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高手、垦殖先驱——记民国四川宜宾江安传奇人物魏弼周

火耀西南 2024-02-23 07:25:48

文/编辑:nirvana

四川宜宾江安县,为蜀南名县,南近滇黔,北连川中腹地,长江横贯全境,山川秀丽,物产丰饶,人杰地灵,今天我们要说到的这位民国人物,当年在川南地区名噪一时,他不但武艺高强,而且在兴办实业,建设垦殖方面都有一定建树,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下这位川南传奇人物——魏弼周。

魏弼周,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出生于宜宾江安县留耕区墙垣子。

其父名叫魏炳盛,自幼父母双亡后被寄居于亲友之家,在亲友的周济之下逐渐成长,因此很小的时候便给人放牛为生。

小时候的贫苦生活,让他很早就认识到了自强自力的重要性,故而在少年时代,他便开始在农耕之余,学习织布和经商,生活开始逐渐好了起来,最后竟然成为了每年收租百多石粮食的殷实之家。

生活好了,魏炳盛并没有忘本,经常周济周围贫穷百姓,而且他性情平和,口才也好,所以非常擅于为人化解纠纷,他断事公允,不偏不倚,很快在家乡有了名气。

正因如此,他便被当地袍哥推崇,邀请他入会,并最终成为了当地袍哥的总舵爷。

父亲魏炳盛的创业精神,魏弼周自小耳濡目染,对他后来的奋发图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魏炳盛因感其自幼贫苦,未读上书,老大的字不识得几个,因而在魏弼周很小的时候,便将魏弼周送到私塾去念书,让他学习文化知识。

谁知魏弼周稍大时,得了一场大病,病愈后却落下了内伤,体弱多病,魏炳盛遍访名医,吃了不知多少副中药,也未见多少起色。

因而萌发了让魏弼周习武强身健体的想法。

最先练武,乡下也没有什么名师指点,虽然魏弼周早晚勤奋练习,并无多大起色,魏炳盛对此也是束手无策。

谁知天遂人愿,这日清晨,魏弼周又正像往日一样,在门前的院坝练习武艺,刚好一游方僧人从门前经过,饶有兴致的看这瘦弱少年练武,随口说道:“你这练的都是些花架子,没有用的。”

魏弼周好奇,便请游方僧人进屋喝茶,顺便求他指点二三。

两人交谈甚契,游方僧人本为武僧,表示愿意在魏家盘桓一段时间,指点魏弼周武艺。

果然名师出高徒,在得到这位游方僧人的点拨后,魏弼周技艺大增,如何运气,如何闪躲腾挪,如何腰马合一,原来都是有很多讲究和技巧的。

游方武僧在魏家待了数月飘然而去。魏弼周有了基础,加之他勤学苦练,两三年后,不但旧病消失,而且长得健壮雄伟,武孔有力。以前为他治病的医生,再见到他时,都叹为奇迹。从此他朝夕练习,从不中辍,力气拳术,日益精进,练成了“金刚手”、“一指禅”等绝技,成为当地有名的武术高手。

原来一个给魏弼周看过病的医生,见魏弼周几年时间已经长成了一米八几的壮汉,不无感叹道:“你现在打都打不死了!”

据说当时魏弼周家中雇佣了一个做棺材的木工,五大三粗,也爱习武,两人在家探讨时,木工用木工架撞其小腹十余次,魏弼周裸腹而立,气定神闲,小腹了无痕迹。

吕超(1890~1952)

1918年,川军第五师师长、宜宾人吕超,在绵阳办起了军官学校,魏弼周听闻后,便前往考取入校学习。他身体素质过硬,成绩拔尖,特别是武术和射击技术,一鸣惊人,在同期学生中出类拔萃,深得吕超赏识。军官学校毕业后就在吕超部作军官,继而由团长升到旅长,并兼任安宁桥枪炮厂经理。

上世纪二十年代,川局动荡,四川军阀以及川滇黔军阀混战不休,吕超虽在1920年出任川军总司令,但是他所依仗的滇黔军势力却凌驾于其之上,并设立了三省联军总部,以唐继尧为统帅,要把川省军、民、财各政统归联军总部管理,川省中央税收及地方财政收与四川兵工厂、造币厂全归联军总部支配,吕超形同傀儡,事事都不由自主。

