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焕解读三大战役系列之一——辽沈战役,林彪的光辉岁月

宝影谈历史 2023-04-27 13:57:03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这座城市,它位于辽西走廊的咽喉地带,历来就是东北这片土地进入关内的军事重地,它就是锦州。

锦州的历史早在明清之际就十分重要,皇太极击败明朝洪承畴13万大军的“松锦之战”就发生在锦州,经过这场战役,皇太极摧毁了明朝经营数十年的宁锦防线,为后来山海关入关扫平了最后的障碍。

凡是到锦州旅游的人大多是奔着“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该纪念馆位于锦州市区,距离火车站一公里。我们也放弃传统的解读方法,不说历史,只说说辽沈战役那段神奇的岁月。

前夜

在辽沈战役发生前,应该说谁都没想到这场战役会爆发。

甚至在解放战争开打之初,也无人看好东北地区,共产党会取得胜利。

因为东北地区太不根正苗红了,属于典型的“黑”地区。

这一地区晚清时期就遭受日本和俄罗斯蹂躏,后来是奉系军阀张作霖统治,张学良东北易帜之后,仅仅4年,日本就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随后是伪满洲国统治。

沙俄-张作霖-日本-伪满洲国,这些势力轮番统治下的东北,就跟黑土地一样,黑到头了。

这个地区可一点也不红。抗战时期,除了杨靖宇率领极少数人躲在深山打游击外,共产党在东北几乎没有存在。

抗战胜利之后,黄克诚最先建议,我们应该去东北发展,中央也十分重视,最后抽调苏北新四军和山东八路军共十几万人奔赴东北,同时前去的还有当时六分之一的干部。

结果,刚到东北,开始接收城市,国民党就开始大打,为了强势标注自己在东北的存在,也为了打给美国人看,毛泽东要求我们一定要在四平大打一仗,那就是著名的四平保卫战。

擅长打游击战,很少有城市作战经验的解放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最后,看到政治目的已经达成,解放军只能撤退。或者狼狈地说,逃跑。

结果,解放军一直撤退到了黑龙江,包括长春等大城市全部丢掉,被国民党占领,损失极为惨重。共产党和国民党隔着牡丹江对峙,国民党军因为战线过长,也无法打过去。

后来的一年,东北野战军一直和国军是保持势力范围的,东北野战军的主要根据地是北满和南满,所谓的北满即黑龙江地区,南满则很小,是吉林延边地区,又叫做“临江地区”,条件更为艰苦,在这种条件下,部队的悲观气氛弥漫,不少士兵悲观逃跑,东北局甚至决定,随时做好撤离北满的准备,甚至退缩到中苏边境打游击的最坏打算。

可这一切并没有发生,而且两年之后,东北野战军一举发动大决战,解放了全东北,完成了巨大的逆转。

那么,短短两年时间,东北野战军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一夜之间,强大到可以决战了呢?

这里就要提到著名的七七决议了。

1946年7月3日至11日,东北局在哈尔滨召开了扩大会议,林彪、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张闻天、黄克诚、肖劲光等东北局主要干部与会,就东北的形势,及下一步工作形成一份议案,上报党中央。毛泽东接到报告后执笔修改,形成了最终的“七七决议”。

七七决议总结了四平保卫战失利的原因,提出我党要坚持群众路线,发动群众、争取群众,建立牢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因为东北一直不是解放区,没有革命老区的传统,没有土壤自然就生长不了树木,所以林彪把根据地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今天我们听什么“联系群众”,可能耳朵都听出老茧了,也觉得没什么大的作用。

可是在那个时候,是生死存亡的瞬间,这一决定拯救了东北,拯救了共产党。

东北不是一直不是红区,是黑区吗?

那共产党就来把它染红了。

东北不是一直没有根据地,不是革命老区吗?

那共产党就从无到有,给你建立起来。

所以,当时的东北,以根据地建设作为首要任务,要求用一年时间,建立起东北自己的根据地。

有了根据地,就像树木有了土壤,树木就活了。

为此,东北局向2万多名党员干部发出号召:强调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号召党员干部走出城市,丢掉汽车,脱下皮鞋,换上农民衣服,不分文武,不分男女,不分资格,一切可能下乡的干部要统统到农村去,造成共产党员面向农村,深入农民的热潮!

