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月11日是入伏的第一天,入伏就是进入伏天,伏天将预示着一年中酷热高温高湿天气的到来。按照古代的说法,天气出现酷热是由于炎热的妖魔出现所致。古人认为狗血可以驱之,制伏于炎魔,于是便杀狗取狗血涂入城门,以防炎热的妖魔进入。因“伏”字是人旁有犬,表示犬能保护人,所以古人把这段最酷热的时间段称为“伏天”。
秦汉时盛行“五行生克”的说法,一年四季及天干地支都各有着不同的五行属性,古人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因此,人们便把金伏藏之日开始称为伏天。
历法规定,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入伏的时间,同时也规定了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入伏时间。因此,初伏和末伏的天数是固定的10天,中伏的天数并不固定,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如果有5个庚日时,中伏就为20天。
今年的三伏天总共有40天,从7月11日入伏,一直到8月20日出伏。在已经走过的6月份,多地天气异常,温度达到了40度的高温,这不禁让人们开始担心接下来的三伏天究竟会有多难熬。
昨天多地出现了小雨、大雨的天气,气温也有所下降,一下子让人也感到凉爽许多。那么,入伏第一天下雨好不好?有啥说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农谚怎么说。
农谚曰“头伏有雨,伏伏有雨”这句俗语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入伏第一天下雨,在以后的伏天里将预示着会常常有降雨出现。当然了,谚语多具有一定的区域性,这句话流传于我国北方地区。
伏天是农作物生长的旺盛期,降水多也是农民的盼望。这句话侧面也反映了今年的雨水充沛,雨量充盈,有可能是个秋季丰收的好年景。而且下雨容易带走地面的热量,让气温出现略微下降,这样人们也不会感到太热。
农谚曰“淋伏头,晒伏尾”“伏头”指的就是入伏的开始,“伏尾”就是伏天的后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入伏当天下大雨,那么,到了末伏天气就会晴朗少雨,三伏天一旦少雨,温度就会上升,干旱对庄稼生长也是极其不利的。
其实,在民间像这样预测天气的说法有很多,比如“淋了伏王,一天一场”,“伏王”也是指入伏的第一天。“雨打伏头,晒死牯牛”,“伏头也是指入伏第一天的,当然,有说入伏第一天下雨好的,也有说入伏第一天下雨不好的。毕竟农谚都是因地而异,是人们根据不同地区总结的不同经验。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差异大,多数的俗语都是根据当地的区域而总结的,都有着一定的道理,因此,大家要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农谚来判断今年的三伏天气温,不能一概而论。
不过,根据气象台近期的天气预报显示,全国入伏这天有大范围的降雨。而此时北方地区从入伏开始,气温明显出现了下降,相比之下南方地区依然高温不降。因此对于俗语农谚,我们只可作为参考,还要以实时的天气变化为准。不知您所在的地方对于入伏这天的天气有什么样的说法?欢迎留言讨论!
2023年7月11日早起》 今是入伏日, 昨夜满楼风。 期待大雨落, 掀帘依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