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绍兴七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岳飞死后南宋彻底躺平

石头大狮的笔记 2023-09-21 09:17:11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上一次这首词红遍大江南北,还是1983年的《射雕英雄传》,粤语版的满江红歌曲作为《射雕·铁血丹心》的插曲,罗文深情演绎,至今脑海中还能回想起整个旋律。

这个兔年,张艺谋凭借这首南宋古词,再次重构了一个精彩的电影故事。南宋绍兴年间,岳飞死后的第五年,奸相秦桧主持宋金会谈。重大外交前夜,金国使者暴毙,密信丢失,危机之中,故事就此展开。

风云诡谲变幻中的数次反转,有人说,剧情设计很像“剧本杀”,实际上口碑的确还不赖,能够与《流浪地球2》一争年度票房高下。

两宋经济发达,政治孱弱,这种形势下,岳飞和他的岳家军从开始就注定了悲情无奈的结局。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的岳元帅,是河南汤阴人,曾主持南宋抗金大局,收复荆襄,北伐中原,至今被视为民族英雄,被中山先生评价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

就在岳飞即将实现理想的时候,却被当权者以十二道金牌强行召回,终于蒙冤入狱,“莫须有”和“风波亭”,成为岳飞屈死的铁证,南宋历史进程为之改变。

岳飞的故事传唱至今,早已家喻户晓,尤其是名作一首《满江红》,更像是岳飞一生的总结,道不尽雄壮豪迈,说不完悲凉遗憾。

岳飞创作《满江红》的时间争议

关于《满江红》的创作时间,有几种不同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这是绍兴四年(1134)春夏之际,岳飞三十岁首次北伐中原所作,因为词作中有“三十功名尘与土”一句;

另一种看法,认为这首词应当是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所作,即南宋绍兴六年(1136),当时岳飞孤军深入,奈何粮援不继,只好饮恨退回鄂州(今湖北武昌),就在鄂州待守的时候,岳飞感慨自己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名唱;

还有一种比较公认的说法,这首词应当创作于岳飞的人生最低谷,即蒙冤入狱前不久,词作中流露出这样的情绪,比如“三十功名尘与土”、“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等句,明显带有作者对人生总结回望的意思。

岳飞真的写过《满江红》么?

千古名唱《满江红》,因其气势内涵传诵至今,国人情绪无不受其感染。实际上,从明代至清代,学者一直认为《满江红》出自岳飞之手,真正提出作者异议的,是在民国年间。

上世纪三十年代,先后有多位文史学者包括余嘉锡、夏承焘等人,对《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作者论证为岳飞,提出自己的观点。

余嘉锡(1884-1955),清末举人出身,曾任清帝国的吏部文选司主事(正六品),最高时做到民国政府中央研究院院士,是著名的语言学、目录学和古文献学家。他提出,首先这首词没有得到岳家后代的认可,按理这样重要和有影响力的作品,不应当被后世子孙忽略,《鄂国金佗稡编》《鄂国金佗续编》等两部书是岳珂(岳飞的孙子、南宋户部尚书)关于祖父岳飞一生行止的总结,编纂校订可说是不遗余力,然而它确实即没有被收录其中,甚至根本没有提及。此外,作为南宋时人的作品,即便在宋元典籍中也没有见到《满江红》词作的任何记载,现世时已经是明代弘治年间。由此推断为后人托伪之作。

夏承焘(1900-1986),他是著名词学家,被胡乔木赞誉为“一代词宗”。根据他的说法,认为《满江红》一词中出现内容破绽,如“踏破贺兰山阙”一句,岳家军攻击的目标金国应在今天的东北吉林,其所处位置与“贺兰山”方位不符,或并非抗金有感而发的作品。实际上,明代出现在贺兰山的是鞑靼政权,朱元璋甚至因此而修建了长城作为防御工事。另外,宋元易代之后,元杂剧吸收了前代英烈故事,在《宋大将岳飞精忠》戏本中并未引用《满江红》有关内容,如果有词作深入人心,吸引观众为首要目的的剧作者们肯定不会放过。所以,这篇词作风格低沉失意,结合明代军事政治桓景,大概率应当是明代人的作品。

以上观点遭到了邓广铭等学者的驳斥,认为宋词不见于宋元典籍,而见于明清者还有很多,版本收录不能作为词作源头的证据,另外词中内容涉及的时间地点,或许为词作者的文学技法运用,是泛指或者代指,不应当过分拘泥于具象。此外,从当前已知确定为岳飞遗作的一些诗篇文章,对比其中的思想内涵和行文风格,可侧证《满江红》词的作者是岳飞本人。

目前,《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的作者是南宋将领岳飞的提法,仍是主流认识。特别是汤阴岳庙发现的明英宗天顺二年(1458)碑文,已将这一首词明确归于岳飞名下,从此这首词影响力不断扩大。

《满江红》一词作于何地?

