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口之家,社会营造的美丽神话|聊书《生育制度》

大安于隅 2022-06-27 11:17:28

——— 大安聊书系列 ———

想聊一本书,但又不止想聊这本书

【书名】《生育制度》

【推荐阅读人群】对人生轨迹\对婚姻生育,有疑问有反思的朋友们

【类别】社科视野 社会学

这期咱们接着来讲费孝通《生育制度》这本书。

前面我们有提到婚姻关系里面,其实有违背我们本能心性的地方。为了让婚姻关系尽量稳定,社会才会演化出相应的制度文化予以支撑。那么,这便引起另一个问题了,为什么婚姻的稳定如此重要?

换句话说,为什么一定要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稳定长久地在一起呢?

从自然界来看,很多生物都是单系抚育的,一般由雌性完成孕育和抚养,而雄性只出席了下需要提供生殖器官的环节。

还好人家动物宝宝比较好带,基本出生后,依靠本能就能自己长大和生存,因而哪怕只有一个家长陪伴,长到成年也不是太大问题。但人类幼崽不一样,相比动物,我们出生的时候都是未发育完全的早产儿,人类宝宝的照顾和陪伴需求要高得多,不仅有物质需求,还有精神和教育需求,而且这个过程是相当得长。

那社会如何提供出这样一个能满足一个孩子成长的抚育单位呢?按照社会分工来看,就是要男女结合。是的,要男女结合,不仅是因为这样才能生出孩子,也因为这样才好各自分工和干活。

这里涉及到了我另一个认知盲点,那就是对社会分工的理解。

最开始,社会结构上的分工是以性别为依据的。那个时候这种分工并没有性别歧视的概念在里面,而是男女分别所形成的天然工种。比如最经典的男耕女织,便是社会分工的结果。

我们之所以得在母亲之外,再去认一个父亲,是因为在社会分工的环境里,母亲一个人无法保障我们的生活和教育。在男女分工的社会结构中,需要另一个男人来补充完整这个抚育团体,因而,才需要长期的男女结合来配成夫妇,组成家庭。

由此,我们知道了,为什么婚姻得是一男一女的结合了,这是由之前的社会分工传统所沿习来的家庭结构。

当然,当时间转到我们现在的21世纪时,其实社会分工的基础已经超脱出纯粹性别范围了。男人不一定只做体力活,女人也可以和男人并肩工作,分工基础其实从性别转向了技能和技术。

也就是说,现在的抚育团体其实并不一定需要男女合作才能生存了,它的需求其实可以在其他地方得到满足。比如物质需求可以在商店得到满足,教育需求可以在培训机构得到满足,男女分工的差异性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明显。

费老在书中预言说,如果有一天,女性的子宫也能被技术手段代替,男性和女性在生育中的角色几乎没有差异,而社会抚育和教育制度的完善,让家庭的抚育功能可以转嫁至社会机构层面,那人类社会的双系抚育将会失去它的必要性,也就是说,人类的抚育方式将不限于传统的父母家庭!

其实,我们现在已经走向某种程度的抚育方式多元化了。比如学校对监护人的承认,已经并不限于父母。

虽然这一点,可能有悖于我们日常认知,即父母对于孩子而言是天然的陪伴者、养育者,三口之家是最自然的人类家庭单位。但其实,父母的形象实质是社会文化和制度塑造所形成的,是为了让生育这件损己利人的事情得以维系;而三口之家的家庭形式也只是社会文化做出的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是为了保证维系社会结构的家庭生育制度的稳定。

所以至此,我们已经大致明白,为什么社会需要一男一女结合成的婚姻了。这是为了确立双系抚育的文化手段,用费老的话来总结,那就是:

“婚姻是人为的仪式,用以结合男女为夫妇,在社会公认之下,约定以永久共处的方式来共同担负抚育子女的责任。”

以上,我们围绕着几个问题,分享了下本书关于婚姻和生育的内容。我们讨论了“为什么需要结婚”、“婚姻到底是个啥东西”、“社会为维系婚姻稳定都做了些啥”、以及“婚姻为什么需要一男和一女的稳定结合”。

其间,应该有许多观点都超乎于我们的日常理解。我想,这是因为我们以前都是从个人角度去看婚姻和生育这件事,而很少站在宏观视角上去看婚姻和生育的社会学意义。

当我们站在个人角度上时,大概觉得婚姻就是生活呀,就是我们按部就班要去做的事情。我之所以对这本书如此感兴趣,是想要跳出这种理所当然的逻辑,去看婚姻和生育它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

于我而言,我更清楚了婚姻和生育制度的由来,明白了它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下,我所能拥有的选择空间又有哪些。

比如,

相爱,不一定要结婚。

结婚,也不一定是要一男和一女。

而家庭,也不一定要成为一个生育单位。

《生育制度》一书,其实是在讲我们人类是如何在社会结构的演变中,形成相关文化和制度,来保证我们这个集体的长久生存的。很多东西,其实是为历史中的社会所服务的。

我觉得,我们读此书的目的,便在于读后再次从宏观回到自身,回到现代时态,看到制度的不合时宜之处,然后做出适合我们的选择。

好了,至此,《生育制度》一书的分享便告一段落了。希望我的分享能帮你开启和一本书的遇见。我是大安,下期见!

【一个人读书】

一本书,万种思考

一人读,百般生活

一位阅读热爱者的私人分享频道

撰文/ 王大安

世界本质探究者 / 生活学徒

·以文会友 寻遇同类·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