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任安为什么被汉武帝杀了?卷入巫蛊之祸

雁芙说历史 2024-02-02 03:45:33

在我们的高中课本中收录了司马迁一篇名叫《报任安书》的书信作品,而且这还是一篇要背诵的文言文篇目。

在这篇书信中,司马迁向好友任安诉说了自己被汉武帝处以宫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自己羞愤痛苦的心情,以及对余生的看法。

整篇文章结构严谨,文学价值极高,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

事实上,司马迁的这位好友任安,在收到司马迁的信件后不久,便被汉武帝处死。

理由是任安在太子刘据谋反时,选择了中立,所以认定任安是一个心怀二心的人,于是将其诛杀。

任安为什么会和太子刘据谋反事件扯上关系呢?

这事儿还得从巫蛊之祸说起。

当初,巫蛊之祸爆发后,太子刘据在奸臣江充的逼迫下,决定起兵反抗,把江充诛杀。

但刘据没有兵权,能调动的军队十分有限,关键时刻,皇后卫子夫决定支持儿子的行动,在皇后的支持下,刘据得以获取武器库的兵器和调动长乐宫的卫队。

紧接着,刘据率领门客和手里的武装向政敌刘屈氂发起了进攻,刘屈氂当时是丞相,与李广利是一个阵营的,但和刘据则属于敌对的关系,所以刘据第一时间就发兵攻打丞相府,意图杀了刘屈氂,但刘屈氂还是给逃走了。

事发后,汉武帝很快就收到刘据谋反的消息,但汉武帝的第一反应是认为刘据是被江充逼迫太急,所以不得已才杀了江充。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汉武帝还想挽回局面,于是派出使者到长安,召刘据亲自前来向汉武帝解释清楚。

谁知,这个使者心里害怕,出发之后,根本没去长安,只是在外面溜达一圈后,就跑回去跟汉武帝说,刘据真的谋反了。

在这个使者的谎言下,汉武帝最终彻底相信刘据真的举兵谋反,于是亲自部署围剿长安的叛军,并且让丞相刘屈氂来负责指挥平乱。

而刘据这边,手里的兵力根本不够用,无奈之下,一方面征发长安的囚犯作战,另一方面派一个叫如侯的囚犯持符节征发长水和宣曲两地的胡人骑兵,前来作战。

但汉武帝也想到了这一点,于是派人第一时间赶到长水和宣曲,就地斩杀了刘据派出的使者,同时宣称如侯的符节是假的。

斩杀如侯之后,汉武帝的使者立即调动这两地的胡人骑兵加入到汉武帝的平乱阵营,开赴长安,围剿叛军。

事已至此,刘据面临局面十分被动,为了增强自己的武装力量,刘据亲自乘坐战车前往北军军营的南门,持符节要求护北军使者任安发兵出战。

所谓北军,就是汉朝的京城禁军之一,任安当时的职务就是北军使者护军,掌管北军的兵权。

但是,任安接受符节之后,却没有发兵,而是返回到军营中,闭门不出。

是时任安为北军使者护军,太子立车北军南门外,召任安,与节令发兵。安拜受节,入,闭门不出。——《史记》

很明显,任安这是想保持中立,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局面非常混乱,谁也分不清到底谁在谋反,所以任安选择了两不相帮。

但就是这样一个选择,让他丢了性命。

不久之后,刘据兵败,逃亡途中,被追兵发现后,自尽身亡。

事实上,早在刘据逃亡的时候,那些曾经追随太子的门客以及跟随太子一起发兵有关联的人统统被按照谋反罪灭族。

此时,眼看着汉武帝诛杀了很多跟太子有关联的人,朝廷大臣们被吓得不轻,虽然十分忧惧,却又不敢说什么。

好在这时壶关三老令孤茂上书为太子辩解,而且说得句句在理,汉武帝看完之后,有所醒悟,但并没有下旨赦免太子以及其他人。

刘据出逃后不久,被追兵发现,于是自尽,刘据在长安的老婆以及儿子、儿媳、孙子、孙女等尽数遇害,几乎满门被杀。

汉武帝得知消息后,十分悲痛,几个月后,看守汉高帝庙的郎官田千秋出面上书,为太子鸣冤,言辞恳切,有理有据,汉武帝看完之后终于醒悟过来。

对于刘据的死,他感到非常后悔,可儿子已经死了,自己还能怎么办?