为了落实七七决议,东北局抽调1.2万名干部,组成下乡工作团,展开了一场围绕农民利益服务的土地改革和剿匪安民行动。大批得到解放的东北农民,成了共产党最坚强的后盾,他们积极拥军参军,主动纳粮,组织地方保安武装。

林彪把根据地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我方从此在东北有了“家”,大批东北翻身农民成为坚强后盾,要人有人,要粮有粮,初入东北“七无”(无党、无群众、无政权、无粮食、无经费、无医药、无衣服鞋袜)状况得到彻底改观。

在东北对峙的时候,蒋介石听说共产党不打仗了,整天在农村里面忙活种地,嗤之以鼻,心想,共产党真是一群鼠目寸光的农民,占一块地盘就想着种地。

现实打脸了蒋介石,从1946年7月到1947年11月,一年的时间,东北的工作团“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适当照顾富农,分化地主阶级,集中力量打击大汉奸、大地主、大恶霸和匪首等”,将没收的土地和家财分配给农民。到1946年11月,北满解放区农民,合计分得土地3000万亩。

同时,解放了农民700万人,其中有60万人加入了东北野战军,东北野战军从最初的20万人,变成了百万大军。

这就是蒋介石瞧不起的土巴子种地。

同时,东北还积极剿匪,从张作霖时期开始,东北就盛产土匪,当时有一句话,要想当官先得去当土匪,要想当官太太先得进窑子做妓女,可见东北风气之糜烂。

从1946年6月到1947年3月,东野与地方武装合作,累计作战1300次,消灭土匪12万人,缴获轻机枪1129挺,重机枪301挺,步枪51835支,短枪2807支,掷弹筒414个,迫击炮261门,山炮32门,野炮15门,平射炮34门,小炮18门,汽车134辆,马6009匹。

同时,林彪开始了大练兵活动。

林彪虽然是东北局的一把手,但他精通军事,也主管军事,其他的政治思想工作都交给罗荣桓,土改工作都交给陈云和高岗,他自己专心军事。

“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军也是,林彪抗战一开始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的胜利,后来受伤赴苏联治疗了,在那儿学习了更先进的军事知识,回来带兵后,士兵不服气他,林彪有自己的一套,他非常细心,把繁琐的军事简化起来,他提出了“六大战术原则”,即“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四组一队”,用最普通的语言,把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等艰深的战争艺术告诉每一个士兵。

所谓的“三猛战术”就是“猛打、猛冲、猛追”,攻击敌人要迅猛,不给对方喘息之机,有点符合毛泽东的“宜将剩勇追穷寇”。

“一点两面”就是进攻的时候,要攻其一点,然而预先为敌人让开逃跑的道路,诱导敌人逃跑,然后追歼敌人。

“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就是敌人分别处于防御、退却和要退不退时候的应对,分别是敌人防御了,自己就先侦察然后再伺机进攻。敌人真的退却了,就是败逃了,这个时候要猛追猛打。敌人举棋不定、要退不退的手,要大胆进攻,同时不能莽撞,要留有自己撤退的路。

“四快一慢”则是准备要快、行动要快、扩大战果要快、追击要快,但是攻击准备的事件必须要慢,要全部准备稳妥了,不打无准备之仗。不能等仗打起来了,才发现有的没的没准备好,那时就来不及了。

林彪还提出了三三制,确保队伍队形不乱,就算暂时打了败仗,队形丝毫不乱,还能迅速聚拢。

所以,解放军绝对不是西方宣传的所谓“人海战术”,那个叫做愚蠢的智障,三三制可以确保解放军有一个完整的基因系统,每三个人组成一个因子,它们共同构成了复杂的,可以运动的基因。

可以说,林彪的这些理论让每个士兵都能学习到先进的军事知识,有些新兵还是刚刚征召的东北农民,这些知识很通俗易懂,甚至有人生哲理,让他们一学就会。

当时东野就有“跟着林总走,保管打胜仗”的说法,林彪并非没打过败仗,但是跟着他的士兵,伤亡率很低,士兵们能活下来的多,自然拥护他。

同样,林彪一直开展士兵的体能训练,这很重要,古今中外都是如此,王翦带领60万人攻打楚国,驻扎在楚地一年,天天让士兵跳远跳高就是训练的体能。齐达内让皇马欧冠前天天体能训练,也是训练的体能。这些到了决战时期都发挥了奇效。

