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哥窑御题诗文三足贯耳瓶追求质朴无华

单眼皮小妞 2024-03-26 17:06:38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汝、官、定、钧窑齐名,是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哥窑是中国五大名窑中唯一未解谜底的瓷窑,而哥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历史上对哥窑成名的起因有一个故事,说:南宋时龙泉有兄弟二人各持一窑,因弟对哥的嫉妒,趁哥不备,弟将冷水泼入哥的窑中,使正在烧结的瓷器全部开裂,哥不知情,以为是烧坏了,只好拿到市场上去处理,没想到却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而被一抢而空,哥窑因此而闻名天下,而弟只能仍然烧青釉瓷。也有传说一次,烧制瓷器的工匠们发生争执,一怒之下,有人将还没有完全冷却的瓷窑打破了,使冷空气提前进入了窑内,因此这一窑的瓷器上便出现了裂纹。

人们发现,有裂纹的瓷器看上去别具一格,十分美观,于是开始刻意地烧制有裂纹的瓷器,美丽的裂纹也就逐渐成为了哥窑的象征。瓷器上的裂纹与底色形成色泽上的对比,深浅相近、条块分明,非常自然贴切。时间的流逝让哥窑烧制的工艺成为难以破解的谜底,只留下了那一件件瓷器穿越漫长的时空,引起人们无限的追问和猜想。

本品整器端庄秀美,造型简约有宋瓷之美,器表隐现酥光宝晕,宛若和田美玉,品其色,釉呈灰青,釉面莹润透彻,火气消尽,宝光内蕴,似有云霭,线条纤细含蓄,色泽柔和,缩釉现象明显,散见于贯耳附近,足端施釉不甚整齐,胎色深褐,益见古拙之气,匠心之巧、技艺之高、气韵之卓,尽览无遗,开片大小交错,自然流畅,富有韵律感,丽质怡人,变化无穷,开片原本是烧制过程中产生的缺陷,但在匠人巧手的引导梳理下反倒成为哥窑制品的一大看点,其纹路自然天成,错落有致比之人工的纹饰别有一番风味,后世清乾隆帝对此也是颇为欣赏,作诗赞道:“铁足圆腰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纷”。

哥窑器物胎体成型后,先素烧胎体,经过挑选,再多次上釉,入窑二次烧成。故传世哥窑器物,器形规整,制作精良。清代乾隆皇帝诗中曰:“色暗纹彰质未经,哥窑因此得称名。”而《曝书亭集砚铭》中赞叹道“丛台澄泥邺官瓦,未若哥窑古而雅。绿如春波停不泻,以石为之出其下。”可见皇室对其品类之怜惜珍贵。本来是釉料、控温的失误所致,却孕育了哥窑自然天成的美,这种“残缺美”被后人充分发掘,推至审美最高层次,令哥窑得以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

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巅峰,宋瓷优美高雅,清丽潇洒而不失挺秀,于静谧中散发出不饰粉黛、洗去铅华之自然之美,正如宋人所体现出的优雅秀美的艺术风格一样,追求轻松灵动的美感。哥窑真品数百年来深得世人珍视,当中能得以目睹真容、抚鉴亲赏者寥寥无几,故明中后期摹古成风,精仿者颇具宋哥遗韵,入清以降,好古天子乾隆皇帝品鉴内府旧藏文物时对哥窑颇为推崇。宋瓷纯净古朴、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乃是陶瓷史上永远的经典,明代精英阶层盛行复古风,宋瓷为当时鉴赏家所珍视,清代宫廷继承了明代的内府珍藏,乾隆皇帝本人的鉴古趣味也大抵延续了明代的审美倾向。

哥窑并非以一色纯净而取悦士人,而是借助独特的物理效果独步古今,正因为窑火的变化控制着胎釉的收缩,不规则的开片由此产生,并呈现出金丝铁线般的网络,变化万千,遂成自然天成的美感,可谓是赵宋文人「古雅」美学诉求的具象。故乾隆由陶瓷鉴赏所作的约二百首御制诗歌中,除少数几首是称赞本朝御窑所制壁瓶或书灯外,大部分是对古代陶瓷如「五大名窑」所作题咏。乾隆皇帝曾如此赞颂和推崇哥窑,反映了哥窑在艺术上追求质朴无华、淡雅自然,极易触动文人内心深处,正因为如此才得以铸就了中国陶瓷史上一段不可泯灭的精彩传奇。

0 阅读:0

单眼皮小妞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