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大捷,德国总顾问为何急得狠扯头发

徐渡泸说正史 2024-06-07 21:02:47

有人把国民党52军称为“国民党六大主力”,按一般“认知”,黄埔嫡系,关麟征带出来的,辽沈战役中的唯一突围者,最后“全建制”撤逃台湾,52军有这个资格。

都知道国民党五大主力都是美械军,国民党有39个美械军,按照这些人的惯例,应该首先说装备才对,半美械军的52军怎么成了六大主力?原因:其他美械军都完蛋了,只好拿国民党败出大陆时未遭歼灭的52师说事。

所谓五大主力,在内战战场上必须充当国民党机动兵团的核心,机动兵团主要任务是打进攻战,不是用来守备的。从作战难度来讲,防御作战因为有工事做依托,弹药补给充足,在解放军炮、工兵没有发展起来之前,国民党弱旅也常能阻止解放军的进攻,所谓据坚顽抗的据坚,不可轻视。

可以看到,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败仗或失利,多发生于攻坚战,四平之战是城市攻坚,南麻临朐是野战攻坚,而且攻坚战伤亡要大于运动战,临汾攻坚打了72天,守军是阎军和西北军各一部。太原更不用说,有广纵深永备环城工事群,城内的阎军全为受过不同程度打击的残部。不分进攻与防守,即使25师有过一次”月浦大捷“,第六大主力这把交椅,也不好坦然落坐。

而52军呢,在东北就没打过一次像样的胜仗,作为最先进入东北的蒋军嫡系,战绩还不及被分割使用的滇军六十军。52军充当一路主力的机会也有,1946年进攻南满,东野一个新开岭战役,中路的52军25师被全歼,师长李正谊以下主官尽数被俘。开了东北嫡系蒋军被歼一个整师的先例,1948年,重建的25师再次被歼于鞍山,师长又被俘。第一次覆灭的25师有个绰号,叫千里驹师,老电影《逆风千里》讲的就是战役后押送蒋军俘官的事。

这个绰号当年肯定是存在的,新华社当时发表的社论就提到过。有意思的是,现在网上提到52师,抄来抄去,都离不开一个例子,说52军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曾创造过七天行军900里的记录”,故被誉为千里驹。

国民党中央军能不能连续七天每天走128里,是要打个大问号的。以现在的路网条件,徐州到北京都要700多公里,问题来了,25师徐州出发的时间是确定的,终点和日期也是确定的, 这个说法可信吗?

国民党的战报,对伤亡和战果常常不实,但对部队起始、到达位置是做不了假的,因为各级均有记载,其他人亦有佐证。中央军北上的权威资料,是杜聿明、郑洞国、覃异之合写的《古北口抗战纪实》,三人当时分别任17军旅长、团长,文中写的明白:“驻在徐州、蚌埠一带的25师奉命于2月26日开始输送“,”限三月五日在通县集中完毕”;“师长关麟征先遣73旅旅长杜聿明乘快车赴北平“。三月五日,25师按时到达通县完成集结,八日进至密云,十日到达古北口与日军接战。

二月二十六日到三月五日,时间符合七天之数,距离可就对不上了,就算25师行军力超强,7天走了900里,也才大约走到河北沧州,连天津还没过呢,徐州到北平是1400多里,还剩下500里哪还有时间走?

那会不会坐火车赶过去?对了,坐火车是个好主意,52军正是坐火车去的北平,压根就没有什么900里徒步行军,这是纯粹的网络段子。52军北上参长城抗战,本来就是从徐州坐火车去的,不仅是52师,驻陕西潼关的郑洞国第2师,驻湖北花园孝感的刘戡83师,全是“集中洛阳输送”,不仅这三个师,中央军骑兵第一旅连人带马,都是坐火车去的北平。

其实亲历者早就说明白了,对于24师北上,杜聿明等人文章里用的是“输送”, 还有“乘快车“,如果是徒步行军,不能用输送这个词。快车在民国是指铁路客运快车,相对于普通客车而言的,和现在基本一样。津浦线当时每天发两对客车,二十个军列。有人不明白输送的含义,原文又没有写上“坐火车“三个字,就真以为7天能徒步从徐州走到北京,又没有两地的距离概念,结果就造出了7天900里的”千里驹“。

但那时津浦线的而火车再慢,从徐州到北平也用不了七天,25师的相关回忆还记载,为了严防泄密,运兵军列是车厢封闭,昼停夜行。黄绍竑此时赴任北平军分会参谋长,为了避开天津日军的耳目,没有走津浦线,是从徐州经陇海线到郑州,再转平汉线到北平。天津当时是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部所在地,特务机关和密探众多。

