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监、宠宦、俺答——漫话清宫大太监李莲英的多面人生

火耀西南 2023-12-12 17:12:01

文/编辑:nirvana

前言

慈禧时代宫中的太监

有清一代,太监这股势力不管是从规模还是对朝政的影响程度,都远远不及明朝那么明显,然而到了晚清时期,特别是到了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阶段,太监势力还是得到明显加强。

虽然无法和前朝宦官势力同日而语,但是“恃宠而骄,时多非分之请”这个事情是有的,就在这时出现了一批诸如安德海、李莲英等大太监,他们不但得到朝廷恩宠有加,而且在统治集团内部派系的争斗中,扮演着非常微妙的角色。

右一为李莲英

今天我们所说的正是当年清宫最得慈禧宠爱的大太监李莲英,在历史上,李莲英的形象可谓是褒贬不一,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有人说他是奴才的典范,有人说他是一代权监,有人说他贪财无度,恃宠嚣张,睚眦必报,而光绪则说:“当年多亏了李俺答”。民间野史中甚至将他的得宠归集于生理原因。。。

后人读史,常困惑于其迷雾重重,但是人,始终是多面性的,今天就让我们再来详细说说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清宫大太监李莲英吧。

李莲英其实最先并不叫李莲英,而是在同治元年由慈禧太后亲自改名而来,慈禧解释过为什么要给他取名叫莲英,“莲”就是荷花,“英”就是花瓣,慈禧一直喜欢看戏,这个大家都知道,而且总喜欢说自己是活菩萨,你看她后来总喜欢别人称她为“老佛爷”就是这个意思。

老佛爷嘛总是坐在莲花宝座上的,所以慈禧明里暗里表示,小李子打今儿个你就侍奉我一辈子吧。所以你看后来慈禧玩cosplay扮菩萨的时候,都是把李莲英给带在身边的。

自此以后,慈禧基本上把以前的小李子的身份证全部端掉了,改名李莲英,字乐元,号灵杰。一下就高大上了。

我们再来说说那李莲英进宫前的情况。

李莲英本名叫做李英泰,出生在顺天府大城县(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贾村),道光二十八年生人,家中共有兄弟姐妹八人,他行二,李家祖上也曾显赫一时,他的六世祖在前朝官至青州兵部防海道,山东按察使,被敕封为嘉议大夫。其九世祖李仔是康熙年间的举人,敕封文林郎内阁中书。

到了其曾祖父时,家境渐不如前,但是他的曾祖父李弘也并没有自甘堕落,因为他胡琴拉得好,因此就跟着一帮同乡组织了个小乐班,别人婚丧嫁娶之时便去唱戏伴奏,后来渐渐出名了,人送外号“胡琴李”。

有一次,他们在北京给一个王爷演奏,因为演唱得很好,王爷一高兴打赏得比较高。于是李弘就靠着这点赏钱加上过去积攒的一些银子,在西直门外租了一间房子,开始时给人缝缝鞋,逐渐发展到了做些鞋包头的小手工作坊,所以这人啦,踏踏实实做事,总还是有咸鱼翻身的那么一天,就这样李家的家境又逐渐好转了起来。

于是几年后,李弘又在西直门外堂子买了块地盖了房,然后又经人介绍,把生意做到军营里面,将其制成的皮革供应给了朝廷兵部,并立了“永德堂”的字号。

到了道光年间,李莲英的祖父李万芝也就从大城县家中前往北京经营这个买卖,不久后又将李莲英的父亲李玉接到了北京,在作坊学手艺,慢慢将买卖交给了他。

所以李莲英的童年时代,家境其实已经算是小康之家了。

上面为什么要交待这一大堆家世呢,其实这主要是对于李莲英的身世有诸多说法,有人说他比如小时候要过饭,卖过苦菜,所以因为贫苦而不得不净身入宫,这些和史实并不符合。

那一个稍微有点出路的正常人谁会愿意去当太监呢?我们接着往下说。

李莲英在七岁那年的时候,一次不小心把自己左腿膝关节拉伤了,然后出现积水,加之可能处理不当,慢慢左腿就出现了肿胀,肢端血运不流畅,毛细血管缺氧,继而自然就出现了左下肢化脓溃烂,在家中久治不愈。

李玉不得不到处给他求医问药,这时正好西直门外有那么个拉着骆驼卖野药的,说是看病很厉害,于是爷爷李万芝就带着他去治疗。

那卖野药的看了一下李莲英的病情,说道这病啊叫人面疮,是一种毒疮,治疗晚了就要长得有鼻子有眼的,到时那嘴还能嚼东西,把祖孙二人吓得够呛,忙问如何医治。

那人胸有成竹的掏出一包药,道:“你把这药上上去就好了!”

