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尘埃——贾政:曾经诗酒风流,如今强势中庸的父亲

真情豫鉴历史 2024-07-16 02:17:59

作者:赵纪宇

一部《红楼梦》写尽了古今多少痴缠事,众多人物形象把世间万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很多人都沉溺于宝黛的爱情,或者是关注大家族兴衰的命运。不过,小一辈的悲欢离合纵然让人牵动,但某些家长也是值得关注。本文选取了在《红楼梦》中地位比较特殊的一位家长,第一主人公贾宝玉的父亲——“贾政”,通过对他人物的分析,将其中庸的性格特征描绘出来,也将一个传统封建式的大家长形象凸显出来。

纵观整部红楼梦对贾政的着墨并不多,几乎都出现在群戏中,亦或是通过他人的口中转述,很少有直面的形象出现。因此,大多数人对贾政这一人物并不太了解。但就是这样一个似乎在故事中并不凸显的人,却对整个故事起到很重要的引导作用。

贾政年轻时即入仕,不过是托了祖上的恩典,皇上恩赐许其入部学习,但这也阻断了他以功名上升的道路。所以他终其一生,也只能在五品徘徊。在贾家他是绝对的顶梁柱,不同于同辈分的其他兄弟。贾政为人正派,书中并没有描绘他有任何的出格之举,他有一妻一妾,王夫人和赵姨娘。王夫人是受父母之命,由他父亲许配给他的,二人育有二子,长子贾珠,幼子便是宝玉了。

王夫人

相比王夫人,他似乎更钟情于赵姨娘,经常留宿赵姨娘住处。他还豢养了一批清客,闲时便聚在一起。所有的这些,便构成了贾政的基本人物形象——封建式大家长。

赵姨娘

鉴赏文学人物时必不可少的就是对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人物的性格都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显性性格,是作者在文学作品中明确表述出来的;另一种是隐性性格,是作者通过埋暗线或者做伏笔的方式隐藏的。贾政的性格特征,表面上表现出来的是在整个荣国府的强势,而背后则表现了他的中庸。

(一)表面的强势

贾政的强势似乎通过一场戏就能看出来,那就是重责宝玉。宝玉正为金钏儿痛心不已之时,与贾政偶遇,一时慌得失了必要的礼数,惹得贾政异常恼怒。恰恰又有个贾环搬弄是非,把丫鬟金钏儿的自杀,污蔑是宝玉逼死的。而此时忠顺亲王府里来人查找艺人蒋玉菡的下落,这样又引出了宝玉在外结交艺人,并私赠礼物。数罪并发,让贾政觉得自己这个儿子无可救药,一时生气便要将他打死。

父母生气,对不争气的子女总是会说出这样狠话,也是正常。可贾政并非如此,他在恨铁不成钢后断然选择了严惩。书中对这一段描写的十分详细:

贾政“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接着“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按宝玉的两个小厮忙松了手走开,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后来,王夫人进来了,拿贾母说事,贾政“便要绳索来勒死”,但被王夫人紧紧抱住,又听她提到了死去的贾珠,才罢了手。

整个过程把一个气极了的父亲形象展示出来,同时展现的还有贾政作为一家之主的强势,即使是结发的妻子苦苦相求,也没有让贾政做出改变。纵观前因后果固然宝玉该打,但要这样将他打死了去,总也有父亲太过强势的原因。

(二)背后的中庸

其实看一看人物的基本配置,就能明白贾政的中庸从何而来。官职分为九品,他不偏不倚恰好在最中间——“五品”;为人子,他是老二,也是最中间;为人父,整个剧幕拉开的时候,正妻生的孩子占一半,妾生的孩子也占了一半。这样一种配置,简直不能再中庸了。

贾政的中庸还体现在很多事上,我仅举两例进行说明。贾府被抄前,贾赦要把迎春嫁给孙绍祖,贾政看出男方的不如意曾经出言相劝过,贾赦不听便作罢。

贾府被抄后,贾政急急忙忙的写书信给北静王,迫切恳求朝廷能把和亲的名额分给贾府,为此不惜让女儿探春去嫁一个善恶不明的异邦之人,从此背井离乡远离亲人,不惜让自己的爱妾赵姨娘痛失她唯一的女儿。

贾政在有能力阻止迎春的婚事时,为了避免贾赦对自己的猜忌,出言提醒未果后便不做努力,任由迎春嫁给品行不佳的孙邵祖。而当贾府遭遇危机时,贾政也没有十分有效的办法去化解,仅仅用牺牲女儿探春的方法为贾府争取到一点苟延残喘的时间。这对比突出的两件事,表明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贾政都不会有什么惊人之举,无能亦无力。

贾政在《红楼梦》里是一个复合型的存在,他有多重的身份——人子、人夫、人父。因此对于贾政人物形象的分析,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去考虑,从而得出比较清晰的人物轮廓。

