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五代越窑秘色青釉浮雕瑞兽花口三足盘高水平的制瓷技术

单眼皮小妞 2024-03-27 03:04:45

秘色瓷:就是通常所说的越窑,泛指东汉至宋一脉相承的青瓷体系,窑址主要分布在今浙江上虞、余姚、绍兴、宁波等地。这里原是古越族人居住地,东周时为越国政治中心,唐时称越州,越窑因此得名。唐代中朝,余姚县上林湖窑产品因质地超众被朝廷录为贡瓷,并置官监烧。越窑自东汉开始生产,经三国、两晋、南朝、唐,一直到宋,延续千余年,经历了创造、成熟、发展、繁荣和衰落几个大的段落,它是中国南方青瓷生产的重要产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越窑青瓷是中国最早的“母亲瓷”,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内涵越窑最为丰富的古窑系陶瓷之一。越窑瓷器胎质细腻、釉色温润,以青翠晶莹名闻天下。早在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便将越窑列为唐代诸名窑之首。品质愈发晶莹的越窑备受文人雅土推崇,有“类玉”、“类冰”及“千峰翠色”等赞誉。晚唐起,越瓷中的贡品又得了一个堪称千古绝唱的称谓———秘色瓷。

藏品尺寸;高6.5cm 口径22.2cm 底徑15cm

秘色瓷之所以被抬到一个神秘的地位,主要是技术上难度极高。青瓷的釉色如何,除了釉料配方,几乎全靠窑炉火候的把握。不同的火候、气氛,釉色可以相去很远。要想使釉色青翠、匀净,而且稳定地烧出同样的釉色,那种高难技术一定是秘不示人的。秘色瓷在晚唐时期烧制成功,不久之后,五代钱氏吴越国就把烧造秘色瓷的窑口划归官办,命它专烧贡瓷,的确是臣庶不得使用,它当然远离百姓,高高在上了。

当时的陶瓷不但坚固耐用,而且质量较高,有耐酸碱,盛食不变味,易洗涤等特点。瓷器表面细腻光滑,滋润似玉,呈半透明色,极富美感。因此,六朝时期有“陶瓷时代”的美誉。东汉后期,烧制青瓷的技术已基本成熟,在迅速发展和工艺长进的基础上,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青瓷的烧制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制瓷业的地域由南向北,几乎遍及全国。因此促使它不断发展,呈现丰富多彩、欣欣向荣的局面。

藏品尺寸;高6.5cm 口径22.2cm 底徑15cm

本品胎体轻薄,造工规整细腻,釉质极其平滑,入手温润如玉,釉质极其细腻匀净,如秋水碧玉,古朴典雅,造型秀美,釉层透明莹润,剔刻精彩,釉色青绿,釉层莹润,如玉清澈,积釉处呈湖绿色,观察自然界之物状,提梁其内在形与气,洗去其外在铅华,把自然美升华成艺术美,釉色青翠可人,釉面莹润亮丽,线条流畅, 神态自然,流传有序,更为难得,釉色之匀净萃雅,颇与秘色相合,釉面均匀,釉色青翠欲滴,釉光润泽,宝光内蕴,充满艺术魅力,为越窑秘色瓷典型器,显示出当时高水平的制瓷技术,为五代越窑之上品。

秘色瓷不论在工艺上还是在艺术特色上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首先表现为“材质之美”,即体现在胎质和釉色上,秘色瓷的最大特色就是胎质细腻、釉色纯正,具有十分自然的艺术效果。其次是“造型之美”,在造型上皆遵从对称、均衡、主从协调等形式美法则,简洁明快,朴实无华,并且非常注重实用和审美的结合。最后则是纹饰之美,秘色瓷以线刻和薄意雕刻作为主要装饰手法,使得器物的纹饰与釉色及造型相得益彰,呈现出清纯雅致的艺术风格。 

藏品尺寸;高6.5cm 口径22.2cm 底徑15cm

越窑烧制出的其他青瓷一般釉色偏黄,但秘色瓷却是青绿色,色彩淡雅柔和。在中国古代,青色与红色、黄色、白色和黑色一起被统称为“五方正色”。也就是古代人认为纯正的颜色,而在这五种颜色中,青色被认为是神兽青龙的形象,中国自古对龙就十分崇拜,自然也就将青色视为“五方正色”之首。秘色瓷的釉色为青绿色,受到皇家的推崇也就不足为奇了。秘色瓷之所以被皇家推崇,是因为它代表着古代文人士大夫所推崇的简约与恬淡之美。

秘色瓷虽然没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等后世瓷器那样的繁复纹饰,但它的美源于自然,也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虽然秘色瓷的烧制技术已经近乎失传,但它所代表的中国传统审美却依然扎根于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据说这种瓷器除了皇室成员之外,其他任何人无权享用。凡是有幸见到秘色瓷的人,无不为它的精美绝伦所倾倒。要烧成这种瓷器,必须使用一种不为人知的绝密配方。据瓷库中国专家考证,到目前为止还未明确掌握秘色瓷仿制技艺,千年之争也是千年一叹。

0 阅读:0

单眼皮小妞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