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零聊红楼:面子与生存哪个重要?刘姥姥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

经纬讲小说 2024-04-19 23:09:49

大家好,我是零之笔记。咱们继续聊红楼梦第六回。在用一小段篇幅描述了贾宝玉初试云雨情之后,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视角从有钱人切换到了困难户,角色也从中心人物切换到了边缘人物。这个跳跃幅度可是挺大的,也是很险的一招棋,一般的小说不大敢这样写,之前宝、黛、钗三人都已经出过场了,宝玉刚也开了窍了,大家都等着看这三人擦出什么火花,你怎么突然就支到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刘姥姥去了?你这不找骂吗?

而且,就算一定要写刘姥姥吧,其实也可以从贾府的视角来展开,比如从凤姐的角度切入,凤姐这天正忙着呢,有一大堆事务要处理,忽然周瑞家的来请示,说外面来了个刘姥姥,应该怎么打发,请二奶奶示下。那么遇到这个突发事件,凤姐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她如何盘算的,如何安排,如何向王夫人咨询和汇报,通过王夫人之口将刘姥姥家的情况介绍一下,这样来写,这段情节也是可以成立的。凤姐毕竟也是之前出场过的光彩照人的角色嘛,从她的视角来展开,读者也不会有什么异议。

这么写当然四平八稳,但那是俗手,而老曹是何许人,他当然要行险棋,出妙手。他的妙手用的那颗棋子,就是刘姥姥。其实他也预料到了,可能会有读者对此不耐烦,他就借石头之口傲娇了一下,说你们要是嫌这么写太琐碎,太粗鄙,那就赶紧把书扬了,别耽误你的时间。如果你要能看得下去,那就“待蠢物逐细言来”。

顺带一提啊,这里突然切换成了蠢物的口气,像画外音似的在边上絮絮叨叨,还挺有趣的。这种叙述方式在书里并不多见,元妃省亲那里还有一次,蠢物感叹在大荒山无稽崖可见不着这等壮观场面。可能后文中还有一些零零星星的,老零一时想不起来,以后碰到时咱们再说吧。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把聚光灯聚到这家小小农户呢?为什么要从他们的视角来展开这段叙事呢?一方面,这体现出了作者出神入化的文笔,尤其体现了他一览众生的境界;另一方面,我猜测,可能和作者的自身经历有关。若大家不嫌粗鄙琐碎呢?那就待蠢零逐细言来。

先简单介绍一下刘姥姥这一家的情况,其实准确说应该是狗儿这一家。这家姓王,祖上曾经做过京官。请注意啊,狗儿他们家并不是世代平民,他祖上是曾经做过官的,这一点很重要。狗儿的爷爷与王夫人的父亲识认,都姓王嘛,因贪他们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子。甲戌本这里有条批语说“与贾雨村遥遥相对”。贾雨村入京时,不也是以侄子辈去拜见的贾政嘛,都一样,辈分低点没关系,找条粗腿先抱着再说。

狗儿的爷爷去世后,他的儿子王成,也就是狗儿的父亲,他看来是没什么能耐的,没当官,也没挣什么钱,家业萧条,那在京城里住着生活成本多高啊,所以就搬出城外,回乡下去务农了。王成现在也病故了,他只有一个儿子,就是狗儿。狗儿娶的老婆姓刘,他们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男孩叫板儿,女孩叫青儿。因狗儿忙生计,刘氏操家务,都没空看孩子,于是就把刘氏的母亲刘姥姥接过来一起生活。这就是王狗儿一家五口的大体情况。

这一天呢,狗儿因缺钱过冬,喝了两口小酒,就开始在家里发泄,闹腾。她媳妇不敢管,刘姥姥就劝了几句,说没钱就想法弄钱嘛,在家作妖算什么英雄。请注意刘姥姥说的原话里有这么几句:“你皆因你年小时,托着你那老家的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可见狗儿以前小日子过得不错,至少也是衣食无忧,所以他才对如今的贫困生活越发的不满。

