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发行直百钱的刘巴和法正比谁更厉害,为何其不如法正受重用?

品史学家江樵 2024-11-12 09:16:34

刘备在入蜀过程中,得到了一大批顶级谋士的辅佐。

这些谋士中,有不少都是名闻天下的人物,他们包括诸葛亮、庞统、法正等。

当然也有一些冷门人物,他们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出了不少力,但声誉却远不及前面几位,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刘巴。

要说刘巴有多厉害,我们从刘备、诸葛亮的评价中便可知一二。

刘备称刘巴的才智独一无二,只有自己才能用得好他:

子初才智绝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难独任也。

而诸葛亮也谦逊地表示自己比不上他:

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

可见刘巴的作用非同寻常。而诸葛亮评价法正,也只是赞扬其起到了阶段性作用:

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

可论重用程度,刘巴却远不及法正。刘备对法正委以重任,任命其为尚书令、护军将军。而刘巴的职位是尚书,直到法正死后才接替了尚书令的职位,也没得到军职。

刘巴究竟作出了什么突出的功劳?他和法正到底谁更厉害?为何刘备更加看重法正?

这当中其实暗藏着刘备精妙的用人之道。

颇受诸葛亮赞赏的刘巴

法正到底是不是刘备阵营数一数二的谋士?

在人们印象中,在刘备入蜀时,法正堪称刘备的谋主。进入益州后,法正在外掌握着益州首府蜀郡的行政大权,在内仍常为刘备出谋划策,其地位相当高。

甚至在夷陵之战大败后,诸葛亮还感慨: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那么法正的能力真有那么强吗?其实也不尽然。

法正的高光时刻主要有四个:接应刘备入蜀,参与制定《蜀科》,力劝刘备进军汉中,献计阵斩夏侯渊。

1、接应刘备入蜀

正如诸葛亮所说,法正接应刘备入蜀,在张松被杀之后,他的这个作用确实是无法替代。这个刘巴的确没法比。

2、参与制定《蜀科》

接下来参与制定《蜀科》,法正的表现就不太全面了。

《蜀科》的约束相对比较严,包括“八务、八戒、六恐、五惧”等内容。这让当地的豪强势力受到不小的打击,他们十分不满,甚至极为反对。

对此,法正提出应该参考当年汉高祖入关与民约法三章的先例,认为成都初定宜“缓刑弛禁”,放宽约束。

这个建议是明显偏颇的。之前益州在刘璋统治下,就是“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再加上东州派和益州派相互倾扎,导致益州社会秩序一片混乱,经济凋敝、民不聊生。

法正的建议,岂不是让刘备重走刘璋的老路?那么益州将重回混乱状态,永无宁日。

诸葛亮坚决反对,并特地写了《答法正书》回应法正。诸葛亮称,只有威之以法,用法治让人们明得失;限之以爵,量才使用,让大臣们珍惜荣誉。虽然是律法严明,但这样恩威并用,才能制约大臣百姓,营造理性的社会氛围。

通过这件事,可见法正因循守旧且不懂灵活变通,在政治谋略上存在明显短板。

3、力劝刘备进军汉中

接下来在刘备决定是否发动汉中之战时,法正提出了“汉中三策”:

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

有人认为正是靠“汉中三策”,才促使刘备下定决心与曹操争夺汉中。

但另一重要谋士黄权也曾一语道破攻打汉中的必要性:

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

可见是否打汉中的问题,是刘备阵营集体反复商议的结果,法正的建议并非无可替代,所以促成决策的功劳也不能全部算在法正的头上。

4、献计阵斩夏侯渊

在汉中策划斩杀夏侯渊,被视为法正的巅峰之作。

二十四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於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此战的确打得十分顺畅,屯兵定军山威胁魏军补给,迫使夏侯渊不得不前去决战,蜀军以逸待劳将魏军消耗一波后,再突然发起反击,一举将猝不及防的夏侯渊斩杀。

曹操都感叹这个打法的巧妙,称知道刘备想不出这个招,这些都是法正所教的。

但人们只看到法正在前线精准把握反击时机,却不知道制定计策的还另有其人:  