东野还经常举办团以上干部短训课。在一次短训中,林彪发挥以前在抗大做校长的本行,亲自登台,整整讲了十课。

此外,利用伪满洲国时期的工业基础,东北局的军工生产和炮兵部队的建设,也在这段时间迅速建立起来。伍修权作为军工部长,专门抓军工生产,从白手起家,到东北解放战争结束,合计建立生产企业55个,职工人数23674人,生产子弹8240万发,手榴弹1600万枚,迫击炮弹9200万发,各种山炮弹11万发,九二步兵炮26门。甚至在东北尚未解放的情况下,已经有能力支援华东、华北野战军了。

说到炮兵建设,就不得不提到我国的“炮兵之父”朱瑞,他牺牲在了义县战役中,是东北解放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大决战》中也表现了朱瑞的疯,他为了找到炮,大冬天去河里捞,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东野是靠战士四处寻找当年日本人屯驻据点,从荒野里捡拾零部件,甚至大冬天凿冰搜寻被遗弃的大炮。就是靠大海捞针的精神,朱瑞们捡回了798门大炮,炮弹50多万发,坦克12辆,汽车23辆!

辽沈战役打响时,当密集的炮弹落在敌人阵营时,他们还诧异共产党哪来这么猛烈的炮火。

就此,经过了三下江南和四保临江,东北解放区扩大了一倍。

纵然如此,1948年,谁也没想到这一年共产党的势力会翻转,这一年在任何战场,国共双方都很胶着,难分上下。林彪担心南下锦州的主力部队远离黑龙江的补给线,孤军深入很危险,因此还是决定先打长春,这一决定得到批准后,1948年5月,东北野战军开始攻打长春。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长春非常难打,一时间难以攻下,林彪对其开始了“围城打援”,当时军委有争议,毛泽东主张用大军压上,朱德主张小股部队即可,但都没打下来。

长春围城到了该年7月,林彪坐不住了,毕竟当时其他野战军都在攻城略地,华北野战军攻克山西中部,华东野战军攻克开封,中原野战军则攻克襄阳,然而,东北野战军并没有大的进展,很快东北的雨季和夏天要来了,更不利于行军,这个情况下林彪很焦灼。

转眼间就到了9月,这两个月的暑期时间,林彪一直在荒废着,甚至连国民党都放松了警惕,他们觉得东北战场至少还能再安全三四年。

那么,这两个月林彪在干嘛?

林彪

一方面自然在抉择,是进是退?退的话,撤掉长春围城的军队,南下锦州,会不会遭到长春的背后袭击?这些都是问题。

另一方面在练兵,毕竟兵要靠练,这几个月林彪练兵很有效果。当时的东北野战军得到了一部分苏联和关东军的装备,本身就很先进,东北野战军不仅有铁道纵队、炮兵纵队、摩托车队,还有骑兵,可以说涵盖了所有兵种。尤其是炮兵火力,东野的火力是首屈一指的。

所谓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东野最大的优势就是后勤保障,利用东北先进的铁路网络,粮草和弹药都由铁路运送,甚至最后的出兵时也用铁路运送士兵,保证了快速。

一切准备妥当,东北的夏天过去了,秋天来到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会有一场大战吗?

迟疑

1948年8月,大战前夕的氛围,就和黎明前的黑暗一样,让人麻痹。后来成为重要历史文献的《蒋介石日记》写道:“本月份军事稳定,各战区无甚变化,其他经济、教育、政治较有进步,其乃国家转危为安之一月乎。”蒋介石觉得这个时期,局势已经稳定下来,各大战区解放军都没有发动大的进攻,他也心安理得地开始搞起了经济。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的确,1948年的这个夏天,所有人都觉得战争还需要持续四五年才能结束,不少人觉得这是一场中场休息,很多国民党军官又开始了跳舞,一派歌舞升平。

此时的林彪,除了练兵外,一直在迟疑下一步该怎么走,这就是大家熟知的“打锦州还是打长春。”

解放军牢牢占据着黑龙江,国民党军主要盘踞在吉林、辽宁三大城市中——长春、沈阳、锦州。解放军多在黑龙江,如果先打长春,自然是靠近的,但南边的沈阳和锦州军队可能溜走,一旦放虎归山,对于华东战场危害是巨大的。而如果先打沈阳,则可能遭到北边长春、南边锦州的夹击。因此,第三个方案就是先打最南边的锦州,这样阻挡了沈阳国民党军的逃跑,可以关门打狗。然而,解放军从黑龙江千里南下辽西,一路上要经过国民党的地盘,可谓难上加难。

