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记事·风物记·4·板儿桥

文石斋主聊文化 2024-05-10 07:04:32

故乡记事· 风物记·4·板儿桥

故乡的桥

我小时候儿,在于家泡庄北儿300 米左右的地方儿,有一条东西向儿的横沟,横沟截断从倴城通往北坡儿上的官道,知不道在啥年代,人们在沟上架了一座小石桥儿,于家泡人管它叫“板儿桥”,这条沟,也随着叫了“板儿桥沟”。

板儿桥沟宽不过丈五,深不过两三米,但由东往西,却连通了不少河坑。往东,经蒋家泡庄北儿的“蒋桥”坑、“小河儿”,过姜泡儿、小屯儿、张泡儿、霍泡儿庄北儿,在霍泡儿庄东儿接现在的滦柏输水干渠;往西,朝梁泡儿庄北儿的“西港儿”流,在梁泡儿庄西儿汇入“碾子桥儿沟”,再朝南流进倴城北边儿的北河儿。

架在沟上的板儿桥桥面儿平直,长大约只有1丈,宽不过将将能走过1辆大车,全由石条儿构成,桥面儿南北向儿排着3条青色儿“黏石”(方言,石灰石),东西两边儿有歪斜不整的木栏杆儿,桥面儿下南北两头儿是长方形大石头砌成的桥基,当间儿有一条石块儿砌成的“顶墙”,虽然不成规模,却颇有古意。

板儿桥和板儿桥沟在地势低洼的“十八泡”十分普通,这样儿的小桥儿在“十八泡”庄里庄外忒多河、沟上都有,但却是于家泡人的恩物儿,看着一辈儿辈儿于家泡人成长、劳作、生活儿,年年岁岁,给于家泡人提供着惬意和欢乐。

清晨,人们走过板儿桥上沟北儿地里做活计,看看沟里清亮的河水、圆叶儿、角儿叶、或者浮在水面儿或者摇曳在水里的苲草,丛生在岸边儿水浅的地方儿、一种叫“家雀儿脑袋”的水菜开出的深蓝色儿花朵,心里不免油然泛起亲切、明亮的舒坦;晌豁、后晌儿做完活计回来,在桥底下水边儿歇歇脚儿,踩着石头洗洗手、涮涮锹镐锄上沾着的土,如果水清亮,再捧两把水洗洗脸,一身的劳乏,也就去了;春天夏末,生产队在沟北儿的菜园子儿种菜栽菜,更少不了从沟里挑水,这时候儿沟边儿多的,就是人们响亮、欢快的笑声,能传出很远。

浇菜

板儿桥、板儿桥沟给于家泡人带来的最多的快乐,还是“淘鱼摸虾”。

春秋天儿水瘦,十来岁儿的小小子儿三五成群地钻到桥底下,在桥基、“顶墙”的石头缝儿里摸“虾米”,往往能摸到手指头长、有两个大夹子的草虾米,有的“精心巴业儿”地放到罐头瓶儿里养起来,有的为了显摆儿,当时就把虾米脑袋掐儿去,扔儿嘴里嚼吧嚼吧吃了,还一边儿吃一边儿叫嚷:“生吃螃蟹活吃虾!”显着很能耐的样子。

十几二十来岁儿的“半大小子”们则会拿了铁锹、“斗子”(方言,用柳条编成的水斗,顶部两侧、底部中间各系两条绳子,两人合用,各人左右手各持一条绳子,淘水泼水)、“洋桶”、铁筛子,选沟里自认为鱼多的一段儿、两段儿,从沟边儿挖长着密密的野草、叫“草坯子”的土块儿,在两头儿“搭捻”,形成“滘儿”,一“滘儿”一“滘儿”地“淘鱼”。

那时候儿板儿桥沟长年有水,从东往西缓缓流去,沟里生的、外头来的鱼虾忒多,“淘干儿拿鱼”,最是他们的快乐。

“六月儿”下连阴雨,沟南儿沟北儿地里的水流进沟里,上游有水涌来,板儿桥沟“沟满壕平”,上下游大坑里的大鱼或顺水儿或顶水儿,经过板儿桥上下,在近岸儿的水草里游弋,鲤鱼的鲜红尾巴、鲶鱼的大嘴、长胡子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雨下得稍微小点儿,两岸儿就聚集了无数儿穿着蓑衣、雨衣的人,看水势,看鱼游,置有渔网的人家儿则大人孩子齐上阵,拎着“旋网”,追鱼撒网,有时候儿甚至两三拨儿人追着一条大鱼跑,两三张网轮番撒下去,每当有人拉鱼上岸,两岸儿上大人欢笑,小人儿跳叫,风雨打“伏”了庄稼,天晴后需要撇扶的忧心,一概都在这欢笑里丢到了爪哇国外!

冬天,沟里结了冰,小小子儿们在冰上“擦了光滑儿”,先是紧跑几步,然后横过俩脚贴住冰面儿,平展双臂,滑溜儿前行,逞能的一边儿滑行一边儿慢慢儿蹲下往前滑,“废物”的或者有的一时大意滑到半截儿前俯后仰,虽然跌倒冰面儿,却依然躺在冰上前行,则会引来众人哄然大笑;有时候儿有人儿拿儿来“捎拎”(方言读作“shaoling”,长柄小口抄网)、冰镩,找好“地方儿”,一群人“换着手儿”上下运力,着冰镩打出洗脸盆那么大儿的冰眼儿,又“换着手儿”先后把“捎拎”伸到水底儿,“嗖嗖”快转,快转十几二十几圈儿后,猛然抻上来,说不定就能“捎”上几个小鱼儿小虾米儿,一个凉冰眼儿“捎”完,再缕缕行行地擦着“光滑儿”,找新地方儿打眼儿、捎鱼,半天一天,漫长的冬季就这样笑着、闹着过去,人们迎来新年,又长一岁。

无数儿的岁月,板儿桥、板儿桥沟,就这样无语、亲切地伴着于家泡人悠然渡过,成为于家泡人生活儿的一部分。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随着时世的变迁,于家泡人竟为了“生活儿”,摧残、毁弃了它们。

地震以后,人们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原来一个当院儿几层瓦房、住几户儿、几代人的“四合院儿”格局被打破,村庄被重新“规划”,建起了一户儿3间、占3分多地、连体成排的平房。后来条件儿好了,有儿子的人家儿更给每个儿子“批”3间“地方儿”,盖房娶媳妇儿,村址不断扩大,几十年过去,板儿桥沟南北两岸儿的庄稼地都盖上了房子,日挤月填,时至今日,板儿桥沟竟变成一条宽不过2尺深不足尺余的干沟,没有了清亮的流水,更没有了深绿浅红的窄草、摇曳游弋的鱼虾,只有落在泥底儿、皱褶成团儿的破布、烂纸,挂在杂草、枯枝尖儿上随风摇摆、鼓鼓囊囊的塑料袋儿,板儿桥,也在20 世纪90年代毁弃,改建成一座短窄的、比涵洞略宽略长的水泥小桥儿,几乎没了桥的模样儿。

板儿桥、板儿桥沟终于成为过去,但它们给于家泡人留下的记忆,是-粒粒熠熠生辉的珍珠,这一粒粒珍珠堆聚起来,就结成了如烟如雾、氤氲不散的乡愁一一也许直至终老,这一份儿乡愁,我这辈儿以上的于家泡人,都会依依恋着。

氤氲乡愁

0 阅读:0

文石斋主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