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皇位的继承人,为何历史上有那么多太子选择谋反,这到底是为什么

森林迷彩虎 2023-06-03 18:09:43

在封建社会中,皇帝的权利和身份可以说是至高无上,不说那些手握重权的大臣们,就说这位皇帝指定的接班人,也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自禹将皇位继承给了他的儿子启后,皇位继承世袭制度就成了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在这种情况下,皇帝选择的储君在他去世时继承皇位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但是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之中,也有不“按部就班”地坐在那里将皇权传给自己,反而是为了争夺皇位,冒着极大的危险,而且还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他已经是皇位接班人,为何又会冒着生命危险去谋反?

第一,太子之位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的那么牢靠。的确废储这件事情关系重大,不是闹着玩的,当年周幽王就是想要废了原来的储君,取而代之的是宠姬褒姒的儿子伯服,这才造成了整个西周的灭亡。有了周幽王的例子,历代皇帝在挑选储君的时候都非常小心,一旦确定不会随意更换。

但是,这却并不意味着他就可以在这个位置上安然无恙。比如汉景帝封刘荣为储君,结果三年后,刘荣的母亲栗姬因为嫉妒而失宠,于是刘荣就被废除太子之位,成了临江王。两年之后,刘荣在严刑拷打下,选择了自尽,他的遭遇可以说是凄惨到了极点。当然,也正由于刘荣被废除,刘彻才能在当时的史书上留下一席之地,并取得一系列的功绩。

虽然历代皇帝都不会随意罢免太子之位,但像汉景帝这种“特立独行”的人还是有的。这就造成了即便是成为了太子,也会有一些离谱的事情,比如母妃不得宠之类的。有了前车之鉴,这些皇子当然是人心惶惶,生怕自己也会变成刘荣那样的人。

第二,太子其实是一件很危险的身份。西方人经常用达摩克利斯的剑来比喻一个人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国家的历史。在封建皇帝的周围,无论是文臣、将军、太监,都可以对皇帝造成极大的影响,但皇帝却可以利用各种力量平衡来保持自己的权力。而太子作为将来的君主,在没有真正登基之前,没有真正的实权可言,所以太子的处境危险得多。

在这种情况下,皇上的其他儿子也有成为储君的资格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任皇帝。其他皇子也是想方设法陷害太子试图取代他的位置,还有些朝臣则会因为新帝继位而害怕自己的地位被动摇,所以干脆除掉太子。

在汉武帝末期,与太子刘据不合的江充,借奉命追查巫蛊事件之机,陷害了刘据。刘据被诬陷不得不出兵讨伐,虽然杀死了江充,却被扣上了谋逆之罪,战败后被追杀自尽而亡。刘据在“造反”中的遭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了作为一个储君必须要面临的危险与无奈。

最终,还有一些太子,不愿意再等下去了。除了极少数的例子,比如清代乾隆帝提前让位给嘉庆帝,所以很多太子都处于“超长待机”状态。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他的儿子胤礽两次继任,两次被废除,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却始终没有成功登上皇位。在明朝初期,朱元璋的儿子朱标在做了二十四年的太子之后,最终死在了朱元璋的前面。

这三个原因加在一起,当太子不得不提心吊胆,生怕自己还没来得及登基,要么被废除了要么被人害,就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在这样的重压之下,刘秀的大儿子刘疆,唐睿宗的大儿子李宪将太子之位拱手让人,不想承受重压,又不想放弃权力,最后只有走上谋反之路了。

在历代太子中,大部分都和刘据差不多,都是被逼无奈的,不是被人算计,就是被人胁迫,当然,也有一些人,比如刘劭,在诅咒刘义隆被揭穿之后害怕被责罚所以才会选择谋反。也只有像刘劭这样杀了自己的父亲夺取了皇位,在世人眼中,他才是一个真正夺权篡位的太子。

2 阅读:14

森林迷彩虎

简介:历史人物历史茁壮成长观看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