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陈行甲曾工作的巴东县可撤县设市建全国唯一跨长江县级市研究

规划君何方洪 2024-01-29 20:06:18

在历史上著名的巴国之东,有一个县叫巴东县。但这个巴东县却并不在巴国范围的重庆直辖市,而在湖北省恩施州。说起巴东县,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但是说是巴东县曾经“铁腕治腐”的县委书记陈行甲,大家就豁然开朗了,原来陈行甲辞去县委书记的县就是巴东县。其实巴东县还有一个全国唯一的亮点,那就是曾经多次搬迁县城,且在三峡工程修建后,竟然两次搬迁县城。而现在的巴东县城,已经发展成为了我国唯一的跨长江发展的县城。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查询了《巴东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未来的巴东县还是很有发展潜力的,巴东已经是全国唯一跨长江的县城,而巴东高铁新城也会成为巴东县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更厉害的地方,是巴东县还有一个城市规模和发展水平堪比县城的野三关镇。

根据巴东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野三关镇将规划定位为巴东县的副中心城镇,又要发展成为比肩目前县城的巴东县第二个城市。从巴东县的经济实力和未来潜力来看,巴东县未来具备撤县设市的条件。因此,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建议巴东县开始研究撤县设市,并适时启动撤县设市工作。

一、巴东县基本情况

说到“网红县委书记”陈行甲,城镇规划君何方洪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因为陈行甲在巴东县县委书记五年之久,在这五年之内他曾坚定而果敢地将高达87干部送入监狱,后来竟然愤然辞去县委书记职务。通过陈行甲的事迹,让很多人都了解了这座位于三峡库区的县城——湖北省的卫生县城巴东。

湖北省恩施州下辖的巴东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的大山之中,地处长江中上游三峡库区两岸,位居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北部,其行政区隶属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域东连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曾经差点成为“三峡省会”的宜昌市兴山、秭归、长阳,南接五峰、鹤峰,西交建始、重庆直辖市、巫山,北靠湖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的神农架林区。巴东县域土地东西宽约10.3公里,而南北长达135公里,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狭长的县,巴东县境内土地总面积3351.6平方公里。

由于巴东县城位于县域的中北部,而巴东县有狭长的土地都位于南部山区,这也就是使得巴东县形成了两个中心城市,一个就是现在的巴东县城,而南部中心城市则是野三关镇,野三关镇距离县城距离高达96公里,接近100公里的距离了,所以这个镇可是很牛的存在。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野三关镇常住人口为72107人。巴东县野三关镇是湖北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是大西南的陆路咽喉,恩施州的东大门,巴东江南的重要物资集散地。

巴东县虽然位于武陵山片区的大山之中,但是巴东县人口还是很多的。据城镇规划君何方洪了解,整个巴东全县户籍总户数189132户,户籍总人数478745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巴东县常住人口为395376人。巴东县下辖10个镇、2个乡:信陵镇、东瀼口镇、沿渡河镇、官渡口镇、茶店子镇、绿葱坡镇、大支坪镇、野三关镇、水布垭镇、 清太坪镇、溪丘湾乡、金果坪乡,另辖:高铁新区。巴东县人民政府驻地信陵镇,也就是巴东县的县城。

巴东县拥有很多的荣誉,比如在2020年10月9日,巴东县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020年11月16日,巴东县入选“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2020年11月26日,巴东县荣获“湖北省双拥模范县”荣誉称号。2021年1月19日,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传说巴东是神农炎帝发现茶叶的地方。自炎帝至今,巴东茶在兴衰更替中不断发展壮大。巴东地处北纬30度线上,自古享有“山川险胜甲荆南”之美誉,是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的璀璨明珠。神农溪是恩施州首个5A级景区,神农溪纤夫是世界纤夫的“活化石”。随着沪蓉、沪渝高速公路及宜万铁路通车,“双神线”提档升级,大大拉动了巴东旅游产业发展。

巴东系古郡名,隋朝始置巴东县。唐代先置归州,辖秭归、巴东二县,后改置巴东郡、治秭归,继而再复置归州。宋代以降,巴东虽归属多变,县名始终未改。

二、巴东县城二次搬迁让巴东成为全国唯一跨长江的县城

巴山万重入蜀境,夷水千回接楚天。在长江三峡的峡江边上矗立着一座千年之古城,这座千年古城倚巴山之余,而伫长江之滨,挽巫峡之口,居香溪之西。一如笃定的老者,纵览着历史的烟云,历经世事之沧桑。这个千年古城就是长江入鄂的第一县——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城。

