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和七仙女故事的演变过程

石头大狮的笔记 2024-05-03 12:50:32

爱情故事之所以流传千古,因为它能唤起人们缠绵悱恻的情感希望。

成书于东晋时代的《搜神记》,是一部收集整理古代民间传说的小说集,作者是祖籍河南新蔡,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干宝。《晋书·干宝传》中,记载了作者的创作缘起,说他对天地人间生死之事有所感悟,“遂撰集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

《搜神记》全书二十卷,收录四百五十四个小故事,许多故事篇幅短小简单,情节瑰丽奇幻,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

今天来说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董永和他的仙女老婆。

先附原文,出自《搜神记·卷一·董永》:

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疋。"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故事里的事,为了主角形象,好人全部翻盘变坏蛋

山东嘉祥县纸坊镇武梁祠,是东汉晚期的一处家族祠堂,大约形成于东汉桓帝时期,其中刻绘了“孝子传图”十七幅,其中之一便是“董永事亲”图,刻画一位年轻人向父亲履行孝道的故事。原始版本中,只有董永仁孝知礼的孝道人设,并没有卖身葬父的情节,更没有织女下凡的形象。

在此之前,西汉学者刘向的《孝子传》中,已经有了董永的故事,“前汉董永,……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永谓钱主曰,后无钱还君,当以身作奴”,这可能是关于董永孝经故事最早的记载,这个故事后来被收录于中国传统《二十四孝·卖身葬父》一则。

魏晋时期,陈思王曹植扩展了这个故事,在他的《灵芝篇》中,董永与虞舜、伯瑜、丁兰等历史上著名的孝道人物并列,不仅增加了董永人物的真实可信度,并为他设计了一位神女,“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受到董永的高尚品格感召,上天安排一位神女下凡,彰显天地怜悯善孝、不让好人吃亏的仁德。

随后在东晋时代,干宝将其收录进了小说集《搜神记》,这里神女只为完成上天的指派,奉命帮助董永偿完债务,虽然有“愿为子妻”的口头承诺,仅仅是完成十日织锦后,即“凌空而去,不知所在”,却没有什么以身相许的后续任务。承诺为妻更多是方便行事的身份借口而已。

以后在诸多话本、戏文中又有创作延伸和丰富发展,下凡的织女做了一个妻子的名副其实,除了一夜之间帮助董永赎身之外,还要肩负起解决董永的婚恋和传宗接代,以及赎身之后的日常生活问题。

在著名黄梅戏剧本《天仙配》之前,明代《织锦记》中已经有了织女更加直白的自我引荐,戏文中神女唱到,“小女子公婆双亡丈夫死,孤零犹是花离枝,若是你不嫌弃,夫妻双双过日子”,此时的董永却更加保守,质疑这种半路夫妻的行为,“大姐说话少分寸,陌路相逢怎成亲”。最终在织女“主意已定”的强制下,董永只得半推半就把她带回家。这些情节后来促成了更加引人入胜的故事,著名的黄梅戏《天仙配》。

从版本变化来看,上天给织女的派单,从最初织布还债的“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到最后的“死乞白赖嫁人,拒不回转天庭”,一心一意解决穷小子的生活问题、婚恋问题、子嗣问题,也不知究竟看上了董永的啥长处。

而上天作为全部故事的发起人,从最初的体察民情、慈爱正面的上天形象,迅速转换为心狠手辣、强势压人的当权者,角色也从男性上帝变成了女性王母,可能也是考虑这种形象更适合女性神仙承担。

不仅神仙角色发生了转变,就连危难之际施援手的,主动提供丧葬费并不用归还,“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是董永三年孝期满了,主动要求做工还债,“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双方你情我愿,并无任何不愉快。随着故事不断发展,善良的主人家却变成恶人,百般刁难董永,不断提高还债难度,二人之间多次发生不愉快,原本的仗义援手荡然无存。

随着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模式的日趋成熟,基于情节发展和引人入胜的需求,还有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团圆结局的需要,原本作为董永恩人形象出现的各位NPC们,也要为故事大局服务,牺牲了自己善良的最初本相。

董永遇仙记演变,侯爵变成穷小子,织女变成七仙女

从曹植《灵芝篇》中似乎可见,董永并非完全是虚构的人物形象,实际上在汉代的山东千乘(今山东高青县)还真一位叫董永的历史人物。

在《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中记载,汉宣武帝刘询手下有一个期门官(相当于御前随侍警卫员)叫董忠,这个人在处理大将军霍光之子霍禹谋反的事件中,立场明晰,处置果断,被朝廷嘉奖,封“高昌侯”,赐食邑千户,虽然后来被削爵,仅剩七十九户。

