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是这3个原因,华为再宣5年不造车

雅琴聊汽车 2023-04-02 13:34:00

余承东的造车梦,又要延后5年了。华为2022年报发布会上,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明确表示,华为只会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零部件供应商:“任正非签署公告文件,华为通过不造车的决议,我们决议的‘有效期年为5年’。”除了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外,徐直军还披露公司正在查处个别人员在滥用华为品牌。不巧,余承东是坚定不移的造车派。

华为再次强调“不造车”,并把期限扩大至5年(华为所有文件最长有效期),还不留颜面抨击某些人。显然,华为这回是下了决心,要彻底和造车撇清关系。华为真不想造车吗?掌控产品话语权、实现最高利润和扩大品牌名声,造车无疑是最理想的方案。汽车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几乎都有一个造整车的梦想,华为又怎能无动于衷熟视无睹。

那么问题来了,华为为何坚定不移拒绝造车呢?

01

业务发展受限无力支持

没钱,华为不造车的第一个原因。如果一切正常的话,华为2022年营收,应该突破10000亿元。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去年才实现营收6423亿元,同比仅增长0.9%。业务被极大遏制,利润可想而知——2022年实现净利润356亿元,同比暴跌68.7%。其他方面也是不太理想,比如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下降了70.2%,营业利润率也从去年的19.1%下降至6.6%。

不可否认,华为依旧是一家体量庞大的“超级航母”。不幸遭遇外界打压之下,华为必须持续“压强式”投入研发,稳固核心业务抵御风险。华为研发费用1615亿元,同比增长13.2%,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9773亿元。硬件、操作系统和云业务等等,都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研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华为整体营收正在触达瓶颈,没有多余财力支持造车。

更何况,从造车新势力发展状况来看,除了特斯拉实现年度盈利之外,其他都是长期陷入巨额亏损。比如成立已近10年的蔚来,去年还无法实现盈利,亏损甚至高达144.4亿元。即便是特斯拉,也是经历十余年发展才实现盈利。长期巨额投入、短期高额亏损的造车业务,既不符合任正非的“全面取消激进之举”发展方针,也不被华为当前的营收现实所允许。

02

智选一家独大偏离轨道

自受到打压之后,华为一直以“求生”为基本发展方针。去年8月,任正非基于未来十年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的预测,不仅要求公司聚焦核心业务,缩减或关闭低价值利润的业务,还强调必须以经营结果评定职位和奖金,喊出“让寒气传递到每个人”的口号。现实不得不让华为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所以即便汽车业务仍被视为战略投入项目,华为也必须要求可持续健康发展。

于是,华为制定了“造好车”三种模式——Tire 1、华为HI和智选。一方面,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三驾马车”更能抵抗未知风险。另一方面,多业务形态有助于全面拥抱车企,从而实现更高的收益。但在余承东的引领之下,深度参与设计、制造和研发等的智选模式,形成一家独大的格局,这可能让越来越多车企对华为心生警惕,从而选择逃离华为。

前两天,广汽埃安官宣与华为“分手”,正式结束双方Huawei Inside(HI)模式合作。另一边,北汽新能源和长安阿维塔,是与华为HI模式合作的另两家车企,虽然都推出了量产车,但销量低迷发展并不理想。与华为建立合作的车企,目前比较成功的仅有赛力斯,合力打造的高端品牌问届,已是市场上的主流品牌之一。然而,人家现在也似乎起了自立门户的心思。

3月末,赛力斯发布全新品牌蓝电,并推出首款产品蓝电E5。这款车不再采用华为的电驱平台和鸿蒙座舱,取而代之的是比亚迪的弗迪电混方案,仅是在车机层面采用HUAWEI HiCar 3.0。亲自扶持起来的合作伙伴,都在有意无意疏远关系,这让华为情何以堪。任正非要求“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也能允许其中之一遥遥领先,但现在智选模式一家独大,严重偏离全面发展战略。华为必须不再次强调“不造车”,打消外界顾虑,以便谋求更多合作业务。

03

身处幕后更易稳妥赚钱

除了财力不允许、谋求全面发展之外,更易稳妥赚钱,也是华为“不造车”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汽车市场极度内卷,为了站稳脚跟不惜亏本卖车,一辆车亏好几万元乃家常便饭。国内竞争太过白热化,出海成为最可能的解决方案,蔚来等已经进军挪威等多个欧洲国家。出海发展容易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当然,并非国产新能源车竞争力不够,而正是因为竞争力太强而容易“翻船”。

欧洲主流车企非常警惕中国车企,因为我们的新能源供应链效率、制造技术和成本优势,在海外市场具有巨大的杀伤力。比如上汽MG Mulan这款车,今年在国内月均销量刚破千,但凭借性价比优势,在欧洲单月销量近5000辆。也就是说,未来某一国政府,可能为了保护本地企业,针对中国新能源车企推出“特殊关税”。这可能是大概率的事,毕竟我们都能有合资企业。

华为如果一门心思造整车,国内市场内卷难以短期赚钱,海外市场又恐遭遇针对打击。怎么看,造整车都是一条艰难路线。选择做车企背后的“顶梁柱”,不需要庞大的前期投入,还可以规避市场风险,相对来说是更稳妥的发展方案。而且,欧洲车企认可中国新能源供应,包括超豪华品牌都在使用中国技术,宁德时代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华为做好供应商角色,更易拓展海外市场赚取利益。

余承东在华为心声社区留言,似乎在表达心有不甘:“对一个行业,只有深入洞察,深刻理解,才能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标记一下,若干年后再来看吧!”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不在某一个层面,是永远触碰不到那一个级别的危机。任正非的格局和视野,根本轮不到“余大嘴”质疑。

0 阅读:637
评论列表

雅琴聊汽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