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泻肾中之火?

楚风评健康 2023-05-18 09:58:00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七百八十七。(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一陽獨嘯,少陽厥也。陽併於上,四脈爭張,氣歸於腎。宜治其經絡,瀉陽補陰。”——《黃帝內經·經脈別論》 (接前文)用中药的方法你也可以泻肾中之火,用什么呢?用这个黄柏、知母。我们知道火神派的祖师爷郑钦安,他喜欢用封髓丹,封髓丹里边就有黄柏、砂仁,用这些药给他封上髓。很多人说那砂仁不是燥的吗?你为什么用砂仁呢?大家想想,如果是只用清火的,比如黄连、黄芩、黄柏这三黄清火,一清火之后,就相当于一浇水之后,一凉了之后,浇上凉水,这个肾它一下就冰住了,这时候有助于脏器恢复,所以在这个时候要少佐以砂仁,用砂仁把肾气,就是肾中之火苗,在里头护住,不让它熄灭。因为你不能说是为了消除肾中之火,而把肾阳也给打压下去,这肯定不行,我们要把邪火消除,同时真阳还不能受损,那就得用上砂仁,所以大家要是吃过砂仁就知道,砂仁的味道有点辛,同时还有香味,香味就能健脾,一边香一边窜,同时它这个气不是往上走,不是像苏叶一吃了之后气往上散,砂仁一吃是气往下通的,有一种温的作用在里面,所以封髓丹就用黄柏配上砂仁,咱们都知道黄柏是苦寒的。 我经常说药方里边要是有两味药苦,第一个是龙胆草,苦的级别如果是10级是顶级的话,它至少能到9。第二个就是黄柏,它大概是在8.5左右。很多人说黄连也很苦,对,黄连也很苦,但你要是尝尝黄柏的话,就感觉可能黄柏更苦,我的患者朋友们给我反馈的,大家伙都觉得黄柏的这个苦力要比黄连的苦力要大,再往下就是黄芩,黄芩的苦味可能占到五左右,黄连就是七到八左右。再有一些就是正常的那些苦了,就是我们喝中药里边都有一种中药味,就是老百姓讲的,你喝的药里边有一种中药味,这中药味肯定包含着苦味,还有一些涩味。我们要是用上大枣、龙眼肉就是甜的。你要用上五味子和山萸肉,那就是酸的,辛甘酸苦咸都有。 所以要是泻肾火,我们的经验就用上知母、黄柏,但是要少佐以砂仁,滋阴的话那就好办了,用六味地黄汤打底就行,六味地黄打上底,你看这个人要是肺火比较盛,需要滋肺阴,那就你就加上点麦冬、沙参。要是心火比较盛,你加点玉竹、酸枣仁。要是肝火比较盛,这时候加点菊花清清肝火,再加点枸杞子滋肝阴,因为六味地黄里边是熟地黄,你再加上生地,再滋滋肾阴。要是脾火的话,大家注意,脾火的话,一般情况下我喜欢用蒲公英来清脾火,有些人脸上长包,脾火特别盛的人,用蒲公英就能好,如果是脾火表现的不是这些痘之类的这些火,他是嘴里边有味,这时候好办了,用泻心汤就行了,仲景的方就行了,直接走内脏,用黄芩、黄连就可以,但是黄芩、黄连大家注意,这个时候你得观察这个患者是否有胃寒,要有胃寒的话,再加上干姜、党参、甘草、大枣这些回护脾阳的药,这就是临床的处理方法。我们就是用泻邪火阳热之气,补少阴肾经肾水,滋肾阴这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治疗。 刚才我是讲了我的心得体会,还有一些临床的具体方法,同时还有一些古代医家的注解,在这里再跟大家再提一下。第一个注解就是“阳并于上,四脉争张”,这个阳指的就是邪火,也就是不在本位上之火。四脉指的是心肝脾肺。所以《素问释义》里边讲∶“相火上炎,是阳并于上。心、肝、脾、肺四脉互相克贼。病气下流于肾,缘肾精失藏故也”。这就我们刚才所讲的肾中之阴精失藏,它不能收藏了,不足了,所以邪火就往上走,病气下流于肾,所以下面的肾有了病,上面的四脏也是火气往上走,火往上并。第二个词就是“治其经络,泻阳补阴”。张景岳在《类经》里边注解∶“治其表里之经络,而泻足太阳,补足少阴也。太阳经穴名昆仑,络穴名飞扬。(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少阴经穴名复溜,络穴名明大钟”。这就是合上我们一开始所讲的泻阳补阴这种方法,我刚才也跟大家分享了泻阳补阴的重要的治疗方法,这就是今天我们讲课的主要内容。 好了,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课再见。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七百八十七。(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0 阅读:5

楚风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