汉哀帝刘欣元寿二年(前1年),董忠的董武又被剥免封爵,一直到建武二年(26年)五月,东汉光武皇帝刘秀才为董家恢复名爵,董忠的曾孙、董武之子董永由此承袭了祖上“高昌侯”的爵位。为何故事里的董永,从一个有不寻常社会地位的“爵二代”,最终沦落到卖身葬父的窘况,或许与朝廷政策的不断变化有关系。

有爵位身份的董永与卖身为奴的穷小子董永,是不是同一个人,在山东临沂吴白庄墓中石刻门楣上,也发现的一幅“董永仁孝故事”的绘图,其中的董永形象,头上戴着进贤冠,按照汉代舆服制度,“进贤冠,古缁布冠也,文儒者之服也”,属于典型的官宦贵族服饰。

从汉代流传的早期故事中,上天安排帮助董永的,只是一位神女或者天女,根据《史记·天官书》记载,““织女,天女孙也”,此时的织女,是昊天上帝的孙女。这位昊天上帝,并不是后来执掌天庭、坐镇凌霄宝殿的玉皇大帝。

此时的织女帝孙,在一段时间里,不仅作为牛郎传说中的妻子,又兼顾董永穷小子的妻子,身份有点尴尬,所以当时按照织女星为三颗的说法,将织女由一位转化为三位,分别嫁给牛郎和董永,并留下一颗作为备份。并结合《史记·殷本纪第三》中记载的“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的传说,延伸出了三位织女定期到凡间洗澡的故事。

牛郎与董永成了姻亲,在宋元话本小说创作中,对这两位男性形象的关系做了进一步剥离,在《清平山堂话本董永遇仙记》中,三织女变成“七仙女”,故事上更加接近现代的《天仙配》,董永的妻子变成七仙女中的小幺,与牛郎的妻子织女再无任何瓜葛。

故事中原本仙女为董永所生的儿子“董仲”,变成了汉代名儒董仲舒,并且还受到高道严君平的指点,在乞巧节那日,去寻找自己的母亲。此后故事更加丰富完善,出现了戏剧《织锦记》《槐荫别》《天仙配》等各种精彩故事。

董永故里今何在,山东江苏湖北河南各有说法

董永卖身遇仙的故事,很可能是传说夹杂着历史真相的复合产物。关于董永的故里究竟在何处,至今其实尚无明确定论。许多地方都有与董永身世有关的传闻遗迹,遍布全国多个省份,大约数来共有二十一处。

山东千乘说。

按照西汉学者刘向《孝子传》、东晋干宝《搜神记》的记载,都明确董永为汉代山东千乘人,博兴当地更有陈户镇董家村,虽然千乘究竟在山东博兴还是山东高青尚有争议,但毕竟两地相距不远,在汉代很可能同属千乘管辖范围。当时封地在此的陈思王曹植,听到了当地关于董永的传说,就地取材创作了著名的《灵芝篇》,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山东各地的墓刻壁画中,广泛采用了董永孝道故事,可以作为佐证之一。

江苏东台说。

清嘉庆《东台县志》载,“董永,西溪镇人”,董永庙,在江苏东台市台南镇董贤村。根据史料,此庙宇专为祭祀董永崇孝敬贤的祠堂,始建于汉代,称“董孝贤祠”,历代多有修葺,香火至今不绝。东台“董永传说”因故事集中完整、历代记载无间断、地名遗址最多、当地民间流传深远。

湖北孝感说。

相传汉代时期,孝感就有四大孝子传说,南朝时刘宋皇帝提倡孝道,在此设置孝昌县,至公元924年五代十国时期更名孝感,沿用至今。

孝感当地与董永孝经故事相关的传说地名颇多,清代康熙版《孝感县志》记载,董永为山东人,因东汉末年黄巾之乱(一说为躲避赤眉之乱),躲避兵祸迁居孝感。

武陟县流传的董永传说发生在公元前29年至公元79年之间,有真实的人物原型,符合西汉文学家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6年)所写的《孝子图》中有关董永记载的地方。

河南武陟说。

另一种说法,董永是河南武陟县小董乡小董村人,出生于西汉末年,自幼孝顺。卖身葬父之后,被迫三阳乡傅村财主家做工还债,途径大凡村东头大槐树下(今大凡村槐荫寺前),偶遇来自下凡村落仙台(今三阳乡下封村)的姑娘,农历七月初七生日的张七姐,两人指槐为婚,夫妻二人共同去财主家做工。

期满之后,二人返回小董村家中,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后来东汉光武皇帝即位,表彰天下仁孝之人,有地方官员举荐董永,刘秀在宫中召见了董永,封为“孝廉”,成为天下孝子楷模。

0 阅读:12

石头大狮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