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年,白马。
随着颜良头颅离开他的身躯,至少有三件事出现了变化:
官渡之战形势陡然逆转;关羽成为了大英雄;张辽的人生观被重塑。
张辽实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同样是不受信任,无兵无权,饱受排挤的降将,关羽竟然能够这么干?!
难道自己劣迹斑斑的人生,还有另一种可能?
......
君主本纪通常收录国家级重大影响的大事,普通的战役根本没有资格被收录其中。
但白马之战直接改变了历史。
即便它只是官渡之战中一个极小极小的前哨战,但也在《三国志·武帝纪》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
七年后,另一场精彩的遭遇战也被录入武帝纪,那便是白狼山之战。那场拯救了曹操生命的战斗,张辽猛地穿入凶悍的乌桓骑兵中,在乱军中斩杀了乌桓单于蹋顿。
这很难说不是受关羽的启发。
也就是说,关羽在其职业生涯之初,就曾两次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三国走向。
十年后,白马之战余威尚在。吴军大将吕蒙依旧颇为忌惮地评价:
关羽实熊虎也。
......
而官渡之战前,少府孔融还曾以袁绍军队的颜良、文丑勇冠三军而劝谏曹操应该投降完事:
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
没想到形势说变就变。关羽的这一刀,实际上是砍断了袁绍的脊梁骨。斩杀颜良、文丑后,袁军大为惊恐,士气一落千丈。
关羽兵力处于绝对劣势,他作为前锋的任务仅是将颜良拖住,等曹操率主力合围即可。关羽为何要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于万军中取敌将首级?他又是如何成功杀掉颜良的?
关羽阵斩颜良
199年二月,袁绍经过一年征战消灭了公孙瓒势力,随后又讨伐黑山军张燕的几十万军队。战争带来巨大消耗,百姓疲惫穷困,仓库没了库存。可袁绍仗着自己势头正盛,于200年正月又对曹操宣战。
在袁绍眼中,曹操地盘小,军队规模小,粮草不足。而反观自己在战胜劲敌公孙瓒后,整体实力达到了巅峰,无人能匹敌。
袁绍自认为有号令天下的优势。于是在时机不成熟、准备不充分、敌方实力不明的情况下,贸然出兵进攻曹操。
没想到曹操是个硬茬。
曹操先后占据东郡、兖州、徐州及青州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战胜了张邈、陈宫、袁术、吕布等一众狠人;收编30万流民精锐组成青州兵,收服何仪、刘辟等数万久经沙场的黄巾军,拥有了一支数量不算多但战斗力超强的军队;通过屯田,快速恢复农业生产,“所在积谷,仓廪皆满”,不再担心军粮不足的问题;袁绍占青、冀、 幽、并四州,曹操占司、豫、兖、徐四州,双方人口数量差距已并不大。
面对骄横的敌人,曹操将计就计,示敌以弱。
战争初期,曹操屯兵官渡时,“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有意控制派到官渡前线的军队规模。这让袁绍阵营从上到下都对曹操极为轻视。袁绍的谋臣审配、郭图就认为:
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今以明公之神武,跨河朔之强众,以伐曹氏。譬若覆手,今不时取,后难图也。
比敌人多十倍就将其包围,比敌人多五倍就进攻敌人,力量相当就可以交战。如今袁公英明睿智,加上人多势众,要去讨伐曹操,简直易如反掌。
而曹操则利用袁绍的骄傲轻敌,一再退却。
袁绍若要跟着步步进逼,就得不断拉长自己的补给线,分兵把守战略要地,经过再三分兵,袁绍就算再强势,也会成为了强弩之末了。
颜良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了白马。
自信心爆棚的袁绍
白马是黄河南岸边的一个渡口,对面黄河北岸便是军事重镇黎阳。
这两个据点正好凑成一对,成为了连接袁绍、曹操地盘的重要通道。
同时白马还是附近重要的交通枢纽。往北边,是重要据点延津;往南边则是著名的官渡。
曹操先是在延津安排了于禁的两千军队。然后曹操在黎阳、白马都布置了防守部队,让东郡太守刘延屯白马。
之所以这么干,显然就是打算层层设防。分别在延津、黎阳、白马设置三道防线死守,待将袁军锐气消耗得差不多后,曹军主力再在官渡以逸待劳与袁军决战。
显然曹操对他的老祖宗曹刿那一套是学得明明白白: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所以,按原计划曹操是打算来个防守反击的。
出于这个考虑,曹操还特地带着一支队伍出现在黎阳附近,想把袁军统统引诱过去。
袁绍军果然上钩了,只是咬钩的方式有点出乎意料。
200年二月,袁绍派大将郭图、淳于琼、颜良进围白马,攻东郡太守刘延,以保障主力渡河南进。袁绍自己则率主力进攻黎阳。
本来曹操认为袁绍比较谨慎,不会轻易分兵以免被各个击破。没想到袁绍竟然分兵同时攻打两个据点。
看到没有?就是这么自信。袁绍自认天下无敌,到哪都可以横着走了,他还想着要同时攻下白马、黎阳两道防线,加快进军速度。
袁绍这人,可真容易上钩,简直都被钓成翘嘴了啊。
既然袁绍如此“睿智”地分兵,这白给的机会,曹操要是不折腾一下都对不起观众了。
围攻白马的颜良那一队,是支偏师。曹操自然先要柿子捡软的捏。
官渡之战形势图(右上为白马之战)
该怎么弄呢?
