(甘肃、青海一带)被张氏家族的前凉政权占据。
就在前赵与后赵两大帝国决战期间,东晋内乱再起,晋元帝司马睿死后,他的儿子晋明帝登基,但晋明帝短命,没几年就死了,又由晋明帝的儿子司马衍登基,是为晋成帝。
司马衍在位期间,于327年爆发苏峻、祖约之乱,没错,祖狄的弟弟参与了这场叛乱,后来一直到329年才平定。
330年,石勒称帝,但石勒于333年病死,他的侄子石虎篡夺了石勒的江山,石虎篡位后并没有立即称帝,而是自称天王。
此后,在石虎统治的十几年时间里,北方发生了剧变。
首先是鲜卑人崛起。
鲜卑人的分布是很广泛的,在西北有秃发鲜卑、乞伏鲜卑,北方草原有拓跋鲜卑、宇文鲜卑,东北有慕容鲜卑、段氏鲜卑。
慕容鲜卑和段氏鲜卑都是臣服于晋朝的,也接受晋朝的封号。
八王之乱以后,中原动荡不安,大量的中原百姓、士族往南迁移,但也有部分往北迁移,一些人迁移到了张氏家族掌控的后凉,还有一部分迁移到了东北的慕容鲜卑。
当时,慕容鲜卑首领慕容廆大量接收了汉族百姓和士族,一些有才华的人就辅佐他治理鲜卑,将中原王朝统治百姓的先进治理方式教授给慕容廆。
慕容廆这个人对中原迁移过去的百姓和士族比较友好,又有汉人辅佐,很快便在自家地盘上划分出单独的土地出来给中原百姓耕种和生活,并且在赋税上给予厚待,由此使得慕容鲜卑的社会生产力大大提升,实力大幅增强。
慕容廆对外臣服于东晋,因此也被东晋朝廷封为辽东郡公。
333年,石勒病死的这一年,慕容廆也病死,他的儿子慕容皝继位,但慕容鲜卑内部发生权力争夺战,不久后,慕容皝胜出。
慕容皝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在位期间,宇文鲜卑和段氏鲜卑是宿敌,为了灭掉这些敌人,他向后赵统治者石虎称臣。
接着与后赵军队联手,将段氏鲜卑攻灭,之后与石虎翻脸,并且多次击败石虎的军队。
消灭段氏鲜卑、打垮宇文鲜卑后,慕容皝于337年自立为王,由于慕容鲜卑的地盘在东北南部,是昔日战国时代燕国的故地,所以慕容鲜卑将国号改为”燕国“,自称燕王,史称前燕。
称王之后,慕容皝还击败了高句丽,迫使高句丽国王向前燕称臣,其后又彻底灭掉宇文鲜卑,实力大涨。
但慕容皝名义上向东晋臣服,接受东晋朝廷的封号,实际上是一支割据自立的政权。
这期间,石虎的后赵政权内部问题也很严重。
其一,石虎的几个儿子之间,为了争夺权力,互相残杀,后来石虎本人也卷入这些斗争中,为此亲自以一种残忍的方式杀了一个儿子。
但是,石虎以及他的儿子们,都不是什么好鸟,属于作恶多端的大魔头,只不过这些大魔头为了权力自相残杀而已。
由此使得后赵政局十分不稳。
其二,石虎和他掌权的儿子们,都是残忍、嗜杀、奢靡享乐的暴掠人物,给百姓带来深重苦难。
石虎统治期间,他荒淫残暴,随意诛杀大臣、百姓,杀人对他们一家人来说,似乎是一种乐趣,而且石虎对后赵的治理很差,盘剥无度。
由此使得民不聊生,百姓深陷水深火热当中,后赵政权的地盘上四处爆发起义,反抗石虎的统治。
历史的车轮,就在这样充满战争、杀戮、民不聊生的状态下,跌跌撞撞前行着。
347年,东晋的政局进入稳定期后,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桓温率军入蜀,一举攻灭割据蜀中的成汉政权。
这也是东晋偏安南方以来的第一次大捷,自此,川蜀之地再次纳入到晋王朝的统治中。
348年,前燕政权统治者慕容皝在一次狩猎中不慎受伤身亡,其子慕容儁继位。
349年,石虎称帝,这位残暴一时的暴君也在称帝的这一年病死。
石虎死后,后赵迅速陷入内乱,随即分崩离析,这里面有个关键人物——冉闵。
由于冉闵的事情比较复杂繁琐,这里只大概提一下。
石虎临死前,已经病危,神志不清,时而清醒,时而昏迷,所以是没办法立遗诏和立太子的。
石虎的老婆刘皇后趁机利用这个机会,矫诏搞死了反对势力核心人物,再以石虎的名义立自己的儿子石世为太子,石虎一死,石世就成了合法的新任皇帝。
由于石世只有10岁,所以朝政大权由刘太后和大臣张豺掌管。
这时石虎的另一个儿子石头遵认为皇位应该是自己的,都是刘太后动了手脚,才让石世做了皇帝,所以他十分不满。
冉闵的父亲原本是石虎的养子,后来战死,冉闵也因此是石虎的养孙,此时他的名字还叫石闵。
