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逻辑第29天: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郑懿 2023-07-30 17:03:30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今天是我日更的第132/200天

一、假言判断

(一)定义

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假言判断是断定某一事物情况的存在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

假言判断研究的是事物间的条件关系。

如果你经常锻炼,就会更健康。

只有通过笔试、面试、政审、体检和公示,才能成为公务员。

当且仅当男子年满22周岁,才是法定结婚年龄。

(二)组成

假言判断由前件(p)、后件(q)和假言联结词组成。

前件,就是假言判断中反映条件的肢判断。

后件,就是假言判断中反映结果的、依赖该条件而存在的肢判断。

假言联结词,是联结前件和后件的词项,比如“如果...就...”等。

(三)分类

根据反映条件关系的不同,假言判断可以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假言判断。

二、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一)定义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就是断定某一事物情况(前件)是另一事物情况(后件)存在的充分条件的判断。

简单地说,就是断定前件与后件之间具有充分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比如:

如果你违反法律(p),就会受到惩罚(q)。

一旦粮食歉收(p),农民就有损失(q)。

只要前件“你违反法律”,后件“受到惩罚”就一定存在,“你违反法律”是“受到惩罚”的充分条件。

只要前件“粮食歉收”存在,后件“有损失”就一定存在,“粮食歉收”是“有损失”的充分条件。

即,如果p存在,那么q一定存在。

但要注意,如果前件p不存在,后件q并非一定不存在。

“你违反法律”存在,则“受到惩罚”一定存在;

但如果“你违反法律”不存在,你没有违反法律,你也可能因其他原因“受到惩罚”,比如违反道德准则、公序良俗或者被人恶意攻击等。

(二)逻辑形式

如果p,那么q,即p→q。

其中,“→”是“蕴涵”的意思,读作p蕴涵q。

在逻辑学中,表达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常用假言联结词(即逻辑常项)还有“如果……就……”“倘若……就(便)……”“一旦……就……”“假如……就(便)……”“若是……就……”“只要……就……”等。

(三)真假值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或真或假的性质就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值,它可以分四种情况来分析。

如果你不吃饭(p),就会饿(q)。

01

若p为真,q也为真,则“p→q”必为真。

如果你不吃饭,就会饿,符合实际情况。

02

若p为假,q也为假,则“p→q”必为真。

如果你吃饭,就不会饿,符合实际情况。

03

若p为真,q为假,则“p→q”必为假。

如果你不吃饭,就不会饿,不符合实际情况。

04

若p为假,q为真,则“p→q”必为真。

如果你吃饭,就会饿。

因为造成饿的原因很多,未必一定是“不吃饭”,还可能是运动过多,或吃得少,所以p的假不影响q的真。

05

由此可知,当且仅当前件为真,后件为假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才为假。

欢迎点赞,转发给我鼓励~

我是郑懿,关注我,陪你一起持续进步。

文中内容引自《图解逻辑学》明道(著),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

1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