刘彻在悲痛和愤怒中,认为都是这帮谄媚臣子害了太子,于是把江充夷灭三族,把诋毁太子的宦官苏文烧死。

做完这些,刘彻还不解恨,接着干脆把当初选择站在皇帝这边,参与围剿太子,立下功劳的人统统处死。

杀掉这些人后,汉武帝其实依然没有解恨。

对于按兵不动的任安,汉武帝认为他这属于骑墙派,眼见长安陷入乱局,他竟然坐观成败,这不就是想看着两边表演,等两边分出胜负以后,他就支持赢了的那一边。

任安当时掌管着北军,属于是高级将领了,可他却在关键时刻却坐观成败,妥妥的骑墙做派,汉武帝认为这样的人没有忠诚度,是个心怀二心的人。

骑墙派都懂吧?就是他既不忠于汉武帝,也不忠于太子刘据,他只忠于自己的利益,在汉武帝的平乱军队和太子刘据的叛军混战时,他首先不是想到忠于哪一方,而是先观望,谁赢了就支持谁,利益最大化。

汉武帝对任安这个人的看法就是这样的,所以将其诛杀。

武帝曰:“是老吏也,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之,有两心。安有当死之罪甚觽,吾常活之,今怀诈,有不忠之心。”下安吏,诛死。——《史记》

但是,这事儿从我们旁观者的角度来说,不是这么来看待的。

对于当时的局面,任安的选择其实有他的道理,更严重的是,不管他做什么选择,结果都是死。

首先,刘据起兵之后,不断地发矫诏调动各种能调动的兵力,连征发囚犯都是矫诏传令的,所谓矫诏,就是假传圣旨。

也就是说,刘据起兵之后,一直在以汉武帝的名义下发诏书调动武装力量。

而汉武帝那边,为了平乱,也在不断地发出诏书去调动各方力量加入到平乱一方。

最关键的是,长安城里的局势已经十分混乱,汉武帝本人又不在长安,而且都知道汉武帝年老身体差,去甘泉宫巡游后就没什么消息了。

谁知道会不会汉武帝已经病逝,那些发出的诏书是不是别人假传圣旨的?

在这种突发性的混乱情况下,没有人能分得清究竟谁才是谋反的一方,也没有人能搞清楚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

如果贸然加入到其中的一方阵营,弄不好就得把自己玩儿死,所以最好的办法只能暂时按兵不动。

更何况,这种老子和儿子之间的对决,作为臣子,加入任何一方都有风险。

加入太子这边吧,万一太子败了,将来皇帝会清算你,说你跟着太子谋反,要被杀头。

加入皇帝这边吧,万一太子赢了,到时候说你跟新皇帝对着干,还是得被杀。

最关键的是,即便加入到皇帝这边,人家是父子,你真要把太子弄出个好歹来,万一皇帝认为你做过头了,还是得砍了你。

所以,任安只能做出按兵不动的选择。

最严重的问题是,任安不是做什么选择的问题,而是他无论做什么选择,都逃不了一死的命运。

看看汉武帝诛杀的那些人就知道了。

最开始,汉武帝在气头上的时候,把跟着刘据起兵以及有关联的人都给灭族了,刘据死后,他又把昔日进献谗言的人给宰了,接着还不解恨,又把那些加入到皇帝这边,参与围剿太子有功的人也给砍了,最后还是不解恨,连任安这种按兵不动的也给杀了。

所以,这场变乱的结果就是,加入太子阵营的被杀了,加入皇帝阵营的也被杀了,连保持中立的也一块砍了,没有任何一方幸免。

只能说明一点,就是汉武帝经历巫蛊之祸以后,性情已经变得近乎疯狂,心情阴晴不定,杀人全凭自己心情的好坏。

如果说任安当时按兵不动,暂时保持中立,是立场不鲜明,所以要杀他的话,那也说得过去。

但是,从事后的结果来看,这根本就不是立场的问题,因为不管你采取什么样的立场,都会被杀。

因为汉武帝经历巫蛊之祸和丧子之痛以后,已经彻底疯狂了,只要他认为不合心意的,就杀掉以泄愤,他的儿子死了,他也不想让别人好过。

所以,汉武帝先杀了帮太子的人,后来悔悟之后又杀了帮着自己镇压太子的人,最后还是不解恨,把按兵不动的人也给杀了,而任安就是第三种。

因此,任安的死,自从巫蛊之祸爆发后,就已经注定了他一定会死,因为不管怎么选,都是死路。

除非事发之时,任安并未在京城任职,而是在地方上做个刺史什么的,那肯定能活下来,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索,侵删。

0 阅读:8

雁芙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