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解放军没有敢死队这种说法

徐渡泸说正史 2024-09-02 17:15:04

解放战争中,我军有五大野战军,国民党没有以野战军冠名的战略集团,在不经意间,国民党实事求是了一回,能打野战,才是名副其实的野战军。

解放战争的作战形式,除了城市攻防战,就是野战。运动战是野战,村落攻坚战亦属野战。辽沈战役以锦州攻坚战始,以最大规模的野战突击全歼廖耀湘兵团终,和平解放沈阳长春。淮海战役,中野华野向敌三大集团实施分割包围是运动战,包围后全歼国民党各兵团是村落攻坚战,都属于野战歼敌。解放军就是以运动战加攻坚战赢得了战略决战胜利。

到了1948年,国民党军队离开工事已经不能打仗了。这倒不是贬低国民党军队,而是历史事实。国民党五大主力,全部亡于野战。当然要说国民党系统有能打野战的,比如傅作义部队和青马骑兵,桂系在华南山地,也没错,但没中央军嫡系什么事。

蒋军从发动内战就开始打野战,进攻解放区,分进合击碰的头破血流,后来改为大兵团集团滚进,稳打稳扎,结果还是整师整旅被消灭。齐头并进中稍敢冒进,即被解放军包围歼灭,整编74师就是例子。蒋军不管是否遭到袭击,野战进攻中每进至一处,都要依托地形构筑工事, 如果时间充裕地势险要,加上老天给个大雨瓢泼的天助良机,再借助对方的攻坚力不强,偶尔能打出南麻临朐一类的胜仗。但如果运动中仓促转入防御,失去坚工据守的条件,那就只能是孟良崮了。到了辽西走廊,所谓精锐进入运动战,原来那样惨不忍睹。

有人说张灵甫不应该上石头山,应该在山脚有水源处防守。这种脑子还真别给张灵甫当高参,真要把制高点都送给华野,以优势兵力居高临下集火突击,74师垮的只会更快。

崮是什么,四周陡峭,山顶平坦谓之崮,这叫险要制高点。

不构工不打仗,高度依赖防御工事,是国民党军队特别是中央军嫡系的专长,也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兵力相等时只能转入消极防御,被动挨打,哪有不被斩将夺旗之理。

74师的俘虏兵说,国军不好的就是天天挖工事,你们是天天走路,更受不了。

没有任何理由让一支只会防守的军队摘取胜利花环。华野副参谋长张震在南麻战斗失利的总结中指出,蒋军每到一地就全力构筑子母堡群,是在美国顾问指导下,在西南山地防御日军进攻形成的经验。这种子母堡群只要精密组织战斗,火力、爆破和突击结合好,并非不可攻破。

南麻胡琏的阵地是野战工事,防御能力不如坚固设防的城市防御体系,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华野的火力和攻坚经验毕竟还不到火候,“火爆突”攻坚战术的成熟,是在打完洛阳开封以后。

国民党控制的大城市都建有永备工事,是在侵华日军的筑工基础上进一步加固和改造扩建的,永备工事要用钢筋水泥砌筑,对重火力的抵抗力更强。红军时期蒋军就用碉堡战术,到解放战争,阵地明显的改进有两点,一是高碉改成了低碉,大建子母堡群;二是无论永久筑城还是野战筑城,都大量使用副防御设施,如铁丝网,鹿砦,拒马,地雷。以往鬼子的砖石结构高碉配条壕沟就是据点,是欺土八路无炮,有炮的国民党军极少主动攻击日军所据城镇,鬼子也懒得浪费精力。

1947年下半年过后,城市攻坚战已成为一个重大课题。朱老总亲自指挥的石家庄攻坚战成为解放战争的破题之作。城市攻坚战的难度,除了城防工事坚固程度,还有守军兵力大小,因此济南打下来,解放军有底气宣布,所有蒋军坚固设防的大城市都将被解放。

攻坚战之所以难打,是因为防守方有工事隐蔽行动,可以有效保存作战有生力量。而进攻方在敌方火网之下暴露机会大,伤亡必然远大于防守方,这是战争的客观规律。特别是对于火力贫弱的一方来说,不要说城市攻坚战,就是野战攻坚,也是能避免尽量避免。这就是统帅从红军时期就避免阵地战的原因。同样,凭借工事进行防守,特别是有坚固防御工事,弱旅未必就弱。

解放战争能给解放军造成较大伤亡的,主要是野战攻坚和城市攻坚。且防守方都不是战斗力特别强的国民党军队,陈明仁守四平街的71军已经被东野打残;石家庄守军也不是什么华北蒋军精锐;阎锡山守临汾72天的晋军,如果出城野战,在徐向前手下一个回合都走不了;太原守军的主力,除了西北军30军,包括留驻日军的十总队在内,全部被徐向前歼灭和基本歼灭过;华野1947年七月分兵后攻打藤县、济宁未下,守军也都不是强敌。

