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先楚调任兰州军区司令员时,点名求调一人,周恩来:就他不行!

初雪谈历史 2023-07-14 09:21:01

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来自全国各界的662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第四野战军遴选了12为代表赴京参会,由罗荣桓率队,在北京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其中在中间一排左一左二的就是今天文章的主人公。

苏静(中间左一)韩先楚(中间左二)

中间一排左一的是苏静,他是林彪的爱将,在辽沈战役中林彪派他去第四纵队监军,对他颇为倚重,左二的就是旋风司令韩先楚,他们能从四野百万大军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都是非常杰出的人才。

1973年,韩先楚调任兰州军区司令员一职,在上任前,他给周总理打了个电话,点名要带一人一起去上任,但却遭到了周恩来的反对,这个让韩先楚特意开口的人就是苏静。

苏静1910年12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海澄县(今龙海市)海澄镇六口碑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七岁时在邻村一座私塾念四书五经,一年后就转入海澄镇南门外南院小学读书。

1925年,苏静小学毕业后来到了漳州城,进入省立第八中学求学,在当时,省立第八中学进步之风盛行,受进步思潮的影响,苏静的思想也在阅读进步书籍的过程中开始有了独立思考的方向。

第二年,苏静就开始参加了中共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无论是开会发言,还是组织上街游行活动,苏静都展现了与众不同的组织才能和过人胆识。

1929年从中学毕业后,苏静返回家乡成了一名小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他或许是感到教学技能的不足,还是心中始终涌动的热血在不断召唤,他又一次重返漳州城,次年,他又考入福建省立龙溪高级中学。

当时的省立龙溪中学正处于思想激荡的澎湃时期,苏静的学长们早在三年前就带着学生们走上街头宣传革命理论,还在学校里秘密建立了党组织,对革命向往不已的苏静因为在中学时有“反帝大同盟”的经验,刚入校就成为了学校的运动骨干与中坚力量。

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苏静数次组织运动,很快就被敌人盯上,为逃脱抓捕,苏静只能跟随父亲前往缅甸谋生。

到缅甸后,虽然远离了抓捕,日子也变得平静下来,但苏静的内心却非常焦虑,他仍然心系祖国,关心着祖国的发展,当时有个漳州老乡在仰光开了一家照相馆,苏静一有时间就去照相馆帮忙,收获了快乐的同时也学到了本领,并在以后的革命生涯中发挥了多次重要作用。

九一八事变后,国内民众群情激奋,苏静看准时机返回祖国,他先是到厦门找到同乡苏精诚,有着共同政治抱负的两人走到了一起,于1932年4月返回了海澄,在当地拉起了一支四十多人的队伍,苏精诚担任队长,苏静任政治委员。

4月20日,毛主席带领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苏静与苏精诚率领游击队报名参加了红军,他被安排到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所属的宣传队担任队长,贴标语、发传单、搞动员,漳州城的大街小巷有了他忙碌的身影,5月底苏静转入中央红军第一军团,随军撤出漳州回师中央苏区。

此后,苏静先后担任红一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员和侦查科科长,参加了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此时他虽然只是一军团的一个侦查参谋,但却是先锋中的先锋。

中央苏区红军长征后爬雪山、过草地,经历过的地方大多都是人迹罕至的荒凉地区,饥饿、疾病等伴随着红军指战员们,再加上当地民情与地形的不熟悉,这无疑都让红军危机四伏。

苏静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整个军团探路,部队行军打仗每到一地,其他人都能住下休息,唯独苏静等人不能休息,他还要立即带上侦察员出发,朝着军团首长定下的路线沿途侦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行走在深山老中,遍布毒蛇猛兽,危机四伏,有时候还会遇到地方民团和土匪的袭击骚扰,每一次侦察回来后,苏静也没有休息的时间,他必须连夜将侦察的情报分析汇总,将地形地貌、道路桥梁等画好,绘制成行军路线图,赶在第二天天亮前汇报给毛主席。

长此以往,苏静为中央红军绘制的路线图多达数百张,这些图纸现在仍有部分完好无损地保存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这些都是见证红军长征的珍贵资料。

对于苏静的贡献,聂荣臻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曾这样评价过苏静:“红军过草地,苏静同志在前面开路是有功的。”

事实上,其他人走一段路,苏静要走三遍,往往是先去探路再回来汇报,然后再跟着大部队又走一遍,因此他的长征路远不止两万五千里,在这个距离上加一倍都不止!

