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白居易和王贞白分别写于庐山大林寺和白鹿洞的诗富含深意

尔诗林 2024-04-23 05:43:31

俗话说“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

春天无疑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美好得如此短暂,短暂得令人流连,令人不舍。

记得刚度清明,转眼又到谷雨时节。“谷雨”是一个欢送春天的节令,是暮春时节的代名词。

暮春,在诗人的眼里,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它象征着美好的东西将一去不复返,于是诗人们挖空心思来讴歌它,来挽留它,想方设法赋予它特殊的意义。

韩愈对春天每个阶段的描写都细致入微,其“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的诗句是对暮春最好的脚注。

杜甫看到暮春联想到的是自己“卧病拥塞在峡中”的悲凉身世。

苏轼在暮春时节慨叹“暖风不解留花住,片片着人无数。楼上望春归去,芳草迷归路”,看着渐离渐远的春天留不住片片落花,不免伤感人生的归途也是那么迷茫。

实际上这些都是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暮春时节的解读,俗语说“境由心生”,你有什么心情,暮春在你眼里就有什么姿态。

今天便跟大家分享两首积极乐观的暮春诗,一首出自中唐白居易,一首出自晚唐王贞白。

说来也巧,两首诗都写于庐山,两位诗人都带“白”。

(一)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位于庐山大林峰,跟西林寺,东林寺同为庐山“三大名寺”之一,苏东坡的《题西林壁》则是写于西林寺。

元和十年,白居易因言获罪,被贬为江州司马。江州即为现在的江西省九江市,就在庐山脚下。

心灰意冷的白居易经常流连于庐山,还在刘禹锡堂兄刘禹铜的资助下,在庐山搭建了一处草堂,时常在这里吟诗会友,现在庐山风景区内还有“白居易草堂”和白居易雕像。

暮春时节,庐山别处的各种树花已逐渐凋谢,有一天白居易一行十几人信步来到大林寺,忽然见到寺内的桃花依然开得十分灿烂,白居易喜出望外,随口就吟出这首千古名诗《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写这首诗时心里在想什么,我们已无从得知,但是,我们似乎可以通过他的诗悟出一些生活的道理来。

诚如文章开头所说,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失意的时候,这时我们不免消极,不免悲观,但是,很多时候的失意只是一时一地的,换个时间,换个地点,也许就柳暗花明,前程似锦,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失望和过度的忧虑都是多余的,何不乐观面对眼前的挫折呢?

读了这首诗,觉得人生就如同大自然一样,此失彼得,有得有失,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有时失之东隅,得之桑榆,有人少年得志,有人大器晚成,所以需要我们随时保持平常心态面对生活。

(二)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

周情孔思正追寻。

王贞白是晚唐诗人,少年时曾在庐山白鹿洞书院苦读,他跟笔者不久之前讲过的许浑、郑谷是同时代人并交好。

如果你对王贞白其人不是很熟悉,那么,读了上面这首诗,你会恍然大悟:原来“一寸光阴一寸金”是出自他的这首诗啊?

这首诗描述诗人年轻时暮春时节在白鹿洞苦读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珍惜时光和专心致志的求学精神。

诗中“周情”和“孔思”指的是周公和孔子的情思,代指圣贤之书。诗人读书聚精会神,如果不是观里的道人来打扰他,他会一直入迷于前贤圣人的世界里。

暮春时节,与其用心于伤春感时,不如学习一下诗人这种专心致志努力学习的精神境界。

0 阅读:0

尔诗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