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泽东会见朱莉夫妇,戴维凝视毛泽东:您的脸上半部很出色

历史典录 2022-05-27 09:15:21

前言

走出中南海,朱莉·尼克松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望着一旁的戴维·艾森豪威尔,激动地询问道:“你对他有什么印象?”

此刻戴维的脑子里也是一片凌乱,仔细的回想着刚刚与毛泽东会见的场景,戴维颇有感触的说到:“十里之外,你就可以呼吸到他的个性。”

朱莉赞同的点点头,深呼了一口气,感慨道:“不论历史如何下结论,毛泽东的一生肯定将成为人类意志力量的突出证明。”

(图|朱莉·尼克松)

毛泽东希望尽早见到他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被世人称之为“破冰之旅”。时隔35年后,朱莉·尼克松回想起父亲那次的访华之行,依旧记忆深刻。

她清楚地记得,父亲对于那次访华有多么的重视。因为那是尼克松夫妇首次访华,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两人一直在练习如何使用筷子,在中国期间,他们也一直在使用筷子就餐,虽然并不太熟练。

朱莉回忆,那次访华回来之后,尼克松曾频繁向她诉说着自己在中国所受到的款待,记忆最深的是:在欢迎宴会上,中方在他们每个人面前都摆放了一盒“熊猫牌”香烟。

(图|周恩来和尼克松夫妇)

香烟上精美的大熊猫图案引起了尼克松夫人的注意,她便好奇地拿起香烟赞叹道:“真是太精美了!我太喜欢大熊猫了!”

周恩来总理听到尼克松夫人的话,当即说道:“总统夫人,我们送你一些吧。”尼克松夫人有些不解地询问到:“送我什么?香烟吗?”周恩来笑着说:“不是,是送你们大熊猫。”

此话一出,两人喜出望外,尼克松对周恩来也更为敬佩。两个月后,中国的一对大熊猫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定居,成为了中美两国友好的“使节”,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就此打开。

(图|尼克松)

1974年尼克松辞去总统职务,由副总统拉尔德·福特继任。刚辞职没几天,周恩来发来的电报,表达祝愿的同时再次向尼克松发出了访华邀请,这让尼克松十分的震惊。可惜的是,还没等尼克松想好是否访华,就患病住进了医院。

毛泽东得知后,亲自给尼克松打来了电话表示慰问,并通过翻译告诉尼克松:他认为尼克松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并表示中国在任何时候都欢迎尼克松来访。

8月中旬,因为一些国际问题,毛泽东急切地需要和尼克松交流。中国驻华盛顿联络处主任也给尼克松带来了更为迫切的邀请:如果尼克松身体状况允许的话,毛泽东希望尽早见到他。

这个邀请让尼克松访华的愿望也更加强烈了起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尼克松决定再等一段时间。

(图|福特)

1975年12月1日,福特开始了为期四天的访华之行。在福特访华回国后,中国政府考虑到尼克松尚不能动身,便有意邀请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孙子、也是尼克松的女婿——戴维访华。

收到“毛泽东可能会见他们”这一消息,两人喜出望外,要知道就算是许多外国元首来中国都未必能见到毛泽东一面。

他们虽然是卸任总统的儿女,但说到底也不过是普通人,能得到这份荣耀,确实是值得激动的,立刻就斩钉截铁地同意了这一邀请。

“你父亲来时,我会等着他的”

1975年12月29日凌晨,朱莉和丈夫戴维的飞机平稳地降落在了北京机场。初次到访,二人好奇的目光四处打量,心情也是说不出的愉悦。

12月31日深夜,正当朱莉换上睡衣准备休息时,外交部的一位官员突然敲响了朱莉的门,并告诉她:“毛主席要见你们!”夫妇二人赶忙以最快的速度换好了衣服,坐上汽车,穿过漆黑的街道,奔向了中南海。

临新年已不到一小时,当他们赶到毛泽东住所时,新年的时钟刚好敲响了12点,1976年元旦到了,这也是毛泽东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新年。

在黄镇的陪同下,朱莉和戴维一起走进了毛泽东的书斋。灯光打开,一个慈祥的老人映入了二人眼帘,此刻的毛泽东,头正向后仰着靠在沙发上,头发看起来有一些乱,嘴微微地张着,呼吸仿佛也有些困难。