接着这人看着李莲英的相貌,夸赞道:“老哥,我看你家小子大耳垂唇,眼睛深邃,人有奇相,我给他相上一面,你看如何?”

李万芝一喜,说:“好啊!”

结果这卖药人一相面,把李万芝气得,竟然说他孙儿是个铁扫帚命,十岁后会上克父亲,下不着兄弟姐妹,你家是大祸临头了。

李万芝惊问,那可如何是好?

卖药人说,那你要是肯花五个“咸丰重宝”我就把破解的方法告诉你。

李万芝听进去了,马上愿意兑现。

结果,听了破解方法,差点没背过气去,原来这破解方法是要么送到寺院里面去当和尚,要么送到宫中当太监。。。

要么怎么说封建迷信害死人呢,这卖药的一句话,就要断送掉小李一辈子的性福生活。。。

李万芝回家后背上了极大的心理包袱,孙子还可以再生,这儿子却是当打之年,家里生活支撑可全靠他啊。

李莲英虽然回去后,估计这卖药人给了些活血化瘀的药,腿竟然好起来了。但是就这样过了两年,眼看李莲英马上要到十岁了,李万芝实在是受不了这么大心理负担了。

李万芝思前想后,当和尚吧,太穷,而且是一辈子都穷。当太监吧,说不准还能混个出人头地,总比当一辈子穷和尚强吧。反正都没法传宗接代了,还不如去当个太监吧。

就这样,咸丰六年,年少不知事的李莲英被带到北京南长街会计司胡同毕五家中被咔嚓了。然后伤养好后,在当年冬天就被送交内务府,被批给那拉氏懿妃使用。

清朝小太监

这皇宫里面,规矩礼法多了去了,刚进去的小太监,那都得先从受训开始,先跟师父,学规矩。

正如一个太监回忆说的,在宫里,最不值钱的就是膝盖了,怎么跪又讲究颇多,比如主子回话,请安,跪的是双腿安,什么时候磕响头,什么时候单腿安,站该如何站,回上面人的话,你得用“嗻”来表示自己领会了吩咐,不能用嗯啊之类的。

还有如何斟茶、倒水、摆膳、递东西,那都是有讲究的,主子吸水烟你得跪在地上,把怎么抓烟袋,怎么装烟,怎么掌握火候。

还有比如怎么伺候主子穿衣,怎么跟着主子坐轿出去,什么话能听,什么话你得赶紧回避,也是有规矩。

师父要随时检查小太监的工作,哪些做错了,轻则狠狠挖苦,重则巴掌就上脸了。小太监还不能躲,嘴里还得说好的,犯大错了,那就是挨板子,关禁闭也是常事。

李莲英确实属于聪明伶俐的那种类型,学得快,而且触类旁通,慢慢开始得到了那些主子和大太监的欣赏。而且李莲英还有个特长,那就是嘴甜,会说话,而且还去升平署学过戏,这也是后来慈禧特别喜欢他的原因之一。

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十四岁的李莲英为慈禧发动“北京政变”充当了耳目,因此得到了慈禧的宠爱,慈禧垂帘听政以后,第一次就赏了他两千两银子。

同治四年,十八岁的李莲英在师兄、内廷大总管安德海的保荐下升为了首领太监,授六品花翎顶戴,开始在内廷崭露头角、

四年后,飞扬跋扈的内廷大总管安德海秘密出京南下准备去苏杭游览一番,被与安德海有隙的恭亲王奕䜣密令山东巡抚丁宝桢将其捕杀,安德海死后,二十二岁的李莲英被提升为副总管,由六品晋升为四品花翎顶戴。