但凡了解巴东县的人都知道,巴东县城最早是在长江之南。但是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根据后来的专家考古发现和证明,巴东县城其实并不在江南,而是地处长江北岸。巴东老县城的遗址文化内涵上自商周时代,下迄明清时期,其中最重要的是六朝至宋代了,巴东老县城是当时巴东旧县城所在地。

在隋代的时期,巴东县城在旧县坪,也就是如今东瀼口镇附近。到了北宋时期,县城又南迁到了东瀼口的长江对岸(信陵镇),也就是巴东的老县城。

考古专家告诉我们:这里在宋代时期建设有县衙区、民居商业区、寺庙区、仓储区,有完整的街道、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无疑,此乃迄今为止我国比较罕见且保留完整的宋代古城遗址。

巴东的老县城虽然是一县的中心,也经历了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其城名随着朝代的变迁不断地更换着,最后被确定为了“旧县坪”。在抗日战争时期,长江以南与省城武汉(省政府在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的许多政府官员和机关学校相关人员还包括难民后撤重庆等地时,“旧县坪”成为他们的中转站或者落脚地,使得这个山区小小的县城人口经常多出几万的流动人口。那个时候的“旧县坪”虽然只是个很小的山区小镇,但在群山连绵的鄂西川东山区却似“大城市”一般的存在。

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长江岸边金子山脚下的巴东老城仅一条独街,这条街道十分狭长,所以就被称为了“扁担街”(因为长得像扁担)。当时就连巴东县城的长江上都没有桥梁,所以巴东老县城当时的交通只能依靠轮渡和对岸东瀼口等地区相联系了。

虽然巴东县城只有一条“扁担街”,但在扁担街的周边却还有10多条被称为“天梯”的石板小巷,这些小巷子从长江畔一直攀爬到高高的金字山上,这些小巷子又分岔出了众多的微型小巷子,而县城层层叠叠的吊脚楼与密密麻麻的木板房彰显了荆江与川江交汇处的独特码头江湖的老县城风貌。而且这些县城的街道还被巴东当地人分成“上街、中街和下街”。因此,巴东县城从古至今都因地域和县城靠江原因,成为我国三峡地区唯一不设防的县城。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即1992年的时候,经过千年构想和几十年谋划的世界著名三峡水电站工程获得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而开工建设,在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而工程竣工三峡工程蓄水后,巴东老县城将被永久地淹没在水下,所以必须要先期整体搬迁巴东老县城。这是因为位于长江岸边的巴东县城和各乡镇(包括野三关镇),分别属于我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库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库区、清江隔河岩工程库区、清江水布垭工程库坝区。巴东全县大约有50余平方公里的陆地、1座县城、5座乡(镇)集镇被淹。

巴东新县城的规划选址可谓反复论证、颇费周折,这说来也就话长了。其实早在三峡大坝“150方案”得到中央认可的1980年代,湖北省的巴东县即被确定作为了三峡库区移民搬迁试点县城,而实施了县城搬迁的规划——县城就地往后靠。于是在1992年的时候,湖北省为了顺利完成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巴东县老县城实施全城的迁徙和搬迁,巴东县城多达数万人要离开了生活了一辈子的故居,而准备搬迁到比老县城海拔更高的黄土坡区域。

而时间进入了新千年(也就是在2004年前后的时候),世界闻名的三峡工程完工,三峡水库开始正式蓄水,巴东老县城就被淹没在了水库水平面之下,而巴东县城西迁到了官渡口镇的对岸,才有了如今的巴东新县城。2007年11月15日,随着一声轰隆的巨响,在刹那之间,巴东老县城的最后一栋大楼——百货大楼轰然倒塌了,这正式宣告了巴东老县城的异地搬迁工作终于结束了。

2000年12月,为了巴东乃至整个鄂西的交通便捷,在隔长江相望的信陵镇与官渡口镇之间的巴东长江大桥动工兴建,2004年7月1日,主桥全长900米,桥宽22米的巴东长江大桥正式通车运营。该大桥不仅是大鄂西的交通要道,也是我国南北交通要道209国道的咽喉要道,成为巴东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的长江大桥,天堑变通途。