除了做军团的开路先锋外,苏静还利用自己在缅甸时学习的拍照技术,为红军拍摄了一系列的针对历史资料。此外,苏静还利用自己的文化知识与观察能力解决了很多部队行军中遇到的难题,例如红军转移时经常受到敌人飞机的袭击,给红军带来了很大伤亡,为了减少损失,苏静观察许久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躲避炸弹经验,这份报告汇报上去后立即引起重视,并在全军当中推广,自此之后,部队伤亡大大减少,苏静也因此得到了军首长的嘉奖。

到达陕北后,为谋求向北发展,林彪、左权带着苏静到瓦窑堡实地考察,不了陷入沙漠迷失了方向,眼看天色变黑,大家都焦急不已,唯独苏静非常镇定,这是左权推了推苏静说道:“大家都说你的点子多,别藏着掖着了,快想想办法吧!”

苏静没有说话,而是先下了马,把缰绳放开后,跟着马走,苏静所用的正是“老马识途”的方法,果然,大家靠着一匹马走出了沙漠,踏上了返程的路,这次事件也让林彪和左权对苏静的能力赞不绝口。

抗战爆发后,红一军团改编为115师,原军团的很多将领都要降一到两级担任各职位,苏静当时是侦查参谋,他不仅没有降职,反而还被提拔为侦查科科长,这背后正是因为林彪对他颇为赏识才破格提拔的。

1938年2月,日军进犯晋西南,115师分兵一部阻截敌人,3月2日,林彪带领部队向敌后运动,行进到隰县以北千家庄附近时,突然传来一声枪响,紧接着就是林彪落马,当时苏静正带着侦察排跟着林彪后面,他立即将林彪扶到了路边的沟坎下隐蔽,同时命令警卫员立即到后续部队中找医生,第二天,罗荣桓命令苏静到国民党防区调查此事。

苏静在调查后对整起事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发现这次事件不是故意的,只是一次误伤事件,因为当时天气较冷,林彪穿了一件在平型关战役中缴获的日本呢子大衣,被阎锡山部的一个警戒哨兵误认为是日军军官,这才开枪击中了林彪。

不久之后,卫立煌带着他的司令部刚到大宁不久,日军就悄悄地围了上来,罗荣桓和陈光立即命令苏静带一个营去掩护卫立煌,苏静骑着马一口气赶了十里路才追上卫立煌,向他通报了敌情。

卫立煌身边并没有多少部队,听了苏静的汇报里决定立即转移,然而为时已晚,日军已经发起围攻,苏静带着一个营的战士拼死抵挡,掩护卫立煌冲出了包围圈,随后苏静留下一个连断后,这个连扼守险隘死守了一天时间才撤退。

事后,卫立煌才发现二战区司令部的无线电密码被日军破译,这才有了这次围攻事件,国民党军对此一无所知,但却被苏静侦查到及时解围。

1938年,115师进驻到晋西孝义地区,国民党方面派了一名高参到115师,名义上是为了“联络”,实际上却是为了监视并收买我军情报,在他的一番动作下,115师师部一名掌握了核心机密的译电员被对方收买为他提供情报。

然而这人被收买还没几天,苏静就察觉到了,他不动声色地将这名译电员换掉后,连续数天宴请这名国民党高参,席间,双方都各怀心思,一直给对方灌酒,没一会儿,苏静就假装不胜酒力,胡言乱语中,故意泄露了一些八路军的“机密情报”。

