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关注刘焕解读十大帝王系列,该系列首发于公众号,原本是“刘焕解读星座名人”系列。因很多人不喜欢星座元素,修改后去除星座元素,变成解读十大帝王系列。
1、 秦始皇
秦始皇历来是有争议的人物,在古代,人们就称呼其为暴君,但是他统一中国,尤其是政治制度上的革新,也不得不让人承认其是“千古一帝”。
我们了解秦始皇,一定要从他的性格着手。
秦始皇从小就十分老成,和李世民一样,但也睚眦必报,当年邯郸欺负他的人,后来灭掉赵国后,秦始皇也将这些人处死。嬴政做国王时不过13岁,年纪太小了,但是从小老成的他很快学会了如何做一个君王,他的老师就是吕不韦。吕不韦将嬴异人扶上了秦国王位,完成了当初奇货可居的构想。
可是,嬴政不会一直甘愿居于吕不韦的控制下,他后来放逐了吕不韦、平定了公子成矫之乱,处死了嫪毐,开始亲政,并且完成史无前例的灭六国计划。
关于秦始皇的事迹,大家较为熟悉,本文着重从他灭六国的魄力开始论述,窥见其性格和魄力。
在战国200年乱世中,虽然秦国最为强大,但是它并没有灭掉任何一国,这是因为六国大多会合纵,任何一国被灭,其他各国都会联合起来,就是这样,秦国虽然强大,但却灭不了任何一国,甚至嬴异人时期,魏国著名的信陵君还曾经率领各国联军进攻秦国,几乎攻入函谷关。
刘邦的偶像信陵君魏无忌
嬴政亲政之后,他想完成统一六国的任务,他询问了著名的军事家尉缭,尉缭这个人连《史记》的记载也语焉不详,但是并不妨碍他作为著名的军事家而流芳百世,嬴政问他:
天下纷乱数百年了,秦国虽然强大,但是为何一直灭不了六国呢?
尉缭回答说:秦国再强大,也无法灭掉六个国家,灭一个可以,灭一群就太困难了。而且战国各国合纵已经百年,只要攻击任何一国,必然招致其他各国前来救援,如此秦国陷入各国包围,必然退兵,前功尽弃,之前未能灭国,便是如此。
神秘的尉缭
嬴政向尉缭请教办法。尉缭说,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对各国大臣使用金钱和美女攻势,各国都会有奸臣,只要不断腐蚀他们,一定会有突破口。第二个是继续远交近攻,只攻打临近的国家,力求速战速决,在别国未能聚拢前就灭掉一国,随后休息三四年,如此这样,应该几十年就能灭掉六国。
嬴政很高兴,但是尉缭继续泼了一杯冷水,接着说:然而,这个办法还是有风险的,一个是如果遇到了忠臣良相的国家,水泼不进,收买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增强敌国的凝聚力。第二个是灭国战的顺序一定要对,如果一旦顺序不对,可能适得其反。
战国七雄地图
是的,灭六国就像是一次魔方还原,一定要讲究好顺序,如果顺序相反,极可能满盘皆输。后世同样名叫秦的前秦苻坚,虽然统一北方,却在攻打东晋的淝水之战中一败涂地,统一进程进而延迟了一百年。
所以,先灭哪国,再灭哪国,顺序尤其重要。
谁是第一个幸运儿呢?
