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的读书会,都聊些什么?|象群6月共享会

大安于隅 2022-06-20 13:30:51

6月,象群共读圈发生了一点小变化:

(* 象群群聊记录)

于是,6月上旬我们进行了第一次手边书的“共享会”,有10位小姐姐参与其中,共分享了7本书籍。

在柳浪闻莺公园的鸟鸣声中,我们从10点多一直聊到了13点多,到最后,我脑袋都晕晕的了,因为想要吸收每一条信息,着实快“吃”撑了…

(* 在柳浪闻莺树林里的象群读书会)

回头来看,也许可以将零散聊出的内容归为以下两大主题:

一是,关于情绪认知;

二是,关于世界认知。

先看第一部分。

● 情绪认知

提到认知之前,先讲讲元认知。

关于元认知,百度百科里写到一句话,它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即我们对自身感觉、情绪、思维等认知活动本身的再感知、再记忆、再思维。

圈友Jasper在分享《切换思维,改变人生》一书时,提到了元认知。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美国博士,她提出,我们可以通过后天思维的改变转而影响大脑,即mind和brain的关系。

“就像我们选择的食物会影响到我们身体,我们选择往脑袋里放什么思想,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大脑。”

Jasper提到她之前对负面情绪的处理方式。在她意识到自己心里有气时,她便把这份情绪用笔写下来,在这种字面呈现中,重新去看这件事情,心里会舒服一点,也会看到更多的解决方式。

巧的是,她在这本书里,也看到作者在推荐这种方法,书中称为“21天思维切换计划”。即如果你意识到自己有一个负面想法,想要做出思维方式上的改变,便可尝试作者推荐的五步法(如图),其中便包含回忆、书写和实施。每天按照五步法践行5分钟,坚持上21天,便有可能迎来元认知上的变化。

(* 图片来自于《切换思维,改变人生》)

而关于情绪认知这块,圈友Amy在对《映瞳》一书的分享中也提到了。

“只有对自己的需求和情绪有了觉察,才能有好的状态去面对孩子。”

Amy发现,当自己收起几乎要迸发出的情绪时,本来调皮的孩子会主动和Amy说对不起,其实孩子什么都懂,她看到了另一种和孩子相处的方式。

类似的,圈友Judy在分享《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这本书时,提到了投射和收回能量的概念。就像看电影一样,这本书认为我们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我们在幕布上的投射。

“我们的情绪、看法,都是我们自己的创造。”

当我们有负面情绪时,当我们意识到这份情绪是我们自己创造出的,我们其实是可以收回这份能量的。意识到,然后收回。而这个收回的动作,是需要练习的。

由于时间关系,分享会结束后,我又在群里问了Judy一个相关问题:

Judy回复说:

圈友Jessica帮我做了另一种形象解释。

她说,可以用国王和大臣来打比方,升起的负面情绪是其中一位大臣,我作为国王,可以选择此时让这个大臣表达,也可以选择不让他表达,转而让其他大臣上场。这让我想起《头脑特工队》这部经典动画,它也是将我们的各种心理元素拟人化,其实质是增强我们对自己情绪的元认知。

无论是那种比喻形式,这里面传达出的一个共同信号便是,这个剧本始终是由我自己主导和撰写的。我觉得自己还没到达可以随意收回能量或指挥任意大臣的程度,我要如何主导我的剧本,是一个值得琢磨的问题。

而对于圈友姗而言,罗素写的《幸福之路》这本书,对她的主导剧本帮助很大。罗素是一位数学家、哲学家,表达上有很强的逻辑性。相比于其他身心灵书籍,罗素是在用公式来推理如何走向幸福。

姗说,这很符合她的思维方式,很受用。所以,一旦她感觉到自己有些负面情绪的时候,她就会看目录翻到相应章节,读完会舒服很多。

期间,圈友Jasper提到一个关于情绪的能量值,如圈友Judy找到的图例所示,我们的每一种情绪其实都可以进行量化的。巧的是,圈友Jessica最近也正在听关于聆听特定赫兹帮助心灵疗愈的资料。

(* 图片来自网络)

无形的情绪和有形的物理能量之间的关系,倒是个很有意思的可以探索一番的话题。

以上是关于情绪认知的分享记录。接下来,围绕世界认知,进行第二部分的回顾。

● 世界认知

圈友Jing在分享《自然观察达人养成术》时,提到我们接触和认识自然的方式。她提到了我们的“五感”。当看到一朵花时,除了拿出手机去拍照外,我们还可以摸摸它、闻闻它,还可以感觉叶子的触感和味道。