弱旅有坚固工事,有粮弹,也能成为强敌,让解放军付出众多的牺牲,这是解放战争的一个特点。反过来说,五大主力凭借工事未被解放军消灭,只能说被动自保,拿防御战来过分夸大战绩和身份不相称,五大主力是老蒋作为机动兵力的骨干来使用的,是用来进攻的,是拿来“击灭共军主力”的,只要没被消灭就是大胜,阵地没被突破,解放军主动撤走就是大捷,即证明不了战斗力,也是蒋军将领糊弄上峰的惯技。

对于解放军来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物质的力量必须用物质去摧毁,但物质力量的使用须以勇敢善战为前提,才能发挥充分,弥补差距。没有制空,炮兵不强的条件下打赢阵地战,更多的是注重近战夜战,用炸药爆破来弥补炮兵火力的不足。普及到连队的步兵爆破,不仅是日常训练的五大军事技术之一,也是攻城和村落攻坚战无坚不摧的不二法门。在国民党军队里,炸药是工兵专用装备器材,步兵从不训练单兵爆破,这一差别贯穿整个解放战争。

差别的背后是战斗精神的泾渭分明,国民党吓唬当兵的,其中一条就是如果被俘,共军让你去送炸药。被解放过来才明白,解放军里担任爆破手的,都是技术和作风过硬的好兵,动作不过关,想立功都不给你机会。第一包炸药往往是连长夹上去拉响的。

华野三纵八师,是和东野六纵十七师齐名的攻坚能手。华野有句传遍全军的口号:敌人是铁。我们是钢,有我们的英勇,就没有敌人的顽强。最先喊出这句口号的是22 团“马立训排”排长,马立训是山东八师抗战时期的爆破大王。这个排长曹文选是解放战士,爆破技术和组织战斗出色,在部队威信非常高。 曹文选在泰安战役牺牲后,全排疯了一样请战:“坚决要求担任爆破任务,完成了任务还算排长的。”

爆破本是解放战争中使用最多的攻坚技术。连环爆破是勇敢加技术的攻坚战术,可惜现在的影视作品里,对这一解放军攻坚作战的重头戏表现极少。不仅没有表现攻坚战斗的重点-突破口的情节,还让解放军在街道上搞人海冲锋。事实上,打开突破口后,国民党军几乎都要拼命反击,双方激烈争夺突破口,解放军二梯队被炮火封锁,突击队弹尽援绝全部伤亡或被反击下来的战例不少,无论反映哪一方的顽强,都应该集中在突破口上。

解放军从1946年上党战役开始,进入街区战斗就不在街道上走,而是分成突击小组,上房入室,打通墙壁,逐屋推进,有连续爆破的利器在握,纵深战斗发展迅速,很快就能打到对方的核心工事或指挥机关,所以蒋军拼命也要堵塞突破口。

在国民党军看来最危险的“送炸药”,在解放军里是赢得荣誉、造就英雄的战斗任务,是解放军功臣模范的聚集地。解放军为什么没有敢死队?

如果担任突击尖刀就要叫敢死队,那也别打攻坚战了,华野三纵8师攻坚经验的重要一条就是固定组织,每团都有一个担任攻坚的主力营,每营都有一个连作为突击连,在人员调配和训练时重点培养,战时迅速使用于主攻方向,如果要叫敢死队,这个连岂不成了固定敢死队,还用组织什么。

步兵爆破是普及到全军的,华北临汾旅某连在总攻太原的请战书里,先列出全连投弹、射击、土工作业的考核成绩,特别注明,全连掌握连续爆破的人数达75%,对于不断补充新兵的攻城部队来说,除去机枪手、小炮射手,这个比例很高了。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准备,部队正常战斗任务,用的着专门喊个敢死队的名号才往上冲吗?临时抽人吆喝起来,训练成绩、协同配合能打出来么?攻坚是危险活儿,更是技术活儿。突击队就是突击队,尖刀连就是尖刀连,突击是规范军语,尖刀是形象比喻,口称敢死是什么讲究?敌人听了会跑吗?

打攻坚就需要有牺牲精神,送炸药爆破,尖刀连抢占突破口,后续梯队发展进攻,都要在敌火下运动,哪个不危险?就是炮兵抵近射击也要以勇敢为前提,只要有伤亡危险就是敢死队,那干脆叫敢死军算了。

军队是有组织的武装集团,有其达到战争目的的手段和纪律,追求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不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侠客。国民党军组织敢死队,总是少不了一件东西,那就是大洋,可“国军“的敢死队往往战绩不彰,没几个像西北军那样把大洋扔地上,大喊命都没了,要钱干什么,拔刀真干的。

一支不怕牺牲,险境中向死求生的军队,用不着把死挂在嘴上。从民俗习惯来说,也不吉利不是。

1 阅读:97

徐渡泸说正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