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AN研究震撼发布:肺癌术后辅助治疗时间或可大幅缩短!

郑于臻 2024-07-15 16:15:00

肺癌手术以后为什么要上辅助治疗?

因为分期进展,肿瘤的种子播散全身,而单靠手术效果不好,术后辅助治疗的目的在于提高手术疗效。

在过去,术后辅助的标准治疗方案是4~6个疗程的含铂双药化疗,副作用很大,而效果却不明显。

但在靶向治疗开发后,得益于高度的选择性,稳定的疗效与较小的副作用,靶向治疗在术后辅助治疗领域取得了非常优异的循证医学证据,术后辅助靶向治疗已经成为标准,挽救了千千万万患者的生命。

术后辅助靶向的时间

针对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辅助靶向治疗,目前的主流治疗方式有Evidence和ADAURA两种模式。

前者,是埃克替尼口服两年;后者,是化疗/不化疗+奥希替尼口服三年。

两相比较,EVIDENCE研究开展较晚,目前尽管有证据表明其可有效延长肺癌术后复发,但缺乏总生存获益数据。

反观ADAURA,三年口服不仅可以带来更小的复发风险,而且实现了更好的总生存。

但,今年ICTAN研究结果的发布,填补了埃克替尼术后总生存的数据空白。

而且它用数据告诉我们:

化疗联合埃克替尼,根本不用吃三年,一样可以实现非常漂亮的疾病控制和总体生存!

ICTAN研究

ICTAN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思愚教授发起,是一个研究者发起的国内多中心、随机对照III期临床研究。

研究拟纳入318例II-IIIA期携带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术后完成至少两程辅助化疗后开始随机,1:1:1分配至埃克替尼12个月组、埃克替尼6个月组和单纯观察组。

研究入组自2014年7月开始,2021年12月结束,最终纳入患者251人,其中,埃克替尼12月组(N=84)、埃克替尼6月组(N=84)、观察组(N=83)。

结果一:埃克替尼组实现更长的疾病控制时间

▲ 点击图片后可放大查看

上图是ICTAN的DFS数据图,可以看到,在埃克替尼组,无论是口服6个月还是12个月,均可实现更好的疾病控制,差异均达到统计学意义。

数据显示,在化疗基础上,额外引入埃克替尼将使复发风险显著降低60%。

中位DFS:口服12个月 vs 口服6个月 vs 观察=61.8月 vs 63.2月 vs 23.7月

即便区分到不同的分期人群,这样的差异依然十分明显。

▲ 点击图片后可放大查看

结果二:埃克替尼组实现更长的总生存时间

总生存数据应该是ICTAN最大的研究亮点。

可以看到,截至末次随访,一线的埃克替尼口服治疗带来了显著改善的总生存结局,无论是口服6个月组还是12个月组,均可使死亡风险显著降低45%,把5年生存率直接从对照组的65%提升到75%水平。

▲ 点击图片后可放大查看

针对观察组复发的56例患者,有超过3/4的比例直接采纳了更加优效的靶向治疗,包括55.4%的一代、5.4%的二代和16.1%的三代。

而针对埃克替尼组复发的79例患者,有30名没有尝试额外的靶向治疗,占比38.0%。

这说明,ICTAN研究的后线诊疗方案相对是匹配的,埃克替尼组的生存获益更多源自一线应用的强势疗效。

化疗的作用

在我看来,ICTAN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漂亮的数据,或许有一部分需要归因于联合化疗的应用。

结合既往的循证医学证据,影响靶向用药耐药时间的主要有三个因素,即基因特点、干预模式和肿瘤负荷。

这里的干预模式,就是联合用药下更多样的干预方法,能有效克服单纯靶向用药的单一治疗模式,延缓耐药发生。

讲到这,可能会有朋友argue,郑医生,ADAURA研究都说奥希替尼的疗效是独立于化疗而存在的,不管加化疗还是不加化疗,他们都能得到阳性结果。

这句话只对了一半,奥希替尼确实有效是个好药,但是ADAURA有这么好的效果,不能都算到奥希替尼身上,而罔顾化疗的功效。

这里面有两个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

第一、联合化疗的FLAURA2取得了比FLAURA更长的肿瘤控制时间。

针对晚期肺癌,单药奥希替尼中位控制时间18.9月(FLAURA),而联用化疗后,这个控制时间达到28.5月(FLAURA2)。

所以,化疗加上去,奥希替尼效果更好。

第二、ADAURA数据显示,联用化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点击图片后可放大查看

这是ADAURA分析中非常有烟雾弹的一张图。

按单个图来看,相关的解释就是,无论在化疗还是不化疗人群中,使用奥希替尼都可以带来更好的效果;

按左右比较来看,化疗不化疗确实不会影响希替尼组的生存数据,因为两组患者的曲线高度一致,奥希替尼治疗的5年总生存率都是87%、88%水平。

但是,有一个问题被忽略了,就是化疗与否本身是和分期密切相关的。

上图是ADAURA研究中各分期患者联用化疗的比例。

可见,IB期中联用化疗比例在25%左右,到了II期升到70%的水平,再到IIIA期则达到80%的水平。

简单来说,联用化疗组的患者,分期更晚。

这时候,当我们重新看回上面那张图,解释就变成这样:

原本应该效果更差的分期更晚的患者,通过化疗联合奥希替尼的治疗手段,取得了和分期更早但单纯使用奥希替尼的患者相当的治疗效果。

所以,是化疗抹平了两个群体之间的原本应该出现的生存差异!

ICTAN合理的研究设计,利用更多样的干预模式,提高了靶向治疗的效果,而最终以更短的用药时长,实现了DFS、OS双终点的阳性结局。

更短用药时长的背后,是更节省的药物经济学、更低的毒副作用、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而更简单的一代用药背后,是更好克服的耐药机制,和更有掌控力的后线方案。

便宜,安全,省心,放心,不正是埃克替尼的优势所在?

写在最后

其实,我们回看埃克替尼的研究,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在EVIDENCE这个III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研究者发现服用埃克替尼两年可以提高疗效。

但是在ICOMPARE研究中,研究者却非常“作”地去比较1年使用和2年使用的疗效差异。

在CORIN研究中,索性就不装了,直接把埃克替尼一年使用镌刻在IB期患者当中,连两年用药的选项都不给。

而在最新公布的ICTAN研究中,则更过分,分析半年用药是不是也可以?

反观奥希替尼,从上市以来,就是一个ADAURA研究走到底,IB期吃3年,II期吃3年,IIIA期同样吃三年。

这才是正常的商业逻辑吧,药厂难道不是希望自己的药越卖越多吗?

尽管具体的设计动机我们无从得知,但可以看到的是,埃克替尼这一系列谜之操作,成功地把自己在术后辅助靶向治疗阶段的时长越缩越短了。

而这背后,其实是这两年提的很多的降级治疗模式,即de-escalation。

就是通过更加巧妙的研究设计,采用更加简单的轻治疗方法,实现和传统重治疗模式相当的治疗效果。

这个理念在晚期,是刚发表在JAMA Oncology的Drug Holiday。

而在早期,就是ICTAN。

深入思考其背后的逻辑,却也不难理解:如果晚期的持续治疗方案都可以探索停停走走的新模式,早期为什么不可以简化治疗?

在精准医疗时代,我们的核心治疗理念是医疗策略的灵活性和个性化。

无论疾病处于哪个阶段,我们都致力于在更优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之间找到平衡点。

所谓,适时、适度、个体化,埃克替尼的一系列临床研究,无疑很好地给我们展现了这个过程和思考。

0 阅读:7

郑于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