Jing还带着我们一起玩了五感游戏“种子对对碰”。感受自己手里和同伴手里的种子,只通过触觉,来找到一样的种子同伴。

(* Jing带着我们玩自然游戏)

Jing还在上一个自然观察的课程。我看了她分享的这个也为成年人朋友提供自然体验活动的机构,看到他们所提倡的自然观察是“观察-提问1-思考1-观察-提问2-思考2”的循环路径。在自然观察中去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去跳出我们惯常的提问或思维模式,去改变我们对一片叶子、一朵花的元认知。

(* 图片来自公众号木目)

圈友Jasper提到她也在上一门自然笔记相关课程。我之前所理解的自然笔记,是面对一个自然物,画下我所看见的样子,不用讲究自己是否会画画,重点在于观察,而不在于呈现的完美度。

(* 翻出了自己早年的自然笔记…)

这里Jasper对自然笔记的认识又更进一步,她说重点不在于画,而在于画之前的过程。比如面对一株植物,你如何提问。

“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看的,这些都会体现在你画的自然笔记里。”

换句话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自然笔记不是一幅画,而是我们看待身边自然的方式。

在书的引领下,我们审视着自己对自然的元认知。同时,我们对社会的元认知也在讨论中被反复掂量。

圈友Cecilia便分享了最近很受推荐的政经类书籍《置身事内》,她提到了以前的分税制,让地方财政收入高于中央,税制改革后,中央税收收入增加,地方为了自我发展,转而通过土地买卖等其他方式来寻找利润空间。

Cecilia说,以前没有想过原来中央和地方之间,也有博弈关系的存在。她想起前几天看到中央发布消息,核酸检测费用由地方政府自行承担,之后杭州政府似乎很快就将48小时核酸要求延长至了72小时,想来这些都是有因果关系的。

“可能是年纪大了,会对社会现象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越来越感兴趣了。”

圈友Jing说,以前只是觉得官民有别,没有想过要去看到官之间的地区、层级之类的差别。圈友姗觉得,越是我们普通老百姓,越是有必要去多看看这类书籍,不然在政策面前,可能只有不解和抱怨。

关于政治经济,这本《置身事内》算是面向大众的读物了,圈友雅分享的《政治秩序的起源》,则更偏学术类一些。作者是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弗朗西斯·福山。这本书从人类起源开始写起,一直聊到法国大革命时代,期间,作者通过举证、推演等方式论证了一些惯常观点所存有的瑕疵,比如达尔文进化论这种的。

圈友雅提到一个例子,我们一直觉得生男可以传宗接代,但从基因传递角度上看,若生了儿子XY,则Y将有一半几率失传于后代,若生了女儿XX,X却是更能有机会得到传递的。所以,换句话说,女儿在基因上更具有传宗接代的稳定性。

另外还比如社会发展并不一定会按照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顺序进行,在作者将中国和印度作了比较参照之后。

“这本书对我们习以为常的观点,做出了不一样的思考。”

接触不一样的观点,这些差异或许能帮我们看到我们的元认知层面,我们以前为什么会这么想,别人想法的价值在哪里,哪种看法更接近真相、远离偏见。

我们的观念会随所接触到的信息而变化,圈友姗在分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小说《长日将尽》时,也对变化这件事情提出了困惑。

这部小说是关于一位管家的回忆,战争期间,管家在同一幢房子里服务于一个国家,之后又再服务于原先主人的敌国,可以毫不冲突。姗说,从以前到现在,我们是不是也在不停迎合社会标准,无论在哪个世代。一直在变,好像没有什么是亘古不变的。这部小说的主题是关于时间、记忆和自我欺骗。

我想,我们或许便是在这变与不变、辨与不辨中,更替着我们的认知。

这场共享会也让我们得到了认知互补,很开心能够和象群、和大家一起变化着。

- 此次象群6月共享会提到的书籍 -

《自然观察达人养成术》

《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

《置身事内》

《长日将尽》

《幸福之路》

《切换思维,改变人生》

《政治秩序的起源》

《映瞳》

- 象群共读圈 -

由小姐姐们组成的迷你共读小组

不做最好,只做最适合我们的读书会

坐标杭城,欢迎一起来读书~

撰文/ 王大安

世界本质探究者 / 生活学徒

·以文会友 寻遇同类·

公众号:大安于隅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