8月1日吕超电邀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等入川组织政府,8日吕超正式就任川滇联军副总司令兼川军总司令,但熊败退后又联合刘湘、邓锡侯、刘存厚、吕超、石青阳、颜德基、卢师谛、黄复生。

8月24日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电复唐继尧、刘显世、吕超等,即赴重庆设立政府。9月5日吕超被熊克武和刘存厚驱出成都,10月15日重庆也被攻占,孙中山入川组织政府已不可能,吕超乃出走上海,魏弼周也回到了家乡赋闲。

当时泸州纳西大渡口回龙嘴有个叫龙一初的老人,当年号称川南第一武师,魏弼周便登门拜访,龙一初当时已经是七十多岁了,但是步履矫健,仙风道骨,态度和谐。

龙一初见这青年虎背熊腰,也欲探魏弼周的功夫到底如何,于是二人过招,魏弼周竟然三十多招都不能触龙一初的衣袖,心悦诚服,倒头便拜。龙一初也暗暗吃惊这少年身手不凡,一试便知这是个练武的好苗子,加之魏弼周态度亲和,对人彬彬有礼。

于是龙一初又将自己平生所学诸如“软搭”、“擒拿”、“封闭”等等练功方法悉数传授与魏弼周。

魏弼周回家后自行练习,技艺大为精进。

魏弼周青年学武,读书不多。对此深为遗憾。

这次赋闲在家,除了研习武艺,也尽量抽出时间,专心读书写字。并乐于和善于向别人请教。对远近的文学之士,都经常前往拜会。当地很多文人都成了魏家的座上常客。

一有机会,魏弼周就向他们请教。他最喜读《左传》、《史记》、《古文观止》等书籍。常常手不释卷。经过一段时间的专心学习,居然文理通达。对往来文牍书札,已能应付自如。

而且魏弼周一手笔走龙蛇的行书也是在当时练出来的。

于是亦文亦武素质益高。真是已具老成干练之才,常蓄待价而沽之志。

魏弼周离开吕部回到故乡不仅在家学习,还有志于振兴故乡的工商业。

1923年魏弼周约同陈荣章、张祝三、谢成之集股办织布厂。魏任经理,陈、张、谢负责供销业务。

厂址设在新场真武宫,有半自动织布机20部,工人三四十人,生产细纱宽布(卡机、花布)。人均产值高出手工生产2-3倍,质量好,成本低,所设门市顾客盈门。

1925年重办枪炮厂。该厂前身是安宁桥枪炮厂。原厂规模颇大,每日可产手、步枪200支,是吕超赖以起家的兵工厂。因此,势必为吕超之敌对势力所觊觎,必欲抢占而后甘心。

魏弼周先有察觉,乃将机器搬迁,隐蔽于会龙桥对面万家山。

吕超离川后,该机器成为无主之物。

1925年乃将机器运回家中重办枪炮厂,另聘技师,新招学徒。正常生产时,每日可产手步枪20支左右,规模只有安宁桥枪炮厂的十分之一,但在江安却是唯一的枪炮厂。

在二十世纪的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就工业而言,只有十分落后的手工业的农村。创办资本主义性质的半机械的工业企业,虽然技术力量薄弱了一点,但是其进步意义是十分明显的。