一、从韩国开始
公元前231年,守卫南阳的韩国将领因受不了韩国都城那些狗官的欺压,突然宣布弃暗投明,把南阳献给了秦国。嬴政敏锐地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时机,马上发挥了水瓶座的决断力,说干就干,他接纳了南阳,李斯推荐能征善战的内史腾前去做太守,这个人名叫腾,但是名字未被记载下来,历史就用“内史腾”来指代。用了2年的时间,秦国在南阳已经拥有了巨大的军事备战基地。
战国纷争百年,虽然郑国、宋国等国被灭了,但是战国七雄还从来没有一国被灭过,谁开了这个口,一定会被其他各国围攻,战国七雄就这样形成了一种力量的平衡,直达百年。
既然没有人敢打破,那就我来打破吧。
嬴政突然下令,内史腾进军新郑,灭掉了韩国。
这一年,嬴政29岁,战国七雄中最为弱小的韩国被灭掉了。
战国打了200年,从来没有真的灭掉一国,就算是几乎被灭掉的齐国,也是保有三城并反攻,这是第一个被灭掉的国家,震惊了天下。
韩国被灭的消息很快传遍天下,天下诸侯立刻十分震惊,纷纷加强备战,整个天下,从软绵绵的状态一下子变得全民皆兵。
而这是统一进程肯定要面对的问题,唯有面对。
接下来的灭国之战唯有继续坚持“远交近攻”的策略,先灭三晋,既然这条路已经开始走,唯有坚持走下去。
远交近攻
灭掉韩国后,第二个对手是谁呢?距离秦国最近的就是魏国和赵国,有人主张先灭赵,也有的主张先灭魏。
还是尉缭,提出应该先灭赵,因为攻打赵国,魏国不会救援。但是攻打魏国,赵国则一定会救援。这和后世朱元璋是先打陈友谅还是张士诚是一样的,最终朱元璋也选择了先打陈友谅。
所以,统一路上的第二个自然就是老对头——赵国。
二、百年冤家赵国
赵国自从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迅速强大起来,拥有强大的骑兵,和匈奴多次大战,并且有良将李牧,实力不容小觑,但是要想统一六国,一定要逾越赵国这座大山。
赵国早在昭襄王时期,便遭遇重创,遇到了杀神白起,对付北方强大的赵国,白起也因此登上了最辉煌的舞台: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白起带领秦军,占领了韩国的野王,韩国打算献出上党郡,请求秦国退兵,但是上党郡的太守却提议不如把上党献给赵国,赵王贪心,赶忙接受,秦国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公元前260年,左庶长王龁统率秦军进攻上党,上党居民为了躲避战火,纷纷逃向赵国,赵国立即派出军队赶到长平一带,安抚接应逃难的百姓。
秦军和赵军,就此对峙于长平,也就是今天山西高平西北一带。赵军的指挥官是名将廉颇。有一天,秦军的侦察兵跟赵军不期相遇。既然是侦察兵,兵力肯定不多。赵军希望占点便宜,于是主动发起攻击。秦军虽然人少,但战斗力并不弱;一战下来,赵军大败,还损失了一员偏将。后来两军又打了几仗,赵军接连吃亏,丢失了两座营垒,和几名都尉。廉颇见秦军势大,就下令采取守势,不准部队出战。
秦军远来,利在急战。赵军这样老拖着,秦国可不愿意。但是赵军有四十多人万,秦军的力量也超过六十万。六十万人马就那么耗着,后勤补给线那么长,每天要消耗多少粮草?当然可以源源不断地朝前线运,可是那些粮草,只怕有一大半,要被役夫和骡马在半路上吃掉。而且时间越久,各个诸侯国合纵攻秦的可能性就越大。
秦国发挥了外交攻势,散播廉颇不肯出击是因为畏战的消息,这下赵王撤换了廉颇,启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前往长平。
秦国赶忙也替换了王龁,换上了武安君白起,决定把小规模战争打成大规模。
白起来到阵营后,严密封锁消息,不断派人来赵国军营骚扰,赵括果然出击,白起用三支埋伏的奇兵把四十多万赵军切割成三截,包围了整整四十六天。秦国组织了全国的粮食支援前线,而赵国却最终后勤不支,最后赵军投降,四十万赵军被俘,而白起深知战争就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居然下令把40万赵军给活埋了。白起活埋赵军俘虏四十万,若干年后,项羽也在新安,活埋秦军降兵二十多万,可以说,这一举动极大震撼了六国,造就了秦国和六国的心里矛盾,但也确实削弱了赵国,赵国一蹶不
