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良玉:手握80万大军,崇祯数次求救不出兵,亡国后却痛哭不止

枢密御史 2023-02-09 18:07:06

无论在任何时代,服从都是一个军人应尽的天职,一支强悍的军队一定是能够令行禁止、整齐划一的部队,也只有这样的军人才能够真正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要职责。

然而,在明朝时期却有这样一位将领,他的手中握有80万重兵,可是对于崇祯皇帝的求救却充耳不闻,将国家的安危视同儿戏。等到国破家亡之后,他又痛哭到吐血而亡,这位将领就是左良玉。

那么,左良玉到底为何要这么做呢?既然做了又为何会哭泣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他的故事。

摇摇欲坠的帝国

想要了解这其中的事情,还得从崇祯一朝开始说起。

公元1627年年仅16岁的崇祯皇帝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一般的情况下一个人在成为皇帝之后,都会感到庆幸和喜悦,可崇祯皇帝在登基之后却露出了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龙椅并不是权力的象征,而是一道令他苦不堪言的枷锁。当时,看似强盛的大明帝国早已危机四伏,内忧外患层出不穷。

接管这样一个帝国,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十分残酷的刑罚。明熹宗朱由校统治之初,东林党作为正义的化身,在诸多事件上都让明熹宗感到被这帮大臣绑架。

为了能够制衡东林党,同时也因为对魏忠贤十分信任,明熹宗任命魏忠贤为东厂提督和司礼太监,赋予了他极大的权力以此来打压东林党人员。

忠贤不过一人耳,外廷诸臣附之,遂至于此。

得到权力的魏忠贤果然没有辜负明熹宗的信任,在魏忠贤的打压之下,东林党几乎全军覆没。明熹宗对魏忠贤也越发宠信,不仅赐给他“顾命元臣”的印鉴,还加封他为“九千岁”,以此来彰显他的尊贵和地位。

看到皇帝对这名宦官都如此器重,各地的官员为了自己的仕途,自然也极力地讨好这位九千岁,用于疏通关系的银子自然要从百姓们的身上索取。

于是,各地的百姓在官员们的搜刮之下,日子变得愈发艰难。与此同时,各地的起义时有爆发,为了镇压起义朝廷不得不耗费巨大的军费,这样的内耗使大明王朝的国库日益空虚。

魏忠贤擅窃国柄,奸盗内帑,诬陷忠良。

努尔哈赤也在关外迅速崛起,成为了一股足以危及明朝安危的势力。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率军攻打宁远,准备一举攻破明朝的防线,进军中原。

所幸在袁崇焕的沉着指挥下,宁远的军民誓死坚守城池,用红衣大炮击败了努尔哈赤的军队。

虽然这一次后金的进攻没有对大明帝国造成致命的打击,但这也说明在后金的眼中,他们已经具备了挑战大明帝国的实力。

崇祯皇帝继位之后,国内又开始不断出现各种自然灾害,许多地区颗粒无收。在面对饥荒的威胁时,走投无路的饥民毅然决然地加入到了起义军的阵营当中。

面对这样的国家,崇祯皇帝的内心即便再强大,恐怕也很难高兴得起来。尽管如此,作为一位颇具抱负的少年天子,崇祯皇帝还是为挽救危局做出了一系列的举措。

崇祯皇帝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始终站在他自己身边的魏忠贤,崇祯知道如果不把魏忠贤处理掉,大臣们在上朝的时候,看着的永远不可能是坐在龙椅上的自己,而是站在自己身边的那名宦官。

因此,在搜集了足够的证据之后,崇祯皇帝便派出锦衣卫前去抓捕魏忠贤。这位叱诧风云的太监自知难逃一死,在锦衣卫到来之前便上吊自尽了。

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

难得的奇才

处理掉魏忠贤之后,崇祯皇帝便开始大胆启用各种人才。

作为国家安危与稳定的保障,军事人才是当时崇祯皇帝最急需的人才,左良玉便是在此时登上历史舞台,而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将领。

左良玉当时被任命为辽东车右营都司一职,这只是一个军队中的基层官职,按照此情况而言他本没有获得晋升的资格。

但崇祯皇帝太缺人了,再加上左良玉的确干得很出色,所以一步步得到了提拔。

年少时因为家境贫寒,左良玉很早便自谋生路,也因此沾染上了不少江湖习气。正是这种江湖习气,让他与士兵们能够亲密无间,但也正是这样一种江湖风气让他缺少一些忠君爱国的信念。