荀攸认为,还可以把在白马的兵分一分,进一步提升获胜概率。
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公从之。
就这么一支偏师,荀攸竟然还说“兵少不敌”,可见曹操是真困难,荀攸作为谋士也是相当费心。
此时袁军深入太多,补给线拉长了肯定就有被截断的风险。
按照荀攸计策,曹操率兵到延津去,做出要绕后袭击袁军后方的样子。
袁绍这个大聪明没想到补给线可能会被断,如果断了后方补给,隔着黄河,颜良这支队伍还没打就得被困死饿死。
那袁军还不赶紧去救?等等,还得多带点人去,万一丢了补给线可就全完了。
但眼看白马就只差临门一脚,丢了多可惜,所以还得留人。留谁呢?
袁绍命令郭图、淳于琼分兵向西,进击延津。而留颜良继续进攻白马。
为何袁绍要用主力去救援后方延津?因为曹操也是用主力做佯攻。一旦后方被袭,粮草退路一断,就将面临灭顶之灾,所以用主力救援也很合理。
为何非要让颜良独自继续进攻白马呢?因为黄河以南就只有郭图、淳于琼、颜良三人。淳于琼作战能力并不强,后来火烧乌巢时,他率万余袁军都被曹操的5000轻兵杀得溃不成军。相比之下,颜良战斗力更强,更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而郭图只是谋臣,让其单独率主力救援后方显然不合适。
这样看来,让郭图搭配淳于琼,留下颜良单独率兵围白马是袁绍唯一的选择。
可问题是,颜良这个人,指挥能力奇差无比。
颜良是名闻天下的“河北五将”之一。所谓“河北五将”,指的是袁绍麾下五员大将:麹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五将骁勇善战,威名远扬。袁绍凭借“河北五将”得以统一河北,坐拥冀、幽、青、并四州之地。
但去掉滤镜,颜良这个人,虽然骁勇,但是不够沉着冷静。沮授评价他:
颜良性狭,虽骁勇,不可独任。
促狭的意思,就是脾性急、气量小,容易慌乱。这样看来颜良属于专业能力出众,但是情商不足,情绪不稳定之人。所以让其任主将,多少有点超越其能力范围。
虽然如此,在沮授再三反对下,袁绍仍坚持任命颜良为主将进攻白马。
因为缺乏应对方案,这一个萝卜一个坑,临时上哪找人去?
颜良之勇
关羽终于登场了。
在郭图、淳于琼等人率军奔赴延津后,曹操乃乘机率领轻兵迅速袭击颜良。
曹军是这样布置的:
曹军以中郎将张辽、偏将军关羽为前锋,曹操亲率裨将军徐晃等人继其后。
大队人马行进速度肯定会慢一点。让张辽、关羽作为前锋,就是让他们前去扰乱颜良的部署,将颜良拖住,减轻一点白马城内曹军的防守压力。
为什么要派张辽和关羽?
前提肯定是这两人实力不俗,尚且可以一战。
当然可能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
张辽和关羽都是不久前才投降。这两人的忠诚度令人怀疑,实际能力也还没摸清。曹操想借这场恶战试试两人的成色。就算万一这两人折了,也不会心疼。
所以炮灰才是关张两人的真实身份啊。
虽然双方兵力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可以大致了解到兵力对比。
前面荀攸建议声东击西分割袁军,那剩下的颜良军应该兵力等于或者低于曹操主力规模,否则曹操不会发起进攻。但张辽、关羽所率的只是前锋部队,其人数可能还占不到颜良军的三分之一。
所以张辽当时心态估计是崩的:自己之前跟随的都是何进、董卓、吕布这类混世魔王,这让张辽的经历可谓是劣迹斑斑。过往口碑不好,没兵没资源,没关系没背景,现在沦落到当炮灰的地步,难道人生就再无一丝希望了吗?
但关羽显然没把这些放在心上:
他本来就是一穷二白,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想想还能坏到哪里去?
从184年开始,他跟着刘备混了快20年了啊。但如今他们依旧四处漂泊。
这期间,他们什么困难没遇到过?
他们曾经被黄巾军围攻,刘备身负重伤以血污覆面趴在死人堆里诈死,后来被收尸的人用牛车拖走才躲过一劫。想必这一战,关羽也不好过。
他们曾经从陶谦手上意外获得徐州,但乐极生悲,在袁术吕布夹击下又很快失去了它。
在击败袁术后,刘备重获徐州,并安排关羽守下邳,但没多久又在曹操的进攻下他们再度失去徐州,刘备败逃投奔袁绍,关羽被生擒。
现在关羽什么都没有了,他只能寄人篱下、仰人鼻息。
不,也并非什么都没有,他还有一股打不垮的意志力。
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为什么如是说?因为猛士的过人之处便在于,即便被生活蹂躏千百遍,依旧坚持自我,依旧勇于在残破不堪的人生中寻找机会。
决不放弃!