长平之战
秦昭襄王想一鼓作气攻克邯郸,可是因为秦相范雎收受了贿赂,建议退兵,丧失了战机。此后白起坚决不同意出战,出战的秦军也完败,白起讽刺秦王,不听他的命令,最终失败,君臣生怨,最终白起被赐死。
此时,距离长平之战已经30年了,赵国似乎还没能恢复元气,但已经并非垂死之人,要想灭掉赵国,还真的很困难。
可是,正当赵国,包括其他五国都做好战争准备的时候,秦国突然不打仗了,整整两年。
原来,这也是尉缭的计策,他说,国家再强大,也不能一直打仗,每一次大规模战争,需要休养生息2年,这两年可以让麦子能够收割,可以让兵员能够生长,每次间隔两年,是比较好的,后世唐朝李世民用兵,基本上每次军事行动也是间隔两三年。
这一次,秦国休养生息2年多,兵强马壮之际,发动了对赵战争。秦国大举出击山西。
可是,连续多年,虽然赵国的漳河流域被攻占,但是邯郸还是稳固如山,这一次的出击,照样在邯郸周边打转,还是未能取得进展。
关键就在于赵国的李牧非常善战,给秦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而嬴政作为水瓶座的灵活这次显露出来了,他没有硬碰硬地去做无谓的伤亡,只需要除掉李牧就行了,为了统一大计,所有的都能商量。直接使用了反间计,他派间谍去赵国,找到赵王的宠臣郭开,让郭开散布谣言,称李牧要造反,昏庸的赵王立马处死李牧。
处死李牧后不久,赵国居然地震了,根据《史记》六国年表记载,公元前231年,赵国就发生了大地震,“地裂百三十步”,两年后的公元前229年,处死李牧之后,赵国继续发生了大地震,而且爆发了旱灾,赵国人都觉得李牧冤枉,此次觉得老天爷都在发怒。
天灾人祸下,再不灭赵国就是天理难容了,秦军乘赵国地震之后,南北合击赵都邯郸,第二年攻占邯郸,燕赵自古多慷慨激昂之士,赵国战斗到最后一刻,赵国的王族们在公子嘉的带领下逃到了代地,即今天的大同等地,建立了代国,继续维持着赵国,这个国家又维持了近十年,可见赵国生命力之强。
而可怜的李牧就这么卑微地死了,赵国自毁长城。若干年后,北齐的高纬也自毁长城,杀死了斛律光,北周立马进攻北齐,两年灭亡了北齐。北齐和赵国的政治中心都在山西,都城都在邯郸和邺城一带,岂非命运的轮回?
灭掉赵国后,北迁的代国勾结燕国反扑,期间还发生了荆轲刺秦王的著名故事,最终秦国攻克燕国国都,今天的北京,但是燕国迁徙到了辽东,秦国暂且留它一命。
三、坚固的大梁城
灭亡赵国之战持续了一年,这一年,虽然秦军有阻碍,最后还使用了反间计,但是唇亡齿寒的魏国果然没有来救赵国,就这么见死不救,尉缭的估计果然正确了。窃符救赵的信陵君已经死了,魏国人再也无人敢救赵国了。
韩赵魏三家分晋,领土互相纠缠,韩国赵国灭亡,魏国却不去救,十分愚蠢
此番灭亡赵国后,三晋只剩下了魏国,魏国曾经强大过,并且是战国最初的霸主,但是魏国很早就衰落了,秦国东出,主要攻打的就是魏国,如今的魏国已经被蚕食得只剩下了几座城池了。
可是,魏国再弱,要想灭亡它,也不是容易的,因为它有着战国七雄最为坚固的都城——大梁城,今天的河南开封。
坚固无比的大梁城
当初魏惠王苦心经营了这座城,甚至魏国后来又叫做梁国。有大梁在,魏国就会在。
果然,齐国、赵国、楚国、秦国,四面八方的敌人都曾经进攻过魏国,但都没有攻入大梁城。大梁城堪称战国都城中最坚固的一座了,但现在灭国之战,一定要打下来。
如何灭魏国呢?如今的韩国和赵国已经灭亡了,三晋只剩下了魏国,但还有南边的楚国,东边的齐国和东北部的燕国。齐国一直醉生梦死,但是楚国依然很强大,攻打赵国楚国可以袖手旁观,但是攻打魏国一定会招到楚国的阻拦。
所以嬴政制订了方针:
同时进攻魏国和楚国,但是进攻魏国是真打,进攻楚国却是佯装的,重点是打下几座城池,牵掣楚国的精力。在不断的运动战中,消灭魏国。
这次战争让王翦的儿子王贲出击,他进攻了楚国的上蔡等地,但是等楚国主力一到,王贲就撤兵。
就在楚国被牵掣的时候,王贲突然攻击魏国大梁城,大梁城果然坚不可摧,而且里面粮草充足,足够支撑一两年的。
王贲多次进攻下,攻不进大梁城,战争从冬天持续到了第二年的春天,转眼就要到夏天了,古人打仗多在春秋天,一旦到了夏天,蚊虫什么的就容易导致瘟疫。
可是,如何攻入大梁城呢?