石闵在这场皇位争夺战中,选择支持石遵。
石遵当时不在京城,于是在各路将领支持下,起兵讨伐刘太后与张豺,并且对石闵说:你要好好努力,将来封你做皇太子。
不久后,石遵在石闵(冉闵)的支持下,带着军队干掉了刘太后与张豺,杀了小皇帝,遂登基为帝。
石遵登基后,又遭到石虎的其他儿子反对,于是爆发严重的内乱,因此石遵登基后也过得并不踏实。
但石遵并未兑现当初立石闵为太子的诺言,而是立了侄子石衍为太子,这令石闵十分不爽。
石遵还认为石闵是个威胁,所以密谋要杀石闵,结果义阳王石鉴把消息泄露给了石闵。
于是,石闵发动兵变,废了皇帝石遵,改立石鉴为傀儡皇帝。
但是,此举瞬间在后赵帝国掀起轩然大波,各路藩王、地方实力派纷纷宣布反对石闵,甚至派兵讨伐。
石闵本来是汉族人,但他是石虎的养孙,也是理论上的石家人,只是没有胡人血统而已,如今他成了胡人政权的领袖,可这些胡人集团并不认可他。
石闵最后也想明白了,如果想获得拥护和支持,他就必须依靠汉人,于是果断地下达了“杀胡令”,赵人(汉人)凡是杀掉胡人的,都有赏赐。
在杀胡令的影响下,匈奴、羯族人被杀20万左右。
再往后,石闵开始去石家化,将自己的姓氏改为冉姓,叫冉闵,同时同时建立冉魏政权。
接着通过多次大规模战争,彻底灭掉了石虎的子孙以及打垮后赵残余武装力量。
但是后赵仅存的残余力量以石袛为首盘踞在襄国(河北邢台一带),抵挡不住冉闵的进攻,于是去帝号,改称赵王,并以传国玉玺为好处,向前燕求救。
就这样,前燕与冉闵爆发大规模战争,冉闵于352年战败被俘,燕王慕容儁攻入中原,宣布称帝。
就在后赵陷入内乱期间,关中地区发生剧变。
氐族人首领苻洪被后赵石虎旧将麻秋所毒死,苻洪的儿子苻健继承首领之位,并起兵反抗,由于石虎是个荒淫残暴的君主,所以关中百姓对后赵的统治早就不满。
因此,苻健振臂一呼,关中氐、羌民族纷纷群起响应,而且苻健最开始打出晋朝的旗号,向晋朝称臣,又得到汉人的支持,使得苻健势力大涨,于是攻入长安,割据关陇地区。
351年,冉闵和前燕以及后赵残余武装互相攻伐时,苻健自立为王,国号大秦,号称大秦天王、大单于,史称前秦。
这个阶段,是四国并立的分裂格局。
西北是张氏家族的前凉政权,关陇地区是苻健的前秦政权,中原以及东北部分地区是前燕政权,南方是东晋。
352年,冉闵败亡,前燕的慕容儁称帝,苻健也在这一年称帝,与东晋断绝关系。
两年后,也就是354年,东晋权臣桓温发动第一次北伐,讨伐的对象是前秦。
但桓温攻入关中后,遭遇大败,不得不退回东晋境内,期间隐居的贤才王猛曾经前来拜见,因王猛不愿追随,故而留在北方。
此后,王猛这个人将成为苻坚阵营的中坚力量。
355年,苻健病死,太子苻生继承帝位,但苻生为人残暴,搞得前秦一片混乱。
357年,苻坚发动政变,夺取最高权力。
苻坚掌握大权后,他一生最大的幸运是重用了出身寒微的王猛,在此人的辅佐下,苻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此后,苻坚励精图治,与民休息,平定内乱,使得前秦国力蒸蒸日上。
这期间,桓温于369年北伐前燕,战败而回。
桓温前脚跟前燕打完仗,苻坚后脚就发动伐燕之战,并于370年攻灭前燕政权,376年,苻坚再派兵一举攻灭前凉政权。
苻坚在位期间,除了励精图治以外,还东征西讨,先后攻灭代国、吞并东晋的汉中、川蜀,扫平北方的各大割据政权,完成北方的统一,甚至逼得东晋处于守势。
统一北方后,苻坚显然是有一统天下的野心的,但他最重要的谋臣王猛于375年病死,临死前劝他千万不要伐晋,因为东晋继承正统,虽然偏安,但得人心,目前是无法攻灭的。
王猛还认为北方的鲜卑、羌虏等族群才是前秦的宿敌,如果不及时解除这些威胁,势必后患无穷。
谁知,苻坚压根儿没把这话听进去。
383年,苻坚伐晋,爆发淝水之战,苻坚被打得大败而回。
鲜卑慕容氏的皇族当初被苻坚善待,如今正好趁苻坚兵败的时机,举兵起事,其他胡人部落也纷纷宣布自立,统一的北方再度陷入分裂中。
383年,也就是苻坚兵败的这一年,前燕皇室后裔慕容垂,他是前燕开国皇帝慕容皝的第五个儿子。
此人趁机向苻坚请求前往邺城拜谒先祖陵墓,实际上想趁机溜出去联系旧部,试图复国,在获得许可后,慕容垂抵达邺城却正好遇到丁零人翟斌在河南起兵反秦。