徐州是什么地方?津浦、陇海两条主干线的枢纽站,民国就那么几条干线铁路,全是晚清修的,从排斥铁路到大力修筑,就是因为甲午战争调兵太慢,国府连仅有的一点交通便利都不利用,还打什么打仗。

千里驹师的绰号,也许是指25师经常机动,擅于奔袭,但肯定不是来自什么7天900里。民国的战时交通,铁路占及其重要的地位,日军就是沿这着几条铁路干线侵华的。西边到了包头就止步,因为平绥线到头了,山西进到黄河边就停下,因为同蒲线终止了。平汉线打到郑州不过黄河,因为蒋介石把花园口给扒了。为了打通津浦线,于是有了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至于粤汉铁路,日军北占武汉,南占广州,等于控制了两头,44年调集重兵,连同湘桂线遂完全打通。千里驹这个7天900里,和桂军徒步三个月打淞沪抗战一样,都是对铁路一片茫然才编出来的。

有比较才有高低,即使是奔袭,25师不如西北军。

长城抗战,25师三天就垮了下来,关麟征遇袭负伤,杜聿明在指挥所看见“两旅阵地完全崩溃“,“各部队长对自己部队都失了掌握”,25师撤退到南天门收容溃兵,十三日向黄杰第2师交防,退到密云休整。

而同在三月十日晚,西北军负责的喜峰口方面,29军37师赵登禹旅从距喜峰口三十里的撤河桥飞步快跑,先敌占领喜峰口孩儿岭,遇敌即奋勇近战白刃搏杀,将日军击退,先站住了脚。接着38师224团一夜急行一百多里,充当赵旅的预备队,十二日共同轻装绕攻,夜袭敌营,取得喜峰口大捷,224团团长董升堂,是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的胞兄。

日军攻不下喜峰口,又去攻西北军的董家口、罗文峪,同样没有攻动,整个长城抗战,从未被日军突破的阵地就是西北军防守的各口。

西北军的大刀和行军力一样,人家是常年练出来的,赵登禹决心夜袭日军时说过一句话:我要让日本人见见,中国还有坚决不怕死的勇敢军队。

西北军从北洋时代南苑练兵就练劈刀,不是什么只有手枪队才配大刀,而是全军人手一把,喜峰口是从连队里挑大刀队员,不是临时成立大刀队。赵登禹下令,夜袭只准用大刀手榴弹,不许用枪。这是一道非常有勇气和智慧的命令,一旦交火,西北军手里那点破枪,还能顶得住日军的枪炮火力?西北军要的就是隐蔽接敌,迅速和日军搅在一处,让对方的火力发挥不出来。

25师后来归了汤恩伯,台儿庄又和西北军有一番比较,西北军死守台儿庄、临沂拼的伤亡惨重,汤军团在外围打滑头仗,及至濑谷支队败退,胜利在望,德国顾问法肯豪森急切要蒋介石督促国军,一定要趁日军立足未稳将其彻底消灭,否则日军很快就会集中数个师团,徐州难以保全。但实力最充实的汤军团攻击精神极差,不仅打不动峄县的日军败兵,反被夺去了前沿阵地,25师被枪毙了一个营长,将防线后撤和日军的残兵败将搞起了对峙,眼看着台儿庄本可取得的更大战果泡汤,法肯豪森“急得狠劲抓自己的头发“。

至于谁是功臣,军中自有公论,蒋介石也无法公然偏袒嫡系。台儿庄、临沂作战,西北军获得青天白日勋章的,有孙连仲,张自忠、庞炳勋、冯安邦、田镇南、池峰城、黄樵松等等一大批军师长和44旅旅长吴鹏举,中央军炮七团团长张广厚也有一枚,相比之下,汤军团只有汤恩伯和王仲廉两人,师长没有一个:25师师长张耀明榜上无名,第2师师长郑洞国是后来滇西反攻时才获颁一枚。

1940年后,25师就到云南去了,此后一直没有打什么大仗。

辽沈战役刘玉章带着重建过两次的25师从海上逃掉,不是刘光头有多睿智,去营口是卫立煌派的,抓住了林彪的疏忽而已。

能从上海跑掉,是因为有上船优先权,当时汤恩伯手里的船不够,撤军时刻,国民党军亲疏有别、争先逃命的痼疾又迸发了,52军是嫡系,抢先上船,21军、51军等杂牌只能留下好自为之,交警总队不要了,连蒋家父子的宝贝青年军也不要了。如此逃命的52军,在打青天白日旗的队伍里,除了有一张黄埔的旧船票,还有何颜面可言。

逃跑能逃出主力来,也算是创新。​

1 阅读:99
评论列表
  • 2024-08-26 20:44

    胡说八道胡编乱造,大刀队是编出来的,52军是军长嗅觉灵敏,自己去营口的

徐渡泸说正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