还是尉缭提出了建议,他说,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曾经跟魏王提议,小心敌人用水攻的办法淹城,这个提议魏王可以采用,我们也可以采用来攻城,于是,嬴政立即下令用水攻。
要想水攻,就要借助河水,突然发现大梁旁边便是黄河,于是王贲把黄河、鸿沟的水引了过来,滔滔洪水灌进大梁城,大梁城被浸泡,虽然城池没坏,但是粮食却泡坏了,大梁城没有吃的,很快投降了,魏国灭亡了
开封的黄河就在城市边上,甚至海拔比城市高
此后的开封城,几乎历代都会被人淹,从女真人淹没东京汴梁到李自成水淹开封,开封一次次证明了,自己不适合作为国都。
如今的天下,除了偏居一隅的燕国、赵国残余势力的代国、不问世事的齐国外,主要的对手就是底盘广大的楚国,可以说,几乎整个南方都是楚国。
灭楚,终于到了直面的时候了。
四、真正的硬仗来了
此时基本上所有的国家,要么被灭,要么被打残,灭国之战居然不是太困难,说明此时,天时地利人和都已经具备了。
而楚国,这个面积最大的国家,也到了该面对的时候了。
嬴政让官员们讨论的最后一个问题是需要多少兵力灭楚。分歧出现了。年轻的官员以将军李信为代表,他们认为,楚国现在外强中干,只需要20万人。老家伙们以王翦为代表,他们认为,楚国毕竟是春秋以来的大国,必须60万人。
嬴政震惊了,60万就是全部的秦军,如果都让王翦带走了,自己就是孤家寡人了,如果王翦造反,自己还是秦王吗?
这一次,嬴政没有认同王翦,这是他唯一一次没有认同王翦。他派李信带领20万人南下灭楚,李信在淮河平原上横冲直撞,一直打到江陵,楚国震动,著名将领,后世霸王项羽的爷爷项燕看到了李信的缺点,成功出击,在寿春击败了他。
这一次,李信大败,秦军战死5万人,是灭六国战以来最大的伤亡,也更证明了王翦的重要性。
水瓶座的特点就是能屈能伸的灵活,嬴政知道,必须要靠王翦了,他亲自去王翦家拜访王翦,跟他认错。
这一次,王翦同意了嬴政的要求,答应出山,但是坚持要求60万人,可是却提出一个奇怪的要求:
希望赐予一些庄园和田地,越多越好。
这是让嬴政安心,自己的家都在这里,不会造反的。嬴政自然心知肚明,配合他演好这场戏。
王翦最终带着60万人,出发灭楚了。
我们看到,嬴政一直按照尉缭的方针,每次战争都间隔了两年,前231年灭掉韩国,前229年灭掉赵国,前227年攻打燕国,前225年灭掉魏国,每次都是间隔2年,这两年可以保证粮草充足,可以训练新兵。
如今两年过去了,前223年,正好是灭楚国的好时机。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王翦到了楚国边境,没有进攻,而是让士兵驻扎下来,天天训练投掷石头和跳远,命令楚国不管怎么骂,也不准出战。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样的情况居然持续了一年,365天。
这一年的时间,天天有人上报王翦带着60万人在外不务正业,也有人弹劾他要造反,嬴政一概不理,但是他同样很着急,心想,王翦到底在干什么?