然卒破杜濩、朴胡,杀夏侯渊,据汉中,皆权本谋也。

也就是说,突然攻破杜濩、朴胡,杀了夏侯渊,占据汉中,其实都是黄权的计谋。    

这么看来,和刘备帐下其他谋士比较,法正并非能力最强的那一个。

法正

刘巴的经历很复杂。他是零陵郡烝阳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年轻时就很有名气。  

刘巴之父刘祥曾任江夏郡太守、荡寇将军,后来被刘表所杀。因为这个缘故,刘表多次征用刘巴,并推举刘巴为茂才,刘巴都没有接受。

刘巴对依附刘表的刘备也不感冒。208年曹操南征刘表后,荆楚一带的名士很多都跟从刘备而去,刘巴却北上投奔曹操。

对于这种归降人士,曹操一般先来一波高强度考验,优先把难题转给他们。例如之前官渡之战打颜良时,曹操就是安排关羽、张辽、徐晃等降将打的前锋。

所以曹操任命刘巴为掾,让其去争取荆州南部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巴对曹操说:“刘备势必是要占据荆州的,这样过去根本行不通。”曹操坚持道:“如果刘备想图谋荆州,我就派大军做你的后盾,跟在你后面。”

显然这是个无法完成的任务,赤壁之战过后,刘备很快就占领了荆州南部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刘巴的任务便全泡汤了。

刘巴没完成任务,感觉回去见曹操会很没面子,于是转而前往交州。但在交州,刘巴又与交趾郡太守士燮意见不合,只好转而投到益州刘璋手下。

214年,刘备夺取益州后,再无更好去处的刘巴只好前去向刘备谢罪,刘备并没有责怪刘巴,而是委以重任,任命其为左将军西曹掾。

而到了此时,刘巴才真正展现出自己的才能。

赤壁之战后形势图

刘备入蜀前,为了鼓励将士们奋勇作战,曾与众将士有过约定:“如果大事能成,刘璋府库里的东西任你们拿去,我是不会干预的。”

其实不仅让将士们自主零元购,刘备还大肆赏赐,赐予诸葛亮、法正、张飞及关羽四人黄金各五百斤,白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其他诸将也各有赏赐。

这样几轮赏赐下来,刘备手头就有点吃紧了。

及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军用不足,备甚忧之。

军队没钱了,那是很危险的。怎么办呢?刘巴想了一招妙计:

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市。”

刘巴的建议,是铸造新的直百五铢钱,一枚新钱价值相当于过去五铢钱的一百倍,从而让刘备集团得以掌握益州的经济命脉。

但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刘巴这不就是发行大额货币吗?这和董卓发行无文小钱,孙权发行“大泉当千”的货币又有什么区别?

但无论是无文小钱还是大泉当千都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老百姓后来还是改回以物易物的方式。

那么刘巴是如何让直百五铢钱广受市场欢迎,成为了三国期间发行量最大的货币呢?

这就包括两个操作:大面积快速投放,尽快稳定货币价值。

这两点几乎是这一时期同类货币的致命伤。比如孙权是强制将货币投入市场。  

吕蒙定荆州,赐钱一亿,钱既太贵,但有空名。

在吕蒙拿下荆州后,也不给其他额外赏赐了,而是送给了他价值一亿的新钱,你拿去慢慢花吧。

把大量新钱当奖赏给立功将士,这些将士想要兑现奖励就不得不充当区域代理,使用他们在地方上的权威,即便强买强卖也得将这些货币足额用出去。

这样做自然就会成功收获老百姓的一波鄙视。 

但刘巴不同,他的建议是让新钱与国营商品绑定,成为官方指定的货币。

因为蜀汉将盐、铁、锦等商品划为国营,老百姓要得到这些生活必需品,就得到官方指定的“官市”中去,用直百五铢钱购买。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用市场硬通货与新钱绑定,保证了其价值稳定可靠;通过各地的官市交易,可以迅速将新钱推广开来。

并且直百五铢钱,一枚就等于一百枚东汉五铢钱,更加轻便易携,更有助于提升市场流通效率,降低储存、损耗带来的流通成本。

这次成功的钱币革新极大地促进了商业发展。经济繁荣了,流进老百姓口袋的钱就变多了,这样即便有一些的通货膨胀,也能被减轻、抵消掉。

这样,国家和百姓实现双赢,蜀地很快出现了“田畴辟、仓裹器械利、蓄积饶”的繁荣的景象。   

后来,刘巴与诸葛亮、法正、李严、伊籍共同制定制定《蜀科》,奠定了蜀汉政权的法制基础。

因为刘巴的专业性,所以刘巴肯定着重于制定经济领域的相关律法。

这样看来,刘巴实际上可算是构建起了蜀汉经济的框架,其在钱币和经济上的革新,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三国时期的经济格局。

刘巴构建起蜀汉经济框架

正是靠着卓越的成绩,让刘巴得到了刘备的充分肯定。

子初才智绝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难独任也。

刘备认为刘巴的才能超凡,普通的领导者是难以人尽其才的。只有像他刘备这样的强者,才能够将其管好、用好。

这难免有点吹嘘自己管理能力天下无双的意味,但刘备这样说,也恰恰就能充分证明刘巴的价值。

那接下来问题就来了:既然刘巴这么优秀,其实力应该超过了法正,为何还要被安排屈居于法正之下呢?这是不是另一种劣币驱逐良币呢?

