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和徐惠同样进宫就是才人,但二人不同的性格注定结局迥异

史海撷英 2024-02-22 14:25:18

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杨氏终于等来了武则天进宫的那一刻,看着出落的越来越美的女儿,杨氏心中百感交集。

原本武则天是不必进宫的,但她12岁的时候父亲武士彟病逝,而武家又容不下杨氏这个武士彟的继室和她的三个女儿,因此杨氏只能带着三个女儿回到娘家生活。

这种命运的转折让杨氏和三个女儿尝尽了人生冷暖,巨大的落差让杨氏难以接受,她出自隋朝皇室,嫁给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生活一直顺风顺水。

结果武士彟一死,她的生活彻底改变,武家人对她无礼,武士彟原配留下的儿子对她落井下石,武则天三姐妹在武家备受冷落,杨氏不得已才带着三姐妹回到娘家生活。

看着越来越美的武则天,杨氏动了让武则天进宫改变家族命运的心思,在杨氏和整个杨家的运作下,很快,唐太宗李世民就听说了“容止美”的武则天,于是武则天14岁的时候,李世民将她召入宫中。

武曌

当事情没有确定的时候,杨氏一直在极力促成这件事,而当这件事定下来的时候,杨氏又焦虑起来,她不知道让武则天进宫究竟是对还是错。

武则天够美,让她进宫,是杨氏当时能想到的改变命运的唯一的方法,然一入宫门深似海,一旦踏入那座宫殿,余生就只能在那方小天地里挣扎,后宫佳丽有三千,真正能得宠的又有几个?多数只能在深宫与孤寂为伴,弄不好还可能在宫斗中丢了命,所以很多父母都舍不得女儿进宫,这是一场胜算很小的豪赌。

杨氏作为一个母亲,同样很舍不得女儿进宫,随着进宫的日子到来,杨氏的眼圈经常是红红的,武则天却没有想那么多,相反的,对于未来,她很乐观,她是一个果断的人,既然决定了就朝着那个方向前进,不会纠结。所以看着面露担忧和不舍的母亲,武则天安慰说:“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很难想象这是一个14岁的女孩儿说出来的话,从中也可以看出武则天是很有野心的一个人,她相信自己能闯出一片天。

但皇宫与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一样,初进宫的武则天确实让李世民很喜欢,谁能拒绝一个容颜绝丽的女子呢?所以李世民封武则天为才人,还赐号“武媚”。

然而后宫最不缺的就是美丽的女子,而国事又太多,所以李世民很快就将武则天忘了,武则天这样一个刚进宫的女孩子想要得宠,首先就要做到让李世民记住她,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后宫女子太多,而皇帝就只有那么一个,所以武则天必须想办法在李世民面前表现自己。

武曌

她是怎么表现的呢?史籍中关于武则天在李世民后宫中的记载很少,但她在晚年曾提到过一件事,那就是著名的狮子骢事件。“顼奏事,方援古引今,太后怒曰:‘卿所言,朕饫闻之,无多言!太宗有马名师子骢,肥逸无能调驭者。朕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朕之志。今日卿岂足污朕匕首邪!’”

李世民听完很震惊,倒不是震惊这种驯马的方式,他从少年时期就上了战场,征战天下数年,还一手主导了一场血腥的宫变,自然知道该怎么对待一匹桀骜的马。他震惊的是武则天这样一个看起来娇娇弱弱的美女,却用最平静的语言说着最狠的话,那时候的武则天还很稚嫩,很多东西都能从脸上看出来,那藏不住的野心和狠厉让李世民很不喜。

但李世民还是当着众人的面夸奖了武则天,只不过转身就冷落了武则天,这一冷落就是12年。从14岁到26岁,人生最好的12年里,一朵初初盛开的鲜花,一日日枯萎下去。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病崩,依旧是才人的武则天因为无子无女只能被送到感业寺,如果不出意外,青灯古佛将会陪伴她一生,但武则天不是。

即便被李世民冷落了12年,即便被送进了感业寺,她依旧能够逆风翻盘,从感业寺走出来,走进了唐高宗李治的后宫,一路升级,做了皇后,做了摄政太后,又登基为帝,做了唯一的女皇帝。

李世民

回到前面,李世民为什么会冷落武则天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武则天的野心和狠辣让李世民很不喜欢,倒不是说李世民不喜欢这样的女子,而是不喜欢当时他的后宫有这样的女子。

如果李世民是在隋末唐初的战争年代遇到武则天这样的女子,李世民或许会很欣赏,但贞观中期,天下已然太平,朝政稳定,李世民不需要武则天这样的女子,他需要的是长孙皇后那样温柔贤惠的贤内助。他一眼就看穿了武则天,如果宠爱武则天,可以想象得到,后宫定不会安稳,而他不会容许这样的情况发生,因此武则天注定不会被李世民喜欢。

相比较而言,李世民更喜欢另一个女子,她就是徐惠。徐惠比武则天小三岁,比武则天晚进宫几年,武则天是以“美”进宫,也就是以色侍君,而徐惠则是以“才”进宫,也就是以才侍君。

徐惠是有名的才女,四岁的时候就已经熟读《论语》、《毛诗》,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擅长写文章,当时她的父亲徐孝德让她拟《离骚》作诗,这根本难不住徐惠,一首《拟小山篇》很快出炉:“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直接震惊了徐孝德,他知道女儿的才华注定是藏不住的,倒也乐得让徐惠出名,所以徐惠的作品很快就流传了出去,后来李世民听说了徐惠的才名,将她召进宫封为才人。