王翦在干什么?在休养生息,因为秦军远道而来,只需要楚国以逸待劳,就可以击败秦军。
但是如果秦军驻扎下来,一年的时间,自然可以适应这里。
一年过去了,楚军求战不得,日久斗志松懈,项燕只好率军东撤,看到时机来了,王翦突然出兵,凭借着蒙武带来的北地骑兵,快速冲锋下冲垮了楚军大营,在宿州大败楚军,项燕战死,40万楚军伤亡过半。
秦灭楚之战
击败楚国主力军后,王翦头脑清醒,知道楚国太过于庞大,还没到庆祝的时候,下令秦军猛攻楚国都城寿春,最终整座城军民几乎全部战死,就在这座城陷落的时候,楚国人喊出了著名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而项燕的孙子项羽最终也为楚国报了仇。
就此,楚国灭亡,王翦又南下吴越之地,征讨了越国故地。随后回师的秦军在王贲率领下灭掉了苟延残喘的燕国和代国。
最后只剩下一个齐国,长期置身事外,加上五国攻齐时元气大伤,被王贲所灭,六国进而统一。
在统一天下中,秦始皇展现了一个军事家的冷静和沉着,但他太过于迷信法家,在天下一统后,不懂得休养生息,徭役和兵役过重,加上秦二世不懂得及时调整方针,秦朝灭亡。
以上就是秦始皇灭六国之战的全部内容了。可以说,秦灭六国是比较困难的,但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艰难。
大家想象中的秦灭六国是这样的版图:
这是灭掉巴蜀之后的秦国,可以看出,从面积上来看,灭掉巴蜀之后的秦国不仅得到了“天府之国”巴蜀的粮仓,而且面积一跃成为当时的第二大国,仅次于楚国,而比赵国和齐国更大。
事实上,真正的硬仗很多在秦昭襄王时期就已经打完了,尤其是白起,郢都之战攻占楚国都城,长平之战折损赵国元气,可以说,秦统一天下,有白起的一半功劳。
其实,等到秦始皇在40年之后发动灭国之战的时候,秦国的版图是这样的:
大家仔细比较下这两张图。
可以看出,楚国几乎丢失了一半的国土,韩国和魏国几乎忽略不计了,赵国丢失了山西太原等地的领土,这是三晋最居高临下的部分,而秦国几乎扩大了一倍的面积。秦国从面积小于楚国,如今变得已经比楚国大了。
至于置身事外的燕国和齐国,则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燕国甚至击败了东胡,面积还增长了。
所以,秦始皇灭六国之战的时候,其实要灭掉的并非六国,只是赵国和楚国而已,至于韩国和魏国,基本上等于一两座城邑了。
那么,后世哪一场战争与秦灭六国之战颇为相似呢?
那就是历史上南北朝的终结者,或者准确说,统一北方的北周。
回顾下北周统一的过程,见我写的宇文邕的传奇一文。
北魏经过孝文帝改革后,盛极而衰,引发六镇起义,尔朱荣平定了六镇起义,成为北魏最大的权臣,却因为大意被孝庄帝杀死。他的部将高欢,宇文泰最后东西对峙,分别建立北齐与北周。在高湛等无道昏君的带领下,北齐走了下坡路。
一个有名的“黄河锥冰”的故事很能反映这一变化,北齐与北周以黄河为界,黄河冬天会结冰,士兵可以行走其上。北周害怕强大的北齐,所以每年冬天,害怕齐人踩着冰河打过来,便招来一批士兵,把河面上的冰给砸了。这样北周可以睡个安稳觉。不过到了后期,北周人再也不锥冰了,锥冰的人换成了北齐,这是为何呢?因为北周强大了,北齐却衰落了,反过来北齐要害怕北周,所以自己成了锥冰人,这个故事很能反映齐周的实力对比。北齐终于衰落了,而北周却真正强盛起来。
北周版图,很像三国时期的蜀汉,但是比起蜀汉,多出来了关中部分
此时的北周凭借着独孤信攻克江陵、尉迟迥攻克巴蜀,版图达到了最大。这一点和秦国惊人得相似,秦国也是因为攻占了巴蜀,依靠天府之国的粮草,供养了灭六国之战的军粮。
北周的强大,来自于宇文泰的改革,但是北周能够灭掉北齐,则完全因为宇文邕的个人努力。
宇文泰死后,诸子年幼,不能担当大任,政权落在他的侄子宇文护手中。宇文护见宇文氏家族势力已经强大到可以代魏的地步,就迫使西魏恭帝拓跋廓封宇文泰之子宇文觉为周公。公元557年,宇文觉被宇文护扶持登上了天子位,废西魏,建立了周朝,史称北周。
也就是说,权臣宇文护才是北周的实际缔造者,而且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利,他扶持了很多儿皇帝上台,任其摆布。
