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周恩来探望生病的陈云,嘱咐工作人员:这件事你们要听我的

历史典录 2022-05-28 18:12:23
前言

在延安时期,陈云同志曾说过一句话:“吃饭要照镜子”。所谓“照镜子”,不仅是指要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还要吃完后将盘子端起来,用馒头将盘底的油迹也擦干净。

那时候人民的生活条件很艰苦,中央也一样,很多归国华侨还有一些富家子弟美其名曰到延安学习,寻找抗日救国的道理,但实际上却无法承受这样艰苦的生活环境,所以经常去山脚下的一家菜馆解馋。

到了菜馆,这部分有钱的人就会特别豪气地点一桌子菜饱餐一顿,吃不完就剩下最后全都被扔掉,丝毫不在意,这与延安人民过得艰苦的日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于这种铺张浪费的现象,陈云同志十分的反感。每次大会,陈云都要大力批评这种浪费饭菜的恶劣现象,并提出“吃饭要照镜子”这一名言,深入人心,且流传至今。

(图|陈云)

“任何人都不能例外”

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陈云同志可以说是我党清正廉洁、两袖清风最出色的典范之一。说起他的人生,那么“七不”和“三不准”原则就是必须要提的一部分。

所谓“七不”,即不收礼,不请吃,不吃请,不吃高级菜,不坐进口车,不迎不送,不请不到。“三不准”则是针对亲戚子女的,即不准搭乘他的车,不准接触他看的文件,不准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

条条原则都处处体现着陈云身为一个共产党人,一心为民、廉洁奉公的那份高风亮节,也被陈云坚守了一辈子,贯穿了他的一生,实在令人钦佩。

1944年,陈云同志时任西北财经办事处的副主任,主要负责主持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供给保障的工作。

那时候的陈云因为身体一直不好,经常出汗,所以一身军装烂得非常快,然而陈云虽然掌管着后勤大权,但是每次自己的衣服破了他就动手打个补丁,也不换新,不给自己谋半分私利。

后勤部的陈清泉看着陈云那满是补丁的衣服,心中于心不忍,便自作主张通知有关部门给陈云送去了一套全新的军装。

收到军装的陈云有些纳闷,因为那时候还不到发军装的时候,细想了一下,陈云就大概明白了这其中的情况。他一脸严肃地将陈清泉叫到跟前:“你是只给我新军装,还是给陕甘宁边区所有的同志都发?”

见陈云有些生气,陈清泉立刻向他解释了一下其中的原因,谁知陈云依旧是一脸严肃地说道:“现在不到发军装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能例外,你马上打电话撤销刚才的通知。”

见陈清泉低着头闷声不语,陈云意识到自己情绪有些过激了,他缓和了一下语气说道:“老陈,我们是管钱管物的,如果搞特殊化,不按制度办事,那还怎么能管好全边区的财政?这制度还有谁去认真执行?”

在陈云强烈的要求下,陈清泉撤回了这个决定,陈云则继续穿上了他那满是补丁的旧军装。直到50年代,陈云才有了一套新中山装,且一穿就是一生。

解放后,陈云结束了戎马倥惚的日子,干部们也开始找房子、找单位、找车子,在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安起了家。

身为沈阳军管会主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东北局副书记,陈云想要找个好一点的房子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挑选了许久,陈云最终却住进了一个极其普通的房子里。

这所房子是背靠背的两栋二层日本式建筑,没有花园,面积也不大。刚搬进来时,因为长时间无人居住,墙面甚至也有些剥落,看起来十分陈旧。

工作人员想要重新粉刷一下,但是陈云却考虑到新中国百废待兴,便拒绝了这个提议。从此便在这个简陋的小屋子里安心地住下来,过起了普通人家的生活。

1951年,苏联政府送给我国五辆吉斯牌高级防弹车,回国后,有关部门便将这五辆车分配给了中央五位书记使用。

那时候陈云用的车子还是淘汰下来的一辆旧车,看到自己的车子被换成了崭新的吉斯车,陈云心中感到十分的奇怪。在了解了具体情况后,陈云没有为换车而感到高兴,反倒是坚持要求将车子给换回来。