事实上,这是刘备巩固蜀汉政权的考虑。    

刘巴这个人能力也强,影响力也大,但就有一点不好,太过于清高。

刘巴为人清廉简朴,从不治理家资产业,为人恭顺安静、沉默寡言,朝堂之下从不和人私底下有交往,非公事不谈。

这样一个不进油盐的不粘锅,实在让人难以接近。

刘备也想过一些办法,用来拉近和刘巴的关系。有一次,他派张飞到刘巴家借宿。

这张飞是刘备的心腹,一般人肯定巴结都来不及,起码的尊敬总要有吧?但刘巴却异常冷淡,连话都懒得跟张飞说。

诸葛亮就去劝刘巴:张飞虽是一介武夫,但是非常仰慕你,你虽然一向清高,但是大家都是同僚,还是稍微降低下姿态比较好。

但刘巴不咸不淡地回了句:“大丈夫应该结交四海英雄豪杰,怎么能跟当兵的打交道呢?”

刘备一听十分气愤:“我是一心要平定天下的,这个刘子初总给我捣乱,我看他是不是想从我这借道去投奔曹操?”

张飞尝就巴宿,巴不与语,飞遂忿恚。诸葛亮谓巴曰:“张飞虽实武人,敬慕足下。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虽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巴曰:“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备闻之,怒曰:“孤欲定天下,而子初专乱之。其欲还北,假道于此,岂欲成孤事邪?”

刘巴能力强、影响大,个性还清高,刘备想方设法拉近距离,刘巴还不买账。这让刘备对其难以放心,如果重用刘巴,哪天他头脑一热,带着大量的资源投降了曹操或者孙权,那蜀汉岂不是危险了?

从刘备的愤怒中,似乎可以感受到一丝杀意。不过好在有诸葛亮帮忙说好话,刘巴才保住了他的地位和脑袋。

但刘备对刘巴的防备心理便根深蒂固。刘巴一直只是作为文职官员留在朝中,刘备从没打算给他单独带兵或者治理地方的机会。

刘备开始防备刘巴

但法正就不一样了。法正虽然能力算不得顶尖,睚眦必报的性格短板也很突出,但是在忠诚度上还是没得说的。

刘备拿下益州后,急需和蜀中豪强拉上关系,手下都劝刘备迎娶刘璋旧将吴壹之妹吴氏,但吴氏是刘璋已故兄长刘瑁之妻,刘备认为自己与刘瑁同族,这么做有违礼法。法正进谏认为,晋文公尚且可以娶亲侄之妻而未遭到礼法的抨击,何况刘备与刘瑁之间还不是亲戚关系。听了法正的建议后,刘备便开开心心地纳吴氏为夫人。

此外法正还奋不顾身地将刘备从凶险的战场拉出来。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决战之时,前线战斗一度十分激烈,刘备大怒不肯离开,现场十分危险,但众多手下又无人敢劝,只有法正站了出来。

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  

法正站在刘备前面,作挡箭状。刘备让法正注意躲箭,而法正则说:主公都这样不顾安危了,我还有什么怕的?刘备见此才冷静下来,和法正一起离开战场。    

一个能力不算顶尖,但忠诚且有缺点的手下,是颇让领导者感到放心的,因为好拿捏呀,起码不担心出什么岔子。

刘备心里很清楚,他给法正的这些待遇,远远超过了其能力水平,即便法正想投敌,也不可能在曹操或者孙权那里获得如此高的地位。

正是出于稳定局势的考虑。刘备最终决定,着力重用有缺点、能力一般但忠心的法正,对能力强但抓不住把柄的刘巴则限制性使用。

对于刘备而言,这或许是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人尽其才的最好办法吧。  

0 阅读:33
评论列表
  • 2024-11-13 08:46

    诸葛亮都说刘璋治理的益州,民殷国富,刘黄鼠接手以后就益州疲敝了,你居然造谣说民不聊生[得瑟]

品史学家江樵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