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
爸爸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七年了,但似乎爸爸的音容笑貌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按照今天的所谓量子纠缠理论,那是慈祥的爸爸舍不得我们,自然也是我们舍不得爸爸的离开所形成的量子纠缠吧,我是相信这样一种理论的。 这几天写童年回忆,突然想起来小时候吃的爸爸做的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酱油炒饭,顿时齿颊留香,仿佛那股至今都无法忘怀的味道就充斥在家里的每个角落,爸爸的身影就闪烁在身前身后,而他的慢条斯理的声音,在家里宽敞明亮的空间里回荡……
六七十年代,我们的童年赶上了这样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时代,童年的我们是感觉不到人间的疾苦的,在我们的生活里,除了好吃就是好玩,只要吃饱,只要生活充实就是好的,但饿了、不好吃了,那是无法容忍的事情。这一天,家里就发生了这样的事,妈妈忙医院的工作没有回家,爸爸以为家里还有一点面干,可以将就一下,结果等到爸爸下班回家,发现,除了我眼尖手快抢先在煤球炉上烧了饭以外,家里竟然没有一个菜,过去的时候,不像今天任何时候都可以买到菜,那时过了早晨九点,就是再有本事也是没有办法的。
看着孩子们眼睛白腆白腆盯着爸爸,他倒是真的不好意思起来,他扫了一眼碗橱里仅剩的早饭多下来的一根软巴巴的油条,顿时有了主意了,他让我们再出去玩一会,回来给我们吃一顿好吃的,对于爸爸这样的承诺,我们从来就是绝对相信的,可这一回家里除了我烧的饭,和仅仅是只能冲酱油汤的油条外,什么都没有,爸爸真的是会变戏法不成?
只见爸爸拿老油条放铁锅里煸香煸脆,用铲刀压碎后盛到碗里备用;橱里找出来一个黑红色的上海玫瑰大头菜,那是我们每天搭早饭的搭粥菜,他按照大头菜本身已经切好的腔调,多加了几十刀,黑漆墨塌的大头菜就变成了一堆大头菜末;门口仅有一个平方的小菜圃里,吩咐我拔了最粗的几根红根大蒜,洗净也全部切成翠绿的蒜叶末;家里一年到头从来不缺的,用大搪瓷缸盛放的猪油拿了出来,家里同样一年到头不缺的;大多数城里人比较稀罕的我老家才有的华士酱油拿了出来,橱柜角落里翻出来两个只有骨牌那样大小的最后的火腿还是咸肉,浸在了水里,一切准备就绪,开做!
先开油锅,把最后一点点红色的不知道是咸肉还是火腿肉末倒入油锅,把那个黑呼呼的大头菜末倒入油锅,就这样煸到冒出香味,盛出来,然后用调羹狠狠地挖了两调羹的猪油入锅,(顺便说一句,那时我们的猪油倒是着实吃了点的,)待猪油冒香,把饭锅里煮的饭舀进油锅,一阵翻炒,原本“结別”的饭团在油锅里很快就吸光了水分,被油亮的猪油包裹成一粒粒的米粒出来,然后倒入和米粒差不多的大头菜末和一点点的肉末进行翻炒,就在我能够闻到米粒炒香的味道时,最经典的动作来了,那浓稠得有点发黑的华士酱油出现了,爸爸倒下去不多的黑色浓稠酱油,竟然在翻炒中逐渐变成了酱红色,在猪油的加持下,这样的色泽仿佛一下子增加了一倍,更加的红亮,与米粒中星星点点的黑色大头菜,形成了煞是好看的色泽。
最后的动作开始了,碧绿的蒜叶末上去了,爸爸不忘记大度地又挖了一调羹猪油下去,碧绿遇到猪油一下子更加碧绿,关键是蒜叶独特的香在猪油的煸炒下一下子散发出来,钻进了酱红色的米粒里,此时,华士酱油独特的鲜香味也开始出来了,那个火腿香虽然没有多少,但夹杂了这么一丝一缕,倒也是别有风味,在火力的加持下,米粒开始有一点焦香味发出,这时,最后的油条末上去了,这油条末就仿佛撒了一锅炒香的芝麻一般,不仅增加了香度,而且还增加了完全不一样的咀嚼的口感,这是爸爸自己都得意非凡的神来之笔。一锅香气扑鼻的酱油炒饭完成了,仿佛是变戏法一般,原本什么都没有的家里,不一会,爸爸手里就诞生了色香味俱全的炒饭。
可想而知这样的结果是什么了,爸爸其实是早就预料到会是什么结果的,因为每个人都吃了原本分量的一倍,只有爸爸自己,吃了原来饭量的一半,而那时的我们,似乎意犹未尽,最好铁锅里还有这么一锅酱油炒饭,可以让我们已经撑饱的肚子里,再撑一碗这样的美味。关键爸爸的酱油炒饭还做得特别有型,先是盛在小公碗里,然后拿一个盆子,一碗满满的炒饭上合一个盆子,一倒扣,就是一碗圆溜溜的非常有仪式感的炒饭了。
写完这些,似乎我齿颊依然留有酱油炒饭带来的的各式鲜香,以至于,恨不得也亲自下厨复制一下爸爸另有一功的酱油炒饭,不仅仅是为了给家人也尝尝我爸爸的味道,更是为了那难以忘却的纪念,那个年代独特的酱油炒饭。只是一看时间,才早晨五点四十。但我相信,我一定会做一次和爸爸一模一样的酱油炒饭的,一定会的。
本文图片由网络朋友提供和AI图画制作,特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