(一)尊重母亲的孝子

在红楼梦中无论何时贾政对贾母都有着发自内心的尊重,每一次见面总是行礼如仪,倘若几天未见必要询问贾母的情况,贾母的要求都尽量满足。从这个角度来说,贾政是个十足十的孝子。在贾政打贾宝玉那场戏里,贾母一出现贾政便完全没了法子。贾政已经暴跳如雷,但在贾母面前依旧要收敛情绪。书中有一段比较精彩的描写。

贾母听说,便止住步喘息一回,厉声说道:“你原来是和我说话!我倒有话吩咐,只是可怜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却教我和谁说去!”贾政听这话不象,忙跪下含泪说道:“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母亲这话,我做儿的如何禁得起?”贾母听说,便啐了一口,说道:“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说着,不觉就滚下泪来。

即使是在暴怒之中贾政也不会丢了自己对母亲的尊重,言语之中尽是谦卑。这是需要很高的人文素养才能做到的。从这一点我们也能看出贾政深受传统的儒家教育,敬孝是他人生的基本准则之一。

(二)慈威并济的父亲

虽然贾政一直叫宝玉“孽障”,但人就不能掩盖他对宝玉的爱。宝玉作为他唯一活着的嫡子,身上肩负了贾府的兴衰荣辱。即使这样贾政依旧不忍心扼杀宝玉的天性,依旧在大观园里给宝玉营造另一片天地。在一群清客吹捧宝玉文采的时候,贾政一面说宝玉文采尚有不足,让大家不要过度表扬他,另一方面又在内心暗自为儿子骄傲;在题写匾额的时候,虽然贾政对宝玉提出了很多意见,但是后来几乎是原封不动的采纳了宝玉的说法。在宝玉面前,贾政很少去表扬他,但是从一些小动作小心思看,贾政是十分疼爱宝玉的。纵使会因为宝玉犯错对他大打出手,但也是出于爱子的拳拳之心。单从这个角度去看,贾政是一个好父亲。

(三)传统的儒家子弟

通过作者的几次描述,把一个封建大家长的形象跃然纸上。贾政其人,为了维系整个贾家的兴衰而劳碌,不做任何有违封建礼法的事情。在母亲面前他是个孝顺的儿子,对母亲唯唯诺诺;在宝玉面前,他是个恩威并济的父亲,既有责骂也有宠溺。在整个贾家他是支撑着这个家族的关键人物,在清客面前,他又是有绝对权威的主人。贾政的中庸既源于那个时代,也源于他的家族,他同宝玉一样是要带着家族前进的。从贾母的口中我们可以知道,或许年轻时的贾政就是现在的宝玉,或许他也曾放荡不羁过,或许他也曾终日玩乐过。但是结婚生子背负家族前行时,他又变成了传统的儒家子弟,中规中矩,以家族为使命,最终放弃做最真的自己。或许对宝玉的放纵就是对自己的弥补,贾政在宝玉身上看见的,就是曾经的自己。

红楼梦的伟大之处也许就在于,它能够让每一个鲜活的人物都动起来,在这里每一个人物都不是单纯的,都是多种形象的复合。这对我们也是一种启示。在研究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时,需要把人物放进到大的时代背景中去考虑,要有一种历史观。考察人物的维度一定要多样,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以及潜藏的暗线都是我们需要掌握和了解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从更加立体的角度来理解人物,才能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

不由想起了深受《红楼梦》影响的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

傅先生一直认为姚木兰的父亲姚思安是一位道德圣贤,谦谦君子。但是姚思安却说:“你我相识多年,不过是在我成家之后,以前的我是个什么样子,傅先生恐怕连想象都想象不到吧。”

姚思安亲自向他坦白,结婚前自己竟然是个浪荡公子。

什么样的浪荡公子?吃喝玩乐,骑马射箭,浪迹天涯,举目无亲,五毒俱全,甚至还养过一个歌女。

傅先生很惊讶,问他,那你为何变化如此之大。姚思安回答道,一切都是因为遇到了木兰的母亲,结婚以后忽然豁然开朗,大彻大悟。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说道:“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

是啊,贾政也曾经是一个飞扬跳挞的姚思安,只是结了婚,有了孩子,袭了官,有了责任,才渐渐变成了这样要装着要端着不讨人喜欢的模样吧?他从宝玉随心任性的脸上,还依稀能辨认出自己少年时的样子,可是儿女成行,镜中鬓霜,谁又能回得去?不这么着,还能怎样?又能怎样?

阅读红楼梦所带给我们的最大收获应该是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人生。一部红楼写的世间百态,在现实生活中也能找到烙印,每一个人都能在人物中看见自己的影子。所以理解红楼应该带着自己的思考去,每一个人物都值得细细品味。不要用单纯的好或者坏来定义红楼的每一个人,也不要用这样简单狭隘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他人的行为背后总有我们不得而知的故事,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

0 阅读:0

真情豫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