狗儿听丈母娘批评他,就开始发牢骚,说有什么法子去弄钱呢?我又没有收税的亲戚,作官的朋友,就算有,他们也未必搭理咱们。从这一句就能看出狗儿还是好面子的,拉不下脸去求人,这和他以前阔过也有关。如果从小就吃不上饭,不大可能还顾这个面子。尤其他祖上做过官嘛,可能也得顾及点爷爷的面子。

刘姥姥就想起了金陵王家,说你们家和他家连过宗,二十年前关系都不错,“如今,自然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俯就他,故疏远起来。”这话说得多有趣。有个歇后语叫“瘦驴拉硬屎——瞎逞能”,这还是说狗儿好面子。

最后大家一合计,狗儿就让刘姥姥带着板儿去王家借钱,其实不能说是借,就是要,就是求施舍。刘姥姥知道姑爷好脸儿,他不能去,也不好让闺女去,所以就舍着自己的老脸去碰一碰吧。那为什么要带板儿呢?一是因为,大家可能有体会啊,有些事本来挺尬的,但带着个孩子,可能就显得没那么尬了;二是孩子容易激发人的同情心,贾府里的人可能就不大会难为他们,王夫人说不定还能看在孩子的份上多给几个钱;三是,虽然刘姥姥说,她和她闺女曾经与王夫人有一面之缘。但严格说来,她与王夫人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与王家连宗的是王狗儿的祖上,不是她刘家。所以她要带着王狗儿的骨血去,这才更好说话。

好,刘姥姥去贾府后的事咱们下期再聊,今天单说这一段。作者很细致地描写了这一户人家的日常,非常生动啊,尤其是他们的对话,又真实又有趣,就像是在咱们身边的人在聊天似的。这里有条批语说“自红楼梦一回至此,则珍馐中之虀耳”。这个虀同齑粉的齑,指捣碎的姜蒜的碎末,就是说之前写的都是贾府、贵族里的事,如同大鱼大肉,而突然插入的刘姥姥一家的这段文字,就如同珍馐里的调味品。调味品或许不引人注意,但它不能没有。

在老零看来,这段文字,或者说这第六回,可以说是初步体现了老曹那一览众生的天人之境。所谓众生,当然既包括富人,也包括穷人,他们的快乐与烦恼,在表象上可能截然不同,在本质上却也有相通之处。想把这些异同表现出来并不容易,有的人他就只能写豪富,有的人他就只能写贫苦,还有更多的人根本不懂真正的豪富和贫苦,他就搁那儿拍脑门,胡编,例子就不举了啊。而老曹显然是都能写的,而且写得极好,他有经历,有体验,有文笔,有境界。境界这个东西最为重要,这个词看起来有点空,但在字里行间我们是能感受到的,以后我们也还会不断提到。

今天老零重点想说的,是曹公之所以能把王狗儿这一家的行为、语言、尤其是隐藏的心理状态写得这么力透纸背,活灵活现,我猜,可能和他的切身体验有关。

咱们先来总结一下王狗儿:

1、他家祖上阔过,做过官;

2、狗儿小时候也过过好日子,也曾大手大脚花钱;

3、此时家道败落,穷得叮当响,只好找人借钱。

再对比一下老曹的个人经历,嗯……不用多说了吧?

咱们再回到第六回的开头,己卯本、戚序本、蒙府本等本子,这里有首回前诗:“朝扣富儿门,富儿犹未足。虽无千金酬,嗟彼胜骨肉。”

就是说去富儿家敲门,想要对方接济接济。富儿虽然富,但他还是不满足,他觉得钱还是不够花,他哭穷,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后文中凤姐儿不就跟刘姥姥说嘛,说我们家表面上看着财大气粗的,内地里日子过得也挺紧吧。不过凤姐还是拿了二十两银子给刘姥姥,这点银子对于贾府来说,那当然是九牛一毛。但对于刘姥姥一家,那就是救命钱。虽然只是这么一点小恩小惠,但刘姥姥后来是涌泉相报啊,这巧姐不是被自家人“狠舅奸兄”给害了吗?刘姥姥把她拯救了,所以说“嗟彼胜骨肉”,让人感叹他们比骨肉还亲,还仗义。