事实上,这三个方案都是林彪分析并提出的,毛泽东强烈支持第三个方案,即打锦州,林彪也同意了,他在1948年7月20日致电中央军委的电报中说:“东北主力待热河秋收前后和东北雨季结束后,即是再等一个月到8月中旬时,我军即以最大主力开始南下作战。”可见,林彪也认可了打锦州的方案,然而,7月底,林彪自己,却顾虑了。

毛泽东为何坚持打锦州呢,或许和毛泽东熟读历史有关,可能是受到了明清之际皇太极松锦之战的启发,他设想了一个“锦榆唐战役”,即进攻锦州、山海关和唐山,可以说这是后来辽沈战役的雏形。

那么,林彪到底在顾虑什么?

首先,是华北王傅作义,看地图,从黑龙江到辽宁,需要经过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要攻克锦州,必须先攻取热河省会,著名的北方重镇承德,那个时候内蒙古还是热河省和察哈尔省,傅作义长期盘踞在此地,林彪贸然行动会导致左右夹击,因此,林彪请求华北野战军进攻山西北部,将傅作义引过去。

东北野战军中的内蒙古骑兵

同样,8月上旬,东北突然开始下起了暴雨,虽然是北国,东北却河流众多,甚至有洪水的危险,辽河泛滥,铁路桥梁被洪水冲垮了,最终,林彪表示出兵时间未定,在8月12日的电报中,毛泽东严肃批评林彪,林彪最终决定南下锦州,但一开始的战役名称叫做“东北秋季攻势”,只是打一场小的战役,攻克锦州,还是防止被前后夹击。

而毛泽东着急的是,他已经看到了国民党内外争斗,指挥混乱,此时蒋介石威望降低,1948年8月3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三年来戡乱检讨会”,做全面检讨,没想到何应钦、白崇禧公开发难,指责蒋介石多次越级指挥,这让蒋介石大为恼火,在日记中说,“此次检讨会目的不明、准备不周,乱的很。”因此,9月发动进攻,是最佳的时机。对于林彪迟迟拖延,毛泽东很恼火。

然而,现在的解读却是,越级指挥确实有问题,毛泽东本人不在战场上,对于战场的指挥并没有林彪清楚。林彪的顾虑确实是有理由的。

首先,第一个是锦州所谓的辽西地区,一直不是解放军的根据地地区。

东北野战军南下作战,其实属于长途奔袭,一旦被切断,就成为了孤军,所以非常危险。

其次是那个时候,国民党军从葫芦岛增兵而来,蒋介石在得知锦州危险后,和“华北王”傅作义是磋商,从华北抽调了3个军和1个师,从山东烟台坐船到辽宁葫芦岛,会同辽西的4个师,组成了侯镜如率领的东进兵团,共11万人之多。这个侯镜如比较传奇,早期曾经是中共党员,还参加过上海武装工人起义,在顾顺昌叛变之后,周恩来等撤出了上海,他跟组织因此失联,回到家乡之后,加入了国军,一直到后来的将军,不过,他在辽沈战役时期是否通共,今天也有争议。

本来东北野战军的实力攻克锦州尚可,现在多出了一个敌人,善于分析战况的林彪自然觉得此时出兵是冒险的,这就是他说的,“请了一桌菜,来了两桌客。”其次,锦州虽然是辽西的陆地大门,但辽东半岛仍然有两个海大门,一个是苏联人的势力范围大连,这个地方国民党军不可能前去,一个就是营口,国民党军极有可能从营口逃跑,事实上,林彪的顾虑是必要的,最后真的打起来了,果然刘玉章趁林彪围攻廖耀湘兵团之机,率25军从葫芦岛直查营口,这也是辽沈战役唯一一只成功撤退的国民党军队。

甚至,10月2日,蒋介石亲自飞到了沈阳,这让林彪害怕了,蒋介石在沈阳大发雷霆,大骂廖耀湘不听命令,廖耀湘请求把沈阳的几十万国军撤到中原,日后反攻,蒋介石不同意,说东北共军没什么了不起的,你要出击给他们一个教训,不能逃跑。对此,林彪请示毛泽东,毛泽东不怕蒋介石,他亲自跟林彪说,该怎么打还怎么打,不要因为多了一个蒋介石就害怕,蒋介石不会亲自上战场,他在不在一个样!果然没多久,蒋介石因为上海的事情又走了,黄埔学生林彪害怕蒋介石,毕竟这是曾经黄埔的校长,但毛泽东不怕,最终蒋介石的到来起了反作用。