就像眼下,关羽被当成炮灰,也没多少军队,他还能做什么?
不,还有机会。因为关羽还有万夫莫敌之勇。
他要靠这一仅有的优势来逆天改命!
关羽受迫不得不战
既然兵力处于绝对劣势,那么就别做击溃敌人的梦了。
唯一现实的可能,就是靠斩将干掉敌军大脑,让其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中。
这便是古代战场中的四大壮举之一:“斩将”。
故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但有人就会感到疑惑了:
看看人家都写得清清楚楚,这么做要冒着极大的风险。需要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
对面敌军把阵列好了,只要一冲敌军就箭矢如雨,能把人给射成刺猬。假如侥幸没死,那么到了军阵前又会有大批敌军士兵阻拦。如果命大能冲过去,敌军主将身边还有一群勇猛的护卫。
仅凭血肉之躯,就冲破这些阻拦,可能吗?
一般而言,可能性还真不大。
但这只是一般而言。关羽的这场仗,情况有所不同:
1、袁军的组织水平低下。前面说了,袁军深入敌军腹地,竟然连预防突袭的应急预案都没有,后方被包抄导致阵脚大乱。面对关羽张辽的突袭,袁军又怎能从容应对?
2、颜良的应变能力差。颜良性格促狭,容易慌乱。面对曹军出人意料地攻击,颜良哪还能冷静得下来?
良大惊,来逆战。
也就是说当时关羽所面对的,是乱成一团的袁军将士。
张辽还是按照通常的打法,带着队伍勇猛地冲入袁军阵地,两军混战在一起,战场十分混乱。
以数千咬住了上万,张辽是在用命拖住颜良,等曹操主力大军的到来。
而这混乱,就是关羽梦寐以求的机会。
还等谁呢!就现在!
关羽一把扯掉头盔上的标识,然后猛拍赤兔马,赤兔马长嘶一声,向着袁军阵地狂奔而去。
他的目标是颜良。
三国军队作战时,国君与主将的伞盖总是异常华丽。将帅的伞盖被称作“麾盖”,即伞盖顶端装饰有“麾”,那是一种髦(牦)牛尾毛编织成的饰物,远远看到这个物件就知道主将的位置了。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
极端危险的环境,让关羽爆发出无与伦比的战斗力。
魏军将士们,只是远远地看见一人一马在反向冲锋,这人凶神恶煞,让人不敢靠近。
袁军士兵们从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打法。这个人想干什么?送死还这么猛?身上也看不到什么标识物,或许他是一名袁军的斥候或者传令兵?
他是不要命的疯子。如果有人挡了他的道,不论是兵还是将,还来不及反应就成为了刀下之魂。
混乱的袁军,根本就没法阻挡。也没人敢阻挡。
这名来历不明的战将冲到颜良面前,两下就干掉他的护卫。让他有点猝不及防:前一刻还在想怎么调度指挥呢,下一刻就要刺刀见红和人拼命?
这是什么情况?之前都没遇到过这么打的啊。
在杀红了眼的关羽面前,完全不在状态的颜良,哪是其对手?
我们不可否认颜良身经百战、凶悍勇猛,“河北五将”岂是浪得虚名?!但是很可惜,他有点生不逢时。
武力爆表的关羽不是他所能抗衡的。
面对神一般的关羽,所有的反抗都是徒劳。
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几招过后,高下立判。
不甘,愤怒。然后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关羽果断无情地在万众之中刺死颜良,又用腰刀割下了他的首级,接着扬长而去。
身后是一片惊骇且无助的袁军将士。
这个战场,是专属他一人的舞台,其他人仅有当观众的资格而已。
关羽的冲锋
曹操还从来没有打过这样的仗。
怎么才刚开始打,就听说颜良被杀了?
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
这是什么情况?
一个降将、炮灰、先锋,轻轻松松就解决了他精心布局的一场围歼大战。
这让他曹某人情何以堪?
还好接下来曹操又指挥徐晃杀了文丑。
白马之战获胜后,曹操带着曹军撤退。袁绍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操当时的骑兵不足六百,而袁军达五六千骑。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袁军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曹操突然下令发起攻击。徐晃等人翻身上马,击杀了袁军的另一名大将:文丑,然后顺利退回官渡。
曹操这算勉强找回了面子。
一战就连杀颜良、文丑两位河北名将,袁绍军队的锐气遭受重挫。
沮授甚至有点失去信心,向袁绍建议:“宜徐持久,旷以日月。”
曹军实在太强,袁军一时无法战胜的,死了速胜这条心吧。
......
关羽因功被封为汉寿亭侯。但他认为杀颜良就算是帮了曹操天大的忙,足够回报曹操的厚待了。
于是关羽放弃了曹操的全部赏赐并留书出走,重归刘备。曹操敬慕关羽的忠诚,不许部将追赶。
忠肝义胆的传说,开始在天下广为流布。
凭借着这次辉煌的胜利,官渡之战开始吹响了决战的号角。
账号在全平台的统一名称:江樵品史,小编欢迎大家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