徐惠入宫后没有急着去得到李世民的宠爱,实际上她很习惯安静的生活,因为这样就有更多的时间读书作诗写文,她才思敏捷,落笔成文,也因此,很得李世民的看重。

徐惠

看重的结果就是给徐惠的父亲升官,也给徐惠升位分,从才人升到了充容,才人是正五品,而充容是正二品,属于九嫔之一。

这样的升职其实是很少见的,后宫妃嫔位分往上变动很多时候都是生下孩子才会有,而徐惠并未生育,却能升得这样快,足见李世民对徐惠的喜爱和看重。

既然李世民那么看重和喜欢徐惠,为什么徐惠一直没有生育呢?实际上,在徐惠进宫之前,甚至在武则天进宫之前,李世民的后宫就已经没有孩子出生了,这是李世民自身的原因,和徐惠受不受宠没有关系。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徐惠走的是长孙皇后的路线。徐惠进宫的时候,长孙皇后已经病崩,徐惠很多地方和长孙皇后很像,比如温柔贤惠,比如在不干政的情况下劝谏。

贞观末年,李世民四处征战,又重修翠微宫、扩建玉华宫,大兴土木,可谓劳民伤财,徐惠就在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专门写了一篇《谏太宗息兵罢役疏》:“自贞观以来,二十有二载,风雨调顺,年登岁稔,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馑之灾。昔汉武守文之常主,犹登刻玉之符;齐桓小国之庸君,尚图泥金之事。陛下推功损己,让德不居。亿兆倾心,犹阙告成之礼;云亭伫谒,未展升中之仪。此之功德,足以咀嚼百王,纲罗千代者矣。然古人有言:‘虽休勿休’,良有以也。守初保末,圣哲罕兼。是知业大者易骄,愿陛下难之;善始者难终,愿陛下易之。窃见顷年以来,力役兼总,东有辽海之军,西有昆邱之役。士马疲于甲胄,舟车倦于转输。且召募役戍,去留怀死生之痛;因风阻浪,往来有漂溺之危。一夫力耕,卒无数十之获;一船致损,则倾数百之粮。是犹运有尽之农工,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虽除凶伐暴,有国常规,然黩武玩兵,先哲所戒。昔秦王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兆;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岂非矜功恃大,弃德而倾邦;图利忘害,肆情而纵欲。遂使悠悠六合,虽广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弊以成其祸。是知地广非常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源。愿陛下布泽流仁,矜弊恤乏,减行役之烦,增《湛露》之惠。妾又闻为政之本,贵在无为。窃见土木之功,不可兼遂。北阙初建,南营翠微,曾未逾时,玉华创制。虽复因山藉水,非无架筑之劳;损之又损,颇有工力之费。终以茅茨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不无烦扰之弊。是以卑宫菲食,圣王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之为丽。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愿陛下使之以时,则力无竭矣;用而息之,则人斯悦矣。夫珍玩伎巧,乃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实迷心之酖毒。窃见服玩纤靡,如变化于自然;职贡珍奇,若神仙之所制。虽驰华于季俗,实败素于淳风。是知漆器非延叛之方,桀造之而人叛;玉杯岂招亡之术,纣用之而国亡。方验侈丽之源,不可不遏。作法于俭,犹恐其奢,作法于奢,何以制后?伏惟陛下明鉴未形,智周无际,穷奥秘于麟阁,尽探赜于儒林。千王治乱之踪,百代安危之迹,兴衰祸福之数,得失成败之机,固亦包吞心府之中,循环目围之内,乃宸衷之久察,无假一二言焉。唯恐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于业泰,体逸于时安。伏惟抑意裁心,慎终如始,削轻过以滋重德,择后是以替前非,则鸿名与日月无穷,盛德与乾坤永大。”

李世民

李世民看了大受震动,给了徐惠很多赏赐,“其剀切精诣,大略如此。帝善其言,优赐之。”当然,尽管李世民觉得徐惠说的句句在理,但并未听从,李世民晚年确实不如贞观初期那样善于纳谏。

当然,李世民听不听是一回事,徐惠上不上疏又是另一回事,她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至于会有怎样的结果,不是她能决定的。

而且,李世民一次不听,她可以再找机会劝谏,但她没能等到这个机会,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病崩,徐惠一时间接受不了,哀慕成疾,大有追随李世民而去的想法。“及太宗崩,追思顾遇之恩,哀慕愈甚,发疾不自医。病甚,谓所亲曰:‘吾荷顾实深,志在早殁,魂其有灵,得侍园寝,吾之志也。’因为七言诗及连珠以见其志。永徽元年卒,时年二十四,诏赠贤妃,陪葬于昭陵之石室。”

徐惠

武则天和徐惠都是一进宫就是才人,起点是很高的,但李世民对她们的态度却大不同,这与她们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因着这份不同,两人在李世民的后宫有不同的境遇,李世民病崩后,两人的境遇同样大不同。

徐惠在李世民病崩的第二年就追随李世民而去,而武则天则早在李世民病重之际就与太子李治有了私情,因此即便在李世民病崩后被送进了感业寺,还能重新回到皇宫,成为李治的妃子,一步步成为一代女皇。

0 阅读:11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