雷波旧照

解放前,川西南的雷波、马边、屏山、峨边、沐川等县的广阔地区,为彝族的聚居地。

由于旧时民族矛盾尖锐,双方仇杀不断,继而造成的民族隔阂,成了“彝不见汉,汉不见彝”的势不两立状态。

两族人民,为了避免相互的残害,只好在两族生活地区的中间地带,留下了广阔无人的缓冲区域。

这些区域,有山顶平地、山间谷地,漫坡等千百万亩可耕土地,彝人、汉人都不敢前去耕种,一直荒芜废弃。

民国雷马屏峨考察队 1935年

四川在刘湘、刘文辉的二刘争夺四川之战后,刘湘一统四川,川政渐趋统一,社会日益安定。有志之士,着眼于川西南千里荒地的垦殖;一时间各种名称的垦社,纷纷成立。

1932年,吕超已出任国民政府参议院上将参议,吕超遂以开发边区,安置难民,实行耕者有其田为宏远,鼓励垦殖。

这时,魏弼周在吕超的支持下,约集股东刘俊远、杨耿光、杨景之、蒋端希等人,经四川省政府批准,集资在沐川高寨子创办了“乐屏垦社”。

以后“沱边”、“备边”两垦社加入乐屏星社,改名为“乐群垦社”。魏弼周任总经理。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吕超也随南京政府前往重庆。不久出资筹建中国抗建垦社,吕自任董事长,委魏弼周为总经理,吕振华为副总经理。于是魏弼周的垦务事业,更加壮大。

垦民是自愿应募。到垦区的第一年,由垦社给予基本生活的粮食、谷物和生产用的农具,听其自行圈划尽可能多的足够轮休耕种的荒地。种植玉米、荞子、洋芋等粮食作物。

开垦收获后的第一年,按总产值的5%计算交租;第二年交10%;第三年交15%;第四年交20%为最高额,以后不再增加。垦社分别把垦民编组为区、村、组等三级行政组织。

并配发枪弹给年轻健壮的垦民。平时开荒生产,一旦有事,召之即来,形同军垦。

应募者必须有可靠的保证人,才能批准入社。在当时农业落后,民生凋敝的情况下,要求入社的农民,还是相当踊跃的。

但是对于垦社圈划的荒地,彝人早已认为是属于他们的生活领地,对所有垦社,都非常仇视。垦社必须有雄厚的资金,作为生产垫底外,还必须具有强大的武力,才能安全顺利地进行开垦。当时所谓“有枪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很能说明当时的垦务形势。

魏弼周在中国抗建垦社的极盛时期,拥有步枪648支,中正式60支,手枪69支,轻重机枪14挺,小快枪2支,冲锋枪4支,北克门8支,三八式及手提式各18支,洋台2支,各式子弹59880发。

他在初建乐屏垦社时,曾与彝民发生过一场对抗战。彝民为阻止垦民开荒,俘去了几个边远垦民做娃子。

所以垦社必须为营救垦民,也为了以后的安全生产,采取了镇服手段,就发生了持续三十多天的战斗。

当时,彝民聚集了一千多人,魏弼周的垦丁则不到三百人,虽然魏弼周的人马不多,但魏本人和他的卫队,都枪法极精,弹无虚发,彝民都不敢逼近。

魏又采用一些疑兵之计,白天把他仅有的几百人多次化装,循徊调动;晚上打起火把翻山,前队到了山后,将火把灭熄,绕到后队,又点燃火把前进。

这样往返彻夜不停。彝民远远望见,疑心魏有几千兵马。更兼魏的射击极准,仅发一炮,就将彝民前线凭险构筑的土堡轰坍。彝民大惊,竖白旗请降。

雷波悍夷近封千户的恩札娃儿

魏弼周当然知道要想在这里立足,单单只靠武力是不可能成功的,还必须结之以义,使彝民心悦诚服,于是按兵不动,同意和彝民头人谈判。彝民头人红扯儿等率领各部族代表与魏弼周谈判。

在谈判期间,魏当众表演了几套精湛的武术。彝族习俗,贵客到门,当着客人的面,牵条牛来,用木棒打死,然后煮以待客。

魏当即表示不必用木棒,走上前去,挥起拳头,竟然徒手就将牛打死。

彝民怀疑魏弼周是事先准备的病牛,于是特地选了一头健壮凶猛的牛牵来,魏迎上前去,牛见生人“哞!哞!””怒吼,低头仰角,猛地问魏撞去。

旁人都骇得脸色大变,魏不闪不避,迎着牛头挥掌一击,只听“砰”的一声,如半空霹雳,牛已倒地立毙。魏见场上有一石墩,约二百多斤重,随手举起,向空一掷,上抛一丈多高,又轻轻接住,放在地下。举足一踢,石墩滚出两丈多远。