咱们再看这首诗的第一句,朝扣富儿门。这是出自杜甫的一首诗“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咱们之前曾简单提过这句诗,这里就再展开说说吧。

话说在杜甫三十六七岁的时候,他在长安当京漂,想谋个一官半职,呃,或者说是想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吧,但始终没有机会。天宝六载,唐玄宗诏令天下,为朝廷选拔人才,“通一艺者”,诗词歌赋等等有一技之长的,都可以来长安考试竞聘。那杜甫肯定要参加呀。但主持这次考试的是口蜜腹剑的宰相李林甫,他是个什么德行,不用多说了吧?他肯定不愿意选拔人才进来,这不是威胁他的地位吗?所以,这场大张旗鼓的考试最后就成了一场闹剧,一个考上的都没有,全被他刷下去了。

那李林甫怎么跟皇上交待呢?他说呀,这次一个合格的都没有,全是些歪瓜裂枣,这说明什么呢?说明皇上圣明啊,全天下最顶尖的人才已经集中在朝廷里了呀,野无遗贤啊,最强之人已在阵中啊。这马屁拍的着实到位,当时60多岁的唐玄宗也是老糊涂了,一听就特别高兴,这事居然就这么结束了,却不知李林甫这一手“野无遗贤”,不知断送了多少像杜甫这样的才子的前途和梦想啊。

这场闹剧之后,杜甫又在长安漂了一年,科举之路走不通,他就只好走权贵的门路,写干谒诗,写自荐信,推销自己,但是也没啥结果,自己又过得贫困潦倒,快撑不下去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下了这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杜甫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韦左丞丈是时任尚书省左丞的韦济。之前杜甫赠给过韦济几首诗,韦济也很赏识杜甫的才华,但是并没有给杜甫太多实际的帮助,可能也是情势所迫吧。那杜甫眼看前途无望,他最后又给韦济写了这一首,有那么点儿告别的意思,就是说,韦大人啊,你要是再帮不上什么忙的话,那我就要离开长安了。世界很大,我想出去走一走。既然有了这么个意思,那这首诗里的语气就不是求人援引的时候那么客气了,有挖苦有讽刺,当然杜甫他不是骂韦济啊,他是抨击当时社会的黑暗。

上来第一句就说,“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纨绔子弟反正是永远不会饿死的,而像我这样有知识有才华的读书人,却没有个好前途。那我究竟多有才华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我写的赋堪比当年汉朝的大辞赋家扬雄,我写的诗和曹植曹子建是一个水平。这……现在咱们经常会夸某个作家、某个诗人“下笔如有神”,却没想到这一句是杜甫自卖自夸的吧。不过现在回头看,杜甫确实没吹牛,他当得起。

这首诗挺长的啊,咱就不细说了,要不跑题跑得太过了。总之就是,杜甫说我这么有才华,但是怀才不遇,没人赏识,我沦落到什么地步呢?哎,中间的这四句,就是与咱们本期主题有关的,“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我早上去敲富人家的门,晚上跟在人家马屁股后面吃土,给人当跟班。喝酒只能喝剩的,吃肉只能吃冷的,悲哀,真是悲哀呀!我觉得我不能再虚耗人生了,这日子不能再这么过了,所以杜甫最后一句写道,“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如果还是找不到出路,那我就要离开长安,摆脱一切束缚,像白鸥一样翱翔于浩荡江海之间。