由于为人仗义,士兵们有任何困难都会找左良玉来寻求帮助,左良玉每次都会发动集体的力量帮助士兵度过难关。

在这些士兵们的眼中,左良玉不像一位将军而更像是一个兄长,所以都对他无比爱戴。

目不知书,多智谋,抚士卒得其欢心。

崇祯三年,辽东宁远卫发生了兵变,之后辽东一带的武将全部因此事而受到了牵连,左良玉也因此而被革职。三年之后,急需人才的崇祯皇帝才重新启用了左良玉。

公元1631年清军卷土重来,身为总兵的尤世威由于需要守护皇陵无法带兵出征,于是便向崇祯皇帝推荐了左良玉。

左良玉在战斗中身先士卒,率军与清兵展开了激烈的交锋,这一战也让崇祯皇帝对左良玉的能力产生了足够的信任。

在此之后,左良玉又被崇祯皇帝调往陕西镇压起义军,镇压起义军的过程中他依然勇猛作战。

李自成和张献忠的部队被他打得溃不成军,张献忠甚至在战斗中险些被左良玉斩杀。

献忠逸去,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

看到国家局势逐渐趋于稳定,崇祯皇帝十分高兴,可就在皇帝心满意足的时候,左良玉的不满之情却越来越强烈。

那么,受到崇祯皇帝重用的左良玉究竟因为什么而心怀不满呢?

话说,随着左良玉的捷报一封封传入皇宫,崇祯皇帝看到了久违的希望。在满朝文武面前,他不止一次地对左良玉大加赞赏,同时也为自己能够得到这样一名得力干将而感到暗自庆幸。

不过,虽然崇祯皇帝经常夸赞左良玉,但左良玉的官职却一直没有得到提升。兵部侍郎李继贞看到这一情况之后,向皇帝建议对在外征战的将士要予以实际的嘉奖。

既然皇帝对左良玉如此满意,更应该大力提拔,否则这些将士们会心生不满,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听到李继贞的建议,崇祯皇帝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立刻将左良玉升任都督佥事。

最后,崇祯也对左良玉进行了将领,可依旧对这位能征惯战的将军有所保留,提拔左良玉的同时还派出了心腹太监杨进朝作为督军,很显然是不相信他。

以督师约束左良玉

看到这一结果左良玉的内心很郁闷,自己率领士兵出生如此才换来的官职,结果一个太监寸功未立便骑到了自己头上,这样的安排实在令他难以接受。

其实上级对他的防备不止如此,上级杨嗣昌甚至在暗中已经找好了准备取代左良玉,这个人名叫何人龙。

有意思的是,不久后左良玉在镇压农民起义军中又立下大功,杨嗣昌不得不停止这么做。

贺人龙得知这个消息心中愤怒不已,随后便把事情透露给了左良玉,一下子引爆了左良玉心中的怒火。

于是乎,在担任都督佥事时期,左良玉对镇压起义军反而不像之前那么积极了。

此时的他就如同一个泼皮无赖一样,开始向崇祯皇帝宣泄自己内心的不满,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领兵出征。