李莲英这个人特别会来事,你想慈禧这人是心思缜密,习性又比较刁钻的人,李莲英能在她手下跟随她一生,而且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肯定不是个平庸之辈。

他知道恃宠而骄的安德海的下场,主要是没有处理好喝朝中大臣的人际关系,再就是太骄傲自满,得意忘形了。

所以李莲英牢记住了一条,奴才就是奴才,爬得再高,他也是奴才,所以他就算得宠了,你看他对这些王公大臣,他都表现得非常谦卑。

北洋水师旧照

1886 年,北洋海军建设初具规模,李鸿章奏请朝廷派员前来检视阅兵,慈禧拟派醇亲王奕譞。作为光绪的生父,城府很深的奕譞生怕慈禧猜忌他擅权,便主动要求让慈禧身边的红人李莲英陪同前去,以表示自己没有二心。

慈禧也想趁机让李莲英出去见见世面,于是奕譞便作为朝廷正使、李莲英作为副使,前去视察北洋海军。太监作为朝廷钦差大臣外出视察,在清代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为了堵住悠悠之口,李莲英出发前特意把慈禧破格赏赐的二品顶戴换成四品顶戴 (按理太监最高只能获得四品顶戴)。

奕譞

一路上,李莲英也丝毫不摆钦差大臣的架子,而是每天穿着朴实,拿着一支旱烟袋跟在奕譞的后面,随时装烟、递烟好生伺候,就连晚上洗脚,都亲自给奕譞打热水。

李莲英牢记安德海的教训,回到住处则关门闭户不见一个访客,这让想要巴结他的地方官员大失所望。检阅的时候,李莲英也是刻意和奕譞、李鸿章保持距离,他拿着奕譞的大烟袋,低眉敛目,远远的跟着,让人误以为他是给奕譞站班伺候的。这次出差,李莲英给慈禧挣足了面子,慈禧后来喜滋滋地说:“总算没白疼他。”

第二年,刚好是李莲英的四十岁生日,慈禧太后是亲自为他督办四十岁的生日祝寿,还要求各省、京里的大员要亲送寿礼,慈禧还亲赐玉猫一只,寿字一幅,还在宫中唱戏三天,甚至将李莲英的母亲都接到宫里来一起听戏。

说来已经很够意思了,但是慈禧觉得可还是不够,几年后,她又再次赐予李莲英莽袍补服全袭,这可是中国有太监以来都是最高的礼遇了。但是你看李莲英这小心思,他得了蟒服后也不穿,然后仿制了一套穿上。

结果慈禧一眼就看到,这怎么和我送你那套不大一样啊,心里很不高兴。李莲英忙跪下声称蟒服是老祖宗所赐之物,奴才不敢受用,摆在家中的佛堂里面供起来了,这一说,又把慈禧高兴坏了,说他懂事。后来直到李莲英死后,这蟒服才随他下葬。

而且李莲英这人有时还是挺够意思,比如他的师父刘多生,晚年出宫去白云观做了个道人,改名叫刘承印,自己他觉得自己也该修个庙宇自己住,修庙宇那其实也没啥,但是这地方吧,离玉泉山很近,玉泉山可是北京的风水宝地,号称禁山,他私自引了玉泉山的水到自己的庙宇前来,这可闯了大祸了。

慈禧一怒之下,就将他抓了起来,发配去黑龙江,第二天,李莲英突然当着慈禧的面嚎啕大哭起来,把慈禧吓了一跳,忙问你这是咋了,多大的人了,还在这哭哭啼啼的。

李莲英急忙跪在地上奏道:“奴才想我师父。”

慈禧这才想起两人还有这么一层关系,不假思索的道:“快别哭了,传我的话,让刘承印回来吧。”

李莲英急忙磕头谢恩,派人急忙去路上把刘承印接了回来。

慈禧对李莲英够意思,李莲英确实服侍的主子慈禧太后,忠心耿耿,细心周全,真正做到了患难与共。《晚清宫廷生活见闻》记载: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李莲英都会派太监或当面向慈禧问候。

患难之时最能见真情,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在仓皇“西狩”的路上,李莲英对慈禧更是“呵护”备至。

一次暴雨过后,路面极滑,在慈禧的骡车即将翻入深山之际,李莲英挺身而出,用身体拦住了下滑的骡车,不顾生命危险使慈禧脱险,而且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仍不忘询问慈禧的安危。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你说慈禧怎能不感动?