据1993年版《巴东县志》记载,至1997年年底,黄土坡新县城初具规模,新建100多万平米的楼房,集贸市场兴旺,商铺人来人往,一派繁荣景象。县直大部分单位搬迁至黄土坡,巴东老城人民告别了世代居住的木板房。

巴东是唯一一座因三峡水库蓄水引起滑坡变形导致二次搬迁的县城,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最频发的地区之一。1995年,巴东新城黄土坡相继发生滑坡自然灾害,黄土坡发生两次局部滑坡,造成5人死亡、6人重伤、3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500余万元。1998年,国内外权威专家会诊确定黄土坡为巨型古滑坡体,随时可能复活。据模型推演,6900多万立方米的巨量岩土滑入长江,涌浪可达百米,波及上下游数十公里,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滑坡体可直达对岸,堵塞长江。

2007年,原巴东新县城中心地带的黄土坡滑坡体被学界最终认定为有随时复活可能的巨大滑坡体。2008年4月,党中央作出对黄土坡滑坡区域实施搬迁的重大决策,黄土坡整体避险搬迁的方案确定;为安全起见,2008年开始,对新县城居民实施二次搬迁工作。2009年2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正式启动黄土坡新县城整体避险搬迁工程,黄土坡整体避险搬迁工作以及神农溪片区的安置建设项目从此开始了。

据长江设计院《湖北省巴东县黄土坡滑坡实物指标调查报告》记载,巴东黄土坡滑坡土地面积1.28平方公里,涉及11个居民小组,72家单位,13家工矿企业,22家副业设施,总人口4475户15713人,房屋总面积68.87万平方米。巴东新县城选址在距离老县城7公里外的长江以北神农溪片区,故巴东县城第三次整体搬迁至现新县城区域。

经9年时间的艰辛,巴东县又一次完成了三峡库区最大滑坡体黄土坡的避险搬迁,滑坡体上的居民群众告别生活了十多年的黄土坡新城,搬迁到7公里外的神农溪片区。搬迁后的黄土坡经过多年的治理和生态修复,成为集地质科普、观光农业和市民休闲于一体的地质文化村。2023年7月,黄土坡地质文化村被评定为全国第二批三星级地质文化村,也是全国首个以滑坡地质灾害为主题的地质文化村。

虽然县城驻地在信陵镇,但是和它一江之隔的官渡口镇也被纳入县城整体发展。这就使得巴东成为了全国唯一的一个跨长江发展的县城。目前,巴东县信陵镇已基本形成大坪小区、白土坡小区、营沱小区、西壤坡小区、神农溪小区等多区串珠的城市发展格局。如今的巴东县城就是一个大花园,有种小香港的新潮范儿。

来到巴东县你会发现整座县城建在山谷之中,县城的四周青山如屏,把县城紧紧围绕在长江三峡库区之中。巴东县城的高楼大厦随着两岸山势起伏而建,长江河道把巴东县城一分为二,依靠巴东长江大桥连接县城南北两岸,一江两岸的县城风景,让巴东成为了我国唯一跨长江的县城。

三、巴东县可考虑启动撤县设市工作,打造全国唯一跨长江的县级市

据城镇规划君何方洪了解,尽管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陈行甲辞去了巴东县委书记职务,但是并没有影响巴东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近些年来,巴东县这些年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1949年,巴东县工农业总产值仅3054万元;1978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16万元;201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12.9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17亿元,综合实力稳居前三。

巴东县目前全县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9.34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13亿元。巴东县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944元、14164元。巴东先后摘取“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湖北省森林城市”“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桂冠。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对比了巴东县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与我国撤县设市标准,其实巴东县有很多项条件都不达标,我就是目前是不具备撤县设市条件的。但看问题不能只看当下,而应该放眼未来。

从中远期来看,巴东县是很有发展潜力的,地处武汉与重庆两个超大城市中间的巴东县城,其实是最佳的区域中心城市的选址点。而且巴东县城正好位于三峡库区最核心位置,是发展三峡旅游业的最佳县城。

综上所述,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巴东县具备发展成为经济强县的条件。因此,巴东县可以考虑尽快开展撤县设市研究,启动巴东县撤县设市工作,由现在的“全国唯一的跨长江的县城”,发展成全国唯一跨长江的县级市,打造成为我国三峡库区中心城市和鄂渝两省边界中心城市。

1 阅读:2924

规划君何方洪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