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山居悟道

闲云说文化 2024-03-25 20:03:10

象我这样六十岁上下的人,读小学的时候大多都批过“孔孟之道”。其实那时候根本就不懂什么是“孔孟之道”,只不过是跟着老师瞎嚷嚷罢了。近日,儿时的伙伴城里的老友来山稻居造访,喝酒品茶海聊,聊起各自人生几十年历程,也聊到年少时批“孔孟之道”的无知,聊着聊着猛地发现:我们一直生活在“孔孟之道”的生活方式之中。老友感叹不已:还真的不得不叹服这“孔孟之道”的厉害,因为它一直或明或暗地影响着我们人生几十年。

老友回城后,与之闲聊议题多日挥之不去,“孔孟之道的厉害”令我思虑多日。“孔孟之道”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什么?是其能在世俗生活中以其伦理道德思想给人的生命、生活注入动力、目标,让人感受到生活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并以此特质模塑、构建了一种生活方式,且为这种生活方式提供了不竭的人生意义源泉。这便是我思虑多日的结果。

其一、以家庭为中心的日用伦常生活是我们这一代人生活方式的主要形态,平凡生活中的希望和责任,是每个人都会经历、拥有的。“孔孟之道”最厉害之处便是在这种平凡生活中,在亲子两代间注入了浓烈的伦理性的希望与责任意识:期望亲人的人生美好,在期望中产生力量,要为亲人的幸福去劳作,并升华为一种伦理道德的责任,自觉去履行。这样,当一个人的生活中有了多于、高于个人的生活目的、目标出现时,也就是有了生存自觉,有了人生意义。“孔孟之道”是以“慈”和“孝”两个道德观念和行为来表现这种自觉的。“父欲令子善,惟不能杀身,其余无惜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就是人们对慈与孝的伦理感情之最深切的表达。在正常的家庭生活中,亲子都在希望的招引和激励中,在责任的践履和完成中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充实、幸福,这就是在平凡生活中实现的人生意义,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分享的。

其二、“孔孟之道”是鼓吹人要追求崇高——成人、成仁、不朽的。认为人应该、也能够在成为有全面德的人的追求和实践中,为高于家庭的国家伦理共同体的献身中,将个体生命融入集体生命的奋斗中。即在成人、成仁、不朽的更高远的精神追求、更有深度的生命存在中实现人生意义。

孔子对于“成人”的德性内涵有很明确的解说:“若藏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成人。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若智、廉、勇、艺四种品质、能力兼备,又能以“礼乐”来规范、充实,自然是一个全德、成熟的人了。一个人即使没有这样的全德,但如果能够在获得利益时想着该不该得到,他人遇到危险时肯付出生命给予帮助,穷困中也不忘记曾经对他人许下的诺言,也算是一个有道德、成熟的人了。

对于“成仁”的道德义涵,孔子有明确的解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足见“孔孟之道”仁义的道德理想是高于个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成仁”就是为了实践这个道德目标而自觉地献出个人生命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通常是指为了比个人家庭更高的国家伦理共同体而牺牲自己的道德表现,这样假定性的生活情境,这样困难的人生选择,并不时时存在,但作为更高的生命价值、人生意义的实现在历史上却不时地真实展现的。

“孔孟之道”的“不朽”不是指一个人的肉体生命不死或“灵魂不灭”,而是指一个人的某种德行或事功或言论具有独特而伟大的价值,能荫庇后世、惠泽子孙、久远不衰。换言之,是指一个非凡的个体生命已融入文化和历史的集体生命中去,是指总能在集体生命中显现的个体生命,这是“孔孟之道”思想和生活中最高的,积极的价值目标和人生意义;他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实现的,但却是属于每个人都潜在拥有的,所谓“人皆可以为尧舜”,皆可以不懈追求的。

其三、经历苦难。苦难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不同地遭遇到,感受到的劳苦、烦恼、不幸等,通常被视为是生活的消极方面,被用来质疑、否定,证伪现实的人生意义。“孔孟之道”的苦难不同佛教的“苦谛”。孔子曾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孟子更明确:“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孔子认为生活中的辛劳困苦,不再仅是不可摆脱的负累,而也是人之生命成长、人生完善的必要条件。“孔孟之道”一开始就能这样彻底地消化了生活中具有负面性的苦难逆境,在其中发掘出引导人生走向成功辉煌的因素,将其转化为具有积极价值的生存状态,诠释为是一个充实生命,实现人生意义的过程,充分显示了“孔孟之道”卓越的智慧,现实生活中的人生意义空间也因此变得更宽广丰富。

对人生来说,无论你是平凡,还是不凡,“孔孟之道”似乎都有涵盖,不仅存在于平凡的家庭伦常生活的希望和责任中,存在于成人、成仁、不朽的崇高追求和实践中,甚至也存在于你能坚强地经历的生活苦难中。不得不承认人的现实生活在“孔孟之道”中得到的生命基础和精神基础都是十分牢固和肯定的,“孔孟之道”的生活方式建构也因此获得卓越的成功——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仍然还在“孔孟之道”中。

作者:韵之2023年11月

0 阅读:0

闲云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