幼年时的光绪皇帝

而且说实话,慈禧虽然确实不怎么待见光绪,但是李莲英却对光绪还是非常不错的,当年其实正是李莲英从醇亲王府把他抱回,有人曾说过李莲英有过私心,当年光绪选妃的时候,李莲英想自己的妹妹当选,但是未得到光绪应允而怀恨在心,但是想想明显不符合道理。

李莲英是道光二十八年出生的,也就是1848年,光绪是1871年出生,这都隔着20几岁的人了,显然与历史不符。

后来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了,光绪被囚禁于瀛台,想见珍妃一面,李莲英顶着那么大的压力,背着慈禧,都还偷偷在夜间把珍妃送到瀛台和光绪见了一面。

珍妃

所以你看后来,不管是珍妃还是光绪,一直把李当做好人,当时慈禧在处死珍妃时,珍妃在被推下井之前,高呼的还是李俺答(满语:对太监的尊称)救我。虽然李莲英没那本事救下她,但是也可以看出珍妃最信任的也只有李莲英了。

接下来的八国联军进京,晚清文人王照曾所描述的一件事也很值得玩味,说是在慈禧和光绪西逃离京城后返回北京的途中,李莲英伺候慈禧睡下后,来到光绪的住处探望,此时光绪基本上是个废人了,他住的地方居然一个太监都没有,只有光绪一个人对着油灯枯坐。

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因为没有铺盖,在隆冬季节无法睡觉。李莲英慌忙跪下抱着光绪的腿痛哭道:“奴才们真是罪该万死!”随后便赶紧把自己的被褥抱来让光绪使用。

这件事后来在《德宗遗事》中也有记载,当时光绪会北京后,回忆当年“西狩”之苦,还常常念叨:“若没有李俺答,我恐怕活不到今日。”

光绪的最后十年,经常被慈禧太后为难,李莲英也没有落井下石,有时还会给光绪一点照顾,相比其他趋炎附势的太监们来说,李莲英还算厚道。

但是所谓人无完人,李莲英也并不是清白如纸,至少敛财这块还是比较厉害的。

老年李鸿章

但是这也体现了他的一些察言观色的能力,比如甲午战败时,李鸿章入宫请罪,慈禧眷念旧勋,不但没有降罪,还勉慰有加,李氏感激涕零,脱帽叩谢,因为廷对时间较长,忘记带帽就仓促退出了西暖阁,帽子就丢在地上了。

这在朝廷可是属于失仪、大不敬两项罪名,可是等李鸿章发现时,又不能重新进殿拾取,只好哭丧着脸诚惶诚恐的出了紫禁城。等回到贤良寺不久,李莲英居然亲自把那顶大红顶子的朝帽给李中堂送回来了,并且还替慈禧传旨温慰。据李的公子伯行说,送还纱帽,又得天语眷顾,李莲英轻而易举就揣着 2000 两银封回宫交差了。

这种事情不胜枚举,很多权臣,外放的高官回京,想了解慈禧太后对自己的看法等等时,免不了要巴结李大总管。

袁世凯

就像袁世凯进京,想摸慈禧太后的底,都是去找李莲英,而且他俩关系一来二去还处得非常不错,应该说袁世凯发迹都是靠着李莲英帮忙。

他去小站练兵,也是李莲英在慈禧面前做的人情,后来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又与李莲英的侄子在天津拜盟,结成世交。