所以,虽然解放军的电报技术很发达,但是很多东西限于篇幅,林彪不可能全向毛泽东详细说明,林彪的顾虑有他的道理,况且战场情况本来就瞬息万变,只有身在战场前线的人才知道,并灵活机变。不过最终,他还是下定了决心,觉得有了九分把握打赢这场战役。还有一分就要看坚持了。

1948年8月29日,最终林彪向东北野战军各部下达了战斗动员令,9月初,东北野战军从黑龙江出发,千里兼程,奔赴辽西地区,9月下旬,东北野战军集合完毕。

9月12日开始,这场战役其实就已经开始了,几十万军队出发辽西,如何能不被发现,蒙蔽住国民党军?林彪的办法是,运动中行进,林彪一路走,一路攻击国民党军,辽宁省义县至河北省滦县300余公里战线上,不断对国民党军进行小规模攻击,最后,国民党军觉得这不是什么大的威胁,也就麻痹大意了,在9月27日,林彪下达命令,攻打锦州。

谁也没想到这场战役规模多大,后来震惊世界的三大战役就此拉开序幕。

激战

1948年9月27日,东北野战军围困住了锦州,用最先进的炮兵军团,东北野战军拥有的591门火炮发动了猛烈炮战,火力的强大让国民党军为之一惊。

当时驻守锦州的是国民党东北剿总副司令范汉杰,守军共15万人,锦州城墙坚固,东北野战军一时攻不下,此时,蒋介石也知道锦州的重要性,知道锦州关乎东北全局,锦州失去,辽西走廊不保,东北和华北的喉咙就被切断了。所以蒋介石不顾一切要求救援锦州,为了解除锦州的威胁,从葫芦岛派遣了侯镜如军团,从东边向锦州进攻,而命令沈阳的廖耀湘兵团,从西边向锦州发动攻击,指望东西夹击锦州。

对于这种两兵合围的战力,熟悉军事史的都知道,应该围城打援,比如唐初著名的虎牢关之战,李世民和李元吉围攻住了王世充的洛阳,河北的窦建德千里驰援王世充,李世民先打掉了窦建德的军队,然后回头打掉了王世充的援军,攻克洛阳,为唐朝取得天下立下了最重要的战功。

熟悉兵法的林彪自然知道打援,但得知侯镜如兵团居然有11万人之多时,他也吸了一口气,要知道,小小的辽西现在已经有了近50万国民党军!锦州范汉杰15万、葫芦岛侯镜如11万正向锦州赶来,沈阳廖耀湘15万也正向锦州赶来,再加上其他国军,这50万国军就真的难啃了,而东北野战军的主力攻击部队也只有20万,其他的20万人要阻挡沈阳来军,其他20万人在围困长春,能用的只有这20万主力,打锦州尚且势均力敌,要是让这50万人汇合,就等着被包饺子了。

而且葫芦岛所在的锦西地区距离锦州只有区区50公里,都是无险可守的丘陵地带,东北野战军根本抽不出足够的兵力来抵挡。林彪知道,时间就是生命,他立刻调整了攻锦打援的整个兵力部署,用7万多人,2个纵队另2个独立师驻守在塔山地区,阻击侯镜如的东进兵团,同时,以6个纵队共16个师近20万人攻击锦州。

战役的关键是为了不让这三股势力合流,而关键中的关键就是侯镜如不能越过塔山来到锦州。

塔山,成了最关键的一环,塔山守住,这场战役勉强能赢,塔山失去,这场战役必定会输。塔山,只是一个小村庄,然而这个曾经400年前皇太极攻大败明军的地方,就这样穿越时空再度变成了修罗场。

辽沈战役纪念馆中的塔山阻击战绘画

1948年10月6日凌晨,东北野战军到了塔山之后,迅速开始建立防御阵地,所有人摩拳擦掌,等着吃肉,果然食物来了。10月9日,侯镜如兵团到达葫芦岛,侯镜如兵团“如约而至”,11万人迅速开始进攻塔山,7万东北野战军死守阵地,战斗呈现胶着状态。主力部队,国民党军第8师和第151师猛攻塔山,从上午到下午,发动了8次攻击,第8师甚至攻入了塔山村,但被东北野战军击退。