北周很快进入了权臣宇文护专权的时代,他先后杀死了宇文觉、宇文毓两个皇帝,改立宇文泰另一个儿子宇文邕为帝,即北周武帝。
宇文护敢于杀皇帝,甚至还杀死了宇文邕两个兄弟,宇文邕当然恨死了他,但是宇文邕很有城府,他知道不能轻举妄动,要有了实力之后再动手。
宇文邕表面上听凭宇文护摆布,而暗中却积极积蓄实力,终于决定杀他。
公元572年,宇文护入宫,看到宇文邕坐在那边,他冷笑,在他眼中,宇文邕就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一个傻乎乎的傻子而已,宇文邕对宇文护说,皇太后年事已高了,特别爱酗酒,我是劝不动了,您劝劝她。
说着,拿出藏在袖子里的《酒诰》交给宇文护读,宇文护丝毫没有在意,对皇太后没有丝毫怀疑,哪里知道皇太后也已经被宇文邕收买。
宇文护正在读着,背后的宇文邕突然拿着玉笏从后面打宇文护,宇文护被打得倒地。
这一惊险的举动不亚于孝庄帝杀尔朱荣、康熙擒鳌拜,宇文护被打翻在地,却没有死去,只是昏着,宇文邕让太监何泉砍他,何泉胆子小,不敢砍下去。这个时候,藏在室内的卫王宇文直冲了出来,砍死了宇文护。
除掉宇文护之后,宇文邕就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强国改革。这一点和秦始皇平定嫪毐之乱后亲政也颇为相似。
他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贯彻好父亲宇文泰创立的府兵制。同时,释放奴婢,大规模改革北周这个有着奴隶制残余的国家。
宇文邕最大规模的改革就是灭佛运动。公元574年,宇文邕召集百官,宣布儒、佛、道三教,以儒为先,道次之,佛教最末。随后开始了大规模的灭佛,灭佛后居然拆除了寺庙4万多座,300多万僧侣还俗。这还不包括华北、华东地区的北齐,可以说,灭佛的成效很明显,北周的人口一下子多出来了十分之一,这对急需兵源和财力的封建朝廷来讲,其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同时,宇文邕还大力打击魏晋以来的门阀士族,夺取了世家大族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北周实力达到了顶峰。
南陈、北齐和北周三国鼎立
灭佛之后,北周实力大增,周武帝开始了灭亡北齐的战争,想要完成他梦寐以求的统一大业。
当时的中国依旧是三国鼎立,南方是陈朝,虽然是南朝中面积最小的,但已经安定下来了,一下子不容易占领,而且南朝对于北朝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这回事很是厌恶,所以灭陈很有难度。
但是北齐,虽然兵强马壮,此时的皇帝却是著名的昏君高纬,正在写下坡路,所以宇文邕决定与陈朝通好,取得陈的支持,首先灭齐。而北齐的都城邺城在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和赵国都城邯郸在一个地级市,岂非宿命?
之前北周的前身西魏,已经和东魏五次大战,后来的北周也多次和北齐大战,可是凭借着兰陵王高长恭和斛律光这两位能军之将,又一次击败了北周。
所以,要想灭齐,首先要除去这两位猛将,宇文邕派人散播谣言,说兰陵王和斛律光都要造反,昏君高纬,于公元572年赐死了兰陵王,又在第二年赐死了斛律光。
可以说,三晋大地的守护神曾经是李牧,如今是斛律光,这两位名将屡次击败关中强国,却都是因为反间计而被杀,历史再一次惊人地轮回。
巧合的是,电视剧《兰陵王》中的斛律光和电视剧《大秦赋》中的李牧,不仅命运惊人相似,而且是由同一个演员卢勇饰演的。
高纬以为消除了要造反的威胁就天下无忧了,可他错了,再也没人替他守天下了,而且他让所有的北齐大将都寒心,兰陵王死后的第三年,宇文邕抓准时机,进攻北齐。
要想讲清楚这次战争,我们得有一个地图,讲军事必有地图,这是惯例。
北齐行政地图,liucheng1972制图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北齐的地图大体上是今天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以及安徽和江苏的北部,版图很像战国时代的赵国和齐国,而北周则很像秦国,秦国东出,首先要灭掉赵国,同样的,北周要灭北齐,首先要攻克山西地区。