日俄战争期间,慈禧招袁世凯进京,想摸摸底细,袁世凯心里忐忑,又是李莲英告诉他,该怎么察言观色,袁世凯说我也不能抬头看老佛爷啊。

李莲英说要不这样,你就看我脚。如果我的两脚是靠拢的,你就别说话了,那是太后不喜欢听的,如果我的两脚是分开的,那就是太后喜欢听的,你就大胆的说。

所以袁世凯回答慈禧问话时,两眼总是盯着李莲英的脚,这一着果然灵验,事后袁世凯直接给了李莲英一个二十万两的大红包。

靠着慈禧太后对李莲英的宠爱,像当时朝廷各大权臣,荣禄、张之洞、姜桂题、李鸿章等等,都和李莲英有着密切的交往。这也让李莲英得到了大量的实惠。

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在光绪皇帝死后不到 24 小时,统治中国将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也一命归西,李莲英也恳求“百日孝满,出宫养老”。

当时经过隆裕太后恩准,让其在南花园养老,而且还派了几个小太监伺候他,比起绝大多数离开宫廷的太监,老了无依无靠,无儿无女相比,李莲英的待遇还是相当高了,而且隆裕太后甚至准许他“原品休致”。也就是说,按他当时的二品俸禄(每月六十两银子的退休金),他其实也可以过得非常滋润了。

李莲英

宣统三年,李莲英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他知道自己已经不行了,于是在一天夜里,他将自己的把嗣子、侄子们召集到一起,交代后事。

他首先向晚辈们痛哭流涕地讲述了自己 9 岁被阉入宫当差,而后得到慈禧太后恩宠,一步步爬上大总管职位的经历,并且为李家置下了丰厚的家业家产,告诉后辈们要谨慎持家,防止财源枯竭。

他还交代后辈,在他死后不要盲目行事,他的丧事一切都要奏明朝廷,请隆裕太后恩准定夺。

最后,李莲英让李成武 ( 李莲英四弟李升泰的次子,被李莲英收作嗣子 ) 把他手中的银两分给几个嗣子和侄儿。

李莲英

据说,他的 4 个继子各得白银40 万两,另有一大口袋珠宝。其他各位侄儿分得白银 20 万两,他的两个继女分得 17 万两。

此外,李莲英在宫中还存有 300 多万两白银和两箱珠宝,他早已知道这些财宝不可能属于他了,因此非常“明智”地告诉后人,不要再想这件事了。

最后李莲英用八个字总结了自己的一生“事上以敬,事下以宽”。

民国十五年春天,李莲英死亡,关于他的死因有很多版本,有人说他主要是还藏有大笔财富,而遭到暗算。有人说他死于革命党之手,还有人说他被杀死在去山东讨债的路上,而李家的说法则是死于痢疾,对此历史学家也不是怎么认可,因为按1911年3月4日来讲,正是初春,这个季节得痢疾有些让人费解。

写在最后

李莲英

在近现代的各种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李莲英的形象确实不怎么样,帮助慈禧欺压光绪,害死支持变法的珍妃,俨然慈禧的狗腿子,帮凶,但是实际上我们看到,光绪和李莲英的关系其实还是不错的,包括珍妃,在死前也是喊着李俺答救我。

而且在满清时期的官员回忆录中,也没有看到任何人说了李莲英的坏话,当然,李莲英收受贿赂这事确实有,但是他并不是那种干涉朝政,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

李莲英善财童子扮相

老太监孙鸿魁后来回忆李莲英时,对他评价很高:“够难为他了,自小净身入宫,混成二品大总管,也算是空前绝后了,他伺候慈禧,带过光绪,皇上是他瞧着长大成人的,难就难在一个奴才伺候两个主子,实在不容易”“宫里的太监多如牛毛,李莲英是牛犄角,没人能比得了。”

还有人说,李莲英是因为梳头取得的宠爱,这个作者认为有失偏颇,这个就算有,也只能说是一个方面,李莲英最先能讨得慈禧的欣赏,包括唱戏,一手漂亮的书法,会做诗,还有就是做事乖巧,机智聪明,能说会道等多方面因素结合起来才对。

但是你要说李莲英是个假太监云云,才得到慈禧宠爱,那我觉得就不在我们今天探讨的范围了。

参考文献:

蔡世英:大太监李莲英

信修明等:太监谈往录

史海威:李莲英的服务之道

史宗义:李莲英万贯家财的下落

0 阅读:5

火耀西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