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的张家港河上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张家港河,那是我们去往江阴东南乡的必经之水路。从江阴东门码头出发,途经东横河在山观和周庄那里接上张家港河,然后沿着宽阔的张家港河一路往南,在经过祝塘河就到了父亲下放的农村文林;从华士码头出来,经过泰清河,同样接上北漍,顾山,长泾的张家港河,也可以到达文林。所以,幼小的时候,张家港河就是去往爸爸和两个哥哥的家的唯一一条路了。因而记忆深刻。
那时张家港河上的客班轮船
那个时候,我还知道我的奶奶家就紧挨着张家港河的陆桥周仓房,家里的仓房高高的风火墙与旁边的竹园与清澈的张家港河相映成辉,是父亲的童年最美好的回忆。而工作以后的我,竟然也一度在张家港河两侧的陆桥工作,自己的宿舍窗外就是波光粼粼的张家港河,那股独特的大河水味道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似乎我的一生都与张家港河有着说不清楚的联系……
过去的张家港河上
喜读历史,尤其喜欢地方史的我自然是关注张家港河的前世今生的,可江阴的军志也好,县志也吧,似乎根本没有张家港这一说的,宋朝的地图上从东面的令节港到西面的五斗港大大小小的十七八条港,也根本没有张家港的痕迹,就是明朝的地图也是一丝踪迹都没有。仔细翻阅各种资料,才总算找到了一点张家港的蛛丝马迹。
明朝江阴长江港口图
张家港最早是在过去江阴的镇山旁边一条被江潮和香山山涧水自然冲积出来的小沟渠,这样的沟渠,这一带有许多。因为这里基本都是由长江冲积出来的沙岛组成,明朝永乐四年,泰兴广陵镇的张抗得迁居这里的东漍沙,成了南沙张氏的始迁祖,他给当地七房庄的富户吴氏行船。明朝后期,这里的沙田大涨,张家因此在这里购买了许多的沙田,就在这里散枝开叶,逐渐形成了张家埭。
早先香山脚下的沟渠
为了方便灌溉,避免洪涝,张家后人就把香山流过来小涧与镇山旁冲出来的江潮沟挖通,并不断随着涨出来的沙田向长江移动,这条长只有三里的河流就成了张家埭重要的灌溉河渠。清康熙二年,根据大桥镇镇董吴翼提议命名为“张家港”。康熙三年(1664年)冬,江阴县衙正式批文命名此河为张家港。
张家后裔组织挖掘通江河道
但此时的张家港河,仍然仅仅只是江阴东乡乡村的一条有了名字的小河而已。直到上世纪的1958年,江阴县组织了大规模的对江阴东乡河道的疏通整治,由北至南,分别对张家港到北漍的七条老河进行了疏浚、加宽、取直,六万多江阴民工用了整个一个秋冬和一个春季,在1959年5月,完成了36千米的水道改造,不仅方便了两岸60万亩农田的灌溉,同时,极大的便利了水路交通运输。
上世纪疏浚张家港河道
为了提高它的影响力,江阴县把由七条河流开出来的大河,统称为张家港河。其中,相当一部分的河流是原东应天河的河道。张家港河开通不久,张家港就划归新成立的沙洲县管辖,张家港河也就由江阴市属河流变成了区域性河流。1968年,苏州地区再一次大面积疏浚张家港河,开辟申张线,沟通了常熟、苏州、昆山直至上海的航线,成为苏州市阳澄、虞西、新沙三区域和无锡市澄锡地区的一条通江引排骨干河道。全长达到了107.8公里,张家港河成为异军突起的太湖流域的重要水道。
1968年开通的张家港河申张线
张家港河这条横贯江阴中东部的干河,不仅沟通了江阴的东横河、应天河、祝塘河、东清河,不仅给这个地方带来了行洪、排涝、供水、航运等功能,在区域防洪排涝、水资源、水环境、通航等方面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童年所有的乘坐的客班轮船去常熟、北漍、祝塘、文林等地都得益于张家港河的开通。我相信,那也是当年东南乡的百姓唯一可以使用的交通工具和交通途径了,我们不能也不会忘记它。
张家港河1958年疏浚时的线路
而那个芳草萋萋、蒹霞苍苍的张家港入江口,由于张家港河的拓宽,一下子成为了重要的江南地区的入江下海口,几十年后,这个从江阴分出去的地方竟然成为重要的商港,连沙洲县也因此更名为张家港市,如今成为我国沿江最重要的对外经贸的港口,而因张家港而得名的张家港市更是一飞冲天,成为国内名列前茅的县级市,真可谓今非昔比。
如今一飞冲天的张家港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