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身上,常常可以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高压”(收缩压)很高,但“低压”(舒张压)不高甚至偏低。
这经常会让一些老年高血压患者陷入“两难”的境地:不吃降压药吧,担心“高压”无法得到控制;但吃降压药吧,又怕“低压”被降得太低……尤其是一些年龄比较大、“低压”已经<60mmHg的患者,确实拿不准自己到底能不能吃降压药。
那么,当这种情况出现时,究竟是【降“高压”】更加重要,还是【保“低压”】更为关键呢?这是每一位老年高血压患者都应该有所了解的!
老年高血压 更应强调“高压”达标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人体的心血管系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老化”的迹象,比如,大动脉的弹性会不断减弱、动脉僵硬度会不断上升。
再加上心脏瓣膜系统“退化”所带来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问题,它们共同导致了在老年人身上容易出现“高压高,而低压低”的现象。
2023版《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有专门提到: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与“低压”(舒张压)升高相比,“高压”(收缩压)升高与心、脑、肾、眼等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更为密切,是急性心梗、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应该强调“高压”(收缩压)达标!
2023版《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
用更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高压高”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哪怕冒着会让“低压”继续降低的风险,我们也得想办法确保“高压”达标。
举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哪怕“低压”<70mmHg甚至<60mmHg,但只要“高压”达到了180mmHg以上,那么,为了降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就需要使用降压药把“高压”给控制下来!
对此,2024年最新发布的《老年高血压特点及临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2024)》还特意用一张流程图总结了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流程与目标。
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哪怕“低压”(DBP)<60mmHg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也是需要服用降压药的。甚至,必要的时候,还可能需要服用不止一种降压药。
《老年高血压特点及临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2024)》
也就是说,即便“低压”(DBP)已经低到了60mmHg以内,这也并不意味着就绝对不能使用降压药!而只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高压”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是需要启动降压药治疗的。
何时需用药?“高压”又该降到多少?原则上,“低压”所处的水平不同,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降压药的【起始时机】以及【控制目标】上会存在差异。
对此,《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认为:“低压”>60mmHg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只要“高压”≥140mmHg就可以考虑启动降压药治疗了;而“低压”<60mmHg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只要“高压”尚未超过150mmHg,就可以先不用药。
对于“低压”<60mmHg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当“高压”达到150-179mmHg时,应该先从小剂量的降压药开始使用。而只有当这部分患者的“高压”≥180mmHg时,才考虑直接使用常规剂量的降压药进行治疗。
不过,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低压”的变化,以及是否存在组织器官供血不足的症状或某些不良反应。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ISH:单纯收缩期高血压;DBP:舒张压;SBP:收缩压
而从《老年高血压特点及临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2024)》所提供的表格来看,对于“低压”>60mmHg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在可以耐受的前提下,“高压”最好是能够降到130mmHg以内会更好。因为,近年来,有不少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明,老年高血压患者完全可以从“强化降压”当中获益。
而对于“低压”<60mmHg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高压”则相对不能降得太低,一般降到140mmHg以内就算达标,并且,最好不低于120mmHg。
《老年高血压特点及临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2024)》
简单来说,“低压”在60mmHg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一般“高压”超过140mmHg就可以开始用药,最好是能够将其给降到130mmHg以内;而“低压”在60mmHg以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一般“高压”超过150mmHg才需要启动降压药治疗,将其给降到140mmHg以内就算达标,并且,最好不要低于120mmHg。
需要注意的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患者,“高压”一般降到150mmHg就够了。
“低压”最好不低于50mmHg虽说,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应该把侧重点给放在“高压”达标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完全不管“低压”的数值了。
对此,《老年高血压特点及临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2024)》有专门提到:研究显示,中位年龄60岁的人群“低压”在低至50mmHg时,一般不会明显增加心血管患病的风险,是相对安全的。但是,在降压治疗过程中,依然应该尽可能让“低压”不低于50mmHg!
《老年高血压特点及临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2024)》
事实上,大部分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的降压药,所能带来的“高压”降幅往往明显大于“低压”的降幅。甚至,在一部分“低压”很低的患者身上,用药以后可以观察到“高压”明显下降,而“低压”变化不大甚至稍有上升的现象。
因此,大家不要因为有了“低压”不能<50mmHg的限制以后,就再次陷入不敢使用降压药的恐惧当中。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种类的降压药,并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一般还可以找到一个比较适中的平衡点。
当然了,对于未用药以前“低压”就已经<50mmHg的患者来说,最好是做一下心脏彩超。往往这种情况的患者,很大可能伴随有明显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需要由医生结合血压以及心脏瓣膜的综合情况,来决定最后的用药方案。
最后,关于这部分内容,再给大家做几点简单的总结:
第一,虽然老年高血压患者容易表现出“高压高、低压低”的特点,但降压治疗应该以控制好“高压”作为重点;
第二,“低压”偏低,并不意味着绝对不能使用降压药!只要“高压”>150mmHg,那么,哪怕“低压”<60mmHg,也依然应该启动降压药的治疗;
第三,对于“低压”<60mmHg的患者来说,在降压过程中需要注意【两条红线】:一,“高压”不要低于120mmHg;二,“低压”不要低于50mmHg!
正是因为这些治疗非常有讲究,因此,大家一定要在心血管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种类以及合适剂量的降压药,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对血压值以及相关症状的监控。
【参考文献】
1,老年高血压特点及临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2024)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3月 第43卷 第3期
2,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3年6月 第31卷 第6期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年2月 第24卷 第1期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请勿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