10月11日凌晨,东北野战军还在睡梦中,国民党军利用深夜发动突然袭击,偷袭白台山207高地,双方迅速展开白热战,国民党军30分钟内就发射炮弹3000发,双方子弹的光甚至把黑夜都变成了白昼。下午,林彪的体能训练法起了作用,国民党军体力不支,而东北野战军越战越勇,甚至攻进了国民党军指挥所附近,打了个措手不及。

10月11日,蒋介石增兵的国民党军第92军21师和独立95师到达了葫芦岛,然而在时间就是生命的战场,侯镜如居然让远道而来的两个师休息了一天,13日凌晨才开始进攻。这个诡异的休息,到底是什么原因,今天还众说纷纭,也有人说,是受到了蒋委员长的指示,让别的军队争功。林彪的练兵终于有了效果,一处防御工事坍塌了,侯镜如认为靠国军可以两天修好,便没有管此处,然而,东北野战军用一天就修好了防御工事,这争取的一天时间就保住了无数人的生命。等到13日侯镜如主力军赶到时,解放军失去的主阵地已全部夺回。

独立95师的到来让战场天平倾斜了,该师是广东军队,在抗战中是一支铁军,勇猛的95师对塔山展开猛烈进攻,几番进攻下,塔山成为了绞肉机,数千人最后肉搏战,战场上全是残肢断臂。东北野战军10师师长蔡正国后来回忆说,95师的凶猛,他在解放战争以来从未见过,然而,面对轮番的进攻,东北野战军还是死守住了阵地。

10月13日,是塔山战况最激烈的一天,这一天95师猛攻28团,几乎全团死光,战况十分惨烈。林彪对塔山很重视,要求早中晚三次报告情况,塔山的战况还在持续,有的人看不下去了,跟林彪请示增兵塔山,说那些人不能全白白死掉啊。林彪不为所动,他不能撤去攻打锦州的军队,谨慎的林彪同样是一位军人,军人在战场上是绝对不能仁慈的。13日那天战况特别激烈,程子华在晚上汇报的时候,提到伤亡数字,最后林彪不耐烦了,说了一句名言:“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是的,塔山,守住,东北这场战役才能活,塔山没有了,我们都得死。

经过了最难熬的13日,10月14日,国民党军出现了颓势,再也不是势均力敌了,然而,蒋介石在这一天下达了“拂晓拿下塔山,中午进占高桥,黄昏到达锦州”的命令,侯镜如兵团发动了更猛烈的攻击,但都被东北野战军击败。

第五天的厮杀到了最白热化阶段,疯狂的国民党军展开了海陆空立体进攻,派飞机对塔山阵地狂轰滥炸,重庆舰在海面向塔山发射炮弹,在南线坚守核心阵地塔山的第4纵队第12师第34团,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面对十倍于自己的国民党军,坚守阵地,战后,该团被授予“塔山英雄团”的荣誉称号。

五天五夜的厮杀让塔山遍地死尸,苦苦等待援军的塔山守军终于等到了援军,同时,听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10月15日,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锦州10万国名党军被全歼,范汉杰被俘虏,完全封闭了东北国民党军从陆上撤向关内的大门。

塔山的英雄们终于等到了援军,而锦州也已经被攻克,这场塔山阻击战圆满完成了任务。

而从沈阳前来救援的廖耀湘,本来就分析锦州守不住,请求撤退,蒋介石不允许,所以他的态度一直消极,蒋介石多次严肃批评他,说战况危险不能成为不打仗的理由,要求他立即前去救援锦州,廖耀湘的缓慢给了林彪机会,10月5日,廖耀湘才慢吞吞离开沈阳,10月11日用了六天时间才到了辽宁阜新的彰武县城,连辽河都没过去。

廖耀湘的贻误战机让东北野战军用10月10日-10月15日全力发动了塔山阻击战,阻击了侯镜如兵团,同时攻克了锦州,而廖耀湘仍然慢吞吞,还没到锦州,蒋介石大发雷霆,怒骂道:“必须一意西进,勿再犹豫,此为东北整个国军生死存亡之关头,接电应立即遵行,切勿延误!”然而,廖耀湘还是没能及时赶到。