身边的人都十分不解,新车要比旧车好多少倍,但是陈云却表示:“坐原来的车一样能为党工作,我不能与毛主席、周总理等一样。”

“陈云同志真会过日子”

新中国成立初始,陈云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负责主持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然而,作为国际主要的理财人,陈云的生活却十分的俭朴。

或许是因为陈云出身贫苦,先天营养不足的原因,陈云从小体质就差,且特别怕冷。偏偏陈云办公室的暖气烧得又不好,特别冷,所以每个冬天,陈云都特别容易感冒。

考虑到这个情况,行政部门担心陈云的身体,便给他的办公室配备了一个电炉子。但是一向以身作则廉洁自律的陈云却极少将电炉子拿出来用,生怕浪费太多电,仅用的几次还是在苏联顾问到来的时候才拿出来的。

1959年到1961年,我国经历了建国以来最困难的三年。那时候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全国六亿多人口都处在缺粮少衣的困境中,就算有钱也买不到粮食,饿死了不少人......

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时期,党和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与全国群众心连心,同患难,采取一系列救济措施的同时,也开始了精简吃穿用度的举措。

作为五大书记之一的陈云也没有例外,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他将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一再缩减,只剩下一名司机,包揽了全部工作,还有一名女服务员由他自己出钱帮忙做饭。

1960年冬月的一天,一场寒流袭击了偌大的北京城,气温仿佛一夜之间下降了好几个度,人们虽然裹上了厚厚的棉衣,但却还是冻的瑟瑟发抖。

因为寒流来得突然,势头又大,且气温一直呈着下降的趋势,许多机关便决定提前开始供暖。

当时的陈云不与其他领导人一样住在中南海,而是住在一处自己供暖的小院里,固执的陈云不愿破坏规定,他指示工作人员一定要等到国务院规定的日期11月15日才可以开始供暖。

大雪过后的一个早晨,周恩来走进办公室,看到桌上秘书留下的一份汇报单,上面写着陈云同志感冒发烧了,天气冷,陈云同志不准烧暖气......

看到这个消息,焦急的周恩来立刻就打了电话:“立刻派车,我要到陈云同志家里去”,说完周恩来就边穿衣服边往外走,乘着车子直奔陈云同志的住所。

车子穿过中南海的东门,很快就停在了陈云同志的住所门前。顾不上脱大衣,周恩来直直地就大步流星奔向了陈云二楼的房间。

因为没有提前打招呼,陈云并不知道周恩来要到访,所以此刻的他正安静地靠在床头,身上披着一件大衣,围着被子专心致志的批阅着文件。

“陈云同志,天这么冷,你不烧暖气,不行啊!”周恩来的声音打断了陈云的工作,见周恩来来了,陈云急忙将大衣穿好,下了床,携同周恩来走出卧室到办公室谈话。

因为陈云家太冷了,工作人员担心周恩来受凉,便没有将周恩来身上的大衣脱掉,目送着二人进了办公室。

周恩来生气地向陈云说道:“天气这么冷,你怎么不烧暖气?”陈云义正严词地回答道:“机关规定,11月15日才开始烧暖气,时间还没到呢。这个规定是我定的,我不能破这个例。”

周恩来看着陈云那件春秋两用的大衣和那件打了三十多个补丁的坎肩,心中一阵酸楚,他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关切的说道:“陈云同志,天气这么冷,你不能坚持不烧暖气,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啊!”

聊了两个多小时后,周恩来和陈云终于有说有笑的从楼上走了出来,并肩下了楼。周恩来跟随着陈云走到了楼梯旁的厨房内,陈云指着那两个蜂窝煤炉子:“一个做饭,一个烧菜,我爱吃家乡菜,这不很好么。”

临走时,周恩来一再叮嘱陈云身边的工作人员:“陈云同志已经感冒发烧了,从今天起,你们一定要烧暖气,这件事你们要听我的。”

回来的路上,周恩来颇有感触的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道:“我们要向陈云同志学习,他工作那么忙,对家务安排得很细致。吸烟只在办公室吸,睡觉房不吸。”

“他的大衣是两用的,春、秋天是夹大衣,到冬天把做好的厚绒衬里用几个扣子扣上就是厚大衣。”周恩来玩笑着责怪道:“你们就不会给我想这个办法做。”

(图|邓颖超)

回到西花厅,邓颖超正在客厅里,周恩来一见邓颖超就说到:“陈云同志真会过日子,我们应该向陈云同志学习。”

说完他又感慨道:“陈云同志真是个铁算盘,陈云负责经济计划的制订,规定每年11月15日前不能生火,现在不到日子,他就是不烧暖气......”