拱卫首都邺城的,便是西边的几个省,即图中的晋州道行台、并州尚书省、洛州道行台等,三个军事重镇便是晋州(今天的山西平阳)、晋阳(今天的山西太原)和洛阳(河南洛阳),这三个城市就是北齐的生命线,攻克了这里就能攻克邺城,灭齐。
宇文邕发兵十万,兵分六路进攻北齐,后来的随国公杨坚也参与了此行动,宇文邕选择的进攻地点是河南的孟津,这里有一个名字叫做河阴,正是威胁北齐军事重镇洛阳的首要位置。
可能宇文邕自己也没有想到,分裂了400年的中国,即将统一,距离北方统一其实还只有7年,距离中国统一其实也只有15年。但是当时的人丝毫没有这样的观念,还觉得还要分裂百年。
北齐全图
宇文邕这一次的进攻遇到了不少的阻拦,北齐依然有着顽强的战斗力,北齐的洛州刺史独孤永业扼守金墉城,这一次,北周军队未能攻入洛阳,只能撤兵。
第一次进攻北齐的战争就此失败了。
但是宇文邕没有灰心,他觉得是灭佛还未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加大了灭佛的力度,大规模扩充军队,两年之后,宇文邕率领20万大军进攻北齐。
这一次,宇文邕没有选择河南一带作为攻击的目标,既然洛阳走不通,那就走山西,这一次,主要的进攻地点是晋州。
晋州,又叫做平阳郡,是山西著名的郡县,宇文邕渡过黄河进攻山西平阳。秦赵大战的时候,平阳也发生过激烈的战争。
北周军队猛烈攻击下,平阳告急,此时的昏君高纬正在和宠妃冯小怜一起打猎,告急的人前来相告,右丞相却说:
“皇上正在取乐,边境有小小的军事行动,这是很平常的事,何必急着来奏报!”
就这样,昏君奸臣无视军报,宇文邕攻克了平阳,甚至平阳陷落之后,冯小怜余兴未尽,要求高纬再围猎一次,高纬也依从她。
高纬
后来高纬率领大军前来救援,本来北齐士兵已经挖好了地道,没想到冯小怜吵着要去看打仗,高纬就带着她去看,冯小怜却正在梳妆打扮,没能马上赶来,就趁着化妆的功夫,北周把城门修好了,北齐没能攻下。
攻下平阳之后,冬天已经非常冷,宇文邕想回去休整下,可是大将梁士彦却认,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应该直捣北齐重镇晋阳。
晋阳就是今天的山西太原,是高欢起家的地方,现在攻击,能够出其不意,宇文邕采纳了,为了方便高纬和冯小怜观战,北齐士兵还要搭建天桥,他们走上去时,桥却塌了,冯小怜受惊,高纬赶忙回去,士兵请求皇帝不要走,可是冯小怜已经很害怕了,高纬觉得美人更重要,还是溜走了。北齐军队一下子一泻千里,就此,晋阳也陷落了,宇文邕攻克晋阳,邺城已经在眼前了。
高纬一贯妒忌贤能,晋阳,也就是并州被攻陷后,宗室高延宗请求收复,史书上记载说:
及至并州又闻周军已入雀鼠谷,乃以延宗为相国、并州刺史,总山西兵事。谓曰:"并州阿兄自取,儿今去也。"延宗曰:"陛下为社稷莫动,臣为陛下出死力战。"骆提婆曰:"至尊计已成,王不得辄沮。"后主竟奔邺。在并将率咸请曰:"王若不作天子,诸人实不能出死力。"延宗不得已,即皇帝位,下诏曰:"……后主谓近臣曰:"我宁使周得并州,不欲安德得之。"
宁可给敌人,也不给自己的大将军,只是为了妒忌贤能,昏君高纬的所作所为简直如同低能儿,唐朝诗人李商隐写道: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痛斥昏君误国。
冯小怜
可能连宇文邕也没有想到,灭齐之战,居然如此轻易,就攻克了平阳和晋阳两座关键城池,现在只剩下了邺城了。
高纬退守邺城的时候其实还有精兵十万,只要背水一战,依然可以取胜,可是高纬却吓破了胆,传位给了太子高恒,自己带着冯小怜自邺城往东逃奔青州。
高纬的举动和600年后的宋徽宗很相似,敌军来袭京师,居然忙着传位,自己先溜走了,而他的命运和宋徽宗一样,被俘虏,且被杀,他十分宠幸的高阿那肱早就向北周投降,且把位置告诉了北周,北周军队捉住了高纬,北齐灭亡。
而美女冯小怜被宇文邕赏给了自己的弟弟代王,杨坚篡位,杀死代王之后,把冯小怜又赏给了李询,不久冯小怜自杀。