1943年4月,苏静(右一)与罗荣桓(左三)、奥地利医生罗生特(左二)等合影

那名高参欣喜若狂,每天晚上回去后都会将在宴席上收集到的“情报”发给上司,而此时,苏静正躲在一旁的房间,细细听着发电机“滴滴答答”的声音,他根据这些声音将对方发出的电码记录在本基本上,通过故意谢露的内容与对方发电码反复对照,终于掌握了国民党的电报密码,此后,国民党的电报讯息毫无秘密可言,这其中苏静的作用非常巨大。

抗战胜利后,毛主席定下了进军东北的决策,1945年11月中旬,苏静跟随罗荣桓抵达沈阳,还是担任情报处长一职,随后又跟随林彪到了前线总指挥部任职。

当时林彪虽然是东北民主联军司令,但由于各部队都是在自己根据地之间活动,彼此没有电台联络,就连林彪这个司令员都不知道自己手下部队到底有多少人,有时候打起仗来还找不到自己部队,以致于在1946年初东北民主联军主力退到了松花江以北,士气低落,处境非常艰难。

在这种情况下,林彪决定让苏静出马,苏静接到命令后,立即组织了一百多名情报人员收集敌情,为林彪决策提供依据。

苏静到塔山传达总部首长指示,坚守阵地,寸土不失,保证友军攻下锦州

2月11日,苏静向林彪报告说敌89师有两个团脱离大部队抵达秀水河子,林彪当机立断组织优势兵力吃掉了这两个团,从而拿下了进军东北以来第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4月15日,林彪再一次根据苏静的情报在大洼歼灭敌军4400余人,战斗结束后,林彪对季宗权高兴地说道:“一个苏静等于百万雄兵。”

有了苏静提供的情报,林彪指挥也变得如臂驱使,作战效率大大提高,渐渐稳住了阵脚。

1948年辽沈战役爆发后,国共双方的决战焦点都放在了锦州,当时黄埔一期出身的范汉杰守卫锦州,此外,国民党还调集了十万大军从锦州与锦西葫芦岛方向增援,锦州与锦西只相隔了四十公里,可谓近在咫尺,加上无险可守,极易遭到国民党海军的炮火攻击,就连蒋介石都亲临葫芦岛督战,准备毕其功于一役。

苏静将军与女儿苏晓晴合影

东北野战军攻城部队伤亡一天天增大,林彪想要撤退北上,但考虑到毛主席的意见,只能背水一战,一边攻坚一边抽调部队死守塔山防线,然而国民党的十万大军重压而来,林彪担心塔山防线安危,下令让苏静前往塔山“督军”,就地督战。

就在林彪压力一天比一天大时,又是苏静挺身而出帮助林彪找到了突破口,他在深入前沿时发现2纵5师在攻打义县时曾采取了坑道迫近作业的攻城办法,部队伤亡较小,他立即意识到这个方法在攻城作战中的效果,赶紧找到林彪当面汇报了这件事,然而林彪未置可否,苏静跟着林彪多年,知道他没有表态那就是不同意,而且一句话也不想听第二遍,但为了减少攻城损失,他又去林彪的司令部讲了一遍。

这次林彪并没有再拖,对这个意见非常重视,指示攻城各部队立即采取坑道迫近作业,很快,锦州城就陷入了纵横交错的坑道之中,攻城部队伤亡减少很多,范汉杰一度计划乘我军伤亡增大时突围,等他看到纵横交错的坑道后,不禁仰天长叹道:“守城无望了!”

1949年10月15日,锦州解放,这次攻坚战让东北野战军积累了丰富的攻城经验,在此后的作战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一切的源头还是苏静!