好,那我们再说回老曹。曹公有个朋友叫爱新觉罗敦诚,这一看就是皇家宗室。他写过一首诗《寄怀曹雪芹》。这首诗的最后四句,“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扣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显然“劝君莫扣富儿门”和第六回的回前诗一样,都是化用了杜甫的诗意。“劝君莫弹食客铗”说的是战国时孟尝君与冯谖的典故,之前咱们也说过,这里再简单讲讲吧。

寄怀曹雪芹 敦诚

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君又无乃将军后,于今环堵蓬蒿屯。扬州旧梦久以绝,且著临邛犊鼻裈。爱君诗笔有才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接罗倒着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感时思君不相见,蓟门落日松亭樽。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扣富儿门。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的相国,门下有食客三千,其中有一个叫冯谖的,也写作冯驩,这个人说自己啥本事也没有,就是来先生这儿混饭吃。不过孟尝君还是收留了他,给他下等门客的待遇。但过了没多久,冯谖就弹着他那把破剑公开唱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长剑啊,咱回家吧,这儿没鱼吃。有人报告给孟尝君,孟尝君大手一挥,给他鱼吃!又过几天,冯谖又抱着剑唱歌,长剑啊,咱回家吧,这儿出门没专车坐。孟尝君听说了,又特批,给他配车。又过了一阵,冯谖又开始发牢骚,长剑啊,咱回家吧,搁这儿没工资,养不了家。孟尝君一打听,冯谖老母尚在,就派人按时给他老母送吃穿。从此之后呢,冯谖就不再谈剑唱歌了。

冯谖当然不是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啥本事都没有。他是个有大智慧,长眼光的人,他是在试探孟尝君是不是一个好主子。后来,他就施展才能,帮助孟尝君度过了很多危机。焚券市义、狡兔三窟等典故都是出自他俩的故事,咱们就不再往下细说了。

回到敦诚这首诗,敦诚的意思就是,你有盖世才华,一身傲骨,就不要去弹食客铗、去扣富儿门了。你就安下心来,好好的写你这部红楼梦。之前我说敦诚年纪轻轻的,才二十来岁,就有此等襟怀和境界。但现在老零觉得,还得换个角度角度上说一说,漂亮话谁都能讲,你敦诚是皇室宗亲,那是不愁吃穿,“纨绔不饿死”嘛。但老曹不一样啊,一个人要是连饭都吃不上,那还写什么书,对不对?人总得要把生存放在第一位嘛。

从敦诚的诗可知,老曹可能是有过类似扣富儿门的举动,求别人接济接济。而老曹以前过的是什么日子,咱们也知道,他家虽然不像书里的贾府那样,是国公爷,但也是富甲一方的江宁织造。他小时候也是富贵闲人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此时沦落到这个地步,要上门去乞讨,也确实抹不开这个面子。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曹雪芹要写刘姥姥和王狗儿这段情节,尤其是王狗儿那种好面子,拉硬屎,最后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写得活灵活现。面子和生存哪个更重要,可能老曹内心里就有过这样的挣扎与冲突,他把这种心情写在了小说里。

所以说,红楼梦是天人之境。高的时候,它是天上夭桃,云中杏蕊,想想大观园里,是怎样一种如诗如画的生活。而低的时候,它又能扎根到泥土里去,让我们看到底层人民的快乐与痛苦。贾琏王熙凤想搞钱,是怎样一种心态;狗儿刘姥姥想搞钱,又是怎样一种心态。主子奶奶是怎样的生状,婆子丫鬟又是怎样的生态,真个叫入木三分,一览众生。无论是高是低,它给我们展现的,都是真实的人性。这种境界,可比什么秘史什么影射高出不知多少倍。你要说刘姥姥影射的是历史上哪个王爷哪个大臣,我觉得这是拉低了红楼梦的层次,也是拉低了刘姥姥的层次。唉,多的不说了,理解万岁吧。

好,本期就到这里,下一期咱们咱们聊聊刘姥姥去贾府之后的事。请大家轻抬玉手一键三连,点个关注随个赞,咱们下期再见!

0 阅读:0

经纬讲小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