北周灭齐,结束了北方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局面,北方又开始走向统一。
此时的北周,和曾经的秦国颇为相似,秦国灭掉了韩国、赵国、魏国之后,和楚国开始了正面对决,名将王翦带领60万大军在楚国边境驻扎下来,以逸待劳,一年之后大破楚军,灭掉了楚国。
而北周的命运在此时却发生了转折,南陈听说北周灭掉了北齐,想夺取北齐的淮河之地,毕竟守江必守淮,陈宣帝派名将吴明彻北伐,却被北周王轨击败。
但是北周并未此时出兵南陈。
事实上,南陈灭亡和北齐灭亡之间,相隔了12年之久。
周武帝宇文邕并未出兵灭陈,反而掉头来北征突厥,宇文邕知道,要想统一中国,就要灭亡南陈。要想灭亡南陈,必须先消除北方的突厥威胁,所以准备北征突厥。这和后来的周世宗知道,先北后南,先击败契丹,方能统一中原是一个道理。
公元578年,灭佛的周武帝宇文邕北征突厥,却在35岁的年纪暴毙,三年后杨坚篡位,当上了皇帝,建立了隋朝。
历时惊人相似的是,公元959年,灭佛的周世宗柴荣北征契丹,却在38岁的年纪暴毙,很快第二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当上了皇帝,建立了宋朝。
宇文邕,一生殚精竭虑,统一北方,为最终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结束400年的分裂局面,他居功至伟。
可以看出,北周灭齐,和曾经的秦国灭赵如出一辙,宇文邕本也可以完成秦始皇的伟业。
但他也是可惜的,天不假年,他没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任,这是一个遗憾,今天已经有不少人遗忘他了。
不得不感慨秦始皇的命运真硬,在统一过程中没有中途崩殂,凭借一人之力完成了统一大业,而北周在完成灭齐大业之后,却拱手将统一天下的大业交给了隋朝去完成。
今天人们在记得隋朝的同时,还有人记得北周吗?
但宿命的是,完成了统一大业的隋朝,和秦朝一样,也是二世而亡,开启了一个数百年的强盛王朝,这又是另外一种相似了,历史总是轮回,这正是历史的奥妙之处,只是,明知自毁长城,为何还是重蹈覆辙?
关于秦朝为何那么迅速灭亡,还是见仁见智的,比如一个广泛的争议就是:秦始皇是暴君吗?
除了丰功伟业之外,秦始皇是一个品德仁慈的皇帝,对大臣很好,也并不杀大臣,王翦等人对他心服口服,所以从私德上来说,并不是暴君
同时,秦始皇信奉法家,对民众并不是太好,徭役有点过于重,全天下2000万人,700万人在做徭役,老百姓自然无法忍受。秦朝赋税极高,《汉书》里记载秦朝时期的赋税达到了十分之六,也就是收入的一半都要上交国家。而史书里更是进行了一个强烈对比,称之为是二十倍于古。汉朝的赋税,在汉文帝时期是三十分之一,也就是说,秦朝的赋税是汉文帝时期的18倍!!老百姓吃得消吗?
所以,秦始皇是个人品德的仁君,但对老百姓不算仁君,老百姓认为他是“暴君“。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残暴嗜杀,胡蓝大狱、空印案、郭桓案,杀掉了上万人,当时的官员上早朝都要写好遗书,不知道那天就被杀掉了,面对着贪官,他直接杀掉了一个阶层全体,对于官员来说,朱元璋是魔鬼禽兽一样的暴君
但是,朱元璋知道,农民要吃饭,所以他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工程徭役,等到天下恢复后,长城和故宫是他儿子朱棣建造的,那个时候已经恢复了,明太祖实行的也是三十税一,税赋很低的
所以,朱元璋是个人品德的暴君,但对老百姓老说,算仁君,老百姓认为他是仁君。 所以,关键看代入,你把自己代入王翦,秦始皇是仁君。你把自己代入要交税的农民,要交十分之六的赋税,他是仁君吗?
所以本文只是论述下他统一天下的功绩,如果不是天才的构想,未必能用十年灭掉六国,天下纷争可能还会持续百年,如果拖到匈奴冒顿单于崛起之后再统一,或许更困难。
秦始皇陵
秦始皇的丰功伟业还是值得我们铭记的,至于其他的谜团,等待后人去揭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