辽沈战役结束后,平津战役随之开始,为了使北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得以在战火中保存,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力争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大军压境之下,傅作义接受了谈判的建议,苏静作为中共中央派出的谈判代表进入北平与傅作义谈判。

经过三次谈判,傅作义最终同意签署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书,然而在这次协议签订后,还出现了一个插曲差点让这次和平谈判前功尽弃。

在1946年的集宁、大同战役中,我军由于指挥失误导致大同没能攻下反而丧失了集宁,傅作义在取胜后发表了一封公开电,毛主席得知后非常愤怒地说:“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如今仅过了两年时间,双方地位已经发生了转变,毛主席以林彪和罗荣桓的名义写了一封信给傅作义,信中措辞非常严厉,历数了傅作义这些年来的罪行,声称要追究他的内战责任,这封信被林彪转交给了苏静,由于信还未封口,苏静看后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向上级建议先不要将这封信送给傅作义本人,林彪也觉得不妥,同意了苏静的建议,如此才得以让北平和平交接。

后来傅作义亲自到西柏坡,受到了毛主席等人的热烈欢迎,这也让傅作义放下了心中的包袱,对于苏静的冷静变通,傅作义充满了感激之情,解放后还多次送给苏静一些奢侈品以表谢意。

新中国成立后,苏静先后担任中南军区副参谋长兼人民武装部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部长等职,1970年起先后担任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国务院政工小组组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71年林彪飞机失事后,由于苏静在战争年代多次被林彪提拔,很多人都怀疑他,他不仅没有撇清关系,还说自己和林彪关系最密切,后来还是李先念在大会上说:“过去我们对苏静同志也不了解,只知道他给林彪当过副参谋长,现在一查反倒成了好事,我们反而对苏静同志了解得更清楚了。”

苏静家的住处与林彪家只隔了一条街,但解放后,苏静却只去了两次林彪的家,他的儿子不解地问道:“你过去和林彪那么熟,怎么不经常去林彪家串串门呢?”

面对儿子的疑惑,苏静平静地回答道:“没有直接工作关系,林彪因为过去受伤身体很不好,不方便去打扰。”

1973年,韩先楚调任兰州军区司令员,在调任前,他特意打电话给周恩来要苏静,当时苏静在国务院工作进展顺利,周恩来很是倚重,对于韩先楚的请求并没有答应,直接拒绝道:“你想要调谁都行,就他不行!”

韩先楚不死心,过了几天又打电话给周恩来求情,当时周恩来的态度依然坚决,无奈之下,韩先楚只能只身赴任。

除此之外,苏静在生活上的要求很低,除了抽烟的开支必须要保证外,其他方面都非常简单,对于身边的工作人员,苏静从来都不会提什么要求,就算是做错了事,苏静也不会批评。

有一次,苏静去中南海开会,打开车门以后又想起有一件东西没拿,就关上车门转身回去拿,司机张怀德听到苏静关车门的声音后,以为还和以往一样苏静是上了车的,没有看就开着车走了,等到苏静拿完东西出来却发现车不见了,他非常着急,还是警卫员帮他拦了一辆出租车才往中南海赶去。

到中南海后,出租车无法进去,苏静只能下车一路小跑赶往会场,会开完后,张怀德来向苏静承认错误,苏静不仅没有责骂,还让他好好工作。

后来四人帮倒台,地方形势好转,苏静向国务院提出了返回军队工作的请求,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还为他写了很好的鉴定,返回军队后,苏静的职务并不是很重要,有人就对他说:“你在国务院工作了这么长时间,应该去找熟悉的首长,给你安排一个合适的职务。”

对此,苏静一笑置之并没有放在心上,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长的迟浩田找苏静谈话,安排他做总参顾问,苏静明确表态道:“名誉职务就不要了。”

这简简单单的话语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胸怀,真正的淡泊名利,一心一意为党和人民做贡献。

1997年11月28日,苏静中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参考文献:

《福建党史月刊》记苏静中将

《党史博采》鲜为人知的儒将苏静

《湖南文史》我的父亲苏静将军

《领导文萃》名将无名——苏静将军传奇

0 阅读:0

初雪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