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的凭票供应
我们童年时最想不明白的就是凭票供应,那个时候,似乎所有的东西都需要凭票供应,特别是过年,那真的是凭票供应的高峰了,谁要是那个时候找不到购粮证,那就真的是要急死个人了。因为所有过年分发给居民的票都要通过购粮证来领取的。那似乎也是作为居民户最牛最值得自豪的事情了,难怪那时居民户是多么的令人羡慕,只是我一家乃至华士的爸爸妈妈老家的亲戚,竟然也都是居民户口,所以也就没有比较了。反正那个时候,居民户的票是过年最牛的事。还有一句话一定要说的,那就是,如果没有票券,那基本就买不到什么东西了。本就东西不多的店里,几乎大多数都是要票的。
一般都是离过年还有半个月左右,票就由管区阿姨来通知领取了,阿姨会关照,不要急着去领,因为开始两天,都是老阿姨老阿婆排队,那真的是西大街上难得的风景,队伍一直排到五管区的几十米开外,我一般都是选择最空的时间去,管区阿姨早就已经列好表,只要清单一核对,各式各样的图章噼噼啪啪一阵盖,然后一叠五彩缤纷的纸就夹在购粮证里了,我们家属于大户人家,那一叠纸也是最厚的。我和附近的阿婆不一样,从来不在那里有心有相,还要蘸着吐沫一张张的点,我是拿了就跑,那时的管区阿姨是多少认真了,怎么可能多给一张或者少发一张?况且,几年来都是我去领票,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次错误。
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要看看今年过年有什么了。最厚的一叠一定是豆制品券,豆腐的、豆腐干的、发芽豆的、油胚的、百叶的、百叶糕的,还有一张红纸是两篓无锡油面筋的,这些豆制品足足可以吃到春二三月草青青的日子,然后购粮证里面还有两瓶华士酱油、两瓶江阴酿造厂的秋油酱油、还有木耳券、香菇券、香烟券、冬笋券、青菜券、白菜券、鱼券、肉券、鸡券、甚至还有火腿券、香肠券,反正过年时要吃的所有东西基本都是发券的,这些东西全部买下来,起码一百元以上,那可是我人民医院工作十多年的妈妈两个月的工资哦,所以,许多人家还是不可能全部去买了,因为实在不可能有这么多的钱去吃。
除了券以外,还有许多是另外记在购粮证上的,什么糯米呀、赤豆呀、糖呀的,搞得好,快要过年了,还会突然再增发一点其他东西的券,那真的是乐坏了我们这些小孩子啦,那可是一年到头难得看得见的东西哦,有券,爸爸妈妈一定不会舍弃的,所有的东西都会让我们去买,我的年龄不尴不尬正好轮上,所以绝大多数的凭票供应的东西都是我负责采购的。
那个时候天还没有亮,我就拎四个篮子出发了,菜场离家不远,也就几十米上百米的距离,四个篮子,是要排四个队,那时,所有买东西的地方都像不要钱的疯抢一般,不排队自然不行。所以,天没有亮我就要去排队了,我算好的,还有的人更绝,家就住菜场附近,搬了几块大黄石,垫一张报纸,就算是代表人在排队了,石在人在,所有排队的都认,自然我带去的篮子就更加认了,只是,如果开始开卖,那就顾不得你了,你赶在这个时候去顶替篮子或者石头都承认的,但要是你到不了,那对不起,就等于白排队了。
七十年代凭票供应的春节物资
所以过年排队最担心的就是马上开卖了,哥哥或者弟弟没有到,那真的是急得跳脚也没有办法的事,所以,我那时排队有规矩,哪里最先卖,哪里货物最紧缺就首先排哪里,基本都是先排豆制品的豆腐,然后是肉墩头的鲜肉,最后才是菜场的青菜或者冰鱼,至于在南货店买的,往往要大年小夜才会去买,有的时候,掌握了买鱼的规矩,鱼券压着等到大年夜上午,所有的冰鲢鱼草鱼卖光了,竟然会出现新鲜的大青鱼或者鳊鱼鲫鱼,那就赚大发了,喜得有票的兴高采烈,票用完的顿脚顿手的懊恼,我对于鱼从来不起劲,买什么都不吃,只是,每天都会到菜场办公室门口打听或者偷听,了解内幕消息,手里的鱼票就是不出手,再好的鲢鱼草鱼也不买,因为知道有青鱼什么的会来。
那个年代拿着这些花花绿绿的票买东西是真的心情舒畅,实在是豪横呀,竟然是平时看都看不见的十元大钞,眼睛眨也不眨地付出去:拿去!那种感觉实在是太好了!那个时候,一天的文亨桥菜场要跑十七八遍,特别是前进副食品商店,经常会突然出现记账的春节物资卖,什么茨菇呀、金针菜呀,咸肉呀什么的,我都是一次又一次地在这些店里晃荡,探听消息,当然,最关注的就是糖果柜台会不会有高级的上海糖果来,比如大白兔奶糖呀、花生牛轧糖呀、话梅糖什么的,那就比买任何东西都要激动了,因为这些糖往往只有十几斤,卖完就歇搁!
所有的这些票都由我一个人掌管,那时的我应该初高中了,已经会统筹、会算计,从来不可能出现有票没货,或者有货没票的事,许多时候我还能规定票是十斤鱼,我能够买到十五六斤这样的,这就是经常侵淫在这里的技巧。等到身边最后一张票没有了,那一定是大年夜的下午了。
除了这些凭票供应的,其他还有许多是需要票的,而且这样的票不是家家户户都可能有的,比如自行车票、手表票、台钟票、食品公司的鸡脚票、肉骨头票、鸡骨架票、后来的电视机票等等等等,那就是要去政府部门审批才可能有的东西,我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不愿意去求人,也不愿意去走关系,所以,一般这些票都不可能拥有,除了有一次父亲不知道去哪里申请到的永久牌自行车票,让我们花一百二十元钱买到一辆自行车,那远比今天买到一辆汽车要神气多了。
我那时结婚,要觅一张孔雀黑白电视机票,也是求爹爹拜奶奶的,最后还是问叔叔婶娘凑了一百多张侨汇券才买了一台日立彩色电视机,作为结婚家具中唯一最值钱的东西。那几乎是一套家具的钱哦。 凭票供应的日子,一直到改革开放,所有商店里的东西越来越丰富,已经实在不再需要凭票供应的时候,当每年发的票券不再引人关注的时候,凭票供应也就寿终正寝了。那应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了。
本文图片由网络及豆包AI图画制作,特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