与此同时,从5月开始围攻的长春投降了,10月19日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倒戈,新七军投降,东北野战军进驻长春,蒋介石仰天长叹,然而他没工夫管长春了,现在首要是锦州。

听说锦州失守,廖耀湘贻误战机后,蒋介石简直气炸了,怒骂廖耀湘:“19日前到达锦州,如再延误将以军法从事。”要求廖耀湘立即夺回锦州,廖耀湘才不想去送死,但也不敢回沈阳,在辽西一地徘徊。这给了林彪解决廖耀湘的最好时机。

覆没

在锦州已经被攻陷的情况下,还要廖耀湘去送死,廖耀湘不想干了。此次从沈阳出发,他决定把部队战役到营口,然后安全撤走,为国民党军保存这十多万人,然而廖耀湘倘若真的听蒋介石命令前去锦州,也不会那么倒霉,他南下营口的时候,正好遇到了东北野战军控制的黑山地区。他上报蒋介石,请求攻占黑山,蒋介石大发雷霆外,最终还是同意了,但已经是数天之后。而毛泽东第一时间发来电报给林彪,要求彻底解决东北问题,扩大战果。林彪第一时间把主力开赴黑山,战役的作战中心转移到了黑山地区。

黑山北面是医巫闾山,这是古代中国封禅的“北镇”,和会稽山等齐名,但没有带给廖耀湘好运,1948年10月21日,廖耀湘进攻黑山,久攻不下,战斗持续到了10月23日,短短三天时间,东北野战军主力悄悄越过了大凌河。

听说东北野战军主力来了,廖耀湘反应过来,不能再攻打黑山了,决定向营口方向撤退,正好遇到了刚成立了第2师,该师并非主力,但是携带很多重炮,一下子让廖耀湘慌了神,他觉得这就是林彪的主力,被吓破了胆的廖耀湘决定不去营口了,向北往回撤退回沈阳。

其实,廖耀湘运气实在太差,他非要去营口,结果在黑山碰了钉子,这是第一次差运气。他遇到了第2师,误以为这是主力,没有一鼓作气攻占营口并逃走,这是第二次差运气。

回撤沈阳的廖耀湘遇到了第三次差运气,也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在那儿,他遇到了林彪率领的东北野战军真正的主力部队。

这场会战可以用兵败如山倒来形容,林彪命令部队快速穿插分割,把廖耀湘的15万大军切割包围,然后各个击破,一时间,辽宁大地的平原上展开了一场数十万人的大厮杀,处处激战,廖耀湘溃不成军,而林彪的“三三制”又发挥了奇效,东北野战军的部队分散了,能迅速粘合起来,国民党军的部队分散了,就是一盘散沙,成了待宰的羔羊。

此时的廖耀湘大军全军覆没,开始溃散,东北野战军主力越战越勇,开始追歼敌人。廖耀湘自己逃到了一处农户家中,谎称自己叫“胡庆祥”,却还是被东北野战军抓获。

11月1日,刘玉章率领部队从营口逃跑,成了唯一一支逃跑的部队,但这已经不重要了,11月1日,东北野战军猛攻沈阳,经过28小时激战,11月2日,攻占沈阳,歼灭国民党军13万人。

至此,东北全境解放。辽沈战役全部结束,东北解放军以伤亡6.9万余人的代价,歼灭东北国民党军47万余人。

辽沈战役震惊了世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辽沈战役结束后跟马歇尔说,国民党政府的溃败是早晚的事情了。

随后,东北野战军开赴关内,和华北野战军配合开展了“平津战役”,与此同时,中原大地的淮海战役也在开展中,60万解放军和80万国军厮杀,从淮阴海州的小淮海到淮河黄海的大淮海,淮海战役规模扩大了五倍,先后歼灭国军5个兵团55万人,双方共使用炮弹79万发,子弹4029万发。辽沈战役仅仅两个月后,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辽沈战役五个月后,渡江战役发起,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国民党果然兵败如山倒,覆没得太快了。一直到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中国大陆几乎全部失去。

而这一切,都缘起于锦州,正是这场战役,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让本来以为需要五年的胜利,随后不到一年时间就摧枯拉朽。

历史的天空早已远去,是是非非不再论述,只是英雄之城该被铭记。

0 阅读:3

宝影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