邺城守将苻丕于是派慕容垂前去镇压,并拨给他两千士兵,另派苻飞龙率领一千氐族骑兵为辅。
谁知,走到半路时,慕容垂率军袭击了苻飞,全歼了这支前秦氐族武装,随后,丁零人翟斌归附慕容垂。
事发后,慕容垂宣布恢复燕国,自称燕王,史称后燕。
384年,前燕皇室后裔慕容泓听说后燕的慕容垂正在攻打邺城,于是偷偷渡过黄河,集结数千鲜卑人在华阴起兵,自立为燕王,史称西燕。
西燕的地盘大概在山西的西部、河南靠近山西的一部分,东边以太行山为界,与后燕隔山相望,北面与北魏接壤。
这一年,前秦西部原本臣服于前秦的羌族军阀姚苌在渭北叛秦,苻坚率军讨伐,于385年战死。
羌族军阀姚苌于386年在长安自立为帝,国号为秦,史称后秦。
385年,陇西鲜卑族首领乞伏国仁宣布自立,割据于陇西,国号为秦,史称西秦。
383年,氐族人吕光奉苻坚之命率军西征,攻打西域,到386年,他已经打下一片地盘,此时苻坚已死,前秦分崩离析,吕光于是宣布自立,自称大将军、凉州牧,史称后凉。
到了394年,前秦已经江河日下,皇帝苻登在与后秦交战中,战败被杀,随后太子苻崇带着前秦残部逃到甘肃一带的湟中称帝。
但这里是西秦的势力范围,所以他很快被西秦驱逐。
苻崇接着又投奔陇西王杨定,两人决定联合进攻西秦,结果战败被杀,前秦就此灭亡。
386年,昔日被苻坚灭掉的代国,原本是拓跋鲜卑建立的政权,如今苻坚战败身死,拓跋珪趁机号集旧部,宣布自立,恢复代国。
不久之后,拓跋珪又改国号为“魏”,自称魏王,史称北魏。
这个政权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再次完成北方的统一。
此后几十年里,南北格局大概是这样:
394年,后燕的慕容垂发兵攻打西燕,并一举攻灭西燕,此后北魏与后燕开战,互相攻伐。
397年,后凉分裂出南凉及北凉,后来南凉和北凉又被西秦所灭,400年,后秦又发兵攻灭西秦。
417年,东晋权臣刘裕率军北伐,一举攻灭后秦。
420年,刘裕篡夺东晋江山,自立为帝,国号为宋,史称南朝宋或刘宋。
北魏崛起后,与后燕争夺天下,但后燕打不过,最终被迫退回东北,此后,后燕内部内乱频繁。
407年,大臣冯跋发动政变,拥立慕容云为帝,这个慕容云是后燕皇帝慕容宝的养子,也是高句丽人,所以虽然还是沿用燕国的国号,但这个政权史称北燕。
也正是这一年,南匈奴人赫连勃勃宣布自立为王,建立“夏”政权,割据于陕西及陕西以北地区。
从396年起,北魏崛起后,发起了无数次征伐,先是大举南下攻破后燕,入主中原,接着攻灭北燕、北凉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割据政权,于439年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历史由此进入南北对峙时期,史称南北朝。
五胡十六国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由于割据政权太多,战乱过于频繁,发生的事件实在太多、太繁杂,很难一篇文章就把这个时代讲清楚。
这个也就是一个大致情况而已。
总的来说,这段长达135年的乱世里,北方地区的战乱要比南方地区频繁很多倍,除了打仗就剩下打仗了,战火就没有停止过。
南方的东晋政权虽然内部问题很多,也出现过内乱,但总体上比北方稳定很多,其次就是川蜀地区,也比北方要稳定很多,虽然出现过战乱,但不多。
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也是老百姓水深火热的一个时代,还是民族大融合的一个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五胡十六国时代结束后,乱世并未就此止步,而是持续了一百多年,一直到隋文帝杨坚发起统一战争,并最终完成大一统,这个起始于八王之乱的乱世才宣告终结。
但隋朝国祚短暂,并未给天下百姓带来多少年安生日子,隋朝很快又分崩离析,一直到唐朝一统天下,李世民开启贞观之治,天下才安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