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青花人物花卉纹葵口盘焕发着中华文明的光华

单眼皮小妞 2024-03-26 17:08:46

青花瓷的烧制始于唐代巩县窑,成熟于元代景德窑。元代作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历史文献及传世品有限,长期以来不被人们重视,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美国学者约翰·波普结合收藏于英国大维德艺术基金会的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青花大瓶和分别藏于土耳其、伊朗的元青花实物,提出了所谓“至正型”学说,元青花面貌得以确立,而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元青花瓷器横空出世而品质傲群,夺景德镇千年窑火之辉煌,魅力无限却又迷雾重重,故其以独特的历史背景、新颖精致的工艺和豪迈奔放的气魄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段永恒的传奇,反映了十四世纪中国对外瓷器贸易的盛况,是中国高超的制瓷技艺与外域的实际需求之完美结合,其形制、用途和钴料都为外来的,但又无处不浸透中国匠师们的高超技艺和心灵创造,无处不焕发着中华文明的光华。

元代前前后后还不到一百年,作为一个王朝,它虽然短暂,但元青花却是我国瓷器中璀璨夺目的一颗珍珠。因此,在元末明初青花瓷器的断代界限上,也每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到了明朝永乐、宣德时期,又是中国青花瓷器的高峰之一,后人中爱好者和牟利者都很关注明朝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器,却忽略了元青花才是真正一座尚未开发的宝藏。人们把青花瓷比作瓷器舞台的青衣,素雅高洁、蓝色纯净。蓝色的花纹与洁白的胎体交相映衬,宛若一幅传统的水墨画。

元青花的出现成为我国制瓷工艺划时代的事件,不仅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元青花瓷器在我国历史上,曾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大量销往海外的中东地区。此外,在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亚的日本,以及西亚、非洲、欧洲、北美等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发现与出土了元青花瓷器。

本品整器造型端庄典雅,胎质细腻微黄,造型较清雅,构图亦较疏朗,造型张弛有度,丰富了自上而下的曲线,瓷釉又含较低氧化铁及氧化钙,是以细腻均净,莹亮渗和光,胎体凝重浑厚,造型丰满简朴,釉光莹润,整体纹饰安排规矩讲究,绘画豪放生动,繁而不乱,笔法粗细兼备、酣畅流利,青花发色较浓,晕散自然,凝集处可见黑褐色结晶斑几乎满步纹饰全身,晶莹光亮,积釉处闪青莹润,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她具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也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着很大关系,所以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成为青花工艺的典范,弥足珍贵。传统概念中,呈色灰蓝者为国产料,呈蓝艳者为进口料。

进口青料用于大型、中型或小型元青花上。进口钴料,即苏麻离青,元代进口钴料的成分是低锰、高铁,含硫和砷,无铜和镍,和唐宋青花、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区别,所绘青花纹饰呈色浓艳深沉,并带有紫褐色或黑褐色较光润的斑点,并有黑褐色斑点显现出“锡光”,且结晶斑呈有规则自然分布的“串珠纹”,这是鉴赏元青花的要点之一。“锡光”是在黑褐色斑点中出现的一种自然光泽,并有凹凸感,是由于青花原料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与釉熔化时依窑内气氛而起的变化。

前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政府于景德镇设立浮梁磁局专司烧造一事,朝廷御用与赏赐外销瓷器皆由其所出。元青花瓷器最初烧造多应波斯地区(西亚伊利汗国)王公贵族之需,造型、纹饰、功用皆依自彼地之风俗而定,一改宋瓷影青之纤薄小巧,隽秀素雅之风格,往往以器形巨硕雄健著称。蒙元之世,朝廷与中西亚地区政治经贸往来最为密切,尤其元文宗登基之后,两地文化互动交流成就斐然。彼处先进工艺亦为中原所汲取,其中瓷器一项尤为显著。

元青花另一奇为“纹饰繁密”,却繁而有序、层次清晰。随着时间的推移,元青花得到了更多人的承认。元代被认为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我国虽早在唐代就已经烧制青花瓷,但成熟的青花瓷器诞生在元代。元代中晚期景德镇开始大量生产青花瓷器,而且质量很高。青花瓷器从此成为景德镇窑乃至整个中国瓷器生产中的最主要产品,被人们誉之为国瓷。

0 阅读:3

单眼皮小妞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