即使得到上级的命令让左良玉率队出征时,他也故意放慢行军的速度,以至于起义军能够有充分的时间逃跑。事后,他只要向朝廷报告,声称没有发现起义军的踪迹即可。

除了消极怠工之外,左良玉还对手下的士兵越发纵容,此时的他已经不是一员朝廷的将领,而是以江湖大哥自居。

似乎在左良玉看来,兄弟们追随自己南征北战没能捞到任何好处,任由他们做一些出格的事也是对他们的一种补偿。

就这样,在左良玉的默许之下,这些士兵开始干起了土匪的勾当。

他自己为了扩大自身的实力,也将成年男子抓到军营当中充当士兵,一时之间原本应该保护百姓的官军,却成了百姓们的公敌。

骄亢自恣,缓则养寇以贻忧。

糊涂的将军

公元1634年,左良玉联合汤九州一起围剿起义军,结果他在战斗期间直接逃跑了,导致汤九州被起义军重重围困,最后战死在了沙场之上。

趁着这个机会,左良玉把战败后的士兵收拢到自己的帐下,将他们划归到自己的编制当中,而他无法无天的行为最终还是传到了崇祯皇帝的耳朵里。

得知此事之后崇祯皇帝十分愤怒,但为了让左良玉能够为自己效力,朱由检还是决定既往不咎,并且对他好言安抚希望左良玉能够重整旗鼓击溃叛军。

对于崇祯皇帝的安抚,左良玉明面上接受可内心根本没有在意,在他看来自己只是皇帝的一颗棋子,崇祯皇帝之所以没有向自己兴师问罪,是因为对于皇帝来说自己还有利用价值。

总的来说一句话,只有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让皇帝依赖自己,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这便是左良玉当时的座右铭。

就这样,左良玉不断扩大自己军队的规模,明朝末年他手中的军队达到了80万人之多。

拥有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左良玉却始终没有对起义军赶尽杀绝,他小时候虽然很少读书,但却知道只有起义军不断为皇帝制造麻烦,自己在皇帝的心目当中才有分量、地位才更加稳固。

公元1642年,李自成的起义军再一次成为了崇祯皇帝的心腹大患(早前被击溃过一次),此时的左良玉又充当起了大明帝国的保护伞、崇祯皇帝的保镖。

出征之前,朱由检还特意拿出了五十万两白银,以此来激励左良玉和他的将士们,左良玉还信誓旦旦地说了很多让皇帝高兴的话。

犒良玉,营将士,激劝之。

然而,在见到李自成的大军之后,他才发现之前由于对起义军的放任,如今农民军已经变得兵强马壮,再也不是当初任由自己宰割的军队了。

左良玉手中的军队虽然有八十万之多,但多数是被抓来的壮丁,这些人毫无作战经验,到了战场上根本就难以起到什么作用。

果不其然,双方在朱仙镇进行了一场大战,左良玉被李自成一举击溃。

当然,左良玉虽然失败了,但所幸跑得快手里的军队人数并没有损失太多,只是精锐部队没有了,而他又开始在驻扎地蛰伏了起来,两年的时间啥事都没干。

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大军一路高歌猛进,剑锋直指北京。崇祯皇帝闻讯极为震惊,立刻发出命令让左良玉前来救援,然而左良玉的军队却迟迟没有出现在他的视线当中。

事情的解决很多人都清楚,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城、明朝就此灭亡,得知此事的左良玉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在他看来,北京城曾多次被围困,这一次一定也会像之前那样坚固无比。

若是在最危急的关头自己出现在北京城下,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也会在危机解除之后再次得到提升。当然,他也想以此为要挟向崇祯索要一些东西。

被逼无奈的崇祯皇帝也给了,加封左良玉为宁南伯、加封他的儿子为平贼大将军,甚至于还许诺事后让他们父子永远镇守武昌,相当于割据一方的军阀。

十七年三月,诏封良玉为宁南伯,畀其子梦庚平贼将军印,功成世守武昌。

得到这些封赏之后,左良玉随即带领大军出发,然而现实却给了左良玉沉重地一击。李自成包围北京城之前,北京城就遭遇了鼠患的侵袭,军民死伤无数,以往坚固无比的城防也变得脆弱不堪。

左良玉的大军刚刚走到半路,就传来了李自成攻陷北京城的消息,他再去也没什么意思了。

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明朝的灭亡使左良玉犹如孤魂野鬼一般,造成这种局面的人恰恰就是他自己。

良玉恸哭。

后来,左良玉便率领大军静待时机,李自成被清军击败之后,他还趁机收复了湖北大部分地区。然而,南明对左良玉也不怎么信任,尤其是锦衣卫都指挥使马世英。

大明朝灭亡一年之后,左良玉率大军南下讨伐南明马世英,但在半路就因病去世了,一代传奇将领就此落幕。

其实,左良玉不去救援崇祯源于不相信,因为在此之前有许多大将虽然建功立业,但却因为猜忌而被崇祯所杀。

明朝的灭亡左良玉或许需要负责,但崇祯的疑心病才是最大的问题,丝毫不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

0 阅读:11

枢密御史

简介:自己最爱的不一定最适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