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望族南门里张氏,印脉传承程邃周亮工,开创北方齐鲁印派

石头大狮的笔记 2023-09-21 09:16:05

中国传统文化中,书画与篆刻密不可分,说起诸家印派,北方不可不提清初山东安丘张氏家族,以张贞张在辛父子为代表的篆刻家,形成了北方具有区域代表性的篆刻流派——安丘印派,成为清代齐鲁地区著名的地方印派代表,其代表人物还有胶州高凤翰、邹平聂际茂、济南朱令昭朱文震等清代著名文人学者。

从传承关系来看,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山东安丘印派不具有相对独立的代表性,追根溯源来讲,安丘张氏印人的代表人物张在辛,应属明末清初篆刻大家程邃的安徽歙派,而高凤翰等人则属徽宗的另一支“四凤派”。

安丘南门里张氏为当地望族

南门里张氏是安丘地区最为知名的张氏一族,当地有“老三张、后三张、小三张”之称。

据传,安丘南门张氏,始祖为汉初名臣智囊张良,明代末年家族中出仕为官,逐渐显达。

张氏“老三张”,即安丘印派第一任张贞的父辈张嗣伦、张继伦、张绪伦,“后三张”也称“少三张”指的是张贞的三子张在辛、张在戊、张在乙,安丘印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此后又有“小三张”,即张在辛的子侄辈张敬舆、张扶舆、张重舆。

安丘张氏印派的第一代人物,首推张贞

张贞字起元,号杞园,祖先世居潍河东高柯庄,高祖迁居安丘定居。张贞自幼聪颖,七岁入学,十三岁补府庠生,三十六岁拔贡选入太学。张贞虽有大才,却遗世独立,是恃才傲物、疏狂不驯的性格。

康熙十八年(1679)举为博学鸿儒,以母病为由辞就。此后又授翰林院孔目、侍诏,均坚辞不从。从此后隐居不仕,回到祖籍安丘县杞城村生活,张贞曾拜著名学者、思想家黄宗羲为师,一生治学严谨,著述很多,文章精练,以长书法、善篆刻,能鉴别名人字画而闻名一时。

张贞一生酷爱藏书,"力耕所入,悉以市书",搜求图书二十余年,家有"墨宝楼",储书万卷。并编有《墨宝楼书目》,可惜皆毁于火。蒲松龄曾在《题张杞园<远游图>》诗中盛赞张贞,“谁者留作湖海人,将无似我张老君”,盛赞其放浪无羁、不受约束的自在生活。

张贞的篆刻经历,应始于其父辈明末诸老的张嗣伦、张继伦、张绪伦等人,受族辈的耳濡目染,张贞少年时即会操刀治印,在十九岁时篆刻“韫斋”一印,已经有相当的功力水平。

清康熙二年,著名印学家周亮工授朝廷命“补山东青州海防道”,张贞成为其门下弟子之一,成为人生转折点。周亮工在青州任职期间,张贞参与了他主持的许多印事活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其一就是中国印学史上著名的《赖古堂印谱》编订活动,张贞自述“每过从先生,以其有同好,命之审定甲乙,然后登谱”。

除了参与修订印谱,张贞还参与周亮工召集的名人雅士“篆刻雅集”活动,“先生官青州,宾友歙集,必出行箧所携,传观为乐”,在周亮工的影响下,当时的青州成为山东的风雅中心,吸引了全国各地文人印人和书画名家到访。由此张贞极大地开阔眼界和鉴赏水平,进步很快。周亮工对张贞及其家族非常认可,曾给张贞刻过一方印,印文是“安丘文献世家”。

安丘张氏第二代人物,张在辛、张在戊、张在乙

安丘张氏印派中,张贞以下三子,张在辛、张在戊、张在乙,在父辈的影响下,也成为清初最具代表性的印人。清初诗人王士禛曾题赠称赞张氏兄弟“苕苕三玉树,挺生东海隅”,三兄弟之中,以张在辛的成就最高。

张在辛,张贞之长子,字卯君,号白庭。他十三岁随父学画,镌刻印章,后跟随父亲游历天下,结交名人名士,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拔贡,后屡试不中,遂厌官场仕途,晚年时朋友曾推荐为观城教谕一职,他坚辞不就。

如同明末清初的很多文人一样,张贞带着他的儿子们到处游历,“(张贞)好结客,北走燕赵,南泛江淮,一时操觚之士引领愿交。红桥长干闾门西陵之侧,间岁必一游”。从康熙初年的少年时起,多年间张在辛兄弟频繁随其父张贞出游,南下扬州、吴越,北上燕赵京师。通过游历极大增长了见闻学识。这其中就有与前明遗民、清初著名篆刻家程邃的交往,张贞自述程邃“与余订交垂三十年”,有了这层关系,张氏家族印人深受程邃徽派的影响。

安丘张氏兄弟师承一门,篆刻风格相近,且勤于奏刀,一生中颇多作品。至康熙五十九年(1720),张氏三兄弟将自己刻印的二千余方各类印章,编纂成册为《张氏一家印存》。乾隆元年(1736),已经八十六岁高龄的张在辛,再将三兄弟的刻印九百多方,编辑成册为《望华楼印汇》。自张在辛以下,其子张敬舆、扶舆、重舆及侄儿张壮舆等也善治印。

深受张氏印派影响的高凤翰

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自号南阜山人,祖籍山东胶州。高凤翰幼年天资聪颖,后来受当地名儒李世锡的指教,学识日进。

康熙五十年(1711),二十九岁时高凤翰参加当地科考,中秀才,次年去省府济南参加乡试,此后又两度赴省,但屡试不中,心灰意冷。这年高凤翰从省城济南赴试返乡,东归路过安丘时,曾在张家小住,与张氏兄弟唱酬月余。这一年高凤翰二十九岁,而张在辛已经六旬有余。张家作为安丘望族,张氏父子均擅长书法篆刻,收藏古碑拓片及秦汉玺印甚富。在张在辛等人的影响下,高凤翰的进步很大。

雍正六年(1728),高凤翰被朝廷举荐,应“贤良方正科”特考,考列一等成绩优秀,分发安徽试用,授任安徽歙县县丞。不久即因冤案流落扬州卖画为生。作为北方文人的代表,高凤翰充分吸收江南文化的营养,不仅位列“扬州八怪”,在篆刻艺术上也有大成,逐渐形成了苍辣的风格,成为扬州印坛“四凤派”的四家之一。

0 阅读:0

石头大狮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