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诡之费鸡师,史书中曾记载为巫术高手,绝不止贪杯吃鸡那么简单

石头大狮的笔记 2024-08-25 16:43:38

《酉阳杂俎》,是唐代学者段成式撰写的一部玄怪集成的笔记体小说,共有三十卷,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这部集子“固役不耻者,抑志怪小说之书也”。

唐诡这部剧,完全是以《酉阳杂俎》等唐代志怪笔记中的故事为底线编排的剧集,故事背景就设定在了大唐盛世的开元前,那个上至庙堂、下至坊间都诡谲多诈的复杂世界。

唐诡探案团体中,费鸡师是个特立独行的另类存在,作为药王孙思邈的弟子,却自甘贫贱,躲避在鬼市四十年,身具高超奥妙的医术和药理,却又贪酒好吃,尤其喜欢四处偷鸡解馋。

费鸡师,本名费英俊,自称因为喜爱吃鸡,所以世人称之为鸡师公。史料记载的唐代,还真有一位鸡师公,姓费,也掌握着神奇的医术,比起唐诡费鸡师,要复杂得多。

四川鸡师公和神秘的鸡祝术

根据《酉阳杂俎》中的记载,唐代四川地区,有一个专门替人消灾解厄的费姓医生,当地人称费鸡师。作者段成式见到这个人的时候,费鸡师已经七十多岁,最大的特点是他有一双红色的眼睛(唐诡费鸡师却长了一个大红的酒糟鼻),却没有瞳仁。

书中记载,这位费鸡师之所以被人称呼“鸡师”,是因为他替人解决问题,每次必定要使用一只活鸡,又要使用江中石头一枚,像鸡蛋大小,由此得了这个称谓。

据说,段成式与朋友有一次亲眼目睹了费鸡师施术救人的全过程。当时,他和朋友装扮成病患家属,远远在旁观看,被要求手里捻着一炷信香,全程不得出声说话。

施术者是个身材矮小精瘦的驼背老人,他让浑身发抖的病患,面向太阳站好,左手里拎着一只雄鸡,右手则握着一枚江心鹅卵石。全场噤不作声,直到鸡师公示意时辰已到,开始施展术法。

老鸡师围着患者一边转圈,一边念念有词,边念边走,声音越来越高,似乎在与人争执喝骂。老人全程使用的是川地土语,段成式一句也听不懂,但见周围的乡民神情紧张,表情更是古怪。

老鸡师围着病患,用土语交涉了半晌,突然停止声音脚步,快速从身后取出一把干草,沾了旁边准备的净水,朝着病患的头上、身上洒出去,围观者都屏气凝神观看。谁知一番操作下来,病患全无异样,还是体如筛糠,神情萎靡。

费鸡师见没有效果,顿时大怒,扔掉干草,从怀中取出一张黄纸,朱砂为墨,笔走龙蛇,应该是书写了一道符咒类似。之后鸡师手持黄符,对天又吟又唱,四向鞠躬作揖,好像是祷告哀求什么东西。过了一会,费鸡师猛地转到病患身后,将黄符一巴掌拍到后背上。

段成式亲眼看到,黄符接触病患后背瞬间不见,就像是被吸进体内一样。费鸡师此时双目圆睁,腰背挺拔好似天神一样,对着病患一声大喝,场内如同惊雷炸响,围观者都吓得一个激灵。

段成式惊魂未定,突然发现患者右手的鹅卵石炸裂成了碎块,掉落在地上,而左手里的雄鸡也垂头闭眼,不知何时已经死掉了。此时病患身体也不抖了,家属赶忙上前,与病患一起跪下,感谢费鸡师的恩德。

段成式再看费鸡师,又恢复了老态龙钟的驼背样貌,瘫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一副虚脱疲惫的委顿神态,只是摆摆手,让弟子和乡民把死去的公鸡和碎裂的石块马上处理,方法是到郊外挖深坑埋掉。

鸡祝术和祝由十三科

唐代把这种近似巫蛊的治病方法,施术者以鸡为媒介,行祷祝之秘法,称为“鸡祝术”。

但凡这类术法,必须以某种物体为媒介,将本身的困厄问题转移出去,段成式还讲了另外几个故事,无非都是借用符咒和媒介的类似方法。这种民间术法,很像是上古时期“祝由术”的变种。

