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了!这个美国人写的中国故事!|聊书《寻路中国》

大安于隅 2022-03-08 18:07:37

——— 大安聊书系列 ———

想聊一本书,但又不止想聊这本书

【书名】

《寻路中国》

【推荐阅读人群】

对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社会感兴趣对非虚构写作感兴趣的朋友们

【类别】

社科视野 非虚构文学

这本书真的很好看…没想到一个美国人写的中国故事这么好看…

这本书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何伟驾车,循着长城沿线一路开过去,记叙了这一路的所见所闻;

第二部分是写何伟驻扎在北京三岔村的生活,并特写了自己所租房子的管理人魏子淇一家的故事;

第三部分则是何伟对丽水一个经济开发区工厂生活的叙述。

这本书好看的点,主要在于:

●有生活

虽然是美国期刊作者,但何伟的叙事视角却不是围绕着大人物、大事件进行。他所写的,不是热点,而是生活在中国社会里的,那普普通通的路人、农民、工人的事情。

何伟是切切实实走进了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场景里,和他们交流,甚至一起吃住。所以,他的叙述读起来,一点也不空或抽象,满眼都是接地气的生活气息,让作为中国读者的我,读起来觉得实在,甚而有种亲切。

而同时,他也让我看到了我所不了解的部分中国社会。比如农村里的选举、工业区里工人和师傅的流动生活、民间马戏班的辗转生存。他深入到了我没有去过的地方,我在一个外国人笔下,更新着对中国这片土地的认知…

●有故事感的生活

另外,他所呈现的琐碎的中国人生活,读起来一点也不流水账,充满了故事感。

首先,这个故事感来自于他作为外国记者的旁观视角。他很自然地就捕捉到了我们眼中熟悉事物的另一面,有时以困惑疑问,有时以幽默描绘,有时又以无奈感慨的形式呈现在叙述中。

比如第一部分写长城公路旅行的时候,他从中国驾照考试题目中摘取了一些,对在中国开车的困难度进行了生动描绘,看的时候,觉得又好笑,又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是事实。

然后,他在写作描绘上也很有故事感。有场景、有情节,还有活灵活现的对话。像是用镜头在展现故事,让人很容易就沉浸在他的场景里。

比如在农村这部分中,他有写到魏子淇的儿子生病住院需要输血的事情。何伟担心血的来源问题,他将医生和自己的争论如实记录了下来,让人感觉到医院的强势以及现场的紧张感。

比如工业区这部分中,对外出打工的陶家姐妹的描写。首先是陶家小妹来王老板工厂的面试场景,一个老练、执着的小姑娘形象马上立了起来。

后面继而写到陶家一家人的生活,包括好几次在陶家的饭局场景,让人看到陶家姐妹的日常一面。以及最后,工厂要搬迁,陶家姐妹和家里人的斡旋和最后的离去抉择,在和妈妈隔街的对喊和哭泣中,显得如此动人,却又如此真实和日常。

何伟的叙述不仅呈现了生活,还将生活里的人物呈现得具体生动又有故事感。

除了陶家姐妹一家,还有三岔村的魏子淇一家。对于魏子淇从农民到商人再到政客的转变描写,真的是让人印象深刻。

而且这个人物不是片面的,当魏子淇对着城里人时,他会穿上讲究的衣服,用上讲究的烟;当对着家里老婆时,他是主宰专断、沉默于自己秘密规划之中的;当面对儿子时,他是严肃又保守着显露爱意的父亲。读的过程里,仿佛就能想象出魏子淇的样子了,一个让人觉得就是活在身边的中国男人、农民和父亲。

虽然何伟写的都是日常生活,但他笔下的生活却充满了戏剧性,虽然是非虚构作品,看起来却很吊人的阅读欲~

也许,他的故事感,正是来自于他的非虚构,来自于他对生活的真实描写。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故事。

●有观察

何伟这本书的视角是从一个外国旁观者的角度写的。文字工作者的敏感性,加上他自身的好奇心,他观察到了很多中国特色的生活细节。

比如工厂里,人们和老板进行工资博弈的方式,顺带着对温州商人经商风格的描述,比如先生产成品再去找客户的冒险式经营、对重大决定秘而不宣,以此增加对工人们的掌控力度等。

比如农村里,村民们进行选举博弈的过程,如何一步步探测彼此心意,如何在这探测中各自保全自己的最大利益。

比如租车经历里,对灰色地带的体会,在中国好像事后解释总比事前许可要容易得多。

有时候读起来的感觉是:哦?是这样的么?我怎么没发现!

有时候读起来的感觉又是:对,就是这样的!我怎么也没发现?!

●有格局感的观察

何伟的观察里有细节,同时,他也是有意识地在一个社会大环境的背景下进行的。他的镜头里有特写,也会同时在叙述中,将镜头拉远,来总览中国社会的发展境况。

比如,长城公路游里,对中国私人汽车发展过程的描绘;经济开发区的长期拜访中,对中国城乡经济境况的描绘;在农民魏子淇一家的故事里,对中国农村发展转型和乡村生活方式变化的描绘。

这本书大概写于我还在读初高中的时候,那时候的我还只知道课堂和课本,在文字间去理解所谓的中国社会,却不曾想,在同时的时空里,有一个外国人竟比本土的我们还要深入这个社会的现实中,并且记录下了当时的社会样貌。

我们是在阅读和背诵中国,而何伟是真正在走读和理解中国。

距此书出版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何伟在其中描写的中国社会也已经成了过去。

当时,刚起步的农家乐经济,现在已经发展成乡村旅游、精品民宿等;当时,工业区里普遍的环境污染,现在环境问题已经得到了普遍而更严肃的重视;当时,国人的私人汽车拥有量刚刚步入旺盛增长期,现在则进入了车牌摇号、车辆限行的时代。

何伟的文字定格下了一个中国社会的切片。虽然已成过去,但还是能在这切片里,看到视角新鲜的熟悉感。

然后,当你回到当下的现实时,你会反思自己对所在社会的感知方式,我生活在这里,但我真的了解了这里的人和事了么?我是否理所当然地习惯了这里的一切,而失去了观察能力和去了解的动力?

虽然,何伟寻路上的中国已成历史,但这本书至今依旧经常被人们提起。除了何伟出色的非虚构写作方式外,也因为他让我们看见了一个我们或许不曾在意过的有血有肉的中国社会的一面,也因为他对中国的深入观察和用心理解,让我们看见了我们自己对这片土地的倦怠和忽略。

所以,最后,这本书的好看之处还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熟悉的生活,却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份熟悉里,那些不曾注意过的盲点们。

它们不会让人感到无知,而是会刺激出想去了解更多的欲望。

【一个人读书】

一本书,万种思考

一人读,百般生活

一位阅读热爱者的私人分享频道

撰文/ 王大安

世界本质探究者 / 生活学徒

·以文会友 寻遇同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