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尿失禁,解除尴尬的5大方法!

洋凝科 2024-04-05 02:21:52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与宝宝见面了,却不知道,尿失禁却缠上了身。

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都避免不了怀孕过程中对整个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若长期得不到修复,将会发展为尿失禁,不仅影响性生活,还严重影响妈妈们的社交与自信。

什么是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是由于妊娠及分娩中孕妇的盆底肌肉、筋膜、韧带等组织过度伸展,阴部神经受损,导致盆底肌力不足,从而出现漏尿现象。表现为在咳嗽、打喷嚏、大笑、跳跃、搬重物等腹压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尿液不受控制地流了出来。产后发病率为16.0%~35.0%。

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像“吊床”一样,网住了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使它们维持在正常位置,并能正常发挥功能,如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等。

正常情况下,女性的盆底支持结构在腹压增加时,压力等量地传给膀胱、尿道,不会发生尿失禁。但由于产后盆腔底部的肌肉发生松弛,膀胱和尿道连接处位置下移,腹压增加时,比如咳嗽、大笑、打喷嚏、小跑时,压力仅传向膀胱,而不能传向位置下移的尿道,这个压力差就导致尿液不由自主地流出来。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年龄

年龄越大,与生育相关的机体功能越差。年龄≥35岁的高龄产妇,盆底肌肉比年龄小的产妇更加松弛,柔韧性也变差,盆底肌易受损伤。

妊娠与分娩

在妊娠过程中,随着孕期延长,胎儿体积增大、羊水增多及子宫增大,导致腹压增加;妊娠中后期,胎头会直接压迫和牵拉盆底肌肉和神经肌肉接头部分,胎儿体重过大会对盆底肌肉产生持续的压力,导致肌肉的损伤、松弛,容易出现漏尿的情况。分娩过程中,随着产程越长,盆底支持组织逐渐被拉伸,严重情况下可以导致肌肉和韧带断裂,造成盆底肌结构障碍。

肥胖

肥胖女性腹部压力较大,给盆腔带来的压力增加,长期压力增加导致盆底肌肉松弛。肥胖者体重减轻20%可有效缓解尿失禁症状。

其他因素

工具辅助阴道分娩、雌激素缺乏、盆腔手术、便秘等均是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

如何判断尿失禁是否严重?

根据临床症状程度,可将压力性尿失禁分为以下3度:

轻度:尿失禁发生在咳嗽、喷嚏时,不需使用尿垫。

中度:尿失禁发生在跑跳、快步行走等日常活动时,需要使用尿垫。

重度:轻微活动、平卧体位改变时发生尿失禁,需要长期使用尿垫。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如何防治?

1.健康的生活方式

戒烟酒,尽量不要喝刺激性饮料,如咖啡、浓茶等;饮食规律,保持大便通畅;对于有超重或肥胖的女性来说,减重可以改善尿失禁症状,尤其是BMI>30kg/m2者;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增强盆底肌肉并减少尿失禁发作,但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尤其在产后不要过早进行高强度运动。

2.凯格尔运动

凯格尔运动是十分适合产后居家的运动,尽早进行此类运动有助于女性恢复骨盆肌肉的活力,避免出现尿失禁的尴尬局面。

方法如下:持续收缩盆底肌(即缩肛运动)不少于3秒,松弛休息2~6秒,连续做15~30分钟,每天重复3遍,或每天做150~200次缩肛运动。持续3个月或更长时间。

3.膀胱训练

定时排尿、计划排尿、逐渐延长排尿时间间隔和正确的排尿习惯是膀胱训练的要素,对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4.盆底生物反馈治疗

盆底生物反馈治疗是通过生物反馈治疗仪捕捉盆底肌收缩的信号,并将信号放大,使女性直观地感受到盆底收缩,达到刻意锻炼盆底肌收缩的目的,并通过反复训练,形成条件反射后逐渐转化为自我行为治疗。盆底生物反馈治疗是盆底肌功能锻炼的辅助治疗,可修复盆底肌,收缩阴道,防止盆腔脏器脱垂及阴道壁膨出,提高性生活满意度。

5.电刺激

电刺激是指通过电流节律性刺激促进盆底肌有规律地收缩和放松,从而达到锻炼盆底肌的目的。在电流作用下,盆底神经的传递强度和盆底力量逐渐增强,对膀胱、尿道功能的恢复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有助于维持膀胱尿道功能稳定性,促进漏尿症状的改善。电刺激的治疗形式有多种,如置入阴道内的盆底肌电刺激,目前临床上常结合生物反馈共同治疗。

特别提醒

产后半年内是进行产后修复的黄金时期,产后超过42天、子宫恢复良好、无感染的女性可及时到医院进行盆底肌检测及康复,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并减少盆腔器官脱垂、阴道松弛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深圳市萨米国际医疗中心(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妇产科主管护师/护理组长 金玉花

0 阅读:0

洋凝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