所谓“鸡祝”的祝,即吟诵咒语、祈祷祝告缘由,“祝由术”的说法就来源于此。据说使用此术之人,必要修习存想之法,即施展法术时心中存想某一事物,作为祛病解厄的“转嫁”,费鸡师治病用的雄鸡和江心石,就是转移病痛的媒介。

最初的“祝由术”,并非后世所说的迷信巫术,其实在《黄帝内经》中早有提及。据《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篇》记载,黄帝问岐伯说,“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

轩辕黄帝针对后世行医用药的疗效下降,向岐伯提出疑问,他所知道的古代人治疗疾病,就是帮助人转移精神、改变气场,使用祝由术就可以达到效果。上古时期仅仅使用祈祷祝告的“祝由术”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后世又针灸、又吃药,反而没有效果呢?

这说明,上古时期“祝由术”确实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为什么到后世就不灵了,甚至被划归巫术邪法一路成为禁止。

岐伯的回答是,“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憺之世,邪不能深入也”。

岐伯认为,上古时期的人们,行动举止皆符合自然之性,于内在没有情志上的牵挂连累,于外在不受功名利禄的奔波劳苦,恬淡虚无,淳朴安宁,所以邪气不能侵犯。这种情况下出现身体不适,使用祝由术祈祷,就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后世的人,则完全失去了这种先天淳朴,当然就“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岐伯的解释,用现在话说,就是“祝由术”失去了与时俱进的适用性。

祝由术与轩辕黄帝的关系

中国文化中,道家有山、医、命、卜、相五门,“祝由术”就是医门中的一类。实际上,在唐代承袭了隋代的制度,太医署中单独设立咒禁科,到了元明之际,太医院共设立十三医科,作为最末一科的,就是祝由科。所以这被看作是后世“祝由十三科”的由来。

祝由科虽被传统医家不齿,但还是在历朝所属太医局(院)中予以保留。清朝入关后,由于清廷皇族信奉萨满教,也保留了傩舞、跳神等巫祝仪轨,用来去除邪祟,医治疑难杂症。

而另外一种传说,则认为上古传说的“祝由术”有十三种秘法,被称作“十三科”,此种秘法早已失传,据说在湖南辰州当地,还有土人巫师使用此类方法看病,所以“祝由术”又名辰州法。

还有更神秘的一种说法,认为“祝由术”并无具体医科分属,不用方剂脉象,不用针灸汤剂,仅此一术可统摄内外诸症,凌驾于医门诸科之上,所以称作“祝由十三科”。

虽然,《黄帝内经》中引用黄帝与岐伯的对话,将祝由术排除在后世医者的方法之外,而后来的中医诸家,也都因此将祝由术斥之为巫术迷信,并且扁鹊作为医圣,他的“六不治”理论中,也有“信巫不信医,不治也”的提法。

事实上,黄帝与祝由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轩辕碑记·医学祝由十三科》中记载,“昔神农尝百草以治病,岐伯因病以制方,黄帝深原五行,详察五脏内因外因之感,人邪己邪之触,……因仰观天文,俯究人理,告於羲农,立为此法。……施之百病,无秘应乎立愈。此咒治百病之所由起也。故曰祝由科。”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炎帝神农氏尝百草为药,岐伯根据病情拟定方剂,黄帝则研究天地五行与人体气机的关系,请他的大臣羲农发明了“祝由术”,经过临床实践,效果立竿见影。

黄帝引入祝由术的初衷,无非是“行持济世,悯众生病患之苦”,病患一时之间缺医少药,病情痛苦之时,就可以采用祝由术,临时性解决问题。《后汉书》中也记载,黄巾三张之一的张角,“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使用的也是祝由术。

古代的史官,不像现在,对事实真相有着严谨的把控,相信并非风闻那么简单。儒生史官有着严格的操守和规范,对孔圣所说“乱离怪神”,往往斥之为荒诞不经,能够在史书上留下“应乎立愈”“百姓信向之”的评语,说明祝由术至少在当时,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0 阅读:34

石头大狮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