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零聊红楼:王熙凤一见刘姥姥:谦和还是傲慢?尊重还是羞辱?

经纬讲小说 2024-04-18 23:24:09

大家好,我是零之笔记。今天咱们继续聊红楼梦第六回。上一期咱们讲到,刘姥姥来贾府,本意是想找王夫人讨俩钱儿。但她最终没见到王夫人,见的是凤姐。面对这个计划外的变故,应该说刘姥姥整体表现得还不错,但也有一点小瑕疵。而凤姐虽然是施舍者,但表现得很大方,礼数也算到位,给予了刘姥姥足够的尊重。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段情节。

刘姥姥进来时,凤姐在屋里拿着小铜火箸,平儿在边儿上捧着茶,凤姐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

我们看凤姐接下来的一系列动作,非常的写实啊。她抬身要茶,一眼看见刘姥姥已经站在下面了,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刘姥姥已经对着她拜了数拜,凤姐赶紧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怪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

可见哪,凤姐是欲起身而未起身,可能就是抬了抬屁股,意思一下。那可能有人会说了,凤姐就是装的嘛,她还怪周瑞家的不早说,其实她不可能不知道进来人了,她就是不想起身迎接刘姥姥。这难道不是不尊重人吗?

但这个事啊,老零是这样看的。首先必须得承认,你想让凤姐像迎接贵宾、迎接长辈那样去迎接刘姥姥,那是不可能的。刘姥姥一不是贵宾,二呢,她也不是长辈,辈分的事我们一会再细说。所以你要让凤姐特别恭敬地起身迎上去,一是她自己肯定不乐意,二是在众人面前也有损二奶奶的威严。而且她要真那么做了,刘姥姥她也尴尬,她受不起。但如果凤姐就是冷冰冰坐着不动弹,“哦,来了啊,坐那儿吧”,那也确实不礼貌。所以凤姐这一番动作,其实是给了双方一个台阶下,谁都不尴尬,我觉得处理的还是很得体的。

凤姐说,“周姐姐,快搀住不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这句话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这句话是实话,首先王熙凤确实不认识刘姥姥。虽然周瑞家的刚才先进来汇报过情况,但周瑞家的可能只知道王夫人家与狗儿家连过宗,也不是很清楚什么辈分。刘姥姥虽然年纪大,但不一定辈份高,所以王熙凤不好乱称呼。

还有一种可能呢,作为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是知道刘姥姥的底细的,刚才也跟凤姐汇报过了,所以凤姐知道刘姥姥是什么辈分。咱们算一下啊,当日王夫人的父亲和狗儿的爷爷连宗,狗儿的爷爷是认侄子的,也就是说,狗儿的爷爷和王夫人是同辈。这样顺下来的话,那么狗儿的父亲王成和王夫人的侄女凤姐,他俩是平辈,所以狗儿的岳母刘姥姥,自然和凤姐也是平辈。那凤姐为什么又说不知是什么辈数呢?因为刘姥姥毕竟年纪大嘛,她七十来岁,凤姐才二十岁,凤姐不好直接说咱俩是平辈,就拿这句话过渡一下,这样显得有礼貌一些。反正不管哪种说法吧,都说明王熙凤还是很给刘姥姥面子的。

而周瑞家的或者确实不知道她们的辈数,或者她也觉得年龄相差这么大,论资排辈不合适,

她就说“这就是我刚才回的那个姥姥了。”那意思就是别论辈分了,叫姥姥就得了,这样谁都不尴尬。凤姐也明白她这意思,就点了点头。

凤姐说,我们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作个穷官儿罢了等等,这就是给刘姥姥打预防针呢,虽然你还没开口,但我知道你是来干嘛的,但是呢,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所以你别狮子大开口,说话前先掂量掂量。

然后凤姐让周瑞家的去跟王夫人汇报这个事,她就先陪着刘姥姥说些闲话,这时就有许多媳妇管事的要来回话,平儿问凤姐,凤姐说,我这里陪着客呢,晚上再回。若有很要紧的,你就带进来现办。平儿转一圈回来,说,没什么要紧事,叫他们都散了。

这里凤姐也是给足了刘姥姥面子,表面上是吩咐平儿,其实也是对着刘姥姥说话,就是说你是我的客人,我先陪你,家里的事我都暂时先放一边,先办你的事。凤姐看出刘姥姥很紧张,很不好意思,要是人多起来,乱哄哄的,她就更难堪了,更不好开口了。所以她这么一说,刘姥姥听了,心里多少会感觉安稳一些。