看到朱莉夫妇来了,两位工作人员努力的将82岁高龄的毛泽东搀扶了起来,毛泽东用力的站稳,然后伸出他那温暖的大手,微笑着欢迎两国远道而来的客人。

戴维怔怔地看着毛泽东的这一系列动作,陷入了沉默之中。毛泽东显然也注意到了戴维凝视的目光,便开口询问道:“你在看什么?”戴维回答道:“我在看您的脸。您的脸上半部......很出色。”

听完翻译员的翻译,毛泽东说道:“我生着一副大中华脸孔。”他不改往日风趣地继续说道:“中国人的脸,演戏最好,世界第一。中国人什么戏都演得,美国戏,苏联戏,法国戏,因为我们鼻子扁。”

两人饶有兴致地听着毛泽东继续说下去:“外国人就不成,他们演不了中国戏,他们鼻子太高了,演中国戏又不能把鼻子锯了去。”

毛泽东的幽默引得大家纷纷笑了起来,整个客厅的气氛也一下子轻松了不少。入了座,朱莉与毛泽东聊起了当年尼克松访华的一些事,便饶有兴致地问父亲当年访华时坐在哪里。

毛泽东说道:“你坐的沙发就是四年前你父亲坐的那张。”朱莉有些惊讶地拍了拍扶手,站起来环顾了一下那张沙发,随即说道:“主席,我想同戴维换换座位,这样,他就可以说也坐过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座位了。”

毛泽东轻轻点了点头,看着两个年轻人迅速将位置换了过来的样子,毛泽东不禁被逗笑出了声。随后,朱莉又将尼克松亲自写的信拿了出来交到了毛泽东手上。

毛泽东高兴地将信接了过来,端详了片刻,他随口用英语将信上的日期念了出来:“1975年12月23日”。夫妇二人见状惊叹连连,看得出来,毛泽东对于尼克松给他写信感到很高兴。

(图|毛泽东 尼克松)

阅完信,毛泽东关切地询问二人:“总统先生的腿怎么样了?”朱莉回答:“好多了。”毛泽东嘱托到:“好好保养他的腿,他说过还要爬长城呢,把这个话转告给总统先生。”

一旁的戴维插话:“他已经不是总统了。”毛泽东自若地说道:“我习惯这样叫他......”聊了两句,毛泽东转头对朱莉说道:“马上给你爸爸写信,说我想念他。”

说完,毛泽东又补充道:“我这句话可以登报。”戴维低沉地感叹着岳父的处境。毛泽东听完,立刻就说到:“好,我马上邀请他到中国来访问。”他将语气加重强调:“马上。”

继而转过头向朱莉说:“信里再加上一笔,说我等待你父亲再次来中国。”

谈了许久,会面已经超过了中方预定的时间,但是毛泽东的兴致却丝毫未减。工作人员一再示意三人时间已经不早了,但是毛泽东却连连摆手,示意两个年轻人再陪他坐一会儿。

话锋一转,朱莉和戴维谈起了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热播的毛泽东写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同年写的《念奴娇·鸟儿问答》。

毛泽东说道:“那算不得什么,那是我1965年写成的。”戴维说到:“大多数美国人都认为您首先是政治家,然后才是诗人。可是,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说,您首先是诗人,在延安时您同她谈过事。”

毛泽东凝神陷入了深思,戴维继续说道:“有一句话给她印象太深了,哪句话是您指着自己的鼻子说的,您记得您说的什么?”

毛泽东的脑海里回想起了曾经的那个画面:三十年前,他曾信誓旦旦地站在黄土高原上指着自己对斯特朗说,谁说我们这儿没有创造性的诗人?这儿就有一个!

想起尼克松的话,戴维崇拜的对毛泽东说道:“您的著作推动了一个民族,并改变了世界。”毛泽东谦逊地摇了摇头:“我没有那个能力,地球那么大,怎么改变的了?”

“我岳父让我转告您,他希望在美国能见到您。40多年前,您对埃德加·斯诺说渴望去美国旅行,特别渴望去加利福尼亚。”“因为加利福尼亚力中国近。”说完毛泽东又指了指自己:“不会再有这个机会了。”

不知不觉间,三人已经谈了一个多钟头了,乔冠华想到毛泽东年老病重,再谈下去会影响他的休息,便再次敲打手表示意时间不早了。

朱莉之前已经几次想起身告辞,但都被毛泽东拦了下来。眼看实在不能停留了,两个年轻人虽然意犹未尽,但还是起身告辞了。

毛泽东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艰难地站起来,送了客人几步,随后又依依不舍地叮嘱道:“你父亲来时,我会等着他的。”