再又于夜间,燃香十支,插于百步之外,魏弼周掏出手枪连续射击,只见枪响香灭。

红扯儿等无不拜服在地,惊为天神。从此“硬都都”、“魏老虎”的威名,传遍了整个彝区。

魏弼周与彝族头人红扯儿等“喝血酒”、“钻牛皮”约为兄弟。订立了互不侵犯,互相保证安全的“保山条约”,并邀请当地党政军及各法团领袖参加作证。

随即中国抗建垦社到创办的袁家溪铁厂也于1941年与思扎家各户黑彝订立了“保山条约”。从此乐群垦社与中国抗建垦社的垦区内出现了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

部份彝民也参加了垦礼的开垦,开创了彝汉和平杂处的局面。并在酒坝、茶坪、万家坪等地开设汉彝交易的集市。为了进一步化解汉彝的隔阂,魏弼周还兴办学校,教育汉彝儿童。

又把彝族青年头人勾朴、哈朴等带到江安,送去重庆,由吕超保送入陆军军官学校学习。魏弼周开办的垦社,对于开垦川西南大片荒地,调和汉彝民族矛盾,具有一定的成绩。他的垦民包括魏的后代,很多在垦区内定居生产,直到现在。

在垦殖期间,除了读书练字,打猎和捕鱼也是魏弼周的业余爱好。

他平时常集远近之有名的猎手、渔手约二十余名于家中,闲即出猎打鱼。

魏弼周武艺高强,腿部有力,每次出猎到预定的猎山时,魏弼周即率先登山,及到山顶,他人尚在山腰或山脚。当发现猎物,猎狗狂追,人即随狗追去,狗到人到,不汗不喘。

有一次魏弼周出猎,遇一野猪,被狗追急,发疯一样向魏弼周等人迎面冲来,魏弼周急侧身让过,起脚踢翻,随即一枪击毙。

绵溪(底蓬河)及其支流,是他经常打鱼的水域。每次打鱼一遇深潭(如观音滩、白鹤滩等)必深潜入水,并还必有所获。有时一次可捕五鱼,两手握鱼、两腋夹鱼、口衔鱼。观者叹为奇迹。

民国三十三年(1945年)农历腊月二十四日,魏弼周从宜宾乘长远客轮准备返江安老家过年,长远航行至南溪县境的筲箕背险滩,急转弯时翻船沉没。

大家总以为魏弼周可能会脱险,谁知当时正值寒冬腊月,穿的衣服很多,加之船舱拥挤,舱体倾覆后,已是无法游出,故而魏弼周遇难而亡。

魏死后,中国抗建垦社由吕振华继任总经理,乐群垦社由其子魏俊咸继任总经理。直至解放。

结语

魏弼周,少时习武,青年时代从军,壮年时致力于兴办实业及边地垦殖。其一生虽然算不得轰轰烈烈,但是却是扎扎实实,他的一生勤奋好学,文武双全,并且为人谦和,乐于助人,并能响应当时的政府号召,在老上级的鼓励下,在抗战最艰苦的时间,参与垦殖移民实边政策,利用其组织能力和个人魅力,较好的协调了民族矛盾,将这两个当时雷马屏峨最大的两家垦社经营得有声有色。

抗战时期全国难民总数在6300万人以上,这部分战争难民,除了就近逃亡外,有一部分流入大后方,其人数大约在5000万左右。因此,国民政府对庞大的难民人流不得不高度重视。从一定程度上,四川垦殖运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民政府关于难民问题的压力,起到了收容救济难民,稳定社会的作用。同时,垦殖也带来了四川粮食的增长,不仅关乎四川一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国的抗战大局 。

抗战时期,四川作为全国主要军粮供应地,除供应境内驻军和训练大量新兵的粮食外,还担负支援前线的任务。尽管困难重重,但四川并没有在整体上影响全国军粮供应。除此之外,还比较圆满的调集了民食。

——END——

参考文献:

陈永嘉:魏弼周事略

张四维:魏弼周生平事迹梗概

宜宾县志:人物志-吕超

周云容:抗战时期四川垦殖运动初探

2 阅读:59

火耀西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