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灯,点亮了我年青的岁月

亮亮琴情 2024-02-29 11:57:19

我是农村的孩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我的老家,电还没通进村里,黑夜降临,家家户户就会点亮自己家的油灯。晚饭时,厨房里掀开锅盖从饭锅里腾溢而出的蒸气,紧紧缠绕着红红的油灯头儿,灯光变得扭扭歪歪,影影绰绰,就着隐隐约约的灯光,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说笑着吃饭。

那时候,我们姊妹五个都上学,就爹娘干活挣工分,家里很穷。这篇文章我之所以以《油灯》为题,是因为在我的记忆里,我家几乎没点过煤油灯,家里点灯用的油是柴油,因为柴油要比煤油便宜些。

曾经,油灯点亮了我年青的岁月!

那幽幽灯光,飘过了我的童年、少年,悄然撬开了我的青年时代。

现在想不起来那时候村里有谁家点蜡烛,光景好些的人家点的是煤油罩子灯,罩子灯灯等灰少,比柴油灯亮,也干净得多。大多数人家用的多是自制的柴油灯。

油灯制作起来很简单,用墨水瓶子或者药瓶子样的什么小瓶子,用水刷净,剪一个铁片放在口上,在铁片中间用锥子钻个眼儿,找来棉花或老套子搓一个细细的棉条,穿进铁片眼儿里,当灯捻子,这油灯就成了。

小时候我爱看书,原来用的那个墨水瓶制作的油灯,老着干,很不过瘾。一天,我找了个罐头瓶子制作了个油灯,我奶奶看见了,说,你这孩子咋这样不知道过啊?这一瓶子得装多少油啊?!

在大人的数落声中,晚上把灯点着放在床前的桌子上,躺下来对着灯光看书......

那是一个个很难忘很温馨很滋润很甜蜜的时刻。

那个时候,看书就是喜欢,也没什么高大的理想吧。喜欢看书,只不过喜欢书里的故事以及热闹罢了,很像现在的孩子玩电脑游戏一样。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样看书的,我几乎没有坐在桌前老老实实地看过一本书,看书就躺在床上看。真是认真坐下来,不但记不住书里内容,而且一会儿就浑身酸软的不得了。

那个时候的书不多,家里也没钱买,就是借书看。听说谁家有书,能借来的都借了,因为借书,期间还发生过几起很有意思的趣事。

也许那时年轻,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着书里主人公命运起伏而跌宕。

幽暗的灯光,燃烧着一个农村孩子纯净的心灵,也点燃了一个农村孩子桀骜的野性和蛰伏的躁动。《金光大道》《艳阳天》《说岳全传》《林海雪原》《西游记》等等,都是这个时候读的。

晚上对着油灯看书,第二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马上洗脸。因为脸上落了一脸灰,两个鼻孔黑乎乎的,很难看。

至今使我搞不明白的是,躺在床上对着油灯看了那么多书,眼睛却一直很好,没有近视。虽然十分渴望戴副眼镜装作一副文化人的模样。

1977年上了高中,学校也没电。晚上上夜自习,老师就让我们用墨水瓶自制小油灯,学校管煤油。每天晚上排队去老师那里加油。我们学校是新建的,在野地里,离周围的村子也远。一天,我们村一个在濮阳工作的人晚上回老家,路过我们学校时,看见野地里一片鬼火一样的光点不断闪烁,吓得大叫着跑回了家。

一次作文课,我们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文题,就是写《灯光》。几十年过去了,至今依然记得语文老师当时在课堂上,引导我们怎样去写这篇文章。他说,我们现在也很艰苦,晚自习就点煤油灯,你们由此想开去,想到了延安窑洞的灯光......当时无论如何也没想那么多啊!

春种秋收,读了那么多书,现在还真的以文为生了。从事文化工作后,书是越读越少,直到智能手机横空出世,微信、抖音开通,整天刷微信玩抖音,书便拜拜了。

0 阅读:1

亮亮琴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