有证据证明,岳王爷所作《满江红》,就在庐山东林寺内。答案其实就写在这首词中。

东林寺,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发源地,也是日本佛教公认的净土宗和净土真宗祖庭。

绍兴六年(1136),南宋当权派宰相兼大都督张浚召集一众军事将领,包括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等统帅均到会,商议北伐大计。当时大家都没有意见,“惟岳飞独以为不可用兵。浚再三问之,飞坚执不可之说。”岳飞坚决反对北伐,最后“议不协而罢”。

绍兴七年(1137),岳飞御前奏对,宋高宗非常高兴,当即封为“太尉”,命出征攻打金国。就在出征前夕,意外得知刘豫投靠金朝,封为伪大齐皇帝。另一个意外是,宋高宗赵构获悉生父徽宗客死异乡,而生母韦氏仍在敌营苟活,从此主战的策略变得逐渐暧昧起来。这都让岳飞很不适应。还是这一年,岳飞遵从去世母亲遗命,“扶榇至庐山”营葬,并在东林寺丁忧。岳飞与时任主持慧海大和尚的关系非常密切,曾有诗作《寄浮图慧海》。

关于《满江红》的诞生地,词中已有暗示。

“凭栏处”“抬望眼”等句,暗示此作是登高凭眺的作品,其实就在东林寺中。当地盛传有“虎溪三笑”的禅宗典故,作为守卫寺院和僧众的神虎,就在虎溪桥头凭栏怒目而踞,所以岳王爷的起首一句,“怒发冲冠,凭栏处”,也是将自己类比于国家的守护者,忠君爱国溢于字纸。也要提一句,岳王爷一心为国,连年征战,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负担是客观事实。

此外,盛唐诗人李白曾经游历东林寺,有《庐山东林寺夜怀》一首,采用的格律韵脚与岳王爷的词作一致,比如“阙”、“月”、“歇”等字作韵,或者说,是岳王爷同样使用了诗仙的韵脚,成就了自己的作品。李白在诗中以“天香”“天乐”相对,岳王爷就有“壮怀”“壮志”应和,而岳王爷与李白的另一首《别东林寺僧》,也有明显的仿照痕迹。其中自有关联,不可说是巧合。

“朝天阙”一句,同样源自东林寺传说。东林寺主殿,并非以传统的“大雄宝殿”冠名,而是取名“神运宝殿”,这来自建寺的传说,慧远禅师初到庐山时,曾受到上天指点,才有了后来的东林寺,因此才有“神运”之名。岳王爷称之为天阙,恰如其分,用此句作结,可能还有将天阙比作朝廷庙堂金殿,或许还有向先慈在天之灵告慰的意思。

岳飞死后南宋局面如何?

按照电影《满江红》的设计,故事发生于岳飞去世之后的第四年。那么从这一年往后,南宋政权究竟还发生了哪些事情?

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冬十二月,岳飞含冤死去,他作为一个外人,不理解当权者的小心思,“掺和”皇帝家事,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冤案。

绍兴十二年初(1142),宋金双方议和,战争状态结束。协议为,南宋向金国称臣,割地划定淮河为国界,南宋每年向金国纳贡银两、绢匹各二十五万,于每年春季至泗州交割。虽然失去了政治优势,损失了部分贡品,但是相比于巨额的军费开支,还有疲惫已极的军队百姓,南宋朝廷还是很愿意接受这个结果,比如宋高宗自己说,“朕何惜为天下生灵少屈耶?”,为了天下生灵百姓,受点委屈算得啥。

绍兴十三年(1143),金国主动释放“靖康之变”战俘,包括宋钦宗及南宋皇族成员、后宫妃嫔等。岳飞的遗愿之一,终于达成。新皇帝宋高宗对此却毫无兴趣,甚至将金国派回的先遣官张邵发配边疆。

绍兴十四年(1144),奸相秦桧依然在位,禁绝民间流传私史野史,命其子熺以秘书少监领国史,记述史料皆要赞颂秦桧功德。

绍兴十五年(1145),南宋史书中已无甚大事可记。彻底躺平也没啥坏处,此后多年南宋百姓休养生息,财政多有结余,经济慢慢好转。

0 阅读:0

石头大狮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