三人握手道别,朱莉向毛泽东道了晚安,毛泽东又满怀信心地说道:“你们是年轻人,以后再来中国访问吧,十年之后,中国将是很了不起的。”

第二日,毛泽东接见朱莉夫妇的消息和照片就被刊登到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上。几日后,朱莉夫妇离去,中国政府将一只装在礼盒里的生日蛋糕交付给二人,要他们将这份礼物转交给尼克松。

“他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几天”

还未等到女儿女婿回国,远在千里之外的尼克松就等到了一个十分悲痛的消息,周恩来辞别人世。发去唁电后,尼克松陷入了深深地痛苦中,遗憾地说道:“要是我能早一年做第二次访华,就能见周一面了!”

1976年2月6日,新华社播放了一则《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1976年2月21日,即在第一次访问四周年之后,再次访问中国。他们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消息一经发出,立刻就引起了美国的轰动,甚至全世界的目光都紧紧地跟随了过来。所有人都猜测得到,能做出这样“谁也想不到”的决定的,恐怕只有毛泽东了。

面对一连串的猜想和非议,尼克松虽然早已预料到,但他认为他在任总统期间打开了通往中国的大门,而他辞职后,中美却一直未建交,他有足够的理由再访中国,为促进中美关系正常化而努力。

1976年2月20日,一架崭新的中国民航波音707型专机飞往洛杉矶附近的拉克丝机场,载着尼克松夫妇前往中国,这在国际关系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待遇。

(图|尼克松夫妇访华)

18个小时后,飞机降落在了北京机场。舱门打开,300名挥舞着塑料花束的群众代表和代总理华国锋、外交部长乔冠华、黄镇等几十名高级官员已经等候在了机场,这让尼克松内心十分的温暖。

简单的欢迎过后,尼克松跟随着众人来到了国宾馆,紧接着便被安排到了和他四年前来时一样的地方,这让他感慨良多,也被这份心意深深地打动到了。

第二日,尼克松去拜访了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向她表达了慰问。中午,尼克松就收到了外交部的消息,毛泽东将会在第二天会见他。

2月23日中午时分,毛泽东在华国锋的陪同下接见了尼克松夫妇。与他们握手寒暄后,尼克松的夫人便默默地退了出来,书房内只留下了这两位老朋友。

那时候毛泽东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的差了,说出来的话就像一连串的嘟哝声,但是他的思想、头脑却依旧清楚敏捷、深邃。

老友重逢,两人就他们心中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尼克松说出来的话毛泽东也十分清楚,但是到他回答的时候就似乎有些力不从心了。

有时候说得着急了,毛泽东还会不耐烦地抓起笔记本,然后写出他的论点,再由翻译回答。尼克松看见毛泽东这幅样子,也十分难受,他知道,毛泽东已战斗到最后一息了。

他记得毛泽东当时问了一个问题:“和平是你们唯一的目标吗?”听到这句话,尼克松显然有些愣了,停顿了片刻后,尼克松回答道:“我们应该寻求正义的和平。”

会谈进行了一个小时40分钟,毛泽东显然很疲惫了。尼克松预备告别,并将一只又已故美国烧瓷大师烧制的瓷天鹅,送与了毛泽东,毛泽东则以茶代酒与其干杯。

尼克松起身告辞,毛泽东也在秘书的搀扶下从椅子上艰难地站了起来,缓慢的陪着尼克松走到了门口。

到了门口,毛泽东推开了秘书,自己站定后,又与尼克松及其夫人作了最后的道别。这一次会谈只比与福特总统的会谈少了十分钟,也是毛泽东辞世前最后一次长时间与外国客人的谈话。

之后的两天,尼克松又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相继会谈,又去了其他各地游览,受到了中国人民热烈的欢迎。

在最后一场宴会上,尼克松再次谈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我们还没有把桥架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是我们决心完成它......我们必须完成这项工作,而不能失败。”

尼克松访华回国后不久,毛泽东在患病后经多方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尼克松发来声明:“毛泽东主席逝世了,终年八十二岁,结束了他毕生的长征。他是一位具有非凡勇气和思想坚定的人,他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几天......”

后来美国总统换任,为了两国的利益,在长远的考虑下,1978年12月16日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发出,尼克松和毛泽东的会晤也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3 阅读:957

历史典录

简介:中国历史犹如一窖烈酒,清冽而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