“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

1976年,唐山发生了大地震,北京及附近地区也受到了一定的波及。因为陈云居住的房屋偏旧一些,致使他办公室的南墙上也出现了一道两米多长的裂缝。

行政机关得知这个情况,立刻就请来了相关技术人员对这幢房子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发现情况要比想象中的更严重。房顶的木支架已经发生了错位松动,房基也不坚固,如果再发生余震,楼房可能会坍塌。

得知情况紧急,有关部门为了保证陈云的安全,便建议其先另住他处,等房子重建之后再搬回来。

陈云得知要大动干戈的搬家,立刻拒绝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这幢房子虽然老了,我看总比北京一般市民的房子要好吧?像这样的房子要拆掉,影响不好。做事不能脱离群众,我不搬。”

身边的工作人员一再劝说:“如果在发生余震了,您的安全问题怎么办?”陈云却笑着说道:“这个责任不要你们负,是我决定不搬的,由我来负。”

拗不过陈云的固执,工作人员们只能另想它法。苦思冥想后,他们决定做一个钢价金属罩,让陈云坐在金属罩里办公,这样大家也比较放心了。

唐山大地震三年后,唐山重建基本完成,灾民们也都住进了新房,身边的人们几经劝说,陈云也才终于同意搬出了那座危房。

陈云同志的一生时刻都秉承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就和毛泽东、周恩来等诸多领导人一样,一切以民为先,以身作则,将中华民族清正廉洁的美德发扬的淋漓尽致。

毛泽东曾评价陈云:“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的确如此,陈云对自己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凡是在陈云身边工作过的人都知道,陈云是一个特别有原则的人,是从来不收人家礼物的。

有一次,陈云回乡探亲,乡亲们为了表达心意,便给陈云送来了一些土特产。陈云知道后,一边向他们表示感谢,一边却将这些东西全都如数退了回去,并幽默地说到:“我收礼只收上级的礼。”

因为他知道送礼定是有求于自己,收下后,决定事情必有偏差,他不能为了一点小利失了做事的水准,哪怕礼物再轻,陈云也坚决不收。只收上级的礼,是因为他知道,上级是不会有事求他的。

有一次,两位军区的同志来向陈云汇报情况时,顺带给他带来了当地的特产两盒葡萄。起身告辞时,陈云却坚决让他们把葡萄拎走:“我是中央纪委书记,不能收。”

二人解释道:“这值不了几个钱,不是送礼,只是想让您尝尝。”陈云接受了他们的心意,但还是由着自己的原则:“我吃十颗,十全十美,剩下的你们带回去。”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陈云每次去外地视察或休养,都要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好,不能为党做多少工作,他们都很忙,不必常来看我,有事我会找,少给他们添麻烦。”

但是为了照顾好陈云同志,当地的领导们还是常常给陈云准备一些好酒好菜,或者提出要请客,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陈云都会果断的婉言谢绝。

又一年,接待的领导不知道陈云的饮食习惯,硬是给他准备了满满一桌子的丰盛饭菜。陈云一看,坚决没有动筷,一直坐在那里和秘书聊天,直到厨房做了他平常吃的一荤一素,陈云才终于愿意就餐。

在陈云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勤俭朴素等一系列美好高尚的词汇,深深地感受到了老一辈领袖们的坚定原则,朴素勤奋的美好品质。

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前方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始终都是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关心群众的最佳典范,他们的一生是无私的一生,是丰功的一生,他们的精神也定将恒久不灭的永远传承在人世间!

43 阅读:18796
评论列表

历史典录

简介:中国历史犹如一窖烈酒,清冽而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