过一会,周瑞家的来回,说太太很忙,没空见刘姥姥了,有什么事情,就让二奶奶看着办就行了。这时就应该进入正题了,但刘姥姥忸怩了,吭吭哧哧说不出口,连脸都憋红了。蒙府本批语说“开口告人难。”

一方面求人当然难开口,另一方面老零觉得可能也和换了对象有关。之前说过,刘姥姥本来打算求垦的对象是王夫人,她和王夫人有过一面之缘,说不定准备了一套说辞。而现在换成了凤姐,凤姐还这么年轻,刘姥姥觉得难开口也是情有可原的。

刘姥姥吭哧半天,终于起了个头,但刚说没两句,贾蓉突然来了。贾蓉亲自来,那肯定是有比较重要的事。而且贾蓉是什么身份啊,你不可能让他也像那些丫头婆子似的先上后边排号去。凤姐就赶紧止住了刘姥姥,让她先别说了。

听说贾蓉要进来,刘姥姥就有些慌了,不知道自己该往哪个地缝钻。凤姐显然注意到了她的窘迫,就说,“你只管坐着,这是我侄儿。”这也是给刘姥姥吃了个定心丸,告诉刘姥姥不需要去跟贾蓉行礼打招呼,贾蓉自然也就不会多问。

贾蓉与凤姐见面的这段文字历来众说纷纭啊,都猜测这俩人是不是有什么暧昧之事,不过这不是咱们本期主题啊,咱们以后再聊这一段。

贾蓉走后,刘姥姥终于张了嘴,家里吃不上饭啦,天又冷啦,没钱过冬啦,只好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啦,等等。然后又推板儿,让板儿说话,说你爹在家怎么教你来着?你就知道吃。其实板儿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他会说什么话啊?刘姥姥这是借板儿来缓解自己的紧张和尴尬。这一回里多次出现刘姥姥教育板儿,嘱咐他听话,或者让他行礼让他作揖之类的,一方面呢,她确实是怕板儿乱闹;另一方面,也是把板儿当成自己的解压器,其实这就是刘姥姥自己紧张或者尴尬,大家对照一下原文,每当刘姥姥教育板儿的时候,大都是她需要排解紧张或者缓解尴尬的时候,她一紧张,就要教训板儿两句纾解一下。

凤姐听刘姥姥说完,原文写的是,“听她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凤姐为什么说刘姥姥不会说话呢?刘姥姥这不是说得挺诚恳的吗?哈哈,坏就坏在刘姥姥说“带了你侄儿”这一句上。一方面,这可能有点刻意套近乎了,而更关键的在于,咱们刚才说了,凤姐和刘姥姥是平辈,板儿相当于凤姐的孙子辈,怎么就变成侄儿了?这是把凤姐给降辈了啊?即便凤姐不知道确切的辈数,也应该大体知道自己的辈数没这么低。而且不管凤姐知不知道,关键是刘姥姥这句话说得确实草率了。

估计刘姥姥这时太紧张,再加上刚才听凤姐说贾蓉“这是我侄儿”,她脑子一下没转过这个弯来,顺嘴就秃噜出来了。这事往严重了说,那就相当于把自己摆在了凤姐长辈的位置啊。这要是换了个心眼小的,那说不定当场翻脸啊。所以连周瑞家的后来都埋怨刘姥姥,说“我的娘!你见了她怎么倒不会说了?开口就是‘你侄儿’。”

然而此时凤姐却只是一笑,没纠正她,更没责怪她,只是让她不用多说了,这也是够给面子了吧,要是当场挑明,哎,他可不是我侄儿哦,刘姥姥更无地自容了。凤姐一问,刘姥姥他们还没吃饭,就赶紧传饭,然后把周瑞家的叫到另外一个屋,问王夫人的意见。

王夫人的态度还是很重要的,她的大概意思是,虽然两家近年来没啥联系了,当当年他们家来过一次,也没让他们空着手回去。今天既然来了,也不好简慢了他,具体怎么操作,你看着办。可见王夫人对凤姐是极为信任的,不用多嘱咐什么,她相信凤姐能处理好。

凤姐又回来,跟刘姥姥说了一大段话,说得非常漂亮,既滴水不漏,人情世故都说到了,而且也确实表现出了诚意,还不拿架子,说什么“若不拿着,可真是怪我了”,没有让借钱的人感到难堪。

刘姥姥一开始听她诉苦,说“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还以为今天要白跑一趟,没想到凤姐还是给了二十两,又高兴起来,又开始口不择言了,说什么“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拔根寒毛比腰粗”,周瑞家的听她说的粗鄙,就使眼色制止她。其实这不止是粗鄙的问题,凤姐说艰难,也就是那么一说,不管真的假的,你听着就是了,你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好家伙,你还真把贾府比做“瘦死的骆驼”啊?不过凤姐仍然只是笑了一笑而已。虽然刘姥姥话说的不中听,但凤姐知道刘姥姥是真心的感激她。相比起拐弯抹角哼哼唧唧的人,或者嘴上一套心里一套的人,凤姐可能更喜欢刘姥姥这样虽然话粗,但是直抒胸臆、有啥说啥的人。可能这也是她愿意帮扶刘姥姥的原因之一吧。

凤姐给刘姥姥这二十两银子,说是本来给丫头们做衣裳的钱,这显然是个托词。那为什么是二十两呢?我觉得这也不是随便一写的。咱们之前多次提到,后文中刘姥姥二入贾府时恰逢他们办螃蟹宴,刘姥姥算了算,说你们这一顿饭吃了二十多两银子,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可见二十两就是刘姥姥他们这样的农户差不多一年的生活费,凤姐给的这个数字也是非常合适的。此外凤姐还另外拿了一串钱,让刘姥姥他们雇个车回去,也可见凤姐之周到。

好,第六回到这里就差不多结束了,最后说一下老零对这段情节的看法。有说法认为,这一段体现了王熙凤对刘姥姥的蔑视,甚至羞辱,是上级阶层对底层人民的压迫。这……反正老零是没看出来。你要说凤姐有点高高在上,那可能有,但咱们不能完全跳出时代局限和真实环境来讨论这件事。王熙凤和刘姥姥的地位本就是云泥之别,而且刘姥姥是来借钱的,她必然处于弱势。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凤姐已经表现得很得体了,而且给予了刘姥姥足够的尊重,至少是绝没有让对方难堪。退一步讲,就算她有一两句话不太中听,那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别说在那个时代,就算在今天,在相同情况下,做得远不如凤姐的人也大有人在吧?

二十两银子对于凤姐来说当然只是九牛一毛而已,而老零觉得更可贵的,是凤姐对待刘姥姥的态度。咱们可以想象一下啊,有的人他借钱给别人的时候,就趾高气扬,唧唧歪歪,抠抠搜搜拿出点钱来,然后还要教育人家一通大道理,你得省着点花呀,你得自力更生啊,你不能什么事都求人啊,我是看你老的老,小的小,这才施舍给你啊。这就让人非常不舒服,对方可能就会觉得被羞辱了,非但不感恩,甚至会产生怨恨,帮忙反而帮出了仇家。

而刘姥姥来这一次,不仅在物质上得到了实惠,她在回去的路上,心情肯定也是相当愉快的。试想啊,假如凤姐真的羞辱了一番刘姥姥,即使也真金白银出了钱,但刘姥姥还会第二次来贾府么?还会给巧姐起名么?还会那么尽心尽力营救巧姐么?

还有人可能会说,凤姐根本不是这么怜贫惜老的人,她哪有这么好心这么慈悲,她还害出过人命呢,还扇过小道士耳刮子呢。所以她对待刘姥姥就是在表演,在作秀。凤姐当然不是一个纯粹的老好人,她心狠手辣的时候多了。但老零在讲巧姐的判词曲时说过,就单个事件来说,咱们只能论迹不论心。

首先,咱们刚才说过,凤姐可能确实喜欢刘姥姥,也是真心想帮她;其次,不管凤姐是不是作秀,刘姥姥得到的救助是货真价实的,刘姥姥的感激也是货真价实的。凤姐当然做过很多坏事,但我们不能因为她做过坏事,就认为她做的好事也都掺水,这是不公平的。不能因为一个人有污点,你就抹杀他的一切攻击。好比有的明星违法了,当然可以骂,可以批评,但要就事论事,不能就此说他写的歌,他拍的电影也全是垃圾。有的运动员赌博了,或者干坏事了,当然也可以骂,但不能就此说他的金牌也全是骗来的。这是一样的道理。

先声明老零不是想洗谁啊,我担心有杠精抬杠。老零想提醒大家的是,要批评,咱们得批评到点儿上,不能信口乱骂,你如果骂的是不真实的情况,那不是给反对者以把柄吗?而且这会使你本来骂的对的地方都缺少信服力了。这不是得不偿失嘛。我觉得,丧失就事论事的能力,于古于今,都不是个好现象。

这个有点跑题了啊,不多说了。本期就到这里。下一期我们给第六回收个尾,聊一聊之前没提到的一些有趣的小细节小典故。请大家轻抬玉手一键三连,点个关注随个赞,咱们